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09:27 人气: 29 评论: 0
西方世界长期没有人口增长,却连续经济增长了过百年。他们已经用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创新”,而不是“人口增长”。沉迷于获取人口红利,其实让我们误入歧途。人口红利时代的终结,恰恰是中国经济找回创造力的催化剂。
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
政府高层、创业精英、投资人、知识分子,都看到了同一件事情:中国到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旧模式已经发展不下去了。事实上,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人脑红利时代正在到来。
“人口”一词源于农耕文明,用”口”指代人的单位。《汉书》中提到:
羌豪良愿等种,人口可万二千人。
古代,民以食为天,统计”口”便知道需要多少粮食。”口”这种器官的摄入量固定,成年人日食量平均1.5KG。知道总人数,就知道总食量。农业文明用口来比喻用户,而信息文明应该用脑来比喻用户。这就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
那么,如何让大脑装下更多东西呢? 方法只有一个:体验升级。体验升级在大脑中有两种方法实现:优化旧链路、创造新链路。
优化旧链路,就是重新设计旧事物的呈现方式。比如,西少爷为肉夹馍讲一个高颜值高智商创始人的故事来引发白领阶层的共鸣,最近流行的失身酒为酒精饮料加入咖啡因从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场景。
创造新链路,就是通过科技创造全新事物。比如共享单车、自动驾驶、飞行器、平衡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
所谓人脑红利,是通过设计重构和科技革命,创造体验升级,构建消费增量的红利。简单来说,未来各类突破性科技行业**非常有前途;未来所有重体验的行业,比如文娱、旅行、餐饮、培训、泛服务同时也**分享到巨大的人脑红利。
信息过载的时代,用户真正缺少的是体验升级,而不是节省时间。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公司普遍感受到用户活跃度的增长压力,许多互联网产品日活用户(DAU)一降再降。不管是APP还是公众号都感觉拉新难,拉活更难。大家都说用户的时间变少了,碎**化,所以大家应该把自己的产品和信息彻底打碎,来迎合这个浪潮,仿佛用户的生活都是在光速中进行,无法留出任何时间。
但是,用户的时间真的变少了吗?
旅行团能节约时间,用户喜欢更花时间的自助游;办公室就有咖啡机,用户却要走20分钟去星巴克;全民追捧的《西部世界》一集**占用用户1个多小时;直播平台在花费用户的更多时间;共享单车也比打车浪费用户的时间。
实际上,用户只是厌烦了同质化的时间消费,把时间留给了更好的体验。所以,红利其实并没有消失。用户为了追求更好的体验,仍在不断的建立新的消费行为。未来,体验升级才是下一个蓝海,大脑才是下一个战场。所谓的消费升级,本质上是优化大脑神经链路的过程。
我们的大脑可以看做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络,它由约860亿个神经元构成。正如下图,每个神经元又**生出数个树突(dendrites),神经元之间通过树突联系在一起,就像我们搭建的电路一样。
860亿个神经元在我们大脑中产生的链接多达15万亿个之多。如此庞大的天文数字,不亚于一整个宇宙。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在860,000,000,000 件物品中间连接 15,000,000,000,000 条线,你**连错多少条线?
假设有万分之一的出错率,就有10亿条错误链路!错误的教育、落后的习俗、误解、恐惧、懒惰、偏见、愤怒等等,都在创造错误链路。
所以,**上来说,面对任何一个用户,你都有10亿个创新机**!
这就是人脑红利!用户的大脑中有多少等待优化的链路,企业就有多少红利。比如,用户觉得花露水很普通,但是六神花露水通过一段花露水发展史的动画,还原了它曾是民国名媛香水的事实,彻底改变了用户的联想;用户觉得健身软件是无法坚持使用的东西,但是Keep就成功的通过晒图社群和朋友圈炫耀机制改造了用户对健身软件的联想。
过去,规模比壁垒重要;
未来,壁垒比规模重要。
过去,追求市场占有率;
未来,追求用户占有率。
过去,企业重视GMV和DAU;
未来,企业重视NPS和留存率。
过去,我们把用户抽象化,每个用户都是数字;
未来,我们把用户具象化,每个用户都是故事。
人脑红利时代,三种思维很重要:科技思维、故事思维和设计思维。
这个世界上,能彻底创造新事物的,除了生孩子,就是deep tech(深科技)。正如 《0到1》所说,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化,基础科技的革命已经在各个领域萌芽。 从虚拟现实,到纳米医疗,从高速列车,到人工智能。深科技的变革不是1到n的变革,而是0到1的变革。在人脑红利时代,科技革命产生的成果,毫无疑问是优化大脑链路最高效也是最彻底的方法。
故事是性价比极高的经营利器。人类的大脑天生的容易记住故事。故事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为故事总是能使人联想起画面,也就是具有所谓的画面感。
看这段流传很广的广告文案: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旋云端。
对比下面另外一个版本:
你写PPT时,别人在旅行;你看报表时,别人在旅行;你挤地铁时,别人在旅行。
表达同样的意思,第一段话让人动容,第二段话让人瞌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脑中,处理画面的皮质区域非常庞大,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处理大量的场景视觉信息。如下图紫色区域的occipital lobe (枕叶),就是我们大脑中处理视觉的部分,与处理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区域相比,视觉区域的神经元数量最为庞大。
人类先祖在长达2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视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原始人每天需要甄别数以千计的新出现的水果,树叶,昆虫和野兽,进化出了如此庞大的视觉系统。所以,具有画面感的企业故事最能迅速被用户记住。
故事还能让我们产生情绪唤醒,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文案:
啪!
珍妮听到脑子里有一根细线绷断的声音。
她三周都没有休息了,一直加班。
领导刚对她说,上一套设计被PASS了。
Pass?那就是通过了?不,是被PASS,就是不要了。
WTF!(WhatThe Fantasy…)
因为产品路线做了很大的调整;一**别走,咱们再来个BrainStoming。
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的领袖,他继续激励珍妮。
“咱们创业就是不怕试错,Even不断试错的过程,将来IPO以后,这都是和你千万身家Match的Strory啦。”
一脸的幽默风趣自信。
啪!
珍妮手里的本子飞到了领导脸上。
然后,她掏出手机,用18秒买了张去少林的机票。
这么长的一段文字,你是否毫不费劲的就读下去了?而且还情不自禁**心一笑。这是因为故事还激活了我们另外一个庞大的大脑区域: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如下图,边缘系统主管我们的所有情绪。
边缘系统特别喜好戏剧性,有悬念,有转折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往往同时刺激边缘系统的不同区域,从而引发整个边缘系统的共鸣。(顺便说一下,女性的边缘系统比男性发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女生更喜欢看韩剧的原因)所以,故事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轻易地唤醒消费者的情感体验。
在人脑红利时代,每个公司都需要用故事思维重新改造自己的品牌。你的公众号上和微博上,应该写满你的产品,你的员工,你的客户的故事!他们打动用户,凝聚员工,也指导你的产品创新。
设计,是跟潜意识对话的艺术。人类的感觉系统,每秒钟都在向大脑传递着 11,000,000 比特的信息。但是,人类显意识每秒只能处理16到50比特。剩下99%都交给了潜意识!
过去,用户规模大于用户质量,获取用户比留住用户更重要。所以,我们面对用户传达的信息全部集中在显意识。比如:饿了别叫妈;充100返100;上,上,上,优信二手车;上天猫就购了。这类的信息都小于50比特。
未来,用户是否对你有感觉比用户是否知道你更重要。所以,我们的主战场**转入潜意识。在人脑红利时代,真正的红利来自于我们每秒忽略的那99%的信息。
这个时候,设计就变得很重要了。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跟潜意识打交道,用户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正是设计师的主战场。设计师关注普通人忽略的感受细节,比如红色的明度和饱和度,icon线条的粗细,桌面的材质是否触感舒适,这些细节用户不**注意到,但是却被他们的潜意识照单全收,然后在大脑后台自动组合成了一种“感觉”。
在人脑红利时代,企业应该重新设计你跟用户接触的所有触点,包括你的logo,你的公众号排版,你的促销页,这些都是跟消费者的潜意识对话的过程,它是优化消费者“感觉”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在无形中重塑你唤醒消费者的链路。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获取人脑红利的三个方式:
企业可以在创办的初期就应用故事思维,故事不只可用于传播,还能指导产品开发和客户关系管理。他们的创始人明白,过去,我们把用户抽象成日活、周活、月活;但未来,我们应该把用户具象成无数的场景和故事。
我们的用户有千万种生活场景,他们有痛苦,有纠结,有喜好。我们必须走出办公室,走到他们生活里面去,跟他们交谈,体验他们的痛苦,感受他们的无奈。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打动他们!
故事思维,就是一种场景化,具象化思考的能力,是人脑红利时代企业家最需要的一种能力。有的创业者认为讲故事就是虚假包装,这恰恰证明他的产品跟用户可能毫无化学反应。如果你真的为用户创造了巨大的价值,那么客户与产品之间就**产生故事。市值**300亿美金的Airbnb就是完全建立在故事思维的基础上的公司。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他们创业的故事,房东的故事,房客的故事一直贯穿始终,构建了极高的品牌辨识度。
在人脑红利时代,**有越来越多企业采用故事思维。
西方世界长期没有人口增长,却连续经济增长了过百年。他们已经用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创新”,而不是“人口增长”。沉迷于获取人口红利,其实让我们误入歧途。
人口红利时代的终结,恰恰是中国经济找回创造力的催化剂。
一个时代的结束,必然**带来寒冬,但这意味着下一个春天即将到来。
作者:厅客林**
来源:微信公众号(ID:TKlinchao)
版权声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尊重行业规范,所转载的文章都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请联系主编**:419297645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