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17:23 人气: 3 评论: 0
从 2009 年成立至今,在全球 6 大洲、400 多个城市都有 Uber 活动的身影。Uber 去年全年交易额为 108 亿美元,截至目前为止估值已经达到了 625 亿美元。作为一家创业公司,Uber 在全球凭借自己的技术和本土化运营发展迅猛。
我们也好奇,Uber 究竟怎么改变我们的出行?Uber 为什么没有建立中国本土的技术团队?又是如何做本土化运营?昨天下午 Uber CTO Thuan Pham 在北京一场关于智能出行的论坛上,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Thuan Pham 是越南裔美国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2013 年加入 Uber 并担任 CTO。他领导的 Uber 技术团队已经从 40 多人发展到了**过 1200 位工程师队伍。本文是根据 Thuan Pham 现场发言整理(有删减):
Thuan Pham:从服务来说有很多类同点,比如形象、外观、感受,以及乘客和司机使用服务的方式,在全球都是差不多的。
我们希望将一个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全球,让全球的人都可以高效地通行。但是对于一个很重要的市场而言,我们有专门的工程团队,通过定制使其体验能够符合像中国、印度的用户们。
另外一个微妙之处,我们在中国的技术和服务与全球相比,是有很多的专门供于中国市场的员工。比如在中国用的是百度地图,这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百度提供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整合了很多支付体系进入 APP 流。像支付体系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这在全球是没有的,但是整体外观和用户体验是类似的。
在中国,Uber 有一个小团队叫做「核心基础设施团队」,做的是非常基础的工作:确保网站的可靠性、网站的表现以及应用程序的部署。其他的工程团队都是基于这个团队所做的架构来补充。
Thuan Pham:关于奖励司机的事情,为了提高市场效率,我们使用已经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之前的历史记录,比如说要补贴司机,专门有一个工程师团队来分析奖励的做法,来看补贴是否能够达到之前设计的业务目标,据此判断奖励是否成功、成功程度如何。
关于反欺诈,我们也有一个非常活跃的反欺诈工程师团队,他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技巧,包括机器学习去观察作弊的趋势是什么。但是这些作弊的人可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也很聪明,所以双方是在不断博弈的过程。
Thuan Pham:我们是希望为交通、物流建立一个市场,为司机提供服务。比如你去一个市场租一个地方来卖东西,我们就是那个市场,我们和司机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司机付一部分钱签我们的平台,我们给司机提供技术。
司机售卖的服务,就是要把乘客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样一来司机所用的技术就是我们的技术。从技术上来讲,我们把司机和平台分开来了。相当于我们的客户是司机,司机的客户是乘客,我们只是让这些交易在全世界变得更加顺畅。
Thuan Pham: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我们也是尽量希望让技术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比如在印度,Uber 有一个 SOS 键,乘客可以按 SOS 键报警来取得帮助。我们的服务就**把乘客所在的地点,以及旅程的细节发给最近的人。乘客的名字也是在其中的,这样很多人就可以知道在这个区域有一个乘客需要帮助。在另外一些市场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我们也**利用这些功能来应对全球的不同情况。
当然单独靠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法律团队和其他相关团队都**共同地去解决这些本地化的问题。
Thuan Pham:动态定价是很重要的技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商业想法,虽然动态定价在出行行业是新的概念,但动态定价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时间。比如说飞机票,如果你现在去买机票,要付很贵的价格才能买到。坐车也是一样,如果此时此刻大家都想坐车,供应不够,司机不够,这个系统就**计算不平衡在哪里,然后进行提价,这就是管理市场的动态定价体系。
如果有动态定价体系的话,就可以让大家有选择。有人觉得这时候价格太高,有些人就可以选择不叫车,再等一等,等价格掉下来再叫车。我们把选择权交给人们自己,使大家按照自己最佳的动态经济性来叫车。
Thuan Pham:技术的全球化,首先从问题的普及面来解决,让乘客可以坐到车,让司机可以开车,让系统非常有效的给每个城市提供运输服务。
从当地层面的角度来说,我们在重大市场上有专门的工程团队对产品进行定制化,以确保产品能够因地制宜,从文化上契合这个市场。
另外我们的产品也**从数据的角度上来高度定制化。比如在不同城市打开 Uber 的时候**发现界面不一样,有些地方可以提供外卖,有些地方没有。你到不同城市打开 Uber **发现界面不一样,这都是从用户的层面让运营团队来操作的,这就是我们高效的一个方式。
一方面全球都有这样的技术团队服务,另外一方面是当地的团队可以去定制化。
作者:易建成
原文地址: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603/379RB2VqvhwbCzTO.html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雷锋网,作者@易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