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陌陌
陌陌是用于陌生人的社交应用,从**神器到现在一直洗白的过程。目前在陌生人社交的领域上,陌陌凭借着与微信的差异化道路和抓住两性需求一直走在前列。
特征:基于位置,浅兴趣,深社交
1、用户群体分析
陌陌的用户以白领和学生为主,男性稍多。
特征:1)冲着**神器慕名而来的用户,普遍寂寞,对两性交友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男性
2)用户在陌陌上需要填写很多个人诸如兴趣方面的信息,因此用户本身比较真实
3)每个用户都基于LBS,对自己位置周边的群体能产生信任
4)将自己的交友需求基于某一个兴趣节点或者活动中,通过兴趣、老乡等来结识他人
5)基于附近,有将线上的关系拓展到线下交流活动的需求
2、陌陌使用场景
产品使用场景:针对用户:1)查看周边用户,搭讪,约
2)查看用户的个人信息,关注他人
群组:1)根据自己的兴趣、老乡等查找感兴趣的群组
2)基于一个兴趣的群内聊天
3)群内组织线下活动
4)与群中的用户私下聊天
活动:1)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同城活动
2)感兴趣报名并留言
3)查找感兴趣的用户邀约
用户社交场景:
1)两性聊天的关系,单纯线上聊天,浅关系
2)男性找女性的两性关系。从线上搭讪到线下,不长久
3)生活区域附近的圈子关系,线上聊天,从线上用户或者群到线下,浅关系,能够长期维持
4)基于同一爱好、老乡等的圈子关系,线上群聊,从线上群体到线下活动,能够长期维持
5)通过线下活动邀约的关系,由活动引起的线上聊天,浅关系
3、功能
用户列表:基于位置显示用户列表,筛选性别和时间。**还有进一步筛选选项
找到投机的陌生人需要对陌生人有进一步了解和减少筛选成本的需求,因此可以提前设定一个筛选机制,用户筛选感兴趣的用户
个人信息:首页的信息,包含位置、性别、年龄,和职业、群、社交绑定信息的标签。进入后,显示照**,个人动态,兴趣爱好、出没地、书籍电影、加入的群信息。可以对话、搭讪
丰富的个人信息可以真实地展现用户,开放给所有陌生人。书籍电影等用户爱好信息最好能够通过某个方式来使用户聚合,不是简单地显示在个人信息里。个人信息过于丰富是否**受到骚扰
群信息:首页显示人数位置,进入后有图**、群介绍、群成员等,可以申请加入。通过位置显示附近群,支持兴趣标签搜索
群组众多且方向各异,除了群的位置信息外,其他的信息不好筛选,建议丰富群的类型与类型搜索机制,及给用户推荐感兴趣的方向的群
群功能:
活动:基于位置的活动列表,显示活动内容时间和意向人数。进入后显示用户列表,可以邀请他人和报名
线下活动本身是否适合陌生人,是否变味单纯的活动信息平台
其他:陌陌吧,类似于百度贴吧;附近商家,将商家平台放到陌陌上便于与商家交流(为了变现?);游戏(变现!)
4、产品形态
弱关系——通过位置、兴趣等,聚合——形成群关系,或者个人关系——发展为强关系与线下关系
1)弱关系入手
陌陌的用户关系是有陌生人入手。首页显示的就是附近的陌生人列表,群与活动都是由陌生人之间成立起来。
陌陌支持用户单向与相互关注与聊天,强调陌生人搭讪,关注他人动态,弱化好友功能。
弱关系的关键是基于某一节点的交流和对陌生用户的个人信息了解。陌陌中包含各种话题交流的场景,以及用户真实全面的个人信息
用户交流的过程中,对于男性来说,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女性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对方展示的信息来了解
对于女性,弱关系下如何保护女性不受骚扰是关键。陌陌可以拉黑用户,单独的对话列表管理搭讪信息
2)用户认证与展示
基于陌生人的强关系应用,必须要有完整的用户信息供他人了解。此外,社交应用中女性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如何展示自我,让自己更加受欢迎
用户的认证,通过绑定微博等账号和手机号,并且显示用户绑定信息来认证用户
着重照**的展示,个人信息的顶端放置照**,便于陌生人了解对方的真人,也便于用户的自我展示。上传照**没有强制性
用户的职业、爱好、学校、出没地、加入的群等信息非常详细,首页能直接显示用户的年龄、职业,便于陌生人的了解和基于某兴趣的聊天
在陌陌是一个从弱关系到强关系以及线下的过程,着重用户个人的真实性
3)基于位置
所有用户、群和活动都给出了LBS信息,用户、群的列表都是基于LBS排列
群的位置精确到小区,用户对于在自己周边位置和相同地方、小区有更强的信任感
周边的人距离近,更适合转化到线下互动交流
建议记录用户最常在的位置信息,比如家,区分在外面的位置信息
4)具备兴趣等聚合的元素
陌陌中用户聚合主要是依赖用户信息、群和线下活动。
用户基于某兴趣、老乡或者其他话题加入查找、加入群。群本身没有分类,内容基于群名称介绍信息。加入群后便与用户基于泛兴趣交流
陌陌群的兴趣维度比较宽泛且属于浅度兴趣,和豆瓣的深度兴趣社交不同,更注重用户间聚合
目前陌陌上很多群都是诸如夜生活等基于线下活动来聚合用户,纯兴趣交友比例不多
5)整合线下活动信息
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兴趣的聚合点,支持用户邀请他人同去,是将线上关系转化到线下的手段
看出线下是陌陌正在发展的一个方向,努力将线上用户关系反馈到线下
6)用户在某个领域内获得更高的关注
要想在人群中获得关注,就必须在某个兴趣领域展现出自己的特点,用户基于兴趣的加群等和用户信息的真实完整性
陌陌让人群中有特点能够展现的人获得更多的关注,而这也**促进更多的用户加入进来。
5、发展与问题:
1)**神器的称号。陌陌虽然一直在洗白,但鉴于陌陌本身就是用于陌生人社交,性是强需求,因此**一直都存在
**造成的,一是对女性用户的骚扰,二是更多用户不愿意上来。
目前陌陌在向线下等其他场景拓展,将陌生人社交的场景多样化
2)社交深浅。陌陌一直在做深社交,将用户的关系维持到线下,但用户更多的是临时关系,比如约完就结束了。
目前陌陌在丰富用户社交的场景维度,加入更多深社交的功能,力图改变
3)针对群本身,几个明星用户占据主导地位的性质和**群一样
2、豆瓣
豆瓣是基于兴趣的用户社交应用,是文艺小清新的聚集地。豆瓣网站本身内容不限于社交,包括书籍电影等。豆瓣的社交主要体现在豆瓣小组、同城和豆瓣的移动应用上。凭借着豆瓣各个方面的文艺特性,豆瓣一直是兴趣社交的代表。
由于豆瓣产品本身的多样化,这里只分析豆瓣在社交方面的各种属性
特征:基于兴趣实体,深兴趣,浅社交
1、用户群体分析
豆瓣的用户主要是学生、白领年龄段的文艺小青年
特征:1)年轻,文艺
2)对文艺中的某个领域(书,电影等)感兴趣,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3)个人的相册、日记等文艺方面的信息比较全面,个人身份信息较少
4)用户主要需求是针对某兴趣话题的交流,而且仅限于这个话题
2、使用场景:
豆瓣小组:1)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并关注
2)小组中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讨论,或发表话题
豆瓣同城:1)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查找同城活动,查看详细
2)标记感兴趣或者报名参加
豆瓣应用:选择某一具体内容,进入讨论
用户:查看对方的个人主页
用户社交场景:
1)对同一内容、话题有兴趣的人,参与讨论,单针对该话题
2)通过线下活动参加与邀约的关系,由活动引起的浅关系
3)通过小组中的话题,自由组织线下活动,浅关系
豆瓣在社交上场景较少而且非常浅,可以看出豆瓣不注重用户之间的关系
3、社交功能
1)豆瓣小组
豆瓣小组的产品模式类似于论坛。所有小组分成不同的类型,用户根据喜好自由选择。进入小组后可以查看已有话题,回复,或者添加话题。
2)豆瓣同城
豆瓣同城的模式类似于陌陌活动,平台上汇集了该城市的线下活动信息,支持用户报名参加。活动数量还是比较多的,类型比较文艺
3)豆瓣APP中的讨论
豆瓣APP刚上线不久,对于每一本书、电影等都有讨论区,支持用户自由讨论。讨论的内容基本基于该话题,时间不连续,内容琐碎
4、产品形态
以共同的兴趣为主导,辅助用户之间针对具体兴趣的弱关系
1)兴趣入手,浅关系
豆瓣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兴趣,尤其是文艺方面,兴趣具体到一个实体,书电影等
豆瓣的同城、小组都让用户按照兴趣来自由选取,一次聚集相同兴趣的用户
豆瓣本身并不是以社交为目的,主要是一个文艺兴趣的平台,用户的行为更多地基于兴趣实体
针对每个具体的兴趣实体,都有用户所生成的详细评价等内容,营造的社区氛围
2)并不追求用户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兴趣社交之外,豆瓣并没有支持用户之间的交流
豆瓣群聊也都是基于具体的兴趣实体,因此用户交流的过程中基本上脱离不开兴趣话题
由于具体兴趣的用户数量限制,豆瓣用户并不是实时地交流,留言性质更明显
虽然有用户个人的页面,但是进入的入口不多,用户相互关注的场景也不多
3)有同城线下活动信息,但信息本身大于社交
豆瓣同城与陌陌活动相似,活动内容比陌陌还多,信息更详细
没有用户邀约,缺少针对活动的社交
豆瓣小组是论坛的形式,用户可以将关系自由发展到线下,但产品本身没有支持
4)兴趣背后有实体内容在做支撑
3、手机**
移动端大佬**虽说主要是做熟人社交,但**的大而全模式依然能完成陌生人社交,并且经久不衰。**群本身适合陌生人社交,也是现在很多人进行陌生人聚集的一个平台。目前,**在手机**上推出了兴趣部落,算是到陌生人社交上插了一脚。兴趣部落是一个以论坛的形式混合**群来完成的一个产品,适用于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找到感兴趣的群体,还可以进入群进一步完成社交。兴趣部落隐藏在**中的一个角落里,本身入口较小,由于上线时间不长,用户数量尚不多。
微信是基于熟人的社交产品,因此不做陌生人的分析,尽管有摇一摇这样的功能。
特征:场景多样,兴趣与社交轻重结合
1、用户群体分析
手机**的用户覆盖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用户。而是用兴趣部落的用户则更多具有新产品尝鲜者的特征
1)用户本身信息较完善,真实性比较强,**的常用性让用户更接近真人
2)**群年龄层次各异,覆盖广泛,不同类型的人都很多。兴趣部落的用户还是早期尝鲜者的特征
3)有基于自身某方面的兴趣聚集在一起的需求,聚集的兴趣类型各异且广泛
4)不论是群还是论坛部落,用户的线上表现活跃,交流话题广泛
5)有以部分个人私下交流或者将群发展到线下交流的需求
2、使用场景
群:1)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群,或在其他网站或者他人地方接触到群,并申请加入
2)群内聊天,不限于具体话题,或者发展到线下的活动
3)群内针对某个话题的个人间私聊
兴趣部落:1)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兴趣部落,加入
2)部落中签到,发表话题,在原有话题下评论
3)加入部落的相关群或者同城群,兴趣聚集深入交流
社交场景:
1)对同一内容、话题有兴趣的人线上交流的关系,讨论范围不限,浅关系
2)通过群中自由组织的线下活动互相认识,发展为的线下活动关系
3)基于附近的同城群部落,发展为线下活动的关系
4)与群或者部落中私下交流的关系
**的关系有非常多的可能,没办法说全
3、兴趣部落产品功能
首页:热门的话题推荐,几大热门的领域
部落分类:各个类型的所有部落列表
附近:根据所在位置标注同城的部落
进入部落:话题列表,有专门的活动话题。用户可以发表话题,跟帖评论。
每个话题有名人堂、相关群和同一类的其他话题。相关群中有同城的群。
个人部落**:加入的部落,发表的话题、动态等
4、产品形态
基于兴趣等各种类型的话题,聚合用户,形成群关系或者泛聊天关系,用户自主发展线下关系
1)**群和兴趣部落的融合,即群和论坛不同形式的结合
手Q中的每个兴趣部落都有相应的群入口,将部落这种论坛的与群的群聊形式结合了起来
群和部落都是手机**中的子产品,满足用户在使用**时不同的场景需求
提供从兴趣论坛形式浅社交到具体聊天深社交的路径,将强兴趣社交的用户聚合
除了入口上,**群和兴趣部落用户上的联系还不怎么有,转化形式不完善
2)代表真人的用户
**用户的基数与活跃度,**群一直以来的高活跃度摆在那里
由于常用,**的用户非常具有真人代表性
**用户有能够代表其社交方向的**空间,至少用户在私聊过程中可以了解对方
3)用户、群体与兴趣的多样化
**用户群包含各个年龄段的各类用户,用户需求多样化
**群汇集各个方面的兴趣等,维度十分宽广,兴趣多样化
群聊话题宽广,基于但不限于各种兴趣内容,群和部落都没有严格内容限制
4)兴趣部落形成基于兴趣的社区形态
每个兴趣部落的本质是论坛、贴吧的形式,用户自主在基于该兴趣的社区中发言
兴趣部落内容都是用户UGC生成,系统标注明星用户与精华帖,打造社区氛围
个别如同城部落有专门的线下活动内容,将社区里的内容丰富化并尝试发展到线下
5)带有LBS标签的人和群
有附近的人和附近的群供查看,用户和群带有LBS信息,至少能定位到城市
兴趣部落中尤其是同城群中的同城线下活动,能够汇集带LBS标签的用户
LBS对于**用户不是主要的,入口小且很多熟人用户没有习惯与场景
5、发展与问题
1)兴趣部落在**中的地位
兴趣部落只是发现栏中的其中一项,在熟人为主的**中地位不高。
**群的地位比较高,因此将用户从兴趣部落导向**群就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2)原先的熟人群用习惯了,用户是否接受更多陌生人群的场景
群的入口更多了,比如兴趣部落中的群,但用户对于**群聚集熟人的习惯已形成,短期内不**经过这样的方式加入群
已有的**群尤其是熟人群是否**接受这样从其他入口导过来的陌生人
3)兴趣部落没有兴趣实体(豆瓣)和用户流量(贴吧)做支撑
豆瓣的小组等有书等兴趣实体做支撑,贴吧有百度巨大的搜索流量,而兴趣部落缺少具体兴趣内容的支撑,所有的内容都是从零打造起来的
能给兴趣部落支撑的只有**用户数量,但得先培养起习惯与场景
4)兴趣部落与**群的融合
前面所说的习惯和地位问题
一个兴趣部落与相关群的入口并不是对等关系,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兴趣内容,更不是同一群用户
根据群加入相应部落,或者将部落中的用户单独建立群,且细化到具体一点的兴趣内容
4、百度贴吧
贴吧身为传统的论坛形式,依靠百度巨大的流量,一直有非常高的活跃度。贴吧是社区界的大佬,目前移动端也慢慢地向社交方向进发
特征:社区形式,深兴趣,浅社交
1、用户群体分析
贴吧的用户群体一直具有低龄化的性质,以学生为主
特征:1)屌丝。年纪小,崇尚亚文化,明星崇拜。
2)无脑,观点极端化,素质低下,经常**以谩骂的形式与他人争论
3)在贴吧中不断通过各种**面评论、灌水等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4)高活跃,经常一天到晚**着贴吧
5)没有个人信息,可以伪装成任意身份,但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2、社交场景:
1)在吧内与他人聊天,灌水性质为主。浅关系
2)通过同一贴吧的帖子相互交流,针对性强,浅关系
3)通过贴吧客户端加好友,关注他人,聊天。浅关系为主
4)通过贴吧中的相关群加入群,与吧友进一步聊天,发展为线下关系
5)根据LBS查找周边的人和群,加入交流
3、产品功能
原贴吧功能:查找感兴趣的贴吧,加入贴吧,发帖,回帖
客户端社交功能:1)本吧群组:与本吧相关主题的群组,可以申请加入聊天。包括官方群组
2)好友,添加好友,聊天。可以查看好友动态,查看附近的人
4、产品形态
基于各种零碎的话题聚合用户,让用户产生各种类型的内容,从泛聊天关系进一步发展到群组与好友,加深社交
1)各种乱七八糟话题的高活跃的BBS,内容完全不限于主题
虽然以用户自由选择的兴趣来进吧,但吧内的话题种类繁多,不限于该兴趣主题
用户产生内容的高活跃度让话题本身乱七八糟,产生很多水帖
社区氛围活跃,每个吧内都有明星用户和精华帖,同时广大用户的声音也都能占据一席之地
2)没有任何真人标签,代表屌丝的用户群体
不同于其他产品,贴吧的用户可以没有任何个人信息,比如性别
用户可以在贴吧内谈天说地,伪装身份,发表负能量,因为用户本身相当于匿名
代表屌丝的用户非常多,造成用户的声音带有很多无脑、不理智甚至谩骂
3)将浅社交的论坛形式延伸到深社交的群组和好友形式
每个贴吧都有相应的群入口,将贴吧这种论坛的与群的群聊形式结合了起来
提供从兴趣论坛形式浅社交到具体聊天深社交的路径,将强兴趣社交的用户聚合
好友形式也是同一原理,通过贴吧与群的关系添加好友,将社交深入化
4)繁杂不限于固定话题的群,线下交流相对少
鉴于贴吧的形态,贴吧群也是一个繁杂,话题多样的形态,活跃高灌水信息多
贴吧群中的用户同样是没有真实性的用户群体
贴吧群的LBS相对少,以及用户身份不真实,因此贴吧群的线下交流比率相对较低
5)LBS、线下的尝试
贴吧正在向更多的用户深社交场景做尝试,包括用户带上LBS标签,单独列出聊天列表等
用户可以查找周边的人,目前发帖也支持LBS信息,将用户线下化
加好友、好友聊天等功能旨在加深用户间的深社交
目前没有真实性的用户如何做深社交,用户还没有形成贴吧发展到线下的习惯
5、发展与问题
1)贴吧用户的假面能否进入深社交领域
由于用户本身的不真实性导致在社交层面上很难发展进一步深社交以及到线下
用户不喜欢和完全假的一个人聊天,因此附近的人等功能缺少适用场景
2)灌水比例过高的社区造成社交功能上也**灌水过多
贴吧的帖子很多都是打发时间的灌水帖,因此贴吧群内同样是灌水为主
由于用户习惯使然,产生优质内容的比率太低,用户基于内容的社交也较少
社交产品总结:
从以上四款陌生人社交的产品可以看出该类产品的一个整体形态和发展方向:
1)社区与社交的结合。四款产品都是将社区类论坛的产品形式和社交类群组的形式相结合,有像贴吧这样从社区延伸到社交,也有像**从社交延伸到社区。先在社区中基于一类话题产生共鸣后将用户转战至群组中以加深社交
2)实体兴趣与社交的结合。社交最佳的入手形式是相同的兴趣或者某种身份相同的群体。以兴趣类的方式形成群体,让群体产生基于一个话题的讨论,能够加深群体的社交关系,丰富场景
3)用户身份的真实性。陌生人社交由于用户的安全需求,用户不喜欢和一个假的用户聊天。尤其是社交场景发展到线下后,用户必须与真人挂钩
4)基于位置的用户与群体。位置也是社交中的一项场景。周边的人或者群体能够给用户增加信任感。同时用位置标出同城等便于群体将社交发展到线下
5)向线下活动发展。说了那么多线下,只有发展到线下才算用户走向了深社交。此外线下各类型的活动也是用户线下社交场景之一,向线下活动发展能最直接地在线下聚合用户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互联网产品体验分析)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