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27:28 人气: 16 评论: 0
高能预告
社群的概念太大,互联网思维教导我们不要大而全,要小而美,那么我们就去除社群的各种理想概念,不谈**,不谈梦想,就谈一谈我们如何把自己公司的一个小小的粉丝群做好,做活,不作死。
先来个栗子,开胃
前段时间,在我玩死了N个群也参与了N个群之后,我组建了一个专注于新媒体的无限改进型圈子(名字叫“在一起 新媒体”),俗称“群”。群有多好玩,有多无聊,相信没吃过猪肉的也见过猪跑了,何况我这种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的呢。经历过一些群的生生死死之后,提起微信群,必然诸多感慨:“难搞”、“最多3个月寿命”……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社群已死”、“逃离微信”、“群聊如牛毛”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我还要去组建这样一个圈子并且扬言要用3年时间打造这样一个专注新媒体的无限改进型圈子呢?(遥拜一下雕爷,我心目中的男神之一,发明了“无限改进型”这个词。)
我在组建这个群之前,我反复思考了三个问题,而很多人并没有想过或者说没有想清楚这个三个问题,就建了群,为了建而建,就只有一条路,作死。
我们建一个群,不管是微信群还是**群还是其他什么群,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为什么而聚在一起,为了闲聊?获取知识?互相帮助?共同的爱好?…
对于刚刚提到的新媒体圈子(在一起 新媒体),我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尤其是刚入行的新人,渴望学习,需要汲取大量新媒体知识获得快速成长,并且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与同行、前辈之间进行深度交流。
作为建群的人,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我”能提供什么?这个非常重要。第一个问题我们思考了大家为什么聚在一个群里,哪怕是因为闲聊,“我”是否能提供一个适宜的、长期的、和谐的闲聊的环境,比如无广告、活跃度高、话题健康等等。
那么“在一起 新媒体”,“我”能提供什么?我作为一个去年入行的新人,从销售管理转行学习新媒体,通过自己的成长,积累的经验,我可以将我掌握到的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文章、交流、课程等形式进行分享。同时,我对群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维护群和管理群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很好的维持群的活跃度以及群员的积极性。
Q3:供需关系是否满足?
你需要的我能给,这就叫满足需求,那么是否能够长期持续的供给,这就是群的生命周期。举个常见的场景:女方说,对不起,我们分手吧。男方说,为什么?女方说,我要的你给不了。……
就这么简单。
由于本人从事新媒体运营,自然要从新媒体运营的角度来思考群对我们或喵或汪的运营来说有哪些作用了。群,对于公司来说,就有点像新媒体于公司的感觉,很多人都认为,嗯,新媒体是趋势啊,不做不行,招人,做!嗯,社群也是趋势啊,一定有作用的,要建。如上文所说,为了建而建,只有作死的份。
建群之前,除了要思考上述的三个问题之外,就需要明确的知道,这个群对我们的价值在哪里,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否则,不知何用,建来做甚?
个人观点,主要有三:
这个最直观,建群,快速聚拢用户,一个公司10个人,每个人拉10个好友,100人群就建立完毕。由于100人以上是需要对方同意才可进群,所以速度相对来说**慢一些。(我做过测试,一个500人群,当时我们花了20多分钟完成。有兴趣可以试试~)
用户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个好的群是一定能够产生内容的,不知看官是否认可?通过群主题的引导,聊天过程中的互动,无论是用户反应的想法,提出的建议以及进行的讨论,都可以形成内容。这就是传说中的UGC。
而除了生产内容的价值之外,我们新媒体人员每天生产出来的内容也可以在群里进行完善、检测。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最大化实现内容价值。
我称之为扩音器,就是可以将“自己”的声音放大,让群帮助我们进行传播。
常规的做法有两种:发红包求转发,以及**脸卖萌求转发。
所以这个价值大家已经意识到,就不多啰嗦了,经常有伙伴问到说我们的阅读量怎么才能提升了?粉丝又没有增加,公司又不肯做推广。那么答案就在这里了。至于说,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求转发”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且继续往下看。
大家都说社群已死,搞不起来,群寿命短,那么为什么群容易死?
理解了文章开头的三个问题,应该不难发现,答案就是:需求得不到满足。
那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需求,如下图
那么面对这么多需求,上文说了,我们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否则这个群就**死掉,那如何满足呢?请看下图:
可能这个时候你**说,怎么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呢?对,没错。
可是,几乎所有的群,大多数的需求同时存在。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想学习的同时还想多抢几个红包,如果有妹纸可以泡那就更好了,就算不能泡,能聊聊天也不错,不想说话的时候还能偷窥一下看看大家在聊什么…(突突突~犹如一阵机枪扫过,中枪倒地一**)
呼应一下小标题,正因为如此,群才容易死。
实例之前,还是接着上一段说,如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一个尽职尽责的群主
(朋友圈好友说是负责人的妇女主任)
确实如此,作为发起人或者管理员,一定要尽职尽责,作为群成员之间的纽带,要负责将群员与群员之间进行连接,带动积极分子推动不积极分子。
几个或明或暗的托儿
有朋友圈好友问,是不是要放几个托在群里面?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前期非常必要!至于托儿的作用就不需要啰嗦了。
一个明确的主题
这个群是做什么的?主题明确,要么就是发红包的,那么就是发红包为主,要么就是解决男女单身问题的,那么就互相泡。
几条严格执行的群规
群规的作用就是梳理需求,将主要需求突显出来,次要需求规避掉,同时还要严格执行,不严格执行的群规就形同虚设。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群都需要群规,高度自觉地的群就不需要群规,比如说“在一起 新媒体”这个群,就没有群规。
以上四点,大家都很容易能够做到,但是能否坚持做到,就需要大家自己思考了。那么接下来实例登场,解决社群活性的问题。
案例背景:大家知道我之前在一家不知名生鲜企业任职新媒体运营总监,当时我就策划和组建了我们的用户社群,名字叫“福利社”。通俗易懂,这个群就是为福利而生,同时名字又有群体感,容易打造归属感。
这个福利社,就像上面提到的4点,我们有专人负责群的管理,有公司同事在群里帮托,也明确了以发放福利为主题,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群规。除此之外,主要有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福利是真正可以让用户得到实惠的福利,福利自然是我们的水果类产品,首先邮费一律由我们公司来承担,以成本价甚至近乎于免费的方式作为礼品送给用户。用户都很不傻,他们**去比对,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实惠。骗一次骗两次,然后上演“狼来了”剧情,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自己。
每周一次
一定要固定频率,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有期待,养成习惯。企业当然要考虑成本,所以福利肯定也是限量的,可能某些用户这次并没有拿到福利,但是每周一次,轮也**轮到。这样就能保持用户对群的关注度和期待感。
福利定制
这个是参与感的一种体现,用户除了关注下一次的福利互动之外,还能参与进来,自己提想法,你想要火龙果,他想要凤梨,那么就可以做一个投票互动,票数靠前的,就列为下次活动的福利,那么下一次活动的参与程度自然**更高。
人数设限
这是一个福利群,进来就是白拿福利的,所以除了严格遵守群规之外,这个群还是限人数的,不是相进就能进的。(当然,呼声很高的情况下,开设二群三群灵活应对哈)
引导话题
**聊天绝对是个技能,在群里通过聊天引导话题,拿到用户资料,了解用户的感受包括对竞品进行调查都可以在群里进行。同时通过平时的聊天互动,传递一些公司的理念,团队氛围以及自己对公司的感受,也都能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用户的印象中加分。
(部分内容感谢“在一起 新媒体”的伙伴小xin)
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在群里可以做的一些互动,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创造出更多适合在群里玩的互动游戏。
(提醒一下各位,所有做的活动,进行互动,都是我们内容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整理的内容对外进行宣传,如何去体现公司的形象、产品宣传等,就不用再啰嗦了。)
相信各位,读到这里也累了,关于群的问题,可以私信我或者在朋友圈留言,单独开一篇《朋友圈百问百答之“群问”》来满足大家。
群以人为本,人因各种需求入群,结合需求进行建群和维护群,说到底还是用户思维,能否经营好一个群,就是要从用户思维的角度出发,对其需求进行引导和梳理,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其需求,利用其需求达到自己对于用户、转化以及数据的目的。
同时,人是有情感的,所以群应该也是有感情的,有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存在感的群,还算得上是好群,如何做到?将心比心,拿真心换真心,真心待人,人必真心待你。所以,虽然文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引导用户,甚至利用用户达到商业目的的内容,还是希望大家能以常人之心真诚对待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提供服务,就是在为自己的梦想筑路。
包子把鼻,85后射手奶爸,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无限改进型新媒体社群“在一起”创始人,曾联合创办微信第三方公司,曾任职某生鲜电商平台新媒体运营总监,撰写多篇关于运营推广文章被多家媒体平台转载收录,也入驻了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百度百家等自媒体平台。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发,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