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06:21 人气: 14 评论: 0
这两日**入股大众点评的消息讨论的很激烈,没办法,这个既关于 O2O 市场又挂钩微信的消息怎能不引起无数人的目光。此前还曾传出百度 20 亿美元收购大众点评的消息,但百度未能如愿,最终大众点评选择了跟**捡肥皂。虽然从估值上来看都是 20 亿美元的价码,但**不全资收购,也不要求控股,还奉上微信接口大礼,换做任何人也都**倾向**。
大众点评需要靠山 **需要占位 O2O 市场
大众点评(下文简称点评)一直想保持独立发展,独立上市,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全资卖给百度,而**抛出橄榄枝则真正打动了点评。
从市场环境来看,点评在团购市场与美团的竞争中就已略显吃力,而在整个 O2O 市场,阿里、百度、**等三巨头均已开始大手笔投入,若说点评仍想保持独立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连美团都没能拿下,大众点评拿什么与三巨头竞争?在技术、资金、人才层面与三巨头没有可比性,点评最大优势在于常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数据优势,但数据优势只能暂时撑一撑,时间长了这些数据也就不值钱了。
要想度过目前的困难期,点评必须要在三巨头中间选择一个做靠山来借力打力。同时与三巨头为敌只有等死的份,但借势其中一家就可持续周旋下去。此前,百度收购点评的呼声最高,去年 10 月底有消息称百度报价 20 亿美元收购大众点评,双方已在谈判桌,但点评团队更想坚持独立发展,而点评也没到非买不可的境地,所以双方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给开出的价码更得点评的心,4 亿美元占股 20% 并提供微信入口。这个价码很难拒绝,点评不但能保证独立发展,还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最重要的是获得了价值难以估量的微信入口。**给的才是点评想要的,没准借势微信大热,点评冲上新的台阶也说不定。
行业竞争没有真爱,**愿意出此价码也有着自身的考虑,首先大众点评是三巨头谁都想要的资产,甚至**出现三巨头之外的大买家也说不定,避免点评被其他竞争对手收购而使自身变得被动,**主动花 4 亿美元占了先机再说。看过这两年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收购大戏,明显的能感觉到投资占坑的重要性。
此外**非常迫切的向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渗透,原本对团购市场的战略投资基本失效,而自建的微生活团队见效又慢,**再也等不起了,投资点评,并给其微信入口,可以确保**下把这部分业务做起来,在 2C 层面让用户知道**已经可以全面提供本地生活服务了。
通过本地生活服务可不断扩充微信支付场景,甚至还能带动**电商的发展。表面上看,三巨头之间在 O2O 领域是入口之争,实质上是用户习惯的竞争,谁能率先培养出用户习惯,谁就能取得先机。
所以,**拖不起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拉拢点评过来,让点评先上前线与阿里、百度厮杀,为**自身在 O2O 领域的建站争取更多的时间。微信与大众点评的结合,做成了对**是好事,说明投资起了成效,做不成也为**争取了足够多的时间。4 亿美元买个不败的市场先机,很划算。
**只占比 25% 就**满意么?那可是万亿市场
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最多可占大众点评 25% 的股权,只有 25% ****甘心么?显然不**,一旦大众点评成了气候,**又不占据控制权,这对**在 O2O 领域的统治力将**产生影响,更别提**与阿里的直接竞争了。
倒不能说**投资大众点评是在养虎为患,但**确实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自身全面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大展拳脚,还是只要在此领域有立足之地即可,也不在乎是以哪种形式存在?
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断然不**轻易的将**注全部压在大众点评身上,肯定还留有后手准备,而我更在意的也是**的后手**达到什么程度。
未来能够有机**全面收购点评自然是极好的,但这也得看点评的意思。若点评发展不断向好,将**趋向于坚持独立发展,若走下坡路则有可能被**彻底拿下再与高朋啥的整合在一起。不过,**也很矛盾,当然是想买一个发展前景好的大众点评,不然买一堆团购烂摊子又何必呢?
事实上,以**的风格来看,肯定**坚持两手抓策略,既有尺度的扶持大众点评,同时继续微生活团队的市场建设,双重保险更可靠些,即便点评败下阵来,**还有微生活团队可以顶上去。
另外,要是阴谋论点说,如果大众点评没有在未来臣服于**的意思,不排除****玩死它,要知道**的产品模仿能力可是极强的,以前可能还可以说,**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无力山寨大众点评,现在?哼哼!**给钱又给微信接口,大众点评的数据不得不共享给**,有数据在手,**搞死大众点评可能不?别说我小人腹黑,分析嘛,尽量要全面些。
大众点评上市进程拖不起 1 年内完成是最后期限
或许,点评搭上微信这艘快船并不意味着安全了,而是给自己的生命划定了一个期限,大众点评的上市进程拖不起了,必须抓紧时间,1 年之内完成 IPO 最好。
第一,大众点评估值享受 O2O 市场大热红利。这两年点评的估值不断攀升,但究其原因并不是其在业绩上有特别耀眼之处,而是随着国内 O2O 市场大热而水涨船高,行业风向变化太快,谁都无法预测这场 O2O 的热潮还能吹多久,所以尽快启动 IPO 进程不是坏事。
第二,团购市场再难起波澜,已无需在等时机。早在 2010 年是,大众点评就有上市计划,后来因团购兴起而放弃上市,现如今团过热潮已过,市场格局初定,大众点评位列第二,虽然与美团的一哥之争还未结束,不过上市问题再等下去已无太大意思,此份答卷已够上市资格。
第三,中概股受到美股市场热捧。从去年下半年 58 同城、去哪儿先后上市以来,中概股迎来一股上市热潮,并开始全面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今年是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好时机,趁美国资本市场放开怀抱这段期间,有能力的话要尽量争取。
第四,条条大路通罗马,大众点评并非唯一的 O2O 之路。地图、微信等方式也可以通向 O2O 大道,点评没有高枕无忧的资历,趁早上市是最好的选择。在阿里、百度、**都将重心转型 O2O 市场竞争时,点评也没有太多时间了,一不小心被弯道**车,那就危险了。
第五,微信未必长红,也有生命周期。现在抱上微信大腿是好事,对点评的估值**有大幅提升,不过微信能火多久也很难说,既然能搭上微信这块金字招牌就抓紧了,赶紧拿出来卖个好价钱,万一一年后微信热潮褪去也是说不定的事。
第六,**等不起,不**给点评太长时间。**现在把最好的资源给了点评,但是点评不能为**带来实际的成绩,恐成**弃子,甚至也有可能被**全部吃下。不成功则成仁,趁早完成上市,至少可防止被**生吞了,也可完善张涛独立 IPO 的梦想。
整个 O2O 市场仍存在混沌期,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格局,巨头之间都在尽全力的织网布局,力争不落后竞争对手,大众点评是能左右这场棋局的关键棋子,但并非制胜的唯一关键。**与大众点评勾搭在一起对双方都是好事,多少**增添阿里和百度的紧迫感。
本文系作者王利阳(微信公号: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保留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