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07:59 人气: 13 评论: 0
嘀嘀打车的补贴方式是乘客减10元,每天3单,司机奖10元,每天5单;快的的补贴方式是乘客减10元,每天2单,司机奖15元,每天5单。在两大互联网巨头的遥控下,两家打车软件不相上下。
众所周知,出租车行业的电召市场利益关系**根错节,打车APP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但缘何如此备受互联网巨头的青睐,让阿里、**甘愿为此烧钱?
这背后则蕴藏着另一层逻辑:移动支付借力高频标准化的应用,积累的车流、人流和信息流未来一定可以转化为清晰的盈利模式。
在移动支付方面,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之间的战火已经四处蔓延。
打车APP的混战
在北京,快的和嘀嘀的密集竞争区,一个出租车司机可能**同时与两家打车公司合作,把一单生意分成两笔来做,这样就可以拿到25元钱的补贴。
“其实,同时和两家公司合作,并不矛盾,主要看乘客愿意用哪种软件,但有的时候其中一家打车公司的人也对我们说,另一家公司的软件**影响其使用,要求卸载。”北京一出租车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当然,这是互联网公司业务人员在拓展资源、跑马圈地过程中使用的不大地道的小动作。
那么,打车市场目前的竞争格局究竟如何?易观国际对去年第三季度打车APP市场进行了监测,其发布的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8%,嘀嘀打车为39.1%。
但据快的提供的数据,快的打车在全国用户数已经达到2300万,每日订单量**过30万笔。而据嘀嘀提供的数据,嘀嘀打车在全国用户数已经达到3000万,每日订单量**过50万笔。嘀嘀打车似乎又**过快的。
在这个全新的市场上,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有两个寡头,但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能够说明白这两个寡头究竟谁上谁下,两者也都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嘀嘀打车CEO程维曾公开表示,2014年计划布局100个城市,每天提供100万次出行服务;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则预测,2014年快的打车业务量或将获得10倍的增长。
快的打车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做到现在,仅开拓了不到1%的市场份额。那么,照此逻辑测算,即便所有打车APP软件加在一起,也不过占领了2%~3%的市场空间。但是,想吞下剩余的市场,难度其实很大。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主要是通过与司机一对一的谈合作,较少与出租车公司或行业协**进行公对公的合作,这种缓慢的推进方式也缘于目前整个国内出租车行业落后的运营体制:在绝大多数城市,出租车公司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管理职能缺失,出租车司机更像是散兵游勇。
另外,出租车公司或者电调中心也相继开发了自己的打车系统,固守自己的山河,有些城市的监管甚至也**介入到打车的应用行业,出台规定强制统一在线打车APP,或建立统一的电召中心。
争夺高频标准化应用
一对一地谈合作,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但阿里和**却甘愿为打车APP埋单。
据了解,阿里通过支付宝钱包和快的打车之间的合作始于去年5月,而在其前一个月,快的打车刚刚获得阿里的天使投资,据媒体报道,快的打车主动找到阿里,45分钟就把阿里搞定。去年11月,快的打车与另一家市场份额靠前的打车APP大**蜂合并,阿里再次跟进投资1亿元。
**则参与了嘀嘀打车B轮和C轮的融资,尤其是今年1月初的C轮融资,嘀嘀打车获得了1亿美元的投资,同一时间,嘀嘀打车宣布其客户端实现微信支付功能。
由此形成了“快的+阿里”、“嘀嘀+**”的竞争格局。
据了解,通过支付宝钱包的打车模式是:支付宝帮助出租车司机把他的个人二维码打印出来,做成工牌,下车时,乘客需要拿着支付宝钱包扫一下,手机自动跳转到付款的页面,而钱到账后,司机**收到短信提示,司机再点一下,就立即转账到他的余额宝里。
在这个过程中,司机和乘客的联系仅是一个二维码。
通过微信平台打车,乘客在通过微信叫车的过程中已经获知司机的姓名和嘀嘀个人账户,结账时,乘客用微信支付给司机账户付钱,司机收到的钱是进入到其嘀嘀打车的账户,而不是微信支付的账户,当然也无法转账到他的理财通。
也就是说,嘀嘀打车和微信的合作并未打通微信内置的业务链,但司机和乘客从叫车的那一瞬间就是绑定的状态。
“打车是一个高频应用,而且是一个标准化的应用,其标准化程度比餐饮要高得多,比如说,我们打车的程序都是一样的,上车—计价—支付—下车,这非常适合移动支付在线下创造支付场景,同时,打车也离不开支付,只有打通了支付环节,才具有打车APP存在的意义。”上述快的打车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解释和支付宝的合作时如是说。
“我们要的就是支付使用习惯,通过对于打车软件的应用,令用户习惯支付宝钱包。”阿里一位相关负责人一句话概括了合作目的,而这,也正是微信支付的目的所在。
盈利模式的“圈人养钱”
尽管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都在普及各自的移动支付习惯,但打车APP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
事实上,在打车这个过程中,无外乎两端可以实现收入,一个是司机端,一个是乘客端,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从司机端收费,还是从乘客端收费,都不大现实,况且,为了进行市场推广,两家互联网巨头还需要对两端进行补贴。
但这个行业如此被看好一定有其内在逻辑,“只要是有应用,未来就有变现的空间,”一位支付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当打车软件掌握了大量的车流、人流和信息流,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把社**上的闲散资源利用起来,盈利模式自然就出来了。
他举例说,掌握了车流以后,打车公司就可以做一些同城快递的业务;掌握了信息流后,就可以深入挖掘出租车司机的内在需求,给他定制来往机场的大单子,然后再从中抽成等。
“互联网就是这样,先应用,再去想盈利模式。而对于移动支付来说,线下有很多支付场景都可以用移动支付来替代,通过前期的烧钱把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慢慢培养起来,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做。”他说。
“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收入的方式正在探讨之中,但目前还不方便对外说。”上述快的打车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嘀嘀打车内部人士也表示不方便透露盈利模式。
“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用户离不开你了,你就自然有钱赚了。”上述支付行业内人士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