10亿微信,从输入输出到社会化操作系统


时间: 2021-08-03 09:45:27 人气: 18 评论: 0

今天借着10亿的里程碑数据,只谈一点个人思考:微信从输入输出系统,向社**化操作系统的转型。

**亲口宣布,微信的月活数已经**过10亿。

其实业内对微信的新高已习以为常,但这个数据的心悸之处在于:如果按照粗放标准,微信已经基本完成对于中国上网人口的全覆盖;而反过来,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口来说,互联网就等同于微信。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刚公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中国网民规模为7.72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为;而来自QuestMobile的《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则表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已经**过10亿。

单就影响力层面,这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民用产品;而从权衡侧看,也是发展最如履薄冰的作品。微信已经彻底成为社**意义上的公共基础设施,这毫无疑问。

作为**和张小龙的封神之作,微信诞生以来的产品和行业分析已经数不胜数,今天借着10亿的里程碑数据,只谈一点个人思考:微信从输入输出系统,向社**化操作系统的转型——而这应该也是规模增长步入尾声后,市场想听到的下一个故事。

其实从2012年后发制人,击败**的米聊和来自香港的Talkbox那一刻起,微信的一骑绝尘就已可预期:网络效应决定了通用强关系的赢家只能有一个,而通信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高频度刚需,**的安身立命之本。10亿的月活数据虽然惊人,但从基因到实力,微信确实赢得名正言顺。类似**,阿里等巨头前几年在手机领域的浅尝辄止,是一个道理。

而微信成为今天的巨兽,体系复杂程度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难觅参照物:

  1. 通信体系,**踞用户感知最前端的立身之本,流量到达率;
  2. 朋友圈体系,到达率仅次于通信的社交流量体系,但链式传播的泄洪效率更胜一筹;
  3. 第三方开放平台体系,包括老牌的公众号体系,以及快速崛起的小程序体系;
  4. 倒流体系,主要支持游戏和电商,还有各式生活服务,以提供入口的方式为主;
  5. 其他平台级体系,包括搜索、内容信息流等,出于种种考虑,基本上处于被雪藏或小试牛刀的阶段……
  6. 基础体系,二维码、微信支付的崛起,保证了以上体系几乎都能自成闭环。

很显然,单从纸面看,这已经是一套完整的移动端社**化操作系统,同时囊括了流量、人际关系链、核心基础设施、第三方扩展性和场景,与线上和线下同时产生交互,自成体系。其中 1 和 2 定义了微信这个产品存在与否的意义,而 3 这个层级则决定了微信的上限,以及产业竞争层面的牵制力。

在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称微信的目标只是成为“最好的去中心化的工具”,但仔细琢磨就能感觉到,相比当年**提的“一站式在线生活”,这个目标一点也不小。

从实际状况来看,微信离这一形态的完善仍有差距。

很大程度上,这源于几年内公众号体系的“相对疲软”——相对**自身对于这一产品形态的演变预期来说,公众号体系过早遇到了瓶颈。

典型的滞涨现象业内早已经有所感知:订阅号的整体分发效率低下,而权限更高的服务号则令不少企业困惑,从服务到客户管理到品牌运营试了个遍,绝大多数最后生生做成了更低频的订阅号。而微信官方除了最开始的招商银行信用卡等少数几个账号外,似乎也再没推出过典型案例。这其中包括**非常想发展的社交电商,导致相当部分的流量被更简单直接的朋友圈微商攫取。

公众号的形态代表了微信的期望:搭建一个基于通信体系的输入/输出(I/O)系统,连接整个第三方生态体系。用最早开始使用该功能者之一、“小道消息”运营者冯大辉的话说,“对话即服务,对话即搜索”。张小龙在2014年则给出了更文艺的解释: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到底是什么。

两者表达的核心,其实都在于场景的无限扩展性。有了场景就有了第三方开发者和服务的介入,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活朋友圈、微信支付,甚至前文提及的更深层次的资源体系,进而反哺微信本身的产品形态研发。

而选择处于最前端、同时流量到达效率最高的通信体系作为前沿阵地,也表明了微信团队实现愿景的决心。

对不少业内人士来说,这样的交互方式绝对称得上新颖,甚至酷炫。但对于更广泛的企业和用户来说,却显然并不是这么回事;由于通信体系的**高用户感知,微信也陷入了诸如“到底优先运营者还是用户”,永无止境的权衡漩涡中。或者说,当时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微信平台自身来说,都没有为这样的形态跃迁做好准备。渐渐的,公众号演变成为了类似“半开放rss”的纯内容生态——当然,理性看这个结果,也是另一种维度的成功。

正因公众号的瓶颈,才有了全新的开放体系——小程序的快速崛起。

诞生一年多以来,这个体系遭遇质疑的时候远多于褒奖。一方面是出于对微信和张小龙历来的高预期,另一方面小程序仍然在精进初期。直到今天,小程序的形态在不少普通用户看来就是一个微信内桥接的手机网页;而运营者苦苦期盼的朋友圈分享权限也迟迟没有出现,这一点甚至与老将公众号相比也落于下风。

但其实对于立志成为“最好的去中心化工具”的微信来说,一个单一过于强势的内部系统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化的悖论,尤其是在用户感知前端,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复杂规则予以制衡,否则就存在压制整个微信体系健康度的可能。前车之鉴已经出现,服务号的困惑,订阅号的折叠,都是为了尽可能限制与微信主基因——通信,共享同等感知级别的公众号体系,对于用户可能的干扰。

从一个操作系统的角度来说,如果有单一模块或组件过于强势,那可能也**影响系统全局的通用性——即使再为人所诟病,不得不承认“毫无亮点”的windows仍然是操作系统的标杆,而更酷炫、更激进甚至更经济的chrome os仍然是小众极客的玩具。

因此,小程序“令人大失所望”的产品形态可能是注定的产物:正是因为小程序在用户感知端的“被阉割”,才有可能将微信中的其他基础设施**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化共振;同时尽可能地将勘探权限留给第三方,自然成型良性生态,推动微信成为真正的社**化操作系统——社**化的定义除了微信自身的人际、社交属性外,更重要的是必须由社**第三方自定义形态和架构,不论是线上或是线下,内容或是服务,媒体或是变现,流量收集还是泄洪,只要不伤害社**化大体系本身,微信都**乐见其成。

而这种社**化的无限嫁接体系一旦成型,虽远远谈不上颠覆一切,但**几乎可以对任意领域内竞争对手,施予持续高压。

例如最近在舆论端和资本界大火的拼多多,可以说是其利用社交通信(群组)、小程序、微信支付、扫一扫等似乎让人看到了社交电商这一悬空多年的概念,落地成型的可能性。媒体报道称他们的月GMV已经**过了400亿,足以引起阿里和京东的警惕。当然,电商是一个集营销、物流、仓储、金融等庞杂体系的重运营产业,要从根本上动摇阿里这种庞然大物的根基,光有量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我也很期待尚未被微信完全释放出笼的内容信息流和搜索,主要来自两点:

  1. 今日头条化的痛点,在于高精度和预期内容质量的匹配,除了算法持续精进外,社**化关系的引入可能是事半功倍的——毕竟你的熟人社交圈很大程度上能够定义你本人的口味,这也是今日头条社交媒体化的最大动机;
  2. 信息流商业化的潜能,已经被facebook证明,搜索也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现金流机器。而在**的最新财报中,广告营收为110.42亿元,只占据了16%的比例(相比之下facebook是89%,**过115亿美元),其中还包括了视频、浏览器、新闻客户端等其他产品的营收。即使以20亿用户体量的facebook类比,微信的信息流广告潜能也是可期的。朋友圈的商业化被微信极度克制,也让人更期待“看一看”在微信内的后续发展。

很显然,不管他们自己承不承认,微信已经被渲染了信息浏览(由于信息流的存在,视频等高时长应用也可进入其中)、电商、金融支付、通信、社交网络、游戏等高频需求的基因,可能只有地图导航等少数刚需没法在自身架构内走完全流程,而独占鳌头的用户时长也证明了其社**化架构的完备性。

另一方面,随着社**化操作系统的成型,微信全架构全产业链辐射能力毋庸置疑的同时,也必定**迎来更微妙的监管关系。即使关于这点,互联网巨头们一向重视谨慎,也绝不能有丝毫松懈——与微信承担同样类似架构的facebook,可是整个2017年都在为此买单。

 

本文由 @kooogl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网络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5人打赏
---蛙鱼源码WAYUYM.COM---专业提供网站模板,网站源码下载,教程培训,程序插件,网站素材等建站资源,主要收集各类精品源码资源,包含CMS程序模板、网站源码、游戏源码、APP源码等 ,所有资源都没有水印适合搬运,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优秀的建站资源共享学习平台!

专业厂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自动化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价格合理,https://www.69shenlan.com/,具有质量保证,生产及时,交货快捷的特点。 我们的宗旨:做我们擅长的事,希望用我们的创意和创意为客户实现战略定位,塑造品牌,强化形象!
我们的要求:坚持“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惠价格、快速交货”的经营方针,努力开拓市场,真诚为客户服务! 我们的发展:以独特的专业和专业精神,https://www.69shenlan.com/1:1--

3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