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0:45:51 人气: 12 评论: 0
最近快的遭微信封杀的消息被媒体广泛传播,**前脚在世界互联网大**上传递出微信将连接人与服务的信号,快的打车随后公布了微信封杀快的的一纸哭诉。前后的相勃,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其实微信封杀第三方早已有过先例,这次对快的的一些限制也绝非是无源之水。微信选择开放路线除了连接人与服务的口号,更多是在维护**的自身利益。而微信对快的的封杀,也更加验证了其选择性开放的事实,开放不是慈善,**绝不**做牺牲自身利益的开放行为。但这次快的的强烈反应,又说明了什么呢?
快的被封,大佬角逐的牺牲品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是免费打车服务行业的劲敌,2013年4月,滴滴打车获得了B轮**公司1500万美金的融资,同时阿里1000万美元投资了快的打车。快的和滴滴的竞争,其实也是阿里和**在免费打车行业的较量。
免费打车软件已经出现两年之余,滴滴和快的的竞争也由火热趋于平静。从春节前后的烧钱之战到如今的红包之战,背后离不开**和阿里的财务支持。几轮战争过后,滴滴和快的各有胜负,却很难以压倒性的优势打败对方。滴滴依靠**的支持,在微信里掀起了打车发红包的营销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快的想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强势插入到红包营销的阵营中来,结果却是微信的无情封杀。
不管是阿里还是**都把打车服务看做是移动互联网支付的一个重要入口,在快的和滴滴旗鼓难分的情况下,**俨然不愿意把快的和滴滴同等对待。淘宝先前就有封杀微信的行为,微信封杀有阿里背景的快的,看似违背商业道德,却也在情理之中。
微信利己主义下的开放逻辑
前面已经说过,互联网企业不是慈善家,**不可能牺牲自身利益来成全竞争对手。即使**把**的开放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在很好的执行利己主义。
微信一直以来都被当做**开放的窗口,诚然与**时代相比,微信时代的**已经走出了再创新的模式。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开放平台、微信智能硬件平台等等,越来越多的公司得以分享微信的用户红利。而对于危害自身利益的合作方,**采用了入股、收编以及打压的态度。微信要做社交电商平台,一方面禁止朋友圈的个人用户电商行为,一方面积极构建微信小店的电商平台,一方面入股京东和大众点评为微信加入B2C和O2O,一方面参投口袋购物开始收编第三方微信电商平台。同时微盟等第三方购物平台被微信云强势下架,这次又无情封杀了快的打车。
微信利己主义下的开放,最大程度的保全了**的利益,但开放的效果却也一眼见底。微信没有成为京东主要的流量入口,开放平台也没有比百度、阿里更能吸引开发者,微信支付虽然份额增大,却也难以在短期内撼动支付宝的地位。如果把微信比作一个巨人,利己主义的开放策略却为这个巨人戴上了枷锁,大步向前不易,**越对手很难。
杀鸡儆猴,下一个快的们的恐慌
快的被微信封杀,除了快的公司的自怨自艾,和快的有相似背景的公司难免有所恐慌。微信封杀快的更像是一场杀鸡儆猴的样板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但至少作为**的直接或潜在竞争者,微信是对你开放的,又在警告你不要借微信来动**的核心利益。
从抄袭到投资,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业务都有着**的痕迹,也就是说不少互联网企业要么和和**有着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举个例子说,**已经入股京东,那么一号店等电商平台**不**在微信上的营销威胁到京东的利益而受阻?**投资了大众点评,那么美团未来在微信营销和微信支付上**不**受到制裁?可能**也可能不**。如果能够共赢,不管是**还是其他互联网巨头都乐意进行合作,可如果是养虎为患亦或者是是与狼共舞,**当然**展示出打压的姿态。未来怎么发展可以预计却不能断定,哪些可能对**业务造成冲击的互联网公司恐怕**吸取快的的教训,及早防范。
快的被封杀已经被媒体传的沸沸扬扬,虽然不知道**最终将如何处理,在微信的开放上已经出现污点。这场小风波过后如何让竞争对手不对微信心有疑虑,消除在微信营销上的恐慌,微信团队要再动下脑筋了。
不管怎样,微信封杀快的或多或少的反映了微信开放的局限性,微信的开放仍然是对小圈子里的客户进行扶持,和谷歌、脸谱的开放程度仍有差距,**还没有走出自己的小时代。
原文: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