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种田,当去年白菜赚钱时,今年大家就一股脑的种白菜,结果第二年白菜没人赚到钱;一家种葡萄赚到钱,以后一大帮人就种葡萄,最终大家都没多少赚钱的。当时我就告诉我妈妈,要反向操作。
我们看到了千家电商、千家团购、千家互联网金融,我们还**看到千家O2O、千家智能硬件,去年大家言必提大数据;今年,在指尖儿提出“个性化匹配”以后,我发现提及“个性化匹配”的字眼明显增加。
这种情况在国外其实很少见。追随风口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很多风口是由于人聚拢过多而造成的,而非真正的需求。
现在,为了创业而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不否认有很多**很精彩。但站在初心的角度来看,那些真的因为痛点感同身受,那种因为创造了了不起的产品而创业的人没有增加。中国的创业好像直接跳过了产品阶段,而进入营销阶段的创业。
先说说这三个阶段:
技术市场
当行业还不存在的时候,只要有技术,能够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可以创业了。联想的汉卡,史玉柱当时的巨人,求伯君的金山都是这样的公司。当时是技术驱动的,体现在市场上就是软件统治世界。
产品市场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驱动。技术不再形成明显障碍的时候,我们就有精力去解决更为深远的问题。这时,大家**想办法生产各种产品,解决各种已知甚至未知的需求。生产产品仍旧是企业最核心的命题。例如,苹果仍在生产iPhone和iMac,Apple Watch也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行业竞争还没有进入尾声。谷歌也仍旧试图开发新产品进行数据获取,亚马逊仍在改进自己的电商产品。
我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应该想办法解决更为深远的产品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更好的、更成体系的全新产品才是关键。
营销市场
当各种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开始趋同,营销就**成为主导方向。这一点多发生在传统的成熟市场。比如房地产、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营销市场未必说明行业是没有发展空间了,只能说这个行业的人失去了普遍想象能力。
例如,手机市场之前就进入了营销市场,直到乔布斯改变了这个行业。难道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需求了吗?显然不是。但消费者对于传统手机的单调的更新没有需求了。
中国的创业企业一直面临着营销优于产品的情况。这个优先级的变化,实际上是融资驱动型的典型表现。而恰巧中国的投资也具有更明显的投机效应——他们追求的成功,也是赚钱大于改变世界。
营销说明市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其实市场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合并也是同样的道理。58和赶集、滴滴和快的都是一样的。
赶着风口而来的,都**因为风停下来而去。只有需求不死,但没有多少人在乎。投资人、创业者原本都应该服务于需求,现在,他们都奔向风口。却不知道,但凡是风口,早已经有赢家。
电商是几年前的“风口”,2012年,整个行业风声鹤唳时我说,这个行业越来越好的标志,就是电商越来越少。风口里最后剩下几家企业。这些企业不是在风口的猪,他们是风口的制造者:阿里和京东等。
这个风口之所以能出现,是因为前面阿里巴巴和京东、红孩子等一众企业市场教育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发现了用户的内在需求,然后,他们对用户进行教育的同时,解决当时存在限制的各种问题。最核心的本质,仍然是需求。
投资人一方,对于创新产品其实是恐惧的,生怕自己投资了一个大家都没看懂而且又死了的企业,于是投资人常常**问的一句就是:美国有哪个产品(和你的相似)?既然产品不能有巨大创新,“投赛道”一说也就出来了——既然没有啥产品可以拼,那么就拼赛道吧。拼赛道就是找风口的意思。
投资人需要一个“尽职免责”的理由,这没有错。
但如果因此,创业者就只顾迎着风口而上,为了融资而活下去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如果你找到了用户的需求,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无论是否在风口,你都有可能活下去;冲到风口的那些企业,即便把一个已有模式(比如滴滴模式)做到极致,如果这些需求不是真实的,也仍旧无法生存下去。
跟随即将起来的趋势,这是对的,但核心是,在这个趋势下,能够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有可能飞起来。
只有需求。而需求从来没有风口。
作者:赵博思
来源:指尖儿
原文地址:http://www.zhijianer.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