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手机为什么失败了?
我有一个心痛的东西,当年小米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其实**也提到了他原来做金山的时候,金山被我们的免费杀毒打得落花流水,**也是很善于学习的人,他研究了互联网思维并把它用在手机上,做了小米手机。
我经常说小米为什么发展到今天,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没有对手?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跟进,推出同样配置、同样价格的手机。其实小米手机最开始畅销就是性价比高,跑的分高,价格又便宜。所以我跟手机厂商讲了这个道理,终于有一家手机大厂接受了我的观点,说我愿意给你做一次,实验一下,我们就决定做一款更高性价比的手机来 PK 小米。
后来这家厂商很后悔,如果当初坚定地做下去,今天中国手机市场将**是另外一番景象。正准备做的时候,我已经利用我个人的行销能力,手机出来都没出来呢,连样机都没有,就是一张图**,大家都翘首以待。突然厂商说,对不起,周鸿祎我们不做了,我们被你忽悠了。我说为什么不做了?他说这哪里是打**,打小米,你这是引诱我们左手砍右手。为什么?当时在传统渠道里面,他们有一款手机,配置还可以,可能卖 2000 多块钱,单核,因为渠道中间要加价。卖得挺好,当时小米刚出来对大家还没有什么影响,我又建议他做一款同样是双核配置的手机,不逊色于小米,小米卖 1999,我只卖 999,减掉一个 1 这是多么有震撼力的东西!但他们的渠道是糟糕的。因为还没有打掉小米,就先打掉了他们自己的行销网络,现有的成熟业务。真的要去做一件东西让用户惊讶的时候,让所有人惊讶的时候,****出预期的时候,你**发现很多时候阻力是来自于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今天自己在市场的位置。
所以为什么我用「引刀自宫」来形容「互联网思维」?真的要去砍掉你的既得利益的时候,很多人下不去手,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又过了一年,等到小米已经把市场做起来了,大家已经看得见了,有一句话叫眼见为实,很多人这时候开始后悔拍大腿,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再跟着小米屁股后面做已经有了两年的差距,没有特别的杀手锏,已经很难被**越了。
路由器到底需要几根天线、几个接口?
路由器的天线,你们觉得做几根好?我的一位朋友就觉得天线应该做 8 根像一个螃蟹似的。我们一般人看到路由器都说信号要强,天线要多,我们说我们是内置天线,效果比外置天线好很多,而且因为没有了天线,我们的外形更加的圆润和漂亮,我们不做天线。我是像小白用户一样思考,不带天线意味着这个路由器就是一个残废。我专门去中关村电子市场找卖路由器的人了解了一下,特别简单,人家说不带天线的路由器就卖不动,带一根天线觉得廉价,至少两根以上。我们的路由器本来没做天线,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最后补装了一根天线,还振振有辞说一根天线就够了。所以,我一直强调用户体验是什么概念:你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认为你是什么。
所以到今天我脑子里有一个理性的周鸿祎和一个感性的周鸿祎,每次我看到路由器的时候,理性的周鸿祎说,老周一根天线也行,还有一个内置天线;但感性的周鸿祎就**说,它还是个半残废。你们买手机的时候,为什么同样的概念能买八核不买四核,能买四核不买双核呢,我告诉大家双核、四核、八核的成本都一样,但他觉得 8 比 4 大啊。举个例子,当年有一款手机为啥破产了,那个手机的编号不从用户出发,叫做 7710、5530,我就永远搞不清,7+1 也等于 8,5+3 也等于 8,到底它俩谁先进谁大呢?你也分不出来。
但苹果多牛啊,每次就一个序列号,iphone5 出来了,iphone6 出来了,你就知道 6 比 5 大。所以,这种用户体验的东西,坦率说这就是很微观的东西,但微观的东西决定产品的成败。
最后我说一个 LAN 口,我们路由器后面不是有四个口嘛,我认为至少说 4 个,但我们的人又和我不一样了,他们说做了调查,用户平均就插 1.2 个,用户统计不一样,他说我们做两个口就行了。我这肺都没气炸了,因为在我心目中 LAN 口越多功能越强大。我告诉大家 LAN 口的成本,多加一个你知道加多少钱吗?猜一猜?如果是百兆的,多加一个 Link 口多加 5 毛钱,换句话说 4 个口和 2 个口就差 1 元钱。但用户不知道,你们觉得有一个路由器有 4 个口,虽然我用不着,但我看着心里挺舒服,哪有路由器只有两个口,插一个剩一个,真的不能往上插了,用户觉得这两个口价钱差一倍都来买,它俩就差一元钱。所以,我们的路由器成功的里面做得多成功,外面做得一团糟,最后是 220 元的成本,我只能按 100 元卖,这是用户体验的悲剧。
站在现在看未来
我觉得每个人当你真的想去做创新,除了勇气,一定要转换一个视角,我们太多的人是站在现在看过去,或者站在过去看现在。我们总是用过去总结的成功,过去的东西来做出我们未来的指导。实际上我举的这些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站在现在看未来,我们一定要想今天不起眼的一件事情,今天一个很小的创新,在明天有可能**变成一个巨大的东西。
所以当今天别人都已经被证明的东西,如果你还在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它是永远不可能**越领先者的。只有今天要么跟他与众不同的做下去,要么你去做一个今天他不看好,甚至很微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它在明天可能**成功。所以与众不同的思考也是我最后要分享给大家的一句话。希望我们的行业不要怕乱,乱点好,更多的行业**产生混乱,产生冲突,产生竞争,最后在乱中**真正产生创新的力量。
———-
侧记
周鸿祎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自己关于从「微创新」到「颠覆式创新」的看法,比如在极客公园公开课「走进 360」中所说的:
没有哪个人某天做一件事,然后说马上就要颠覆某某公司了,几乎所有颠覆创新的例子,在刚开始做出来的时候都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一些改进,然后坚持不断的持续的微创新,少则五年,多则八到十年。然后你就**得到俩结果:一个是很不幸,实在运气不好,公司完蛋了;还有一种结果是运气很好,找到了市场中一个针尖一样的突破点,你也熬到了时候,你也产生了足够的积累,持续的微创新,最后形成颠覆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