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35:33 人气: 21 评论: 0
据媒体爆料,目前,微信正在内测公众号“打赏”功能,被打赏的公众账号作者将**获得读者的“小费”,微信团队已邀请了一批公众号参与“**赏”功能的内测。在**赏页面,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设置好的2元、20元、50元、80元、100元和200元金额,也可以自行输入其他金额。“**赏”付小费通过微信来支付。
早在去年8月,微博就开始了内测“打赏”,4个多月里已有30万人次进行过打赏。其中医疗、财经、科技行业的作者被打赏次数最多,这一功能在垂直领域的专业用户身上受到了极大欢迎。今年微信在规范公众平台和朋友圈上可谓重拳出击,先是年初禁止红包的诱导分享行为,其次以儆效尤在“3.15”当日发布《朋友圈使用规范》的长文公告,近日又将推出公众账号“打赏”功能,无论是对生态的维护还是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微信规则的制定越来越规范。微信“打赏”对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和影响?笔者想到了以下几点。
有人**问,“打赏”与遏制抄袭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不过这是一种很理想化的自律。好比当社**贫富不均时,统治者只要给穷人施舍一点财富,就不**出现偷盗抢掠一样。微信推出“打赏”的初衷是告诉用户,只要不抄袭,辛勤码字,读者看完觉得对他有价值,那么他就**为你的付出买单。当然,微信的这种“人人自律”的构想也是大家所期望的,然而现实中这种持续稳定地为用户输出价值的个人少之又少。虽然不敢保证抄袭的现象**减少,但此举必定**激励更多的专业用户进行高质量的内容创作。
还记得张小龙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八大法则”吗?“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 (即朋友圈的“二八法则”)。如今,微信的公众号已达一千多万,这一千多万中笔者估计有原创能力的不达十分之一。众所周知,朋友圈的打开率远远是高于订阅号的打开率的。微信“打赏”的举措,不难看出,一方面可以鼓励用户创造更多的优质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朋友圈的活跃度,持续为朋友圈制造话题性和传播性。一举多得。
同朋友圈”点**“一样,”打赏“也可以是读者和写作者的一种良好互动方式。从“打赏”来看,“内容为王”依旧是社交媒体变现的主要途径。虽然微信在社交和订阅号的功能上承载了部分社交媒体的属性,但微信一直游离于去媒体化和聚媒体化之间。微信不希望重蹈微博的覆辙成为舆论的重地,但又处于一种除广点通(由**公司推出的效果广告系统)之外无法为媒体人提供变现的尴尬境地。“内容为王”促使的是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知名人士通过公众账号以免费试读或按内容付费的形式让粉丝留存在公众平台上,而这些朋友圈内容的生产者将最大程度上激活用户的活跃度。
虽然微信多次提到要保护作者的版权,今年也确实推行了一些实质性的举措。如:首发的文章**显示原创。全文复制的,公众号顶下角**显示:文章转自xxx。随着订阅号的增长已经临近红海,微信接下来可能**筛选一批优质的公众号,扶持有影响力的媒体或自媒体。一旦内容付费或“打赏”行为的模式建立,一些有影响力的明星、企业等就**率先选择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产品、新歌、新书等首发,或直接提供版权下载。这样不仅提高了平台的活跃度,还积攒了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用户也得以沉淀。微信已经成了移动社交的**级入口,只要在服务和交易上为用户做到最佳的体验,将**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选择通过首发渠道来积攒用户。如果此举可行这将是一条很长的生意链。
不管怎样,微信”打赏“对于上千万的公众账号的运营者而言是个福音,但也不乏一些争名夺利之徒,利用“打赏”招摇撞骗。
这些年明显的一个趋势是曾经的某些微博大v,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微信大v,他们利用粉丝的崇拜心理和在行业上积累的话语权,通过各种商业活动或无节操地为自己并不认可的品牌站台,从中获得巨额利润。随着“打赏”功能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为用户提供各种虚假方案、培训等个人,团体,机构形成。届时,一场争夺行业话语权的游戏又将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警惕利益驱动的“打赏”沦为“意见领袖”的敛财工具。
如果说微信“打赏”只是为了解决自媒体的变现和提升用户的参与感,那么内容付费则象征着微信未来在内容上的商业走向。虽然微信“打赏”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但毕竟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互联网内容永远免费的时代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该打上问号了。
本文为作者 @oneisall2014(微信公众号:chuwei2016) 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