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23:50 人气: 19 评论: 0
几乎每个互联网创业者的日常状态都是在打仗,跟投资人见面、出席分享**、在公司里讨论策划、到市场里考察情况等等,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琐碎事中消耗。每日在奔波,每件事都很紧急,但到月底一翻查,发现推进了的事情少之又少,用户量上不去,开发进度跟不上,宣传又未做到位。如此下去,创业的热情未消退,但企业却濒临倒闭。
互联网创业者在初创阶段其实真的是每天都在战斗,他们对于未知的每件事都要尝试,去寻找最终通往胜利的道路。但在这场漫长的战斗中,有三大战役应该是摆在优先级的首位,打好这三场战役永远都不**嫌太早。
几乎每个互联网初创企业都宣称发掘到痛点,然后围绕痛点设计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但在中国创业圈里,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能够默默隐藏着,然后又默默地占领市场,所有模式最多领先三个月必然就**有复制品。想要在所处领域独领风骚,靠的其实不是你的模式有多先进,真正依赖的是人才。
招募人才实际上并不是一定要拥抱名企出身或者那些名校毕业的人物,合适的人比能人更重要。何为合适的人?就是要把创业当成自己事业的人,那些拿着高薪却出着“朝九晚五”气力的人,就算能力有多好都不能要。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技术大牛好找、销售精英也好找,真正难找到的,是和你拥有相同信念的人。一个不离不弃,能够和你一起克服任何困难的人,才是你创业路上真正需要的伙伴。
初创团队如何才能找到拥有相同信念的人才呢?这个当然不是仅凭创始人以口舌功夫就能把人拉拢“到碗里来”,况且,一个陌生人凭什么以几面之缘就能和你“拥有相同的信念”,这是不切实际的。
真正要令到一个新入职员工变为我们所需的人才,是需要过程的。首先在入门之前,必须做好两条界线——跟基层谈工资,跟高层谈理想。对待基层员工,不能省钱,能够保证比竞争对手付多15%的薪酬,员工**付出多100%的努力去替你干掉竞争对手。对待高层则谈理想,奔驰、豪宅没法给,但是未来和前途能给予。舍弃现在,承诺未来,并且在每个节点说到做到。把好这两个入门关,共同信念就从这刻开始培养。
人才来了,还得留得住。初创公司工作时长及艰苦程度往往大于一般的企业,如何让员工在公司好比在家一样,方法就是把公司变成家。创业者可以将办公环境优化,倒不是说一定要搬到CBD的大楼里面,而是要把办公室营造成家的环境。提供零食、娱乐设施这是常见的手法,有的公司还**举行LOL比赛、德州**之夜。还有公司**在5分钟路程的地方提供宿舍,宿舍和公司都是一个生活圈,员工索性就留在公司了,留在公司还有水果吃呢。花一些小钱,花一些小心思,收益往往**倍增。其实这和情侣拍拖是一个道理,对待你的人才,必须要像对待你的情人一样,培养了在一起的习惯,自然就舍不得分开。
运营好整个团队的人才计划,成效不亚于运营好你的产品。记住,市场不一定是保障,技术不一定是保障,只有人才是最充实的保障。创业者要坚信,就算目前的项目倒掉了,你面前的这帮人,同样可以和你撑起下一**天。
前文已提及现在互联网其实很多模式都是相似的,但是不是别人做了,我们就不能做呢?当然不是,越是有人做的事情,证明越有价值。比如说30000亿的物流市场,怎么可能**有一家企业能够完全垄断,又好比汽车市场,叫XX租车的公司不下数十家,各有各活得滋润,证明市场规模远未得到满足。
既然市场这么大,创业者们可想象的空间也是无限的,但任何的模式归根到底拼的还是业务。那么,究竟在业务上要如何做才能在大环境下屹立不倒,我们认为有三点是必然要做好的。
有些创业公司上个月的目标客户是来自C端的,这个月目标客户又变为开发B端的,下个月又变为专攻小B,连模式都没搞清楚,美其名曰快速试错,实际上就是瞎折腾。还见过有的公司,做社区生鲜电商,开了几十家线下门店,一边大力宣传其电商优势,而实际上95%的收入都是来自门店销售,最后重资产负累太大,不得不结业收场。这样的互联网公司,O2O里只有一头O,实际就是假互联网。创业者要打好业务这一仗,必须要明确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正在干的又是什么,该怎么干下去,找准模式和路子再去发力。另外,务必谨记的是,无论你的模式是To B还是To C,也记住不要To VC,不然就是死路一条。
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说到底都是缺钱的,一轮融资下来后,下一轮融资何时有(或者再都没有)充满了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如何把手头上的钱用好,这就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存亡。创业公司的资金使用不外乎两个方面——人和事。人就是指上文所写的人才和团队,因为效率归根结底都是人来创造的,同一份工资请一个人,他六点下班与十点下班,输出的价值是大大不同的。再说到就是事,有的创业公司盲目投广告、盲目给补贴,这都是不可取的,搞清市场状况,用更贴心的方式接触用户,搞清对手,用服务击败补贴。同等效果下,可替代花大钱的方式优先采取,资金效率自然提高。
创业者往往仅具有单一属性,懂技术的未必懂营销,懂产品的未必懂推广,创业者不要轻易做决定,需要在过程管理中对整个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再造。有个初创公司的APP,IOS端开发比安卓端严重落后,公司就决定加大IOS的开发力度,给人给钱给资源,但其实其APP现有用户近八成都是安卓用户。资源倾斜到IOS,安卓的开发又没跟上,结果造成了安卓用户的大量流失,这就是没有做好过程管理而承受的苦果。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清晰知道每件事情的发展,对于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分掌握,在过程管理中学习,去弥补不足的地方,再以利弊关系去权衡事情的发展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整个业务的推进。
近半年来资本寒冬这个词充斥着创业界,成功获得融资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少,很多中小型的创业团队已经倒下,剩下的还在努力寻求融资。我们认为,融资这场战役,是所有创业公司所面对的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越是资本寒冬越检验你的战斗力。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一个好的idea,一款好的产品需要去实现,没有一定的基础资金是办不成事的。不要祈求投资人**找上门来,要主动出击,出席各种场合,拜见各投资人。在早期融资的阶段,哪怕估值达不到预期,也建议尽早吸纳资金,作为创始人兼CEO,要对项目负责,要对员工负责,没有资金推动从而耽误了发展机遇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永远记住,在初创公司里面,创始人兼CEO的工作任务就是去融资。
除非你的项目是不补贴就走不下去,不然千万不要跟投资人说用补贴来培育市场,但试想如果要靠补贴才能维持的,一般就是伪需求的互联网项目。自从资本寒冬以来,投资人的钱包勒得更紧了,有投资人曾声称宁投无补贴5000日订单的项目,也不投有补贴10000日订单的项目,有补贴模式的,能不投的,就不投。补贴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除非你有信心说服投资人相信你的补贴模式必定成功,否则切勿轻易提及补贴模式这个敏感词。
融不到下一轮的钱怎么办?打开你的账本,好好研究过去几个月的开支情况,在现有的资金上,至少做好9个月的现金储备。互联网的世界翻天覆地,活下来,不死,就有机**。哪怕融到一笔非常大的资金,也不要因为富贵了就大花洒,永远要储备至少9个月以上的资金,在资本世界里,从来都是寒冬,只是冷与比较冷的区别罢了。融资的战役是一场持久战,当完成一轮融资后,不过是阶段性的胜利,要打赢整场战役,必须要蜕变,不然谁**来投你下一轮。
作者@十师兄
来源@品途网
原文链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56401046748e4a172ce8e1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