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35:57 人气: 16 评论: 0
导读:从2000年回国,这15年来时时都处在风口中,吹得我难受,各种各样的机**。让我焦虑的是什么能够不做,而不是还有哪些可以做。
09年至今,IT领袖峰**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因BAT等巨头的高管同台,这个峰**堪称“中国互联网最顶级对话”。除了乌镇世界互联网大**,只有这个场合可以看到BAT三位大佬都聚齐,算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峰**”。有人在朋友圈吐槽说,“二马一李”在台上说的内容都是公关团队的文稿,没太大意思。显然这人不太了解百度李彦宏的风格,这位工程师出身的CEO一直都是率性发声,不按常理出牌,语惊四座已不是第一次。
这一次李彦宏直接对**的“风口与猪”说法提出了质疑,李彦宏在对谈环节说,“我觉得风口论包括猪论是充满了投机思维的方向,所以我很不认可去探讨这个东西。因为大家都想找捷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话其实挺危险的,整个社**不应该鼓励大家去找这种捷径。包括元庆、Pony和吴鹰讲的,整个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国GDP连续这么多年快速成长,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机**。我们这一代人整体来说都是很幸运的,所以不用找风口。我从2000年回国到现在,这15年来时时都处在风口中,吹得我难受,各种各样的机**。让我焦虑的是什么能够不做,而不是还有哪些可以做。我只有回答什么不做,我才能够真正聚焦,把真正适合我的东西做好。”
要知道这次IT领袖峰**的主题便是“下一个风口”,李彦宏直接说咱们不应该找风口,不应该去探讨这个东西,这简直就是来砸主办方的场,估计主持人吴鹰听到Robin这样说**脸上有汗,心中有塞。不过了解李彦宏性格的吴鹰也有心理准备,因此随机应变,用一个“半条命”的问题把球抛给了李彦宏。
李彦宏的观点虽然尖锐,却是说了一句大实话。
风口与猪:成功者说什么都是对的?
先来看看“风口论和猪论”说的是什么。2013年12月,**在另外一个企业家年**上用“风口论”来解释小米成功,换一个说法是“顺势而为”,**认为选择最肥的市场、抓住好的时机,是小米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才是团队、产品、营销等等。
当时**的原话是这样的:
“成功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最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大的市场,顺势而为,换句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找一个最肥的市场,然后等待台风,就是我们讲的“台风口”。我觉得成功,尤其是大成跟这个是高度相关的。所以,大家有时候不要羡慕那些成功者,其实他们不过就是运气好,碰到了一次“台风口”而已。有了“台风口”以后才**靠本事,就是你怎么能飞着不掉下来,那是本事,但是要想飞起来最重要是“台风口”,没有台风的时候,无论怎么努力,你飞着试一试。很多人谈战略,什么是战略呢?战略就是在对的时间点做了对的事情,其实对于一般的企业家来说,做对的事情是很容易判断的,只要大家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定的经验,做对的事情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情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的意思是,成功的关键要选择足够大的市场、并且选择最好的时机进入。小米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智能手机从普及到性价比竞争的的当口入场,赢得了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公司进军不同的细分市场,比如运动摄像机、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电视,同样都是在看上去比较好的时点入场,非常精明。
问题在于,对的时间和对的事情只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小米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却值得商榷,**这样说可能是对其厚积薄发的资源积累、执行力强的小米团队的谦虚,也可能是打太极给外界分享“正确的废话”。倘若“成功经验”是可以分享的,那么陈安之等成功学大师之流,也不**被明白人不齿了。
“风口与猪”已经被一些创业者奉为真理,成为互联网行业、大公司或者创业者信手拈来的准则。而李彦宏的声音则把大家拉回来,告诉大家不要“投机”,而是回归初心、脚踏实地,敢坐冷板凳。
“风口与猪”就像社**上的成功学一样,与“互联网思维”“微创新”这些**一起,在小米成功的光环照耀下招摇过市、流毒甚广。整个中国互联网都充斥着这些“术语”,再次验证了“成功的人说的P都是经验”的规律。
李彦宏反感“风口”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观点是,人们不能太投机,而是要从自身所擅长的、自己的初心出发去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百度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正是因为李彦宏以及其团队最初就是想把搜索这个事情做成。李彦宏从学生时代到海外工作再到创立百度,都是在做从信息中找到答案。搜索是李彦宏和百度的初心,是其擅长。如果现在百度去找所谓的风口,就不大可能去投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这些技术,因为这些技术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成效,需要几年的投入才有显著的产出,李彦宏在本次IT峰**也说深度学习对百度收入贡献还说不清楚,5到10年后才**有非常大的贡献。总之,人工智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风口,更不可能出现不懂不适合做这个的“猪”飞起来的状况。
互联网乃至整个世界,都有许多事情,需要有人在“风口”来之前去行动,或者一些根本没有风口的行业还是需要有人去做,可以创造价值。如果人人都想去找台风口,人人都想去做飞起来的猪,无人机、生物科学、人工智能、企业级软件、环保、供应链、物流许多偏冷、偏慢事情都没人去做了。
一个行业从萌芽到爆发,0-1的过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是坐冷板凳;1-100的早期增长阶段**开始加速,是比速度抢时间;100-10000再不断加0则是飞快的,拼资源和基础。大家都想在100-10000这样的阶段去收割胜利的果实,谁去做0-1,1-100这个阶段的事情呢?而且,早期进入的玩家不是吃素的,100-10000的风口,大多数还是属于早期进入者,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出现小米这样的的黑马。
就算有创业者非常侥幸,真的遇到了一个台风口被吹了起来,如果没有足够坚实的基础,没有在被吹起来的过程中学**飞翔能力,最后被重重摔在地上,同样**很惨。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史玉柱的巨人在软件时代飞过、陈一舟的人人在WEB2.0的风口飞过、模仿Youtube的6间房在视频时代飞过……
而且在一个行业起来之前,又有几个人能够知道这个行业是不是最肥的市场,这个时间是不是最佳时机呢?“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只能在事后归纳时将其作为成功因素之一,但事前是无法作为指导准则的,因为没人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谁都不能100%打包票自己选择了对的事情和对的时间,但对于一件事情,是否与理想吻合、是否是自己擅长的,却是可以确定的。
回头来看,就算创业者选对了时间和事情,其失败的几率还是大过成功:互联网、WEB2.0、移动App、智能手机、O2O、智能硬件、共享经济,哪一个市场不都是创业者扎堆进入,最后成气候的却总是少数几家?
确实,现在是一个处处充满机**的时代。牛市来了,不懂炒股的大妈都能赚得钵满盆满;房地产大跃进几年,不少人都在“风口”财富翻倍乃至数十倍;土地财政则让被拆的村民一夜暴富。在互联网行业,这样的案例同样存在,小米杀出来了,聚美优品三年上市,不少创业者在BAT大战这几年因为被收购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别忘了,这些都是创业大军中的“少数”,是“别人家的成功”,与大多数公司并无关系。
选择风口,投资者或许可以这样做,因为它们是选择(准确的说法是押注)对的赛道和车手,但对于创业者而言,还是太虚了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去做,认清自己擅长什么并且去匹配,都比去找寻飘渺的风口来得实际。
作者:罗**
来源:钛媒体
原文地址:http://www.tmtpost.com/21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