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58:12 人气: 11 评论: 0
所有的这些产品、这些变革,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我们能够“到达世界任何角落”。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 王运丰
1987 年 9 月 14 日,来自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由王运丰教授从北京发送至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今年是 2017 年,回顾这三十年来电子邮件以及即时通讯在中国的发展,不禁让人感叹当年的这封邮件以及其中美好的愿景:
跨越长城,我们可以到世界上任何角落。
当电子邮件出现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第一次可以做到这么快速,这么自由,让我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发送信息。这封邮件的传送速度在今天看来是延时的、缓慢的,但在当时却有着跨时代的意义。这三十年来,我们与电子邮件都经历了什么?
当年在网络上大家喜欢称电子邮件为“伊妹儿”,当时新鲜时髦的词汇,现在看来颇有一些年代感。倒是@这个符号,渐渐充斥在了在人们的网络生活里。
1997 年 5 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同年 11 月,与当时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陈磊华一起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全中文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后者成立了邮件服务器系统coremail,现仍为网易邮箱服务,并拥有众多高校政府企业客户)。 1998 年 2 月,丁磊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将网易免费邮箱及163.net域名以约 120 万元卖给飞华网,而网易自己的邮箱以@yeah.net以及@126.com域名运营。
163.net在当时因为其耳熟能详的数字域名(拨号上网时使用的号码)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互联网网站之一。不久后,飞华网又以 5000 万的价格将163.net出售给深圳新飞网,当时用户**越 150 万。一年后,几次易主的163.net宣布访问量突破一亿,注册用户**过 350 万。最终, 2000 年 9 月TOM在线以 4800 万美元收购163.net电子邮箱,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一笔收购案之一。
不过, 163 这个名字最后还是回到了网易手上,163.net在被收购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网易的163.com邮箱已经成为了现在最多用户的邮箱服务之一。
千禧年前后,当时的网络公司都开始向门户类网站进军,邮箱也成了各大网站争相抢夺的一块领地。 2001 年的时候,邮箱服务界开启了一股收费浪潮,以大容量、邮箱域名后缀为卖点向用户收取月租费。
现在看来,邮箱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产品中最早开始推出收费服务的。新浪邮箱还曾把免费邮箱的域名从@sina.com变成@mail.sina.com,鼓励用户付费,可是结果不尽人意 ,当时还有一位来自天津的律师因为不满新浪免费邮箱容量突然从 50 兆缩水为 5 兆,对新浪公司进行了起诉。 2002 年, 263 邮箱宣布收费,成为第一家全面收费的邮箱服务,其用户数却从 2000 万骤减至 59 万。
与此同时,在美国,被微软收购的Hotmail邮箱,雅虎邮箱以及Gmail等服务正在不断扩充邮箱容量,Gmail更是率先推出1G容量的免费邮箱,使得容量不再是邮箱用户需要担心的一个问题,用户也不再需要手动删除过多的邮件来管理自己的邮箱空间,而是将搜索的功能放大,此后各大邮箱服务也开始纷纷效仿。
2002 年,**发布**邮箱。 05 年**收购张小龙创立的foxmail,当时最大的独立邮箱客户端。此后**邮箱发布多个重大更新,界面变得更简洁,功能更新颖。到 2008 年的时候,**邮箱已经成为全国使用人数最多的邮箱服务之一。作为**内捆绑的一个服务,让当时许多对互联网、甚至邮箱都一无所知的用户第一次接触到了邮箱,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邮箱。
**自己也曾说过:
“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不知道浏览器,不知道电子邮件,但都知道**,大家普遍认为上**就是上网。”
**邮箱不同于世界上任何邮箱服务的是,它开发了许多神奇的功能。 2010 年 9 月,**邮箱发布漂流瓶功能,让用户在邮箱里可以发送或读取匿名信息并且交友。这是第一次有任何一个邮箱服务加入了这样有趣的社交元素,这一功能现在也被沿用至微信等其他产品中。
很多时候,对于**用户来说,**邮箱是用来收发附件以及保存通知等重要文件内容的,而来来往往的沟通和对话、在**里完成就可以。因此**邮箱的**大附件功能,群邮件功能(以mailing list邮寄列表形式向一个群组的所有成员统一发送邮件)等都是其他邮箱服务没有办法替代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要注册,不需要登录密码,就可以登录**邮箱,这一点已经秒杀了许多其他的邮箱服务,甚至是即时通讯服务。
在中国,你可能用过或更喜爱其他品牌的邮箱服务,但你一定有一个**邮箱(除非你没有**号)。到今天**邮箱的用户达到了 10 亿多,网易邮箱更是宣布拥有8. 9 亿用户,很大一部分也可能归功于**以及它的**邮箱,让更多人认识到邮箱这个概念。
现如今,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当然是IM即时通讯了,而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及时,也就是及时的推送, 它让沟通的速度变得更快、更实时。
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能做到接近及时推送这件事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发短信”。中国移动发布的 139 邮箱,当时就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向用户推送新邮件的信息,让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就收发邮件,收获了不少用户。
这一推送方式也成就了当年红极一时的“飞信”, 如果用户不在线,就通过短信的方式帮助用户收发信息,这一作用和现在的即时推送相当,但主动权还是掌握在通讯运营商手里。
1999 年黑莓手机发布,世界上有了第一台能够让企业员工走在路上就能收到电子邮件的手机。当时的服务BES(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 实现了电子邮件在手机上的推送。利用用户手里的手机和 BES 服务器之间做一个动态的协作处理。 BES 服务器**即时地监控黑莓使用者的电子邮箱数据,当有邮件数据的变化,BES**利用运营商的特殊数据短信,推送到用户的手机端。这一做法,一直影响着现在的邮件推送技术。但在当时,BES昂贵的企业服务费用使得用户群只局限于中大型企业客户,而不是个人用户。
一直到iPhone 3GS的出现,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使得手机上的及时推送变得触手可及。
电子邮件的推送,也渐渐发展了起来。常用的电子邮件协议IMAP,POP3 以及微软自主开发的Exchange协议中,只有Exchange是可以支持推送的协议。因此在iPhone手机自带的邮件App中,你**发现很多邮箱都是不支持推送的,而只有Exchange邮箱或是使用了Exchange协议的邮箱才可以收到推送。而其他非Exchange却支持推送的邮箱App就只能是邮件服务商自己的App,比如**邮箱App支持**邮箱推送,Gmail的App只支持Gmail推送等。
2013 年 2 月,以”To-do List”为形式的创意邮箱App Mailbox发布,成为除Gmail App自己以外能够支持Gmail 邮箱推送的App,其技术亦是效仿当年黑莓BES服务器的做法。
一年后,另一款邮箱软件 Acompli 支持了包括Gmail, iCloud, Yahoo等其他主流邮箱的推送,在发布 8 月后,被微软收购,后更名为Outlook iOS版本,为Outlook在移动端上的发展加速。Outlook也成为了邮箱服务商中少有的也支持其他邮件服务商推送的App。
2011 年 10 月,**邮箱在App Store发布移动App, 到现在为止,一直保持着免费榜前30- 50 的位置。但人们使用邮箱的习惯却渐渐改变了,即使支持了接近及时的推送,个人邮箱作为聊天、社交的功能早已被更及时、轻便的IM软件所替代。
邮箱在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于欧美国家或是日韩等地区,邮件是商务沟通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商务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在中国,邮件有时候可能**出现在商务沟通的最后环节。
在中国做生意,首先做的是朋友,其次才是生意。
因此谈生意的时候,不用先交换邮箱,而是先交换更私人的沟通方式,比如**或是微信。等双方在微信或**上谈得拢了,之后的事可以通过邮箱来确认、来具体接洽。
这一文化差异也让许多外国人费解,甚至有外国记者报道,在中国做生意如果问中国人要邮箱,对方**很为难,之后写下一连串的数字给你(指**邮箱)。但在海外,由于没有一个能够垄断整个IM市场的产品,邮箱仍然是唯一一个能够跨平台连接不同人的沟通渠道。
因此,在中国的外包企业邮箱成了邮箱服务商新的商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端服务的渗透,自建或部署企业邮箱的局限性、高成本和复杂度让一些中大型企业甚至高校机构等也纷纷选择放弃,而选择更完善的外包企业邮箱服务。
中国中小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也使得外包企业邮箱服务市场渐渐增长起来。更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使用如Office 365,**企业邮箱,Google Apps等SaaS型服务。
人们总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让电子邮件变得更好用。
比如有一些产品想让邮件变得更“聪明”,Gmail发布的另一款邮件App Inbox就开始通过AI分析你的常用对话,并帮你把回复先写出来。当你收到好朋友Jack发来的邀请时,Inbox已经在回复按钮下方提醒我可以回复“好的 Jack,我**去的。”,或是“对不起,我可能没空。”等智能回答。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回复他了。
还有一产品利用电子邮件,让你的工作生活变得更智能。来自硅谷的创业公司X.ai所做的就是一个以电子邮件身份活着的虚拟助理。如果你没有钱请助理,却觉得自己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帮你排排档期,约见客户和朋友,只需要在发邮件的时候cc抄送你的虚拟助理艾米(她的邮箱是amy@x.ai),艾米立刻就**帮你和你的朋友沟通,按照你的日程表来帮你安排下一次**面。整个体验就好像真的有一个助理在帮你排档期一样。
如果说最近的 10 年是IM(即时通讯)的时代,那么我们就好像是活在一个个IM的泡泡里,中国人在微信的泡泡里,日本人在LINE的泡泡里,欧洲人在wahtsapp的泡泡里,美国人在iMessage或是FB Messenger的泡泡里。如果想要和自己泡泡之外的用户沟通,就比较麻烦了。
电子邮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用户和任何一个电子邮件联络,这一过程中用户不需要互相添加为好友,或是下载成为同一款IM的用户,而是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服务使用。因此,这几年来也有一些产品想要改变这一问题。
Google就曾经发布过一款把邮件做成即时通讯体验的产品Wave,但由于出现的时间太早,在PC的年代发布了一款更适合移动端的产品,最后夭折。
创业公司MailTime简信,试图把手机上的邮件体验变得好像发短信一样简单,将所有的对话都以气泡式聊天来展示,都是利用了电子邮件的协议在创造一个更开放、且更轻便的沟通体验。所有的这些产品、这些变革,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我们能够“到达世界任何角落”。
不知道下一个 30 年,我们又**用什么样的技术来互相沟通呢?
P.S.我的第一个电子邮箱是雅虎中文电子邮箱,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注册的。
注册那个邮箱的契机是我在一本书的背后看到了作者的邮箱,很想和那位作者说说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因此注册了这个邮箱。我的第一封邮件也是发给了那本书的作者。
你的第一个邮箱是什么?第一封邮件又是发给谁的?你还记得吗?
作者: 盛以宣
来源:http://www.chinaz.com/news/2017/0629/763351.shtml?qq-pf-to=pcqq.c2c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站长之家,作者@盛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