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23:41 人气: 9 评论: 0
互联网和餐饮关系有多远?“互联网x”和“互联网+”应该怎么选?同样是做互联网+,为什么很多餐厅效果平平?餐厅运力和新导入客流量应该怎么平衡?传统企业,到底应该怎么乘上互联网这股东风?
**火灶台,油盐酱醋,餐饮行业和互联网的距离,就像伙夫和程序员的距离,原本八杆子打不着一块。“煎饼侠”赫畅,一开始也不过是扯了张“互联网思维餐饮”的大旗,难吃的煎饼依然难吃,买单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投资人。卡先生的朋友小户倒是拉近了两者的距离,程序员做的好好的,去做了云海肴的“伙夫”,后来又创办了赵香兰南洋火锅的创始人。
然而在轰轰烈烈的“互联网+”之下,没有哪个传统行业逃脱得了互联网。互联网仿佛是个螃蟹,只有升出巨大的钳子一“夹”,就“互联网夹”了。于是,互联网夹洗衣了,互联网夹美甲了,互联网夹按摩了,互联网夹洗车了。互联网这只大螃蟹几乎夹住了所有行业。前几天还有个大神拍了个视频,讲互联网夹打飞机,嗯,不是打天上的飞机。
餐饮有没有被互联网夹住呢?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一天的外卖单量都在100万单以上,根据企业智库的数据,选择外卖的用户占了15.8%,这其中包括60%用手机叫外卖的传统用户。当然,这一数据是放大到全国市场去看的,如果仅限于一线城市,相信前者的数据**大很多,城市餐饮,在数据量上看,确实已经被“夹”住了。
只不过这一“夹”,夹的餐饮人其实挺痛苦的。某某披萨老板,头发都白了,叫白老板吧,白老板做了十年的披萨,开店伊始就做了外卖,每天200单,一半堂食,一半外卖,除了人工越来越贵以外,倒也做得不亦乐乎。一开始饿了么、美团外卖之类的兴起,白老板是拒绝的,但每天100单的外卖渐渐地越来越少。这是受到互联网冲击了,那就拥抱互联网吧,白老板把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全上了,享受着互联网夹带来的流量,平台还**给用户补贴呢。但,等等,每天的外卖单量怎么还是只有100单呢?
道理很简单,白老板每天只能生产200单。不是没想过扩规模,但实际上几大外卖平台给白老板带来的流量,每天的订单也差不多是100单,扩规模意味着增加成本,而且是最可怕的人工成本。按照外卖3公里配送半径成本最低的原则,白老板也很难确定这三公里范围内,自己还能抓到多少用户。对他来说,接入这些外卖平台,无非是把十年间累积的外卖客户又放到了外卖平台上而已。
在这股互联网夹餐饮的道路上,倒是有些类似“大虾来了”的互联网餐饮做的风生水起,据其CEO戴金胜公开表示,大虾来了仅北京地区用户量就突破10万,销售额**过25万元,这还不包括与其他平台合作带来的业绩。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戴金胜表达是通过四个维度:
与国内知名小龙虾养殖基地达成战略合作,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品质和产量;建设标准化中央厨房,成立工艺研发团队,在口味品类、烹制工艺上不断创新;甚至在制作流程上,从调料筛选、骨汤配方、六小时熬制都有严格规定。
自建物流体系,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动态化管理库存,在配送范围内保证30分钟送达,满足消费者即兴消费即兴享用的就餐体验。
与58、小米、搜狐、网易、乐视等知名企业开展跨界联合活动,无形中推广企业知名度与产品美誉度。
还有个维度是讲团队,在此就不展开。卡先生总结一下:货源的质量、制作的标准、物流体系的构建,数据的应用,以及品牌的打造,是“大侠来了”可以在互联网夹之下成势的根本原因。
这在作者看来,互联网+已经远远不是夹了,是互联网×了(念成互联网叉的那位,请自行面壁去)。在以往,我们把互联网当作信息流,希望通过对信息流的改变,为传统行业带来人流的改变,所以我们**称为互联网+,似乎传统行业一“+”上互联网,就有了质的改变。但结局,往往**像白老板那样白高兴一场。
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亿欧网,作者@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