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02:49 人气: 14 评论: 0
2017年,共享单车的战火烧得更旺了。整个市场的玩家也频频获得融资,单ofo和摩拜单车两大巨头就获得了数亿美元的新弹药。在加速单车投放速度的同时,各家也频频发起免费骑行活动,来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关于共享单车的话题,大家天天问里也讨论得十分激烈,因此本期小编精选了其中的一些问答,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跟帖讨论哟~
————————————————— 我是分割线 —————————————————
我之前看到过有人私锁小**车,楼道里也被人偷偷存着,还有锁故意扭坏了,故意破坏二维码。
之前看新闻两个护士私锁小**车被拘留5日。
共享单车有举报制度但是没有奖励机制,对于我这种徒步党来说因为不是我的事情,我也没有下载APP,遇到这些问题想帮忙也是只**让自己更麻烦而已。
报警吧,似乎也犯不上,手机被偷了警察叔叔都没有替我解决。所以遇到这种事情产品经理应该基于人性多思考一下,比如用户发现有小**车被破坏拍照定位上传,奖励你免费骑几次之类的。而找到破坏者警察就要处以拘留罚款等措施。
最好就是谁举报谁收益,破坏者被罚的钱里50%给举报者,那么就算是我这种不用共享单车的人为了赚点小费也**下载积极举报的。而且还**增加用户数量。
无利不起早,国民素质不**瞬间提升,都是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糖果与皮鞭才能实现的。
关于举报是否有效的问题,这里进行补充:
另外:关于奖励制度只要想奖励哪怕发个虚拟好人荣誉奖章都是奖励,并不模糊。
以上仅供思考。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以下四点展开讨论,我只讲讲思路,不做具体方法的阐述,希望能抛**引玉:
1. 损坏率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应该是指单位时间周期内某个投放区域内(含流出及流入车辆)损坏车辆总数与投放车辆总数的比值。
因此依据运营规律,是可以记录采样若干个单位时间周期的损耗率(这种情况下损耗率应该是离散分布,且趋近于一个值的),因此降低损耗率的核心是通过运营手段干涉或者影响这个指标,使其朝目标值趋近。
2. 造成投放车辆损坏的原因分析车辆损坏的定义可以宏观广义一点,如:因为某些因素,导致本应正常投放的车辆无法被用户正常使用。
在此,姑且可以初步将损坏原因分成两类:
第二类类问题可抽象成对应的运营指标分解到日常工作中(如:通过提升品质控制标准,提高物理单元性能及稳定性等);第一类问题可以抽象为“业务风险”,所谓业务风险指的就是组织或盈利性机构在开展某项业务的时候出现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提升开展此项业务的成本,当业务爆炸式增长且行业毛利足够高时,部分组织对此关注度**偏低,但当行业进入增长平缓期,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则需要提高对此的关注,优化相关指标。
3. 关于“业务风险”的控制通过采样调研及走查取样的方式可以大致判断出上述问题2中第一类原因造成车辆损坏或无法提供服务的占比,分析跟踪上述外部原因产生的背景(拿上述“黑心大妈”为例,“黑心大妈”是希望在自己需要用车的时候在楼下马上就能找到车、亦或者说“黑心大妈”希望一直使用一辆成色较新、座垫较干净的车等等,通过分析和透视,其实我们了解到“黑心大妈”其实是共享单车的忠实用户。)
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用户的原始心态入手,提升服务体验,当个别现象和心态具备普适性的时候,那么产品的改进需求和优化方向就自然浮出水面了。
4. 不要像套公式般的机械规避“业务风险”其实对风险的控制和规避本身就是个无解的争论,只能在开展业务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找到平衡点和博弈点,风险控制标准太高,业务也就不用做了;粗放开展业务,视风险于不顾,那就是到最后连账都算不清楚。
因此,风险管理控制也是遵循漏斗法则的,只需要保证经过漏斗后掉到底层的结果可控、并且成本能勾得住,那么控制便起到了作用。
另外,有些童鞋说要采取惩罚机制和投诉举报机制,我对此不那么认同,因为一旦惩罚或投诉已经成立了,那么意味着用户的不良行为已经产生了,这个时候通过粗暴的方式惩罚用户,其实是有悖于用户体验的,其结果一定是双输的。所以风险控制模型的设计一定要从业务源头开始,了解最真实的场景和背景,把“黑心大妈”这样的错误遏制在初期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作恶者和不怀好意的投机用户,才需要跌落到控制模型的下层,触发一定的措施隔离开来。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ip2cd.html
这个是个好问题,思考了下使用场景,得出了以下的几点结论,欢迎讨论:
首先,共享单车一般是半小时0.1——1元的价格区间,用户一般的骑行时间**在10——60分钟之间,就算骑一天支付的金额也是比较小的,充值的价格易于被用户接受;
其次,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的骑行习惯是到了终点放下车就走,而付款时没有司机这一角色做提醒,用户很可能**忘记付款的这一操作(用户习惯问题),此时自动扣除账户内金额既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也方便产品的结算操作。
而打车软件不采取充值而用一次性支付的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总结: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h70nr.html
这个问题显得从以下这个问题想一下:如果你有一辆自行车·····
于是有以下:
这里先说使用体验,再说优势。
摩拜和ofo,本牙都体验过。使用体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共享单车相对于公共自行车的优势: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cj7dr.html
我认为胜负成败最关键的还是看运营,毕竟大家都拿到的大量融资(特指摩拜和ofo),商业模式也相同,靠成本拉开的差距不大,最后还是要看差异化,而这个重头就落在了运营身上。
特别是摩拜和ofo有两家巨头给撑腰的,完全可以利用彼此资源来引流合作。比如说坐了滴滴,下车在三天内可免费使用ofo;连续三天使用ofo并且每次满20分钟以上,可领取滴滴的优惠**,这样可以互相引流。
再比如,自行车就是个移动的广告位,在每个月都举办一次免费骑车活动,将单车包装一下(颜色、车体差异化,突出品牌)大家可以免费骑着自行车到处游玩,比如制指定区域任务完成后可参与抽奖活动等等。
这些都是可考虑的运营活动,对于共享单车来说要挖掘自身的亮点和价值,不是单靠降低硬件成本生产成本,而是靠运营,毕竟大家都不缺钱不是么。
回归到产品本身来说:共享单车是为用户的出行服务。
注意到,这种时候,肯定是用户先有出去的需求,然后又想到有共享单车可以满足他,然后去使用他。
那么,未来,撇开上面的那一层面,共享单车能不能走出这么一个模式呢?
基于共享单车构建的各种活动,来引导用户的出行,然后使用共享单车。
这个模式和上面的差异是:
前者是用户自己产生了需求,然后去找共享单车支撑,这时候单车还只是个工具;后者是共享单车提供的某种生活场景解决方案,吸引到用户的参与,共享单车已经不仅仅是工具,它是解决方案的承载和实现者,是这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哈哈,这**不**成为未来制胜的关键点呢?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1opbj.html
电动自行车替代单车,我觉得这样的假设不太能成立。
1. 先讨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用户群体问题,单车的市场定位现在还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相反我看了下小鹿电车,他瞄准的是10公里内的短途出行市场。
2. 说到市场就不得不提价格,或多或少我们也应该知道哪怕是现在的单车一部车的成本就要在3000元左右(是否包含运营陈本未知),电车的成本应该**更高吧?这样一算两者在使用时长和价格上**有明显的差异化,反过来又印证了第一点,我如果是1公里内的问题,费用上应该**是单车更划算。只有在距离变长的情况下,电车对我的吸引力才**逐渐提升。
3. 我觉得有几点一直是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出租的痛点【能源补充问题】【停放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单车在这几点上明显不落下风,只要车正常,随取随用,完全不考虑能源问题。可停放的区域也多。安全性?我只要保证单车的质量,刹车,轮胎的防滑,事故率就可控。
最后再撤一句,如果能替代,也许马路上早就应该不**出现单车了吧?用不着等到现在了。
共享电单,要考虑到摩托车需要驾驶证和行驶证,还有国家的禁摩令,这两点就够麻烦了,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广深是禁摩的,北上虽然不禁摩,但是有对摩托车的相关规定,比如说限牌,哪些路段不可行等等。先不说盈利和痛点是否存在,首先可行性就不高。
问题详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80sjf.html
共享单车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作为用户而言,小编认为,降低用户使用门槛,让更多的人成为共享单车用户,最终提升共享单车的利用率,引导用户产生更多的消费,或许是一条更适合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路径。这场战役到底哪一家能笑到最后?请拭目以待。
这里立个flag,个人看好摩拜和小蓝单车,欢迎大家在留言里留下你的比较看好的共享单车,如果到最后给你押对了的话,那么你就是
.
.
.
.
.
.
预言家了,打狼人杀就跟你投!哈哈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8期:走进产品坑之——转行做产品,到底行不行?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7期:做一个双商兼具的产品经理,你需要掌握这个必杀技能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6期:混互联网圈的你,今天问“为什么”了吗?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5期:**活一个社区,你需要这些运营的“套路”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4期:产品经理的内功心法修炼之本——需求分析和管理
精选问题每周有,欢迎食用~配合回复味道更佳(∩_∩)
本栏目由天天问小编@Cecilia 编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