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02:28 人气: 20 评论: 0
目前共享单车80%的市场被两个对手瓜分-摩拜单车和ofo。这是一个纯粹的基于年轻人互联网项目。资本进入的速度非常快,目前摩拜已经拿到了五轮的投资,ofo刚在今年的三月份拿到D轮融资。目前各自品牌的融资额都在三十几亿元。
目前共享单车80%的市场被两个对手瓜分-摩拜单车和ofo。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主要群体是80、90后,占了80%到85%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这纯粹是一个基于年轻人互联网项目。资本进入的速度非常快,目前摩拜已经拿到了五轮的投资,ofo刚在今年的三月份拿到D轮融资。目前各自品牌的融资额都在三十几亿人民币,估值都在近百亿,所以竞争非常激烈。
摩拜首先在一线城市布局,包括北上广深,并进入海外市场,首先在新加坡试水。Ofo也尝试海外市场,比如伦敦硅谷。除一线城市之外,目前这两个品牌也在二三线城市高速扩张,有将近三十个城市导入了共享单车。
根据红杉资本“互联网的180天”**,如果针对一个年轻人的纯互联网项目,在六个月之内,这个项目如果火不起来,那么这个项目就失败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共享单车在这六个月高速成长,从起步看是一个风险投资非常认可的互联网项目。
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自行车王国。但是,我们今天年轻人用自行车的人数在共享单车之前越来越少。传统企业飞鸽和永久等有大量库存,都面临利润大幅度下滑的景象。同时,我们发现在所有出行的人群中,一到五公里的出行比例可以占到30%。设想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上午去挤地铁上班,从家到地铁这个距离可能是一公里到两公里,这个距离如果是打车的话,相对比较贵,骑自行车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自行车不能成为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因为传统自行车的两个痛点。第一个痛点是不方便,自行车丢失率非常高,由于担心丢失,因停放自行车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另外传统自行车需要日常维护,比如经常掉链子等带来的麻烦。其次传统自行车并不便宜,上班族出于面子,选择相对酷的自行车,从3000元到1万的档次,比如捷安特、700bike。基于这些情况,传统的自行车并没有普及。
共享单车的创意从哪儿来的?实际上就是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把传统自行车的痛点给解决了。第一点免维护,第二点随时可以获取,第三点不怕丢,第四点很便宜,第五点高颜值,第六点不用停车桩。增加这些优势以后,这个市场是不是**引爆?这是摩拜和ofo在创业之前深度思考过的结果,共享单车要解决中国未来三分之一人群短距离的交通问题。同时也非常符合国家去库存以及未来环保政策。
以摩拜产品为例,他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免维护,首先免维护轮胎,如果要经常打气的话,那显然是很难共享,所以摩拜是一个实心的轮胎;其次是免维护链子,把传统的链条去掉,改成传动的链条;再次是不生锈,整个自行车全部采用铝制材料,同时使用不生锈油漆。摩拜产品第二大特点就是智能锁,智能锁申请了多种专利,比如智能锁里有GPS系统,用户通过手机app可以查到身边车辆,还有sim卡和传感器。智能锁里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当用户在骑行的过程中智能锁将自动充电,所以智能锁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高的一个技术门槛。最后这款爆款产品还做到了高质量,一辆摩拜自行车最初的成本要达到三千块钱左右,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减少到一千到两千的范围内,这是一辆投入非常大的自行车。
一个好的互联网项目,要满足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市场规模足够大;第二个原则是高成长性;第三个原则是较高的竞争壁垒。共享单车满足前两个原则,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和高速成长性,但是竞争壁垒并不强,也就是在短期内**有很多品牌跟进。究竟有多大的市场规模?目前中国短距离出行的人数大概在一亿人左右,假如十个人共用一辆自行车,至少需要1000万辆自行车。目前摩拜和ofo再加上三十多个其他新进的小品牌,目前整个市场的投放量大概是200万辆左右,还有800万辆的空档。假设每年以200到300万辆的速度投入市场,那未来三年内,在中国市场将**达到饱和,根据摩拜和ofo的目前收入推算,年收入大概是300亿左右,如果再加上供应链上游的生产,自行车车锁,未来下游的导流,以及提供的增值服务,整个供应链市场规模在1000亿左右。
关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成本角度分析,再从收入构成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共享单车的成本非常高。摩拜最开始是三千块钱左右,随着量产以后,可能**下降到一千到两千。ofo的整个生产成本相对非常低,从三百到六百左右,因为到现在为止,ofo用的还是链条加上机械锁。
除了产品成本以外,最大的成本是线下运营成本,线下运营成本首先来自分公司的组建。摩拜和ofo都参照了当年uber的做法,每开拓一个城市先派三人团队进入,在一线城市组建一家分公司需要六十人左右,二线大概需要二十到三十人,平均每个城市要有五十人左右,假如每人每月成本5000元,组建三十家分公司的人员工资成本,一年接近一个亿,这是基本成本。
线下运营成本第二项是线下的维护,线下维护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调度成本,就是每天在不同的小区调度车辆,要雇佣大量的临时工完成这项工作,这是调度成本。另外是维护成本,包括乱停车,要把没有放在合适位置的共享单车,集中到政府指定的位置。最后是车辆的维修成本,车辆坏了以后要垃到维修点进行维修,包括挂失。
线下运营成本第三项就是总部的运营成本,就是总部的管理成本。最后一项是推广成本。无论是目前ofo的广告推广,还是摩拜的公关推广,都涉及到非常高的成本。
共享单车运营成本非常高,那么收入从哪来呢?短期内有两个收入来源,长期来看可能有五大来源。短期收入来源第一个就是租金,目前摩拜的租金是骑一个小时一块钱,Ofo的租金是骑一个小时五毛到一块。第二个收入来源是押金,目前摩拜押金是一个人299块钱,ofo押金是99块钱,这是目前两个收入来源。长远来看如果量做起来,三十个城市稳定以后,下一步的广告收入将成为一个很大收入来源,这是第三个收入。第四个收入可能是由于流量变现的收入,也就是摩拜和ofo的app如果产生上千万**以后,在这个流量之下,可能销售一些相关的运动产品去变现。最后一个收入则是大数据变现。目前租金收入是微不足道的,这两家企业都声称用户量已经突破1000万。在一线城市如果按一个人一辆车有十个人去骑,如果二线城市只有五个人来骑,即使一个小时收一块钱,按照这样的频率,租金是非常小的收入。目前真正的收入在哪儿?为什么风险投资特别看好这个项目?目前真正有价值的是押金。
传统的押金模式人和物是对等的,就是一个产品对应一份押金,而共享单车打破了一人一份押金的模式,一辆车可以有多个押金,一辆车可能同时有十个人押金。所以从某种情况下来看,共享单车相当于每辆自行车都是一个移动的小的储蓄所。这是其他押金模式所没有的。目前两个品牌加起来,各自大概是100万辆车,每辆车平均**有十个人交押金,也就是两个品牌的用户量都在1000万人左右。以摩拜为例,一个人押金299,就是三十亿。ofo的押金是99,也就是十亿。如果未来变成一个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来看,每年的回报率非常可观。
所以从目前的盈利上来看,实际上不是租金,而是押金模式。如果服务足够好,退押金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很小的比例,以这么大的资金池,未来**产生一个非常优秀的互联网金融项目。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共享单车与其说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倒不如说是一个移动的互联网金融项目。从这个角度来看,押金模式是得到风投非常看重的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共享单车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盈利?至少五年之内看不到盈利希望。仔细测算一下,2017年这两个品牌都要亏损,大概是三十到五十亿人民币的亏损。到2018年以后,随着规模的加大整个亏损**减半。五年以后等五个收入点都有收益的时候,将有盈利的可能。
共享单车最大的痛点,实际上他仍然是一种重资产模式。虽然所有的媒体包括投资人把现在的模式叫做共享单车,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错的。目前共享单车的模式,只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租赁模式。什么叫做共享,目前全球做的共享的,一个是uber,还有一个是Airbnb,像Uber公司是没有任何车的,共享就是撮合两端,把私家车跟个人进行撮合。Uber是轻资产。美国的Airbnb没有去建任何一家酒店,所有房间出售都是个人的。所以共享的概念一定是轻资产的概念,就是他不拥有产权。
那目前中国的共享单车,无论是摩拜还是ofo,实际上都不是共享,都是一个很重的资产模式。也就是所有的车辆全是企业自己投资,企业百分之百拥有产权,租赁给那些需要最后一公里的用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共享单车是一种伪共享模式,实则是一个重资产模式。在资本的推动下,这样的产业链**造成什么结果,就是盈利遥遥无期。比如说摩拜每辆车成本在一千到三千左右,在生产大量自行车以后,则现金短缺,解决现金的方式就是融资,融资完以后再开始投入生产,生产完以后现金流又断,又开始融资,进入不断循环生产融资融资生产这样的怪圈。盈利**变得遥遥无期,在目前这种重资产之下,如何解决盈利是下一步非常关键的话题。
目前共享单车的伪共享的特性,他是一个重资产的模式。但是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真正的赢家是有的,目前真正的最大赢家是产业链的上游,生产自行车的企业。这些企业原来的库存及亏损,由于中国共享单车这一轮的热潮,导致他们成为真正的赢家。这里找了两家代表企业,都在中国主板上市的两家公司,中路股份和信隆股份。中路其中一个大股东就是永久自行车。信隆是中国非常著名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企业。这两家企业2015年的财务数据,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都出现比较大规模的下滑,而在2016年的财务数据显示,中路股份净利润在9000万以上。信隆股份净利润也在3000万以上。这两家企业的净利润率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74%和123%,也就是目前共享单车的真正赢家,并不是基于互联网创业的风投追逐的共享单车企业,而是供应链上游生产零配件和生产自行车的企业,这些传统企业在第一时间内挣得了非常大利润。
对未来格局的预测际上是难度非常大的,我们只能基于趋势和经验看这两个品牌未来。首先比较一下这两个品牌,从产品本身来看,摩拜的产品质量应该完胜ofo。这两个产品,未来的趋势是融合。就是ofo未来的产品越来越像摩拜去靠拢,摩拜越来越像ofo。最后在量产以后这两款车的成本都**在一千元左右。
从竞争战略来看ofo比摩拜更好。因为在共享单车的前期,由于用户没有品牌意识,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未来的真正的竞争壁垒是覆盖率,就是用户要看到谁的品牌更方便。所以目前最大的竞争壁垒就是谁能把分公司开的越多,车的数量越多,也就是两个公司的融资能力,从这点来看,ofo虽然产品落后于摩拜,但是他的成长速度已经开始**越摩拜。它的整个竞争战略是如何设计的?把租金降到摩拜的一半,押金降到1/3。骑一小时摩拜租金一块钱,ofo租金五毛钱。ofo还做了大量的免费的促销。另外机械锁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骑车骑到一个多小时也是按五毛钱来算。ofo以非常低的成本导入先抢占市场。ofo在前期以拉流量为主的方式,更符合互联网爆品做法。所以在战略上ofo更胜一筹。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竞争优势,摩拜生产合作方最大的是富士康,ofo合作方的是老牌自行车企业,比如永久,飞鸽,700bike这些传统企业。富士康对比传统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其在运动产品优势是不够的,富士康原来的产品都是非运动型,而永久、飞鸽和700bike这些都是传统大牌的自行车企业,他们就在自行车创新和研发领域中不输富士康。因此从供应链角度来看ofo比摩拜的优势更大。
两家企业未来走向将如何?做一个大胆的预测,那两家企业谁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战胜谁,五年后才能盈利,最后都是资本方的博弈,资本方的最大的特点,是让资本怎么样获取更好的价值。所以从最终的用户体验跟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在2018年底前,大概率的事件是这两个品牌的合并(滴滴和uber的并购也是一样道理),最终**变成中国共享单车垄断型市场。
作者:刘启明
来源:http://www.iyiou.com/p/41791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亿欧网,作者@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