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00:12 人气: 19 评论: 0
新零售作为一种新思维本身,其影响力的扩大是必然的。
自去年10月,**提出“纯电商已死,新零售时代已来”的预言后,整个行业以远**预期的速度迅速捧起了这个“风口”。让我一度怀疑这是否又是一场互联网人YY出的狂欢。
直到各行各业的大佬纷纷入场,我才意识到:新零售作为一种新思维本身,其影响力的扩大是必然的。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零售”的热度只升不降。
行业巨头们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布局,各式各样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
这些热点,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新零售概念提出不到一年,尚处于萌芽阶段,市场上尚且没有明确定义。许多巨头们也摸不清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而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渠道下沉已成必然趋势。面对市面上其它竞争对手越演越热的跑马圈地,大家都按捺不住,该跟风的跟风,该举旗帜的举旗帜。就算没有明确的方向,也得先占位呀!
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新零售,一多半是跟风式的战略防御。蹭热点的多,闷声不响憋大招的也有,他们一同吹响了新零售元年的号角。
2017,作为新零售元年——零售业将重启征程!
和“互联网+”一样,“新零售”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框架。许多人将其误读为区别于传统线下和线上互联网之外的新行业,导致理解偏差,尝试从该角度去了解而无果。就像几年前“互联网+”大热时,街头大爷大妈满怀热情的要去找某某“互联网+”公司入股掘金,却至今没有搞懂其真正含义。
那么,新零售到底是什么呢?
阿里研究院将新零售定义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
除此之外,线上和线下全场景的融合也是一个关键点。线下具备体验场景和提升品牌认知度的优势,线上具备社群联结优势。两个点之间的融合也**衍生出许多新的玩法。例如“便利蜂”不对标传统便利店,逆向思维,通过线下向线上导流就是一种颠覆式创新。
许多标榜“新零售”的组织、机构正是炒热“新零售”概念的助推者,他们描绘出一副新零售路上遍地**金的假象,营造出狂热的淘金氛围。
事实上,淘金路上,最大的受益者恰恰是这些卖水者们。以当下热门的XX大**、XX论坛为例:一个3天的**议,门票费少则几百,多则上万,轻轻松松聚起几百数千人,7位数进账,而成本除了场地费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议的质量,那就见仁见智了。比较无奈的是常常一场**议下来,一半的时间是在听广告。原来卖水者们不仅赚门票钱,还赚广告费,花钱听广告,甚是无力。
为什么这类**议热度越来越高?
关注“新零售”的核心群体是传统行业中小老板群体,传统行业的焦虑是最根本原因。
电商冲击和房地产价格带来的成本上升导致实体经济日渐衰微,师夷长技以制夷,传统行业从业者想借助互联网,借助新技术来寻求能扭转当下形式的解决方案。
但面对未知的新技术,信息化,焦虑的他们只能不断的寻找解决方案,将信将疑的试图搭上新零售这趟快车,渴望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更何况,退回“老板思维”,拓展人脉才是王道嘛,不排除许多参与者第一优先级的目标仅仅是结交更多有价值的人。
抛开拓展人脉这一点不谈,实体零售业的“新零售”之路的核心还是产品。
最近,水货、小猪猪在郑州、深圳相继闭店;红遍健身圈的“色拉日记”宣布停业;未开业就先红的kuma cafe,在魔都刚过试营业就被吐槽;“元老”级的雕爷牛腩、**太吉,更是泯然众人矣……
便利店先驱,7-11缔造者铃木敏文在其自述《零售的哲学》中说:不断地改善实体店铺的产品品质和服务价值,这才是零售业的根本所在。
而许多“网红”店脱离产品本质,强势的营销反而使得其产品方面的短板暴露得更明显,加速其死亡。
可见,不要迷信于卖水者们宣扬的“新零售”创新,零售的本质在于产品本身,创新和营销均是建立于其产品这一本质上的。
图**来源(阿里研究院)
“新零售”是一个有极大想象空间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行业。虽然风口吹起来了,但对于尚处新零售元年的中国来说,这个风口更像是一场内核不坚实的狂欢。它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是以实体经济为本质的零售业在日渐衰微状态下走向变革的开端。
踩在中国生活服务类移动互联网称霸世界的肩膀上,国内实体零售从地产式零售跨越发达国家先进零售模式走向新零售必**成为整个零售史上的转折点。
倩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哲学系产品妹子一枚!正在完成产品汪到增长黑客的进击之路。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