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12:34 人气: 14 评论: 0
随着滴滴融资额的不断扩大,与Uber在专车快车市场上持续烧钱火拼,赚足了眼球,谁曾想这场战争竟然波及到了本来已经占据拼车市场第一的嘀嗒身上。
在滴滴在2015年6月上线了顺风车以后,嘀嗒拼车倍感压力,自己辛苦烧钱培育起来的用户可能很快**有相当部分流失到滴滴。因为曾经的伙伴天天用车、微微拼车、51用车都已经惨淡生存或转型,现在剩下的只是自己。面对如此强大对手的侵袭,嘀嗒将走向何方?
我们将从1市场格局与价格对比,2嘀嗒困境,3未来走向,4当前机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思考一下嘀嗒以后的路途。
出行市场格局已定,综合按成单量与市场占有率排名应该是这样:滴滴出行稳居业内第一,uber第二,易到第三,嘀嗒第四,神州第五(个人依据市场数据判断)。具体见下表:
从当前情况来看,嘀嗒面临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滴滴出行的顺风车和Uber的人民优步拼车单,我做过测算 以远洋天著到望京SOHO为例,在不考虑优惠**的前提下资费对比见下表
因为易到充100送100持续的可能不太大,暂时忽略。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如果在拼不到车的情况人民优步价格与嘀嗒价格相差7、8块,滴滴顺风车与嘀嗒价格相差无几,所以如果用户经常拼不到车流失方向主要是滴滴顺风车与Uber;只是Uber市场占有率有限,更多的**流向滴滴顺风车或者快车。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提价之后,价格优势已经削弱,已经在向出租车靠拢(下面详细提到)。不过目前滴滴送的打折**在这次提价中仍然起到平衡作用,朋友常用滴滴,账户中不少优惠**, 5.8折—9折不等,最高抵扣20元,所以在短途出行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我见过他一个10元的订单用了5.8折扣**,只用了5.8元。
所以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格局中虽然嘀嗒成了拼车市场上的寡头,但竞争却远未结束,而且面临的处境可能**更尴尬;因为嘀嗒的乘客群题大部分属于价格敏感性用户,如果在价格上的优势不复存在,那么用户转移平台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次是司机群体的活跃度,通过观察司机客户端(摇摇同路人功能每天10个摇了一个礼拜使用两个客户端),大部分司机基本都是新鲜几天,注册后长的接几个月短的也就几天,新鲜过了,基本沉寂了。很多司机从2015年5月、6月注册基本有几十单,2015年12月份后后很多都没见到新订单;所以由这个现象推测,制约嘀嗒的还是司机的活跃度。
不同于滴滴的利益驱动司机,如果专职司机不参与,单凭兼职上班族司机,成单率极低,毕竟还要考虑时间,路线等因素,打开司机端你**发现附近订单3公里内的不**过10个,一般5个以内,最远有11公里的,包括滴滴顺风车。这就是当前拼车出行的基本情况。
嘀嗒面临的状况是订单的下滑。
在滴滴顺风车与 uber 滴滴拼车单双重侵蚀下,用户迁移导致订单下滑已经不可避免,同时司机乘客补贴力度的降低,专职黑车司机离场,真正上班族的拼车单子开始凸显;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是因为司机少了,由于拼车单的顺道概率偏低,所以很多拼车订单无法成单,乘客就**迁移,导致订单减少;兼职司机可选订单随之减少,形成不良循环,最终导致成单量下降。
融资之困:
嘀嗒还有多少钱,在经历了烧钱培养市场之后,嘀嗒烧了多少钱,网上数据查不到。但一个明显得事实是:自从2015年5月6日C轮融资之后,将近一年来没有听到再次融资的消息,乐视投资了易到却没有投资排行第三的嘀嗒,为什么?因为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面对滴滴强大的压制,嘀嗒很难破局,投资预期利益难以兑现。
之所以去年能融到钱,是因为市场格局还没有形成,风险投资还可以博一下。毕竟出行共享经济盛行下不投就意味着失去一个机**。而在滴滴推出顺风车与Uber推出人民优步后,嘀嗒可以说受到两座大山的市场挤压,而前边那二位却又没把拼车这件事太当回事,只能算作一项实时用车的附属品;但对于嘀嗒来说却可能构成生存威胁,毕竟这是自己的唯一主业,而面对威胁嘀嗒却又无能为力。在时间的消磨中,因为成单率的不断降低,用户活跃度必然降低,直到彻底离开这个平台。即使有再多的注册用户,如果用户没有活跃度平台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如果普通的局外者都能看到这点, 那些鬼精的风投能继续花钱打水漂玩儿吗?
单一的拼车市场到底能有多大?
出行市场很大,拼车市场可能并没想象中大!我在群里做了个小调查,在用过嘀嗒拼车人极少,还是以滴滴与uber为主。通过这种认知性的简单调查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当前嘀嗒市场与知名度还是较小,乐观的结论是还有广阔的上升空间。但是值得思考的是:
当前看除了客户端的广告,很难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因为受制于用户使用频率与实际成单量。
黏性之困
嘀嗒现在所倡导的社交属性出行,主要还是希望提高用户的粘性,毕竟出行软件一般是只管两边的,即下单和支付,除了在等待接单之前**多停留一**儿,在完成接单后基本就暂时离开软件了。
让乘客在软件上与车主互动,除了有个别想法之外,估计很难实现;有时间大家****朋友圈看看小视频时间嗖就过去了,所以这种设想的社交属性很难奏效。
即使司机与乘客之间有了社交属性,实质是因为搭乘多了熟悉之后加了微信。而且通过使用嘀嗒拼车也没发现什么社交属性的功能,难道是那个积分兑换单身汪吗?网上说是加好友的功能,我在想这个简单的加好友还算不上社交属性吧,没事乘客和司机在这里聊天吗?还是加微信来得快吧?由此看来这个社交属性很难从本质上改变嘀嗒拼车困境。
体验之困
当前滴滴顺风车历经改版,从用户体验上已经**越了嘀嗒,尤其现在推出的同路人,让司机与乘客在不下单的情况下也能看到与自己设定的常用路线相近的车主和乘客,而且一旦你设置了上班路线或常用路线,滴滴**随时为你匹配同路司机或乘客并将该用户推送给你,你可以选择关注或放弃。
虽然嘀嗒也有同路人功能,但还停留在麦田10次的摇一摇,如果不变后果可能**很严重,滴滴现在推出的这个同路人一旦双方互相关注,那么他们之间便可进行在线沟通,如果你在周边找到几个与你同程的司机或者乘客,时间有刚好相同,那么这种顺风车便**变成固定行程,既然固定了谁还**去别的软件找了?所以嘀嗒应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避免这种用户的永久流失。
而当前嘀嗒不知道在埋头干什么呢,对滴滴这种可能**对其致命性的功能竟然视而不见。经过观察,拼车用户都**同时在两个平台发订单,哪家有人接单用哪家,更有甚者我遇到一位拼车乘客在嘀嗒上让我去滴滴接他单子,因为他在那里有优惠**。所以在这种用户高度重叠的情况下,谁的成单率高用户体验好,用户就**流向谁。
曝光之困
嘀嗒媒体曝光率太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嘀嗒不是技术主导公司,而是服务,所以做好媒体的曝光很有必要;没有必要保持神秘感,经常不露面就**被遗忘,没有什么重大动作和消息以后融资都难了。
数据之困
猜下嘀嗒的日成单量:
北京估算在1万单以下,准确一点应该6000单左右;其他城市情况差不多情况下,即使按1万成单量计算,总成单量也在20w以下;更何况北上广深应该优于其他省**城市,如果也要准确一点,应该在10w以内。
以上数据只是估算(如果按其注册用户计算北京订单在13w 全国在70万左右,但这个数据明显不太可靠,我更相信低的那个估算值)。 可能这个数字有点低的吓人,姑且认为就是瞎猜的吧,至于如何估算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至于嘀嗒未来**选择怎样一条道路,只能等待时间去验证,当然也许嘀嗒**通过自己战略调整业务模式,最终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只是如何兑现风险投资的利益可能成为将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1)随着滴滴出行快车的调价,目前快车在不拼单的情况下已无太多价格优势。
通过计算当行程大于12公里时,快车只比正规出租车低3块左右。还不考虑某些高峰时段滴滴的2分钟加价叫车情况,当然对于低于5公里的短途还是有价格优势。由此可知:
基于以上3点,嘀嗒可以做成什么样的对策,在价格调整上有什么新的策略呢?
2)滴滴正在组建自有车辆,如果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对当前加盟车辆将形成不平等竞争。
平台肯定**优先将优质订单优先派发给自有车辆,逐渐加盟车辆将被边缘化;兼职司机将逐渐被淘汰出局,专职黑车司机仍将坚持。所以上班族兼职司机现在正在退出快车行列,以后**以专职快车司机与滴滴自有车辆与司机并存为主。那么嘀嗒所要争取的也就是这些有点闲的兼职司机。
3)目前滴滴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升级,对司机做了更严格的限制。
如由以前的自主选择是否接单改变为强制自动接单,虽然有免责改派,但是也做出了次数限制,通过网上售卖的抢单神器,拒单软件便可看出滴滴做出的,而司机不满意的一些强制性限制。那么嘀嗒如何在尊重司机的前提下,如何给司机最大自主选择权?从而扩大活跃司机群体数量,增加成单率?
4)现在找找滴滴出行还没有做的:
可能就剩B2C了:长途大巴、火车、飞机,上线火车票与机票相对容易,只需要接入购票系统便可完成,长途车还是比较困难,数量大、分布广、私人营运较多,各方面都很难把控,如果上线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
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很难再短时间内,真正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一家公司,所述仅为个人研究与思考的一些**面之言,如有朋友觉得有不妥之处欢迎拍**指正,我**有选择性的进行接纳。
结语:就在即将完稿之际,嘀嗒恰好上线了一个新的业务模块:“结伴”。而且整的动作不小,看来真的是要把社交作为嘀嗒将来发展之重了,不过个人认为,社交救不了嘀嗒,毕竟这一切都是建立的拼车业务之上的,如何解决当前成单率低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最后希望嘀嗒能不忘初心,发展壮大。
本文由 @idearth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