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宣传页,58 到家和小米可能已抢占了 HTML 5 的先机


时间: 2021-08-03 10:34:53 人气: 9 评论: 0

编者注:本文根据刘平川在《HTML5——用新方式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活动上的演讲整理。刘平川为前百度 FEX 前端团队负责人,现在美团工作。


HTML 5 具有无缝切入任何应用和设备的先天优势而且入门成本比较低,因而从**、小米和美团这些大公司到火速轻应用和白鹭引擎等创业公司都已经快速进入这个领域。

HTML 5 游戏和宣传页还在探索阶段

HTML 5 小游戏是目前广泛流传的使用方式,但将 HTML 5 页面的流量转化成游戏下载量时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如果不打开 App Store 就没有办法直接下载,微信只能通过应用宝,无法提供 SDK 下载,最终还是得跳出浏览器,影响使用体验。

然而这样的转化率非常低,对于游戏来说甚至千分之一的转化率都不到。为此一些开发者不得不在微信右上角加上「打开浏览器下载」特殊的文字,即使是去年火爆一时的「神经猫」可能都无法养活自身团队。

所以从 HTML 5 游戏入手的公司一定**在游戏引擎和合作方面花心思。

此外,专题页面也是常见的使用模式,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做导流,比如说公司的招聘宣传页面,或者是公司数据展示,有的增加了交互,比如神州专车,输入手机号码,将代金**推送到手机上。

严格意义上来看现在还是 HTML 5 探索阶段。

O2O 模式更适合 HTML 5

O2O 可能是最适合 HTML 5 应用的行业,因为不需要有特别复杂的产品交互。特别是上门服务,例如按摩、美甲、洗车,只需要输入手机号码,用户信息和地址,就可以直接传达到商家,然后通过它变成一个品牌。

但创业公司**严格受限于微信本身的功能,无论是支付还是获取地理信息,都局限在微信的圈子里面,最终可能只是为其打工。

如果跳出微信则面临着流量来源的困境。通过微信公众号不太用担心流量,一旦变成独立应用后,这个使用频次最高的应用保护伞就消失了,添加公众号的比从应用商店下载更符合用户习惯。

如果 O2O 应用要真正把它变成单独应用的话,一定需要更丰富的服务吸引用户,成为聚合 O2O 应用的平台,这就是 58 到家的模式。

百度推广的轻应用模式处境尴尬,独创的 @ 搜索 对普通用户来说认知门栏太高,此外 Android 5.0 以下 版本兼容性差,做出来的效果不够好。

小米具有天然优势

而小米恰巧产生了优势,正因为自己的系统跑在自家的机器上,适配不是大问题,小米**页就是一个典型的 HTML 5 应用案例,其对接了各个第三方的服务。小米现在已经有很多应用 HTML 5 化了。

虽然微信、小米、百度都**把这部分的能力开放出来给大家,但在实际开发中依旧面临着流畅度的问题,CPU 能力还是瓶颈。

例如下拉**新的开发难度不大,但效果却很卡,从普通的 Web 页面跳转到 HTML 5 制作的页面,动画效果卡顿。

现在的解决方案是把场景和场景之间的切换直接做到客户端里,在微信里也有场景切换,小米在这点做得特别好,你看不出来它是原生还是 HTML 5 制作的,因为场景切过去很流畅。

在高配版的小米 Note 上 HTML 5 页面已经运行流畅,如果把小米作为行业标杆,明年这个时候很多 HTML 5 的应用都应该能流畅运行。

未来瓶颈不再是 CPU 性能

如果不利用微信平台,则可能遇到运营商劫持的问题。运营商发现如果有网络的话,**给用户加一个广告,因为 HTML 5 本质上就是一个 Web 页面。

要么通过中间加载的方式,把一些网络域名给干掉,或者用 https 的方式,https 可以给你解决掉类似的问题,但网速又**下降。

所以在未来 HTML 5 面临的不再是性能方面的问题,还有网络和安全的阻碍。

来源:极客公园,文章初始链接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456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蛙鱼源码WAYUYM.COM---专业提供网站模板,网站源码下载,教程培训,程序插件,网站素材等建站资源,主要收集各类精品源码资源,包含CMS程序模板、网站源码、游戏源码、APP源码等 ,所有资源都没有水印适合搬运,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优秀的建站资源共享学习平台!

专业厂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自动化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价格合理,https://www.69shenlan.com/,具有质量保证,生产及时,交货快捷的特点。 我们的宗旨:做我们擅长的事,希望用我们的创意和创意为客户实现战略定位,塑造品牌,强化形象!
我们的要求:坚持“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惠价格、快速交货”的经营方针,努力开拓市场,真诚为客户服务! 我们的发展:以独特的专业和专业精神,https://www.69shenlan.com/1:1--

HTML 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