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35:44 人气: 6 评论: 0
而面对内部更多的需要转型的存量员工,如何发挥他们的价值,在新产品和新业务拓展方面贡献力量就成为重大课题,而鼓励媒体内部创业孵化就成为一种很好,也很自然的选择。
传统媒体转型走到当下,原有广告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或者不足以支撑曾经经济规模体量的当下,传统媒体需要发现更多的创新业务和全新商业模式,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产品和新业务的研发开拓成为了必须,解决新产品研发,新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无非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是自己投入大搞新媒体,这条路径被多少次,多少个传统媒体证明是无法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一方面由于其基因和资源的现实缺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下被公认主流的所谓的成功的新媒体,本身并不赚钱,因此单靠新媒体本身转型显得势单力薄。
要么通过对外投资方式收购具有一定战略投资价值的新产品和新业务,这一点上,又不是所有的媒体都有如此的眼光,或者有眼光也缺少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资金,也只有进入资本市场的华闻、浙报这样的传媒集团才有可能尝试,不具备普适性。
而面对内部更多的需要转型的存量员工,如何发挥他们的价值,在新产品和新业务拓展方面贡献力量就成为重大课题,而鼓励媒体内部创业孵化就成为一种很好,也很自然的选择。
然而,长期在固定的岗位工作,思维的惯性,以及长期形成的精英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传统媒体内部员工的创业转型,在此之上,还有更多需要直面的挑战,或者说需要解决的症结,以下结合道哥的经历总结出几大突出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一个社**个体对于互联网的理解水平都飞速提升,基础网络设施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等终端的普及,以及更多与生活相关的移动应用的盛行,让更多普通百姓能够真切感受到可触摸到的互联网,或者对于互联网思维也有所理解,然而这种理解如果用作社**个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消费者的视角去审视这一切变化,则任何人的理解水平都可能是合格的,然而作为创业者,其对于互联网本源精神的理解是必须的,也比普通的,作为消费者个体的理解要更加深刻,而传统媒体的创业员工并未意识到自己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与普通消费者无差别,距离一个真正的创业者需要理解的层次水平还相去甚远。
如果简单将自己作为互联网消费者的体验和理解,替代一个创业者应该从市场、用户、技术、理念等层面对于互联网思维本质去理解,则意味着最为基本的创业基因的缺失。
长期以来以报道者,见证者而非亲历者身份参与新闻报道和事件还原的媒体从业者,往往将创业理解为一个idea那么简单,而对于促成idea变成现实背后所需要的诸多落地实践和付出缺乏深刻的理解,这或许是媒体人创业基因缺失的典型表现。
内部创业孵化,往往采取一些配套保障措施,这一方面是媒体组织主观上需要能够为内部创业员工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包括基本的保障,而作为创业者个体,也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往往**保持创业员工的基本待遇,或者在一定时间里保持原有的职位等等,这表面上看去是一种对于双方都有利的保护措施,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却发挥了更多的负向作用。
更多的主观上的提供保障愿望,以及创业者对于匮乏感的感知缺失,使得创业过程缺失必要的饥饿感,虽然项目继续进行,但是拥有更多退路的员工往往对于最终的结果缺乏必要的渴望,往往追求过程大于结果,也必然使得创业过程的投入具有玩票性质,大大阻碍了项目的正常进行。
而这一举措又使得员工未能真金白银投入自己的金钱到创业项目中,增加自己对于创业项目的投入度,也导致了玩票性质明显,十分不利创业的最后成功。
媒体能够提供给创业员工的资源之中,更多的是媒体本身具备的,包括媒体版面、渠道、客户等资源,而这些资源的之于创业员工本身的价值究竟有多大,是每个创业员工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实过程中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媒体本身具有价值的隐形资源价值往往不被发现,而所谓的显性的资源往往都是那些实质上无法发挥价值的资源,而创业员工并无法很好的发现,因此**陷入资源依赖症和资源幻象症之中,以为所谓的资源能够为其提供无所不能的保障,而躬身之后发现这些资源的价值十分有限,到那时候追悔莫及。
以媒体报道为例,当下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包括传统报纸版面以及媒体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产品,虽然拥有众多的粉丝,但却因为缺乏必要的用户积累,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入报纸版面,对于创业公司的报道更多的集中在大型知名企业,或者是进入B轮融资的新创企业,而那些早期创业项目一般无法在报纸版面上呈现,而内部创业员工如果误认为自己的创业项目上了自家的媒体版面就能够引来用户或者关注,就大错特错,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垂直的,关注早期创业项目传播报道的新媒体资源,而这些资源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提供的,这也导致了资源幻象长期存在,一直无法消散。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媒体生产模式相对成熟,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流程比较规范,分工较细,比如负责营销策划的人员,**根据大概的情况做一个项目规划或者活动策划方案,再将这种方案交给执行人员去做,交稿之后往往不再去理**接下来的执行情况,这就造成了策划者和执行者的分离状态,虽然大大影响实际的效率,但却一直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而在传统媒体内部创业过程中,创业项目的发起者,往往都是那些活跃的思想者,具有宏观的规划和统筹能力者,已经习惯了去制定那些或许具有价值,但是缺少可执行性内容的空的方案,甚至是有些脱离实践的项目规划,而这些规划被书写出来之后需要自己去执行,而不是有配合执行的团队去做,则意味着创业项目发起者自然无法适应,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只印证了自己创业项目规划的不靠谱,再去返工项目规划本身,亦或再去弥补执行角色的不足,浪费的都是时间和精力,也带来的锐气的受挫。
当下的传统媒体内部创业,其人员往往来自传统业务模块之中,同类型人才扎堆,同质化现象严重,虽然在政策上都有开放吸纳外部人才,包括技术人才的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收效甚微,创业团队的负责人,往往缺乏必要的外部的通联,也缺乏跨界人才资源的基本储备,在组建一个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完整意义上的创业团队的能力十分缺乏,导致了创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团队打造这一环节严重脱节,直接阻碍了项目的进展,传统媒体组织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短板,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运营人才的缺失问题又一次困扰了内部创业孵化。
虽然诸多的症结都导致了传统媒体内部创业孵化的道路的艰辛,但是当下的环境,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发挥社**化力量在传统媒体品牌、内容、资源等的变现方面做足功夫,是不得不面对的话题,而虽然艰辛,内部创业孵化这条路都是必须选择或者迈出坚实一步的,否则便无法纾解内部的创新创业激情,无法突破传统媒体体制机制对于创新人才的舒服,更无法留住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员工,则意味着最后一批具有未来转型潜力的优秀员工将随着市场上创业环境的日渐成熟,而逐步选择离开传统媒体,到那是即使再有回春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无可用人才的窘境,是选择也是抉择,如何最终定性当下的内部创业孵化,还需时间去考验。
本文为作者 @栾春晖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