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为什么要开放?
**副总裁张小龙曾经在与友人交流时明确表达:微信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搭建I/O体系,他不希望所有的企业都来直接和微信对接,而希望有一批第三方的公司一起繁荣微信的生态,这些外部的力量的存在甚至能够激励微信做得更好。
简单地说,微信要做的不是拎包入住的精装修,而是建造一个毛坯房,所有人都能成为这个生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因为对于平台来说,搭建框架、建立规则比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更加重要。
开放的本质是彼此合作,为全体带来最佳收益。在开发者看来,由于市场过于庞大和复杂,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全部做完,因此才需要来自不同行业开发者的加入,一起将微信真正深入到传统行业中,实现整个传统商业世界质的飞升。作为平台,应该提供基础能力,维护好生态圈的规则,给开发者提供服务,这是所有成功开放平台的基础,也是**开放平台所宣布的原则。
开放平台有哪些参与者?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以来的17个月内,已有200多万注册账号。在这背后是无数的第三方开发者们,他们在微信生态圈中企图寻找自己的位置和空间;其中有专注某个垂直领域看中微信3年后前景的开发商,代表产品如口袋通、微信电台助手、车商通等,也有视微信为营销利器、淘金工具的第三方开发者,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平台,微巴微盟是典型。
这两种类型的产品在模式及思路上相差甚远:前者提供CRM、交易等较复杂的系统,更适合中小商家;而后者多是企业形象的展示平台,即微网站加互动的形式。还有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是:**内部的其他团队也参与其中,这无疑**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但**官方对此暂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回应。
开放不难,难在与虎谋皮。
口袋通创始人白鸦在上一个创业项目“逛”失败后赋闲两个月,看到微信在电商领域所潜藏的巨大机**;于是他就明确路径,利用自身的电商从业经验基于微信平台给商家创造一个新型店铺系统和CRM体系,“这是一个不比淘宝小的系统”,却不料半路杀出“国家队”——**公司其他团队开始做类似事情,并拥有第三方开发者所不具备的微信接口权限,比如接入**微商城的商家在订阅号中可拥有服务号的所有权限。
从2013年3月开始,微巴开发了80多种基于微信的应用,10个月内在全国发展出220多家代理商,签约5万多家商户。而为企业提供建站服务的**风铃,其基础版服务却是免费的,这对以此盈利的微巴和微盟而言是极大的冲击。目前微盟已经对包括微网站、一键导航、在线留言、关键词回复、自定义菜单、抽奖等基础功能免费开放,微巴认为由于客户的不同目前仍不**造成影响,但这个生意能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
商家的态度,阴晴不定
在一波又一波互联网大潮的洗礼下,商家在接触到新兴互联网产品已经有了条件反射,这个过程一般都**经历4个阶段。首先是兴奋,公司老板看到某篇文章,或参加某个**议,或与行业内某个人聊天知道了这款产品,当即拍大腿表示这是好东西,回去就安排人去做。不少商家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回去就忘了这回事。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商家表现为盲目,按照此前微博营销经验,一开始就给下面布置任务,一个月内涨多少粉丝,发多少篇文章,可以想象运营者**如何应对。于是进入第三阶段,灰心丧气。从数据上看都挺好,但见不到效果,带不来订单。最后小部分人开始理智起来,发现微信不应该这么用。
微信开放平台将走向何处?
微信发展至今,有多少用户就有多少商业价值,有多少商业愿景就有多少利益纠错;显然,微信现在的每一步都要谨小慎微,不像创业之初那样轻装上阵、大胆试错。的确有很多人对微信持观望的态度,一位IDG投资人说,“成不成不在于创业者,而在于**的决策。”而在**刚刚举办的开放平台大**上,主角是以应用宝为核心的渠道开放,称将为开发者提供“拎包入住”的服务,但并未提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
当规则还不够明确时,还有商家对于平台的短视和务实心理导致很多开发者也只能是边做微信边忙其他项目,做好两手准备,降低风险;同时期待开放福利的到来,因为他们见证了太多互联网上的产品变迁,每一次浪潮之后总**有下一波跟上。
文章来源:品途网
本文根据《商业价值》文章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