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51:07 人气: 9 评论: 0
随着移动办公风靡职场,办公APP逐步地走近用户的手机,那么从中是否能够发展处国民级的应用呢?
“如果手机只能留几个APP,哪些你一直不**卸载?”不少人曾被这个问题难倒。毕竟眼下,一般人手机里的APP少说也有20个以上,而且看起来哪个都很重要:没了社交,与世隔绝;没了娱乐,人生无趣;不靠美图,炫照要哭。不看资讯,智商掉线……
随着移动办公风靡职场,大多数人又多了一个无法卸载的选项——办公APP。
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国内拥有**过406万款APP,其中办公学习类应用达33.4万,约占一成。而从市场细分程度和国内外玩家的参与情况看,企业服务类APP,尤其是协同办公类APP,发展速度相当出人意料。
以国内知名行业媒体HRoot发布的《人力资源管理APP应用排名》为例,从今年1月-11月的排名结果看:
比如招聘、兼职、实习、职场社交、社保、eHR等,单个细分市场就涌现出成百上千款产品,拥有十亿乃至上百亿体量。
比如daydao,蝉联eHR类APP榜首长达11个月之久。虽然偶尔有短流行的爆款产品出现,头部玩家的排行和市场占有率已经成形。
除了传统软件厂商、新生代力量相互PK,国际玩家也加入了竞争阵营。比如职场社交类,领英以及旗下赤兔已经在产品的第一梯队。eHR类,已经能看到Workday、SuccessFactors等国际玩家的身影。
应用市场是动态的集中输出地,每天有成千上万款新品和爆款在**新记录、冲刺榜首。即使是国民级存在,始终保持领先位置的可能性也相当低。
在《人力资源管理APP应用排名》中,以daydao、智联招聘、领英等为代表的品牌APP稳居榜首近1年,其他如招聘、媒体、职场社交等类别的APP品牌也维持了较稳定的榜单结构。为什么企业服务类APP保持着相对静态的状态?是否是市场不活跃导致?
据笔者观察,“新旧交替”其实在企业服务类APP中也相当普遍,尤其是兼职、实习、猎头招聘等新开发领域。对于发展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由于前期时间和用户沉淀上的差异,加上TO B产品一般使用生命周期长,又很难通过TO C的营销术实现用户量的爆发式增长,反而形成了相对静态的市场格局。
以人力资源管理APP为例。从用户量看,头部玩家推出时间早,在用户沉淀上明显具有先发优势。
比如daydao,移动端从2014年就开始发力,对比i人事、2号人事部等后来上线的人力资源管理产品,早1-3年完成了原始用户积累。各应用市场下载量较之同行明显偏高,目前平台用户量突破了4000万。
单看时间,Workday、SuccessFactors等国际玩家登陆国内也不算晚。以Workday为例,2013年推出移动端产品,2015年就登陆中国应用市场。不过从现有表现看,Workday对华市场重视度还不高,更新维护又存在较大的滞后性,装机量整体偏低。
其他早期玩家被后来者赶**,和推出时间关系更不大,主要和产品移动互联网化进程有关。
大多数传统软件厂商虽然入行早,移动端布局较晚。加上近年来云服务持续渗透,使用成本低,性能优良,很多企业优先选择了SaaS产品。移动端与网页端配套,用户自然也跟了去。
图**来源:HRoot《人力资源管理APP应用排名》
企业服务APP重点在提供价值,单个APP满足的需求越全面,提供的价值越大,用户流量自然也大。这点或许可以解释daydao为何能长期占据eHR类APP排行的榜首位置。
daydao APP是理才网旗下一站式智慧管理云平台daydao在移动端的延伸,产品在拳头产品dayHR的基础上,集成了OA、CRM以及多个行业解决方案,通过应用中心一键订阅。目前可以满足移动考勤、假期审批、社保工资查询、工作汇报、**存储、物品申领、投票、IM、数字红包、电话**议、圈子、通讯录、企业**等全方位管理需求。
一个APP,相当于N个移动办公APP,这点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加上用户体验和增值服务持续升级,为保持APP排行的绝对优势奠定了基础。
从可供参考的数据资料看,虽然企业服务类APP已经诞生有道词典、WPS等多款亿级产品,在排名和分类上依然略显尴尬。
有数据可考的是:当前仅HRoot、eNet、《互联网周刊》等行业媒体有零星的爆料,主流APP大数据分析机构对这一领域普遍缺乏关注,这直接导致数据统计很难保障及时、全面,可供大众参考的内容也很有限。
图**来源:猎豹移动《2016中国社交类APP年度排行》
在新出炉的《2016中国社交类APP年度排行》中,微信和钉钉同时进入10强,不过基于相似功能点将企业服务类APP和生活类APP正面PK,这种错位对比,其实可比性不大。其他显得相对小众的领域,更是直接被边缘化。鉴于这一现状,企业服务类APP大数据分析或成为未来几年的风口市场。
截至今年6月,微信月活跃账户数突破9.63亿。这样的数字放眼整个企业服务APP市场,几乎还找不旗鼓相当的对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
国民应用太强大?还是企业服务比生活类服务本身需求更弱?
其实稍微对比下微信和企业服务APP,我们不难发现:
微信这棵流量大树,其中很大一部分流量其实来自企业服务。比如职场社交和内容输出。
关于职场社交助攻微信,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因为职场社交应用的长期缺失,微信、**等至今承担了大部分企业社交功能。为了抢占这一入口的流量,也为了避免“生活圈”倒逼成“工作圈”,**为此推出了**通RTX、企业微信、TIM等产品。阿里钉钉的诞生很大程度上也是抢占职场社交的业务入口。
经过几年时间发展,目前主流企业服务产品都强化了企业社交功能(如daydao推出的IM和圈子,钉钉的DING一下等),不过现阶段主战场还没有完全转移。但微信依托企业号、服务号带来的用户流量和收益,已经充分体现了企业服务需求的刚性和市场张力。
了解到这一点,其实为企业服务APP如何打造成和微信一样的现象级存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比如将企业用户当个人用户运营的思路。企业服务APP是TO B的,面向企业的,可同时是TO C,面向员工个人的。这意味着现象级产品一定得兼顾功能价值和用户体验,要能输出企业价值,也能实现个人价值。
功能价值自不必说,在升级体验上,很多玩家已经在尝试,最典型的莫过于利用游戏化思维设计产品。daydao的劳模榜和数字红包、钉钉的澡堂模式都可以算是范例。
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双赢,可以体现在物品申领、图书借阅、知识共享、人才引荐上,还可以通过福利商城、团建、运动、交友等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这方面,自主开发和巨头耦合是两大流行方式。获客是一方面,更关键的,可以极大地提高客户黏性和活跃率。
当企业服务类APP做到这几点,笔者相信:距离成为真正的现象级应用,甚至国民应用已然不远。
本文由 @iseeworl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