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24:35 人气: 22 评论: 0
体验了各种各样的App,也顺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CEO兼产品经理。接触下来发现真正有空杯心态的不多,能够专注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其中,在很多与核心目标无关的“虚假工作”面前,创始人被迷惑了。还没有多少成绩,就以为自己是“成功的企业家”了,觉得外面的人都不理解自己的伟大,内部的人也一定都不如自己牛“哔—!”——于是,在外面用圈子排除他们,在内部用结果否决别人的智慧。我觉得,这是最可怕的事。
创业就要沉到谷底。承认自己最无知、比用户还要无知,才能观察整个世界、用孩子一样的眼睛观察世界。如果你觉得自己幸好有某个优越感,这个优越感就是你的盲点。
写多了和App有关的“软文”,今天来聊点儿正经事,谈一谈我对创始人核心能力的3点理解。
专注不是专注当下,而是能够在现在、当下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画一条线,然后坚持其最高优先级。
此外,还要有专注在目标可实现的能力。见过很多人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我见过一个号称要颠覆谷歌和百度的小鲜肉,也见过有的团队用两三个门外汉就想**越“今日头条”。What r u 弄啥嘞?
弄清楚创业的优先级,然后找到可实现的路径,也还是不够。你需要每次都推翻重来,不断在结构上优化。这样的思考——用“小咖秀”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来说就是——“太难了,太难了,一点也不简单”。但也只有每次都从零开始,才能在多次思考中找到细微的差别。这样,每次产品升级,看似只完成了部分细节的修改,其实是对整个内容都进行了重构。只不过,这种重构因为变化细微,不一定为外人所熟知。
最近一直在忙指尖儿App的原型设计,几乎每天都要重复一次推倒再重建的过程,根据用户的痛点、指尖儿的愿景以及我们此刻的出发点一次次重构。私下里常常听大大提起,乔布斯每周都去看苹果零售店的原型,推敲结果;也每周都在研究《玩具总动员》的细节变动,应该就是这样的过程——专注核心。
但是从这段时间对App的研究来看,很多人都没有弄懂到底什么是专注。因此,他们在原本就没有弄懂的产品上不断打补丁、不断加功能、不断调逻辑,结果就是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混乱。以至于根本没有办法做出调整:要么继续混乱(好歹还是个产品),要么就只好从头再来。
可问题在于,如果这次没有吸取教训,下次难道不还是一个鸟样?
好像成功的人都是坚持到底的,但其实并不是。
坚持有两种:坚持你要的愿景,和坚持你认为是对的事。
乔布斯经常背叛自己说过的话,因为他坚持苹果长期的愿景,而且他很容易改正自己的错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而大多数相信“坚持到底”的创业者,直到产品失败,也不认为自己的坚持可能是错的。
坚持,不应该是坚持你的经验或教条,而是要坚持“正确”。而正确,就是以你的愿景为核心,能够用逻辑不断简化和解释的最好路径。这个路径一定是在动态调整的,而这个逻辑也是正确的。
如果你的目光始终瞄准你的终极目标,你的价值始终锁定在目标用户(而非用户)上,你就可以很简单地用事实、数据和逻辑,判断一个人的建议是否有价值。这时,你坚持的就是如何实现愿景、如何让用户满意的一整套逻辑。你**根据逻辑不断修订你的做事方式。
你能做成一点事情,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或者伟大,而是因为你比别人更专注、更能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向。
如赵大大所说,如果你把产品当成了老板,你就**虚心下来,倾听产品在控诉你做得不够好的每个地方,而不是把这些内容都甩给你的员工,然后抱怨他们没有实现你的伟大宏图。
不要傲慢,乔布斯看似很傲慢,但骨子里对产品充满敬畏。那么,看起来很有学问很牛“哔—!”的你,是否也对产品怀有一丝敬畏呢?
很多人以为自己有空杯心态,其实不过是对成功者或者前辈的敬畏。真正的空杯心态,应该是能听得进最普通的人的告诫。**说的话你认真听,员工说的话你就不屑一顾,这不是学习能力,这是愚蠢。
只有清空自己,学习能力才有价值。产品也是一样。
每次都把产品从头再来,假装从来没有过。然后看能否还是对得上最初的目的?哪里还可以继续优化?如果对不上,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才是对的?面对小孩子或者清洁阿姨的提问,你能否能给出他们满意的回答?如果不能,是他们太笨了还是你根本就没做对?
如果不能清空自己,就算乔布斯、盖茨等百强大咖过来手把手教你,也不可能让石头开出花啊,大锤~!
本文由 @元茜姑娘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