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15:09 人气: 35 评论: 0
笔者一直很好奇:百度一方面拥有庞大的流量,一方面也有着相当规模的内容生产者,为什么迟迟不做一个百度版本的「公众号」呢?终于,在强烈地好奇心的驱使下,笔者索性自顾自地YY起来——看我如何打造一个百度版本的「公众号」。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让我们一步步地从:做什么 → 谁能做 → 怎么做 → 利与弊,按部就班地YY一个百度版本的「公众号」。
百度版本的「公众号」旨在于内容的分发,通过内容连接消费者与生产者。因为其核心价值在于内容,故下文中称其为「内容号」。
首先,提几个关于百度空间的问题:
从百度空间的例子上,是否可以理解为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也许他们文笔不好,也许他们内容生产力欠佳,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在广阔的互联网上有自己的一个小家?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不论生产能力如何,用户都**有生产内容的需求。而在百度空间消亡之后,想继续创作的用户流失了。流失的用户们不论是去了新浪微博,还是**空间,都是处于一个更封闭的互联网体系中。百度空间流失的用户日活数量按互联网上公开可以查到的数据是百万级。
接着,笔者想以一个具备一定原创能力的内容生产者的身份,来说一下笔者现在遇到的问题:
笔者在微信公众号的发表的文章常年是在两位数徘徊,这还是建立在每次都不遗余力地在晚上的**金时间将文章转发到朋友圈的前提下。是因为笔者写得太烂么?看着那些大V们,那些善于运营的人们动辄10w+的阅读量真是让人眼红,难道普通人写得再好也没有机**的吗?
笔者并不甘心。于是笔者先后多次将同样的文章通过今日头条的头条号进行发表,发现文章的阅读数很容易过千,而推荐量过万也并不困难。这说明了什么?因为今日头条的用户量比微信的用户量更大吗?显然不是。可见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封闭的体系之间的流量获得成本真是天壤之别。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草根用户需要一个门槛足够亲民的、足够开放的、流量足够大的平台来分发自己的内容。不管这个人是为了倾诉衷肠,还是梦想着一夜成名,他都需要这么一个亲民的平台,为他找到受众群体。
而现在比较主流的公众号平台与头条号平台,都有各自的不足。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笔者想在从内容消费者的角度上再提几个问题: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单独按内容售卖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分发这个内容的「内容号」也获得相应数量的粉丝,「内容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用户二次付费的可能性。
小结:
将主流内容平台的不足、百度缺乏优质内容的现状结合在一起看,内容分发市场是有明显空缺的。
先比较一下形态上最相似的两个平台:「公众号」与「头条号」。
提几个问题: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如果百度有办法直连到内容生产者,做面向草根内容生产者的「内容号」的话,公众号与头条号将完全不是对手。理由有三点:
虽然在上面的分析中,「内容号」打败了「公众号」和「头条号」,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看一下两个老牌的浏览器是否是「内容号」的对手:UC浏览器和**浏览器。
继续提问题: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UC浏览器和**浏览器依然不是「内容号」的对手。理由有两点:
小结:
「内容号」这件事,现阶段如果百度说自己做不了,那么全中国便没有什么公司做得了。话虽然说得好听,请注意,是现阶段。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一点莫过于如何解决平台初期内容源匮乏的问题,即:如何引入正版、优质、低成本的内容生产者?
答案其实很简单:去贴吧寻找内容生产者。
而在内容生产者的引入上,也要讲究方法:
随着优质内容的不断增多,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入更多的内容生产者。
当用户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便可以提供多种盈利模式了。
小结:
做内容分发平台需要慢工出细活,请不要指望它是一只刚出笼就能下蛋的鸡。也许它在两年后每天可以下一只金蛋,前提是你不**在第一年就嫌它没用、宰了吃肉。
对社**的利:
对百度的利:
小结:
这里的利与弊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讲的,而在我们实际推行一个方案时,最行之有效的推销方式往往是展现出给对方(个体)的好处。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区别。
有市场,有技术,有内容,没平台。机**在这里,但不**等太久。
既然如此,那么百度为什么不做一个「公众号」呢?
作者@枫间雨
来源@虎嗅网
文章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46641/1.html?f=index_feed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