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04:04 人气: 11 评论: 0
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
基于兴趣的社交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发现和分享各类已文字、照**、视频等为载体的资讯;了解关注人的最新动态;绑定指定运动设备,可查看运动信息,健康数据;搜索附近的好友和优惠,参与电视节目的互动;用微博支付买东西,发红包,生活缴费,买电影票,打车。
Slogan: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
(1)、关注:是常用板块之一,默认展示关注好友的全部动态,将关注的好友进行分组后,可选择不同的分组进行动态的展示。
【目的】内容定制:呈现的都是用户自己关注的人的内容,通过这个方式尽可能让用户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此外,用户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时,微博也**让用户对自己的关注者进行分组,为用户查看关注的人的内容时做了铺垫,用户可以只查看分组内的内容,精准得获取内容。
【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微博最初的FEED流采用了纯timeline方式,出现了一些弊端,如:
在这些或者更多的弊端下,微博推出了智能FEED流,将关注的人的未读内容按照算法权重进行排序。即FEED推送时,不再简单考虑发布时间,也考虑和用户的亲密度,生产此条消息的成本(图**的有无,多少,视频的长短,转发和点**的数量),兴趣相似度等。
智能FEED流的优势: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线混乱,有时**增加理解同一个关注的人在短时间内几条有关联的内容的难度。
【链接】对于智能FEED流的时间线混乱问题,有不少用户吐槽。联想到知乎,知乎的每个问题下的回答,也需要一定的规律来呈现。知乎上用户可以自己选择默认排序或按时间排序。也许微博也可以参考下。
(2)、热门:如名字所表达的,是最热门的消息
【目的】诚如微博的定位: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热门把整个微博最热门的信息(通俗的理解是:及时且有价值或有意思的事)呈现在用户面前。
【思考】
(3)、雷达/扫一扫/打车:热门(附近的热门微博)、优惠、电影、电视、打车
【目的】
【思考】
(3)、好友关注动态:内含用户**过的微博,可能感兴趣的人,当前有xxx人正在看x的直播,用户评论过的微博,某个好友关注了xxx,大家都在搜xxx, 可能喜欢的大咖,周边的人,通讯录好友最近都关注了谁。
【目的】
帮助用户了解到自己的好友关注了谁,也为用户推荐了可能感兴趣的人,大家都关注的人。这一项是用户在对别人关注什么感兴趣时,主动点进去看的,如果有一个推荐正和用户的兴趣,可以提高使用体验,如果不合兴趣,影响也不大,本身用户对这一项不**报太大的希望。另一方面,如果推荐成功,可以增强用户的关注量,且关注了,说不定就能提高互动,流量。
【思考】
如果用户关注了谁,评论了谁,也是隐私的话,为了从这个角度看,微博是不是泄露了用户的隐私?另推荐占了主流,微博是关注什么推荐人的?根据用户关注了哪些领域的人来判断用户对另一些同领域的人感兴趣?从而进行推荐?另推荐某些领域的大V?那么,不排除很多时候,用户随手关注了一些人,这些关注是不是**影响微博对用户感兴趣的领域的计算?**不**错误得解读了用户感兴趣的人,导致推荐的效果不好?
这里说三点使用体验比较深的:
个别有地址定位的微博,下面附上定位链接,用户可以直接点链接进入地图。有话题的微博,有话题链接,点进去可以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所有内容。这方便了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用户搜索和这个话题相关的内容;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量,有些用户可能对这个话题有一点兴趣,但又没有大到回顶部去搜索相关的信息,现在可以直接点击链接,获取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信息的成本低了,也**看一下。
摘自对华为应用市场中,用户对微博的吐槽:
用户在吐槽推荐多,广告多,是比较直观的感受,没有量化的数据可以参考。且,新浪微博也没几乎没有竞品,因此用户在吐槽时也没有参照物,只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这个负面的评论很难界定准确度。但是,还是要对此类吐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多加关注,进行优化。另外,我的使用感受也是,推荐和广告有点用力过猛。
而内存大的问题,我查看了华为应用市场中,一些常用应用的内存,没找到比微博内存更大的应用。
在分析微博的产品定位,用户需求以及使用体验后,有一些思考。
从微博的slogan: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以及微博最初的发家来看,做为一个内容社区,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非常重要。
不同的内容类应用软件为了增加对用户的吸引力采用了各种方法,如:今日头条是通过数据计算用户喜欢什么,而不断得给用户推荐什么。知乎是**把每周最热门的一些问题和答案放在广场,用户一登入就能看到,而且每周**发邮件告知用户本周热门回答和链接户。而微博有点像两者的结合,首先,用户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和话题,在关注板块看自己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其次,用户可以看某个时间段(时间段可以用户自选长度,但不**过一周)最热门的内容。
而光光有好的呈现内容的方法并不够,内容质量也非常重要。微博在冷启动阶段,邀请了行业大佬、明星等一些输出内容**有很多人愿意看,且自带粉丝的用户,鼓励他们使用微博,输出内容。之后也推出了“付费问答”,“文章打赏”,“关注作者,阅读全文”等,用来鼓励优质内容输出者持续输出内容。
除此之外,微博还考虑了输出内容的载体,于是从一开始只能发文字和图**,到后来添加了动图、短视频、直播等。
有了这一些之后还不够,微博大了,用户多了,不同的用户**发布不同的内容,有质量高的,也有质量低的,质量低的内容发的多了,整体水平就拉了下去。而微博只是一个平台,没办法控制整个平台的内容质量,于是将FEED流从timeline形式转换为“未读池”的智能FEED流,来影响内容的曝光,减少低质量内容的曝光度。
而且,由于网络上有不少键**侠,黑粉,经常对优质内容进行各种找茬似的评论,微博还推出了博主可以将评论删除,甚至拉黑。
接下来,是我的一些猜想和建议。微博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优化FEED流,不断提高用户**微博的体验。微博可以继续下沉,不单是增加活跃用户,而且是鼓励用户更多的优质内容输出,包括那些金V、大V、行业大佬等顶层核心用户,也包括那些中V、垂直领域网红等中间档用户,还包括那些确实是优质内容输出比较薄弱的底层用户。并且,细分垂直领域,培养垂直领域网红,大V,形成内容创业者的创意市集。
微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用户的优质内容输出。然而,用户分享东西的时候,也是期待着能有很多的回应,最好是正面的,来证明自己,或遇到棋逢对手可以进一步探讨的评论。或者换句话说,一个用户花了不少精力输出内容,然而只有寥寥几个评论或者点**,甚至没有,那么非常打击用户输出优质内容的兴致的。于是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能否推出评论次数多少可以获得某种奖励,如:类似支付宝的蚂蚁森林的活动,一天评论多少次获得一定数量的积分,积分累加到一定程度可以获得一棵小树,为环保添力。当然,这样子的活动,肯定**出现很多僵尸评论,那么就需要强大的技术人员来计算评论的价值而决定可获积分啦。
不论是从“关注”、“热门”中的购物链接,还是“雷达/扫一扫/打车”中的领餐厅优惠**、买电影票、打车,甚至是“发现”中的“股票”、“汽车”板块,都可以看出微博在打造一个以分享传播内容为基础,包含各种生活服务(打车、消费、娱乐)的综合性平台。
微博上分享的很多内容都是日常生活的内容,微博在此上做了一些衍生。比如:购物广告下的购物链接,影评下的点评票购买链接。这类小小的转变拓宽了商业模式,而且也让用户感觉非常自然。用户在看到购物广告中心仪的用品时,可以非常便捷得购物。影评下的购票链接,确实可以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可能也**和其他购票软件比较下价格,决定购买。而打车链接,日常用户已经非常习惯直接在滴滴软件上打车,或者进入微信、支付宝里面的链接,因为用户习惯微信、支付宝的支付方式。所以,微博接入打车链接,我的猜想是,为了生活服务平台的完整性。其次,打车是一个相对高频行为,培养用户用微博支付的习惯。至于领优惠**,发现附近的店,可能是由于目前的不成熟,里面的店铺比较其他更成熟的美食推荐软件,相对数量和选择有点少。我的想法是,如果要搭建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平台,那么吃这一项绝对不能少。“民以食为天”,吃这一块,要做丰富,做好。吃这一块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可尝试和其他这类的产品合作。“发现”中的“鲜城”也是这一块内容,可考虑将“鲜城”的内容导入到“雷达”下的“优惠”。
华为应用市场中,有用户吐槽“推荐太多”。这里用户并没有提到是推荐关注的人太多,还是推荐可以看的直播太多,或者都多。推荐多少个关注的人,已经推荐多少个直播,我相信微博肯定是通过数据计算,并且做过测试来决定推荐的数量。在决定推荐数量时,也考虑了转化率等问题,那么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有没有可能个性化定制推荐的数量。通过用户的日常操作习惯数据,填写反馈等,来收集各个用户能承受的最多的推荐数,再进行推荐。比如:在推荐项下,用户可以点“推荐数够了”等按钮来反馈给微博。不过这可能对每个用户来说不太公平,所以需要深思。当然不推荐是不可能的,这不利于用户下沉。
“广告太多”,我眼里也可以参照“推荐太多”的考虑方法和操作方法。
还有一个是我个人比较在乎的隐私问题。如果我开启了定位,我能看到周边人的内容,但周边人也能看到我的,如果我关掉定位,周边人看不到我的,我也看不到周边人的,同时如果我关了定位,我也没办法使用微博的生活服务(打车、消费、娱乐等)了,这相对公平。但是关于我能看到其他用户看了x的微博,而我看了x的微博,也能被其他用户看到,这项功能没找到可以关掉的地方,感觉是强制的。我觉得有待考虑。
本文由 @章鱼丸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