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54:25 人气: 7 评论: 0
无论今日头条如何寻求突破困境,百度的内容分发平台已渐上正轨,且今日头条的困局已现,接下来我们更期待张一鸣能给人们带来新的好消息。
那个新闻不断的今日头条最近“事故”不断。
掐架不断的背后,今日头条手里最大的筹码仍然只有张一鸣口中的“人工智能”。而这就不得不提前不久媒体爆料的百度私下与今日头条接触洽谈收购事宜一事,尽管相关负责人已经回应,但即便百度、今日头条之间不是被收编和收编的关系,也必定**有一场恶战,而这战场便是人工智能。
只是这场恶战将如何打响?谁又更有胜算?
有几个点可以说明:
百度是唯一一家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全布局的公司,其在无人驾驶、智能语音对话等领域的研究均属于世界前列,美国《财富》杂志将百度列为全球人工智能四强,是唯一可以和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并列的中国企业。2017年7月5日,百度首次公开AI发展战略和布局,称将All in AI。据智能相对论(微信号:aixdlun)不完全统计,百度的AI产业布局可以从其发展历程中窥视一二。
今日头条主要深耕AI应用领域。自诞生之日起,今日头条便和AI融为一体,其成功的关键——个性化资讯分发,便是AI技术在应用层面的体现,今日头条是国内最早一批把AI结合到移动应用场景上的产品。鉴于头条的累积激活用已达到7亿,张一鸣很自信地评价自己的公司和产品:“今日头条可以说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层面应用最广泛的一款科技产品。我们是把算法、工程、产品、运营这几个方面在应用层面结合得最好的一家公司”。
百度的AI致力于全产业链布局,今日头条的AI深耕于应用领域,借助AI打造内容分发平台。就内容分发平台而言,二者势均力敌;而放眼AI全领域,百度的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更明显。
据2017年5月22日今日头条发布的国内首份《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百度、谷歌、阿里巴巴是中文领域最受关注的三家人工智能公司,百度排在首位,且遥遥领先于谷歌和阿里巴巴。
我们在已查询到的《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看到,在AI应用场景影响力方面,无人驾驶(谷歌)、今日头条、小度(百度)是人工智能领域最热的三款“网红应用”。今日头条的AI影响力主要集中AI应用场景领域。
百度的AI影响力在全AI领域,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技术层的智能语音对话技术,应用层的无人驾驶技术均排在世界前列,基础层的大数据数量和多样性在BAT中实力最强。而今日头条的AI影响力局限于应用场景领域,仅头条单一产品影响力大。
相较于今日头条的单一应用领域影响力,百度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面的影响力可以相互促进,更易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成本节约,且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研发氛围更易吸引优秀人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规模的竞争,更是技术实力的较量。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走在前列的资本。
据全球知名科技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2016年“全球50大创新公司”,依靠在语音、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厚积薄发,百度力压谷歌、微软等科技企业,排名第二。
据2016年公开数据显示,智能语言技术专利达到404项,远**竞争对手。
除了语音技术,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各个领域都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百度拥有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并构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据2016年公开数据显示,百度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共公开了1548件发明专利,遥遥领先于微软、IBM等公司,并获得包括”单通道卷积层及多通道卷积层处理方法和装置”、”一种反向传播神经网络DNN的训练系统”等多项人工智能核心专利授权。
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够非常懂用户,精准推荐出用户所喜好的新闻,完全得益于算法。据了解,今日头条共有4万台服务器进行运算,来保证以秒级速度收集信息,对用户特征作出反应并推送信息。
作为一款个性化信息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十分重视数据挖掘、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这些人工智能技术。2016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便是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算法与系统),人机交互等AI技术。
作为大型企业,百度并没有因为庞大的体量而放慢追逐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捕捉市场新变化的脚步。就AI技术重视度而言,百度和今日头条均重视技术投入,积极研发AI新技术;就已取得的AI技术成果而言,百度明显优于今日头条。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高技术企业而言,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能抢占先机,拥有主动权和竞争力。
福布斯在6月21日发表了一篇名为《These 20 Leading TechnologistsAre Driving China’s AI Revolution》(这20个人领导了中国的人工智能革命)的文章,据文章统计,20位领导者有7人在百度任职,3人曾在百度任职,也就是说,20人一半来自于百度。
另外,据脉脉数据研究院的一份AI人才分布数据显示,AI人才储备量方面,百度,阿里巴巴领跑,百度排第一位。
今日头条作为中国最有价值的科技创业公司之一,积极挖掘AI人才。 2017年2月,聘请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前常务副院长马维英率领AI实验室。此前,该实验室的代表人物是张一鸣从百度美国深度学习实验室挖来的少帅科学家李磊。
在AI人才储备上,尽量今日头条舍得花重金,积极引入,但与百度仍然差距显著。
此外,8月22日,百度的市值为791.26亿美元,今日头条的最新估值**过200亿美元,百度的市值是今日头条的四倍,尽管都属于百亿级企业,但仍有一定差距。
在AI产业布局、企业影响力,AI技术力量、AI人才分布、经济体量等综合实力方面,今日头条均无法与百度相匹敌,且百度并未因为庞大的体量而失去敏捷性,今日头条与百度正面开战几乎无可能性。
在追赶的路上,今日头条一直在尝试弯道**车
为避免与人工智能巨头的正面冲突,今日头条弯道**车,利用AI在内容分发领域发力,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今日头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主要是大数据分析,正是其强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推送喜爱消息,才成为深受用户喜爱强大内容分发平台。
所谓的内容分发平台之争,背后实际也是AI之争。
今日头条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中国增长最快的科技初创企业之一。早在成立之初,今日头条就通过基于机器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功能一鸣惊人,成功进入内容分发行业领跑阵营。
2014年6月,估值仅为5亿美元,截至目前,经过三轮融资,估计已近200亿,其估值在三年内增长约40倍。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5月,今日头条激活用户数已经**过7亿,月活跃用户数**过1.5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过Facebook,达到76分钟,日均启动次数约9次。
过亿日活带来的海量数据,基于信息流的丰富应用场景、系统闭环、大规模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等AI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今日头条产品上均已具备。
从成长速度,估值,活跃用户数、AI技术与内容分发的结合等方面来看,今日头条已成长为该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先锋。
然而,江湖后辈最怕大型前辈们的围追堵截,今日头条也免不了遇到这类尴尬。
如今的今日头条需要面对的是,于外,在自己优势领域百度穷追不舍、且BAT级开始围追堵截;于内,今日头条出现用户量下滑、作者流失等困局,今日头条若没有其他杀招助自己绝地反击,再加上自己四面树敌的性格,往后的日子恐怕越来越难过。
自2016年下半年起,百度开始布局内容战略。2017 年 2 月 6 日,李彦宏在百度的内部演讲中,明确提出他所想要促成改变的业务方向:内容分发、连接服务、金融创新和人工智能,内容分发被摆到第一位;2月24日,在百度发布的2016年财报中,李彦宏表示,“我们现有的平台产品,包括搜索引擎及资讯流,都已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优化升级,并因我们的内容和服务生态系统而得以进一步丰富。”
在强化内容战略之后,百家号于2016年6月份启动并正式内测,9月28号正式对所有作者全面开放。百家号成立仅3个月,就有**过20万名作者入驻,其用户数、分发量及平均用户时长等业务数据均持续高速增长。
据百度2017年二季度财报,百度信息流广告收入从一季度底的每日1000万元迅速上涨到了每日3000万元,百度信息流的日活也已破亿,年底实现收入100亿并非一个难以完成的目标。按照DAU衡量,手机百度资讯流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个性化资讯分发平台。而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移动互联网2017年Q2夏季报告》显示,今日头条的日活为7701万。
在内容分发领域,百度已具备与今日条头相抗衡的资本。
越来越多碎**化时间的出现,使得内容分发平台成为公认的流量入口。BAT强势出击,通过补贴的形式争夺优质内容生产者,进而争夺流量。
2016年3月,**宣布启动”芒种计划“,2017年2月,发布”芒种计划2.0“,连续两年斥资14亿元,以整合**整体资源、拓展了更多分发渠道;2017年3月,阿里宣布UC上线”大鱼号“,并推出W+万元计划,以补贴金额分润短视频领域;百度李彦宏在2017年开年信中表示内容分发仍是百度的业务核心,并在百家号推出号称100亿的分成计划。BAT三家围剿头条的局面已浮于水面。
对百度的后来居上和BAT的强势围剿,头条陷入头部作者流失的困境,且今日头条用户增长量2017年出现首度下滑。
当然,头条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困境,孵化出了悟空问答、微头条、火山直播、火山小视频等一系列内容分发领域的垂直产品,试图将应用场景从工具转向社交。
无论今日头条如何寻求突破困境,百度的内容分发平台已渐上正轨,且今日头条的困局已现,接下来我们更期待张一鸣能给人们带来新的好消息。
(题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大友,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2个前人工智能行业管理咨询老鸟+1个老媒体人组成的三人帮,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
本文由 @漠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