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13:24 人气: 9 评论: 0
前两天组织了上海2016 Google I/O Extended,活动伊始,我们几个组织者都在苦恼I/O大**直播之前我们该做点什么,思索良久,“要不我带人做Design Sprint吧”,其他组织者顿了顿,“要不试试吧”。
就这样,我们把Design Sprint引入了这次GDG的活动中,可问题来了,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有听过Design Sprint,如何让大家了解这次的工作坊呢?
有人直接将Design Sprint翻译为“设计冲刺”,这个翻译不错,但想要让更多非互联网行业的人知道“sprint冲刺”的概念还是有点难,索性简单点,“产品设计流程”更方便科普。Design Sprint是一个为期5天的针对初创公司进行产品设计的一套流程方法,集思考、设计、分析、产品原型产出为一体,由Google Ventures推广并发展,开始应用于硅谷初创企业产品设计当中,后推广至整个互联网行业。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在以不同的形式和活动推广Design Sprint。当然想要真正的将Design Sprint运用得好,得首先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
首先我们得知道一个团队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一个团队可以小至5-6人,也可以大到上百人,但无一例外,都得具备这样几种角色:设计师,工程师,产品经理和研究员。不得不提的还有Design Sprint的原则”YES,AND”,这个原则也是整个Design Sprint的精髓所在 。”YES,AND”意味着团队成员在协同过程中需要认同对方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抨击,毕竟抨击而不对问题提出新的替代方案,我们可以默认为对问题对解决是没有帮助对,因此首先”YES”去认同你同伴对观点,接着“AND“去帮助同伴一起更好对完善方案,这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对效率。
Day 1:理解
第一天整个团队**通过头脑风暴、用户访谈与竞品分析等方式理解她们将要完成的主题,取得一致并对第一手的Idea进行分类和整合。
Day 2:发散
这一天团队**从Idea转到解决方案上,具体的思考问题所在方或者产品使用群体的使用方式并且开始设计团队的产品原则和宣传主题。
Day 3:决定
第三天是个转折,这一天通常上午大家**将之前两天的结果画出来,关于产品的设计流程,关于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等等,接着贴在墙上进行投票选出接下里要去执行的方案。
Day 4:原型
这一天的时间都得消耗在产品原型产出上了,软件类产品可以开始编程写代码,硬件类产品可以拿简易素材设计出原型,这一天也是整个团队无缝对接最紧密,最充实的一天。
Day 5:验证
最后一天则是验证环节,**邀请真实的用户以及和问题相关的利益群体对结果或产品进行验证,并在最后进行复**。
至此,整个Design Sprint算是完工,可这对于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是一个产品的功能来说才只是个开始。
我自己所在的公司YoMail的团队内部也在推广着Design Sprint,之前的“邮件统计报告功能”功能便是Design Sprint的产物。
起初“邮件统计”的功能就是诞生于一次头脑风暴,毕竟现在的邮件客户端都已经很成熟,但在功能上的更新很少,因此在做Design Sprint的时候我们在“理解”这个环节上下了不少功夫。统计的功能可以让用户清晰的知道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和别人联系的频率,尤其是销售类用户的需求更为强烈。而在后面的发散和原型环节我们做了弱化,主要是我们的重点更多集中于设计部分,这一点也给了我启发,Design Sprint并不是一尘不变的,也可以跟随主题的偏重进行时间分配上的微调。
Design Sprint其实不仅仅可以应用于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拿来做小型工作坊或是Teambuilding也是个不错的方式,甚至它的思路可以用来解决任何困难。在我看来,这个“舶来品”目前正处于“被汉化”的阶段,我身边也有很多小伙伴在默默的翻译和推广着Design Sprint。毕竟硅谷的好东西太多,不是每个都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甚至被应用。
作者: 胡定宇,YoMail 创新产品经理,负责公司产品研发流程;Google GDG Shanghai 组织者;Google Design Sprint 倡导者。
本文由 @胡定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