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21:52 人气: 15 评论: 0
去中心化,这个概念在这两年炒的沸沸腾腾,高潮出现在去年十二月张小龙详细阐述微信公众平台的八大观点,其中一点是说“微信要打造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统,不**提供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来给所有的公众平台方、第三方”。微信这个中国的社交巨头一举一动都是互联网领域中的大事,去中心化被提到如此高度,紧接着便被各种讨论各种分析各种研究。
一年了,微信的去中心化做的怎么样呢?去中心化到底是啥玩意?今儿就简单聊聊我的观点。
去中心化最初是一个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原理,百度百科搜索的结果如下: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称之为去中心化。
我们都知道,很多词或句在现当代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奶茶已不是当年我们喝的奶茶,狗带已不是狗脖子上的项圈,连菊花也不知盛开紧闭在哪儿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讨论的“去中心化”这个词的定义确认,是不是承载着最初的本意。对比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原理和互联网社交网络,可以很清晰地理出:社交网络即为自然系统、人即为节点、群或讨论组即为新连接单元、热门人物或事件即为阶段性中心、个体的人能不断平衡不断完善,并且因为社交因为联系而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建立新的关联,这些都说明互联网中的去中心化和生态学去中心化原理意义相近。
其实,在解释这个概念时包括举例,很多人往往陷入一个困局: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导致一个本来说得通的例子也陷入自相矛盾中。比如说微博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体现,每个人都是一个可以去连接别人影响别人的节点,有人就说了“微博中那些明星不就是中心吗,他们一说话就**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就是典型地误解去中心化的表现。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中心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中心对每个人不具备强制作用。微博上有着很多明星是影响众人的中心,每个明星都是靠着粉丝的拥簇,都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着别人,他没有强制影响粉丝的权力,哪一天他不红了他的中心影响力便**不断削弱。微博上还有很多网红,他们最开始可能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草根,但通过微博他们也可以产生自己的影响力并且在某个时期内成为一个中心。每个人都可以去连接和影响别人,当自己的发声和价值主张吸引了别人的关注和支持,那么他就成了一个中心,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心,每个中心都依赖于每个个体的支持拥簇,离开个体便不存在中心。
有另外几个去中心化的例子:公交车站和滴滴打车,公交车站是先有既定的一条路线,人要去目的地只能到公交站这一集中点,并且只能达到这条路线的既定的站点,如果目的地不在站点上,那么只能换一条路线或者到离目的地最近的站点后再走路过去;而滴滴打车是每个用户发出一个出行请求,用户可以在任意一个出发地并且达到任意一个目的地,每个提供出行服务的车都是一个中心。与之类似的例子是食堂和外卖软件,前者集中去往一个地点进行打饭用餐,后者是任意地点任意事件都可进行点餐用餐。
说到这几个例子时,又有人提出:滴滴打车和各类外卖软件都是做平台,积累用户量后他们就成为一个影响强大的中心,这个难道也是去中心化?听到这类问题时其实我是感到捉急的:上述的例子其实描述的都是一个场景,出行场景和用餐场景,在这种场景中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定义是针对解决方案是否依赖一个中心来判断,滴滴打车和各类外卖软件都是一种辅助性服务工具,真正的服务主体是每个个体,滴滴打车是每个注册司机,外卖软件是每个合作餐馆,他们形成了众多多元化的中心,在这种场景中即为去中心化的典型表现。这个时候请不要再提另一个愚蠢的问题:食堂和公交站不是也有很多吗?我们分析问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定中,非要推及无限范围的讨论都是无意义的扯淡。
现在回到前面说的另一个问题吧:微信的去中心化做的怎么样呢?去年张小龙阐述公众平台的八大观点时这么说:鼓励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消除地理位置消除中介,微信做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统,不**提供中心化的流量入口。愿景是那么美,光听就让人微醉~张小龙作为顶级产品经理有着出色的产品素养,甚至可以说理想主义,但别忘了“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营利”,换句话说不为营利的公司都是耍流氓,都是忘本,所谓在商言商。**给了微信足够的时间来做用户体验来做理想主义者的产品,当下社交第一产品微信已经成了一个潜藏金矿的宝地,**傻啊不想变现不想营利,只是想平衡体验和利益,或者可以说成平衡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
微信真的坚守去中心化的阵地吗?这个可能不太好回答,说他坚守吧也有,微信公众平台不断优化体验完善功能,鼓励各种服务商入驻,并加强对优质内容的尊重和保护;说到没坚守吧也算,朋友圈自年初feed广告首发后便愈发增多,最近一段时间连着看到好几个广告,图文+链接、文字+视频+链接感觉愈发凶猛,或许有一天这将成为朋友圈的日常,除此之外微信的二级入口给了京东,“钱包”更入驻了点评和美丽说等,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广点通投放广告,这一系列动作使得微信越看越像个流量分发平台了。
可以这么说,没有完全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就像大家普遍认为淘宝京东是中心化平台,但它们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社交渠道去分享发掘流量,淘宝有自己的“社区”,京东也有自己的“发现”,这些都是去中心化的形态。我们只能从一款产品的大多数形态和方式去判断它目前属于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大分类,谁敢说以后它们不**互相转化呢?就像中国是社**主义国家,但市场经济也热热闹闹的;说某个人坚强无比,但他也有默默流泪的时候;水在沸点以下是液态,沸点以上就是气态了,压强一变沸点都还得变呢。如此种种,没有完全的某个东西。
去中心化让每个个体都有机**成为中心,而每个中心都依赖于个体,个体一散便不成中心了。互联网圈轰轰烈烈讨论了那么多,真正实践起来何其容易。第一次听到张小龙的时候脑海里立马浮现小马、大猫,那时候不知道微信承载着那么荣耀的光环和无数的期望;再一次思考去中心化时,甚至YY:未来的互联网能不能真正做一个去中心化产品,就像开放源代码这种无私创举,不牵涉利益只关乎体验,并且可以众包资源优化产品。
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矣~
本文由@天行(微信公众号:Utianx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