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58:27 人气: 15 评论: 0
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大脑才**有更好的方式去对待了它,愿你早日摆脱拖延,走上深度思考道路,这注定是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羊肠小道。
时代发展,每个人为了不落后旁人,加速学习,不停的在知识海洋中徜徉。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增加了网民的碎**化阅读,却减少了知识体系的建立,不能形成深度的逻辑思考。而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停留在表面(看看而已),形成不了“知识”。
有用的信息且自己去执行了才叫有效的知识,否则都只能算是信息,不能算是知识,知识是对你产生思考并且致用了。
——正所谓学以致用。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每个人仿佛都练就了快速阅读的本领,寻找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一本300多页的书籍可能只需花费一周的时间就可以阅读完毕。
如此快速的阅读内容,真就掌握了书本中想掌握的知识点吗?书中难道一点疑问都没有吗?我持保留意见。大部分人看内容也就停留在表面,没有探测底层逻辑。你可能记住了某些很不错的观点,然后跟朋友分享所得知识。
“嘿,我最近看到一本很不错的书
里面说…..
我觉得作者说的挺对的
我很**同……”
或者拍个书本照,分享到朋友圈,再配上一段不明就里的文字,显示自己很有“味道”。
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内容的快递员,负责传递作者的观念,然后心里大写着“就服你”。
凡遇到比自己牛×的人,就问你都看什么书呢?能不能推荐几本啊!或是列个书单那就更好了,好像这样就能接上正轨似的。然后一腔热血的投入买书计划中,可又有几个人**去揭开它们的“封印”,让他们重建天日。
有一次在机场等班机,闲着无聊就在机场书店看书,这时我看到一对情侣(也有可能结婚了),进来之后大致的看一眼书名,然后就开始揽书了,看都不看书的内容,只看了一下书名而已,连拿了五六本,而且书很厚,我承认那些书名的确很有诱惑力。这种扫书的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
选择太多反而**干扰自己,书不在多,贵在精。懂得深度思考底层逻辑的人才**成就大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是在问什么,一旦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剩下的5分钟来回答问题足矣。
为了能多看一点内容,追求快速阅读,以至于漏掉了部分关键信息。虽然看了很多的书,确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些东西只能称之为信息,不能称之为“知识”。
部分人花80%时间用于看各种内容信息,留下20%时间用于思考,甚至不思考;再有采用深度思考,太费时间而且费脑子,80%的人**放弃这一行为,无法坚持深度思考——有太多的知识占据脑海中,却不知哪些是重要的。
真正**深度思考的人**花20%的时间来阅读,80%的时间用于思考,找出事件的本质(思考底层逻辑)——万变不离其中就是这个道理。
拖延是病,得治。
相信很多人为了改善自己拖延,用了不少方法,看了不少“攻略”,“时间管理”、“四象限法”、“deadline”,“番茄钟”等等,可却还是无法攻克,该拖延的继续拖延,不该拖延的也在拖延。
看电视脑的时候总有个声音告诉自己,看完这集就不看了,结果看个通宵。再****微博就工作了。再眯10分钟,就起床了等等,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事被我们拖着。
拖延导致我们行为越来越懒,进而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我们不喜欢深度思考,觉得太累,太浪费时间,我们的行为自然选择了做轻松愉快的事,一度导致越来越不喜欢思考,看那么多书,发现然并卵。
要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拖延,就得先了解人的行为模式,而人的行为是受大脑控制的,所以了解大脑一切就明白了。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的“脑的三位一体”假设
随着进化,我们的祖先从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等阶段才进化**类。而我们的大脑的结构与容量也随之变化而变化。
进化顺序:爬行脑→边缘系统→新皮质,随着进化大脑愈发高级,所思考事物本质愈发深度。
为了保证个体竞争力,节约能量,爬行脑决策日常大部分事宜,只要不涉及大脑思考,事件不**交给“新皮质”处理。爬行脑决定“第一反应”——当事件发生的刹那,人做出的本能反应(应激发应、直觉),因为爬行脑是不**思考的。
像什么看综艺节目啊、文章标题决定我们是否看内容、**微博、**朋友圈、看到好吃的自然流口水、看到美女就走不动道儿等等,不用思考就可以完成的事。
爬行脑**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行为模式,去做简单、容易、不费劲的事。
今年 2 月份在 eLife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组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圆点。被试者需要相应的推动左手或者右手的杆来做出回答。随着实验的进行,研究人员偷偷的给其中的一个杆(比如右手的杆)增加了阻力,使之推起来越来越困难。所见的视觉信息并没有变化。由于左手的杆推起来比较容易,被试们不知不觉的倾向于做「向左移动」的判断。令人担忧的是,被试人竟浑然不知自己判断上的偏差——运动系统适应新环境后在潜意识里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影响了大脑的决定。
——引用知乎日报(具身思考-曼大姚老师)
爬行脑**优先选择去做简单、容易、不费劲的事。
同时大脑还是一个期望回报快的“选手”,什么事情能让我快速获得愉悦,就先做哪件事。所以在看电视和工作,你**选择看电视。在**市购物的时候,你**拿跟你处在同一水平的商品,而不去拿最底下和最上面的商品。宁愿和朋友聊天**微博也不拿出书籍来看。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仔细思考这句话,发现说的太特么正确。
所以真不是自己不愿意深度思考,也不是自己不愿意去做,而是我们的大脑不愿意配合我们——总想着要做某件事,然后因为费脑子,大脑不干,于是让你不断的去规避**让身体消耗能量的事。
既然这样我们知道了大脑是一个好吃懒做且没耐心的家伙,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它听我们的话呢?
答案当然是满足它:
想要看书,就把它放到能轻松够到的(比方说:床头、桌上),这对于爬行脑来说丝毫不费劲儿,然后限定看书的时间(这里就可以用番茄时间法)一个番茄时间限定在25分钟,休息5分钟。那么每次看书就两个番茄时间就够了。结束之后一定不要忘记奖励大脑一颗糖吃(可以是看电视、**朋友圈、吃点东西、做做运动等总之不费脑子且又娱乐的事),并刻意练习,多次循环之后,爬行脑**自动化,认可这样的行为模式。
要完成一万字的文章,光想想就觉得累,爬行脑就开始“罢工”不愿意做了。这时候你就要把这一万字分成好几份来做,首先把文章的整体架构搭出来,接着每天规定写1000字,每写完一千字就奖励爬行脑。
而你要做的就是刻意练习并养成行为习惯,日积月累,也就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方式,自己也就养成良好做事习惯。
其实深度思考也没有那么难,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慢下来,不去追求书本的数量,找一些经典的书籍来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想办法弄懂,然后连问自己5个为什么,你**发现新大陆。在这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把以前知道的知识串联起来。同时建立了“主题群”架构,不再分散。
举个栗子:就拿本篇文章来说《为什么你是知识的快递员》,我就要先搭出文章架构,再准备接下来的工作。
以下为文章架构思路
由此得出:原来是爬行脑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那么我们就要好好对待爬行脑的“性格”,不然它**“尥蹶子”的。
要深度思考首先要刻意练习“新皮质”,再由爬行脑去执行。
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大脑才**有更好的方式去对待了它,愿你早日摆脱拖延,走上深度思考道路,这注定是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羊肠小道。
作者:嚣张的嬴政,个人微信公众号:嚣张的嬴政(微信ID:Internet_JT)。
本文由 @嚣张的嬴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