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11:07 人气: 14 评论: 0
[核心提示] 本文将从一个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看产品的方式来看传统的线下教育、之前的视频公开课平台以及目前流行的MOOC平台进行比较,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随着 Coursera,edX 与 Udacity 等网络公开课平台的出现,MOOC 逐渐成为了互联网界的又一热点话题。而随着国内的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率先与 Cousera 与 edX 产生合作,中国大学教育也成为了这一浪潮中的一份子。然而,网络公开课的概念并不是这两年才诞生的,在此之前国外大学就有把大学课堂录制成视频并公开在网上的惯例,而iTunes U就是在当时十分火热的一个平台。在国内则是早有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两个视频公开课平台,在此趋势下很多国内大学也将自己的课堂录制成视频并开放在这些网站上。随着互联网不断地革新着我们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又涉足到大学本科教育的领域,又**掀起什么样的变革呢?从一个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看产品的方式来看传统的线下教育、之前的视频公开课平台以及目前流行的 MOOC 平台进行比较,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目标用户:教育的无门槛与大学的封闭
教育的实质,无非就是教书育人,而这个问题, 研究的是教什么书、怎么教书,但是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大多数的时间与经历,都被花在了研究育什么人身上,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这是个目标用户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本质既然是传播内容,其目标用户又怎么该局限住?这就好比是要做一个诸如人人网与 facebook 的社交网站,目的是通过网络的方式把全世界的人与人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目标用户的设置上却说我们要提高用户的门槛,只接收高端用户,这岂不是十分荒谬的?过去之所以**在教育的门槛上进行这么严格的设置,是因为教育资源有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资源有限的困境正在被逐渐打破,一个老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的学生传授同一门学问。那么,与其说教育的互联网化是一种潮流趋势,更不如说教育的互联网化是符合教育本身意义的必由之路,是一件“不得不如此”的事情,而视频公开课与 MOOC 恰恰只是为教育本身的进化提供了帮助而已。
但是,凡是涉及到“变革”这一概念的事情,都很容易变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由于相比小学与中学,大学教育所面向的用户年龄段恰恰是最适合使用互联网学习的年龄段,但是就目前的社**现状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学生与家长耗费大量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物质成本来使自己能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都是无法改变的一个现状。从公平性的角度而言,让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和他们一样接受大学教育显然是**产生冲突的。虽然互联网教育在相对不发达地区可能能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那些传统线下教育已经相对成熟的地区,就**产生类似于高德导航与百度导航在忽然宣布免费后如何面对已付费用户的问题,但是教育这样一个涉及到国家与社**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场公关战那么简单的了。正是这样的原因,目前中国许多大学在资源上更倾向于对自己已入学的学生进行保护,例如大学的图书馆需要**学生卡才能进入、老师不建议学生在课堂外传播自己的课件等等。虽然有些中国大学确实在赶潮流涉及网络教育,但是如果真的涉及到将自己开放给更广大的受众,恐怕许多学校还是持封闭态度的。
用户需求:“乔布斯”知道我们要学什么吗
网络公开课相比传统线下的教育,对于那些接收了教育的人而言,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有了选择的自由。我们不再需要在学校所给出的培养方案或者专业课表的范围内选课,而可以真正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己所感受到所缺少的知识来进行学习。如果说在用户需求上,传统教育是苹果“乔布斯式”的替用户做决定,那么网络教育就是把决定权还给了用户。至于这两种方式究竟谁胜谁负、谁强谁弱,很难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前者的优势在于用专业的要求培养出了一个合格的学生,而后者的优势在于培养出的是有自主能动性、经过了良好自我规划的学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乔布斯式”人物的崛起,现在对于交叉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大学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仅希望有拥有出色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同样希望能产生拥有宽广视野、拥有跳跃性思维的交叉型综合型人才。对于后者这类人来说,需要的是多学科、交叉学科的培养方式,而非传统的单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说,对于后面一种人来说,更自由的网络教育模式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社区元素:当我们在谈论学习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 Coursera 这样的 MOOC 平台上,在正式参与一门课程前,需要先签署一份简短的 Honor Code,大意是保证自己的作业独立完成、不**抄袭别人。尽管如此,Coursera 的每门课程还是都提供了 Forum 版块供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实际上,这恰巧是除了实践内容之外,MOOC 平台相比视频公开课平台的另一优势所在:相比视频公开课平台,MOOC 平台针对学习内容提供了一个社区,以此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助教之间的沟通,以此来提升学习质量。在学习是否应当交流的问题上,十分明确的是除了针对作业答案的直接交流外,其他对于学习内容的探讨都是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这点再次就不再赘述了。而在线下的传统大学教育中,虽然没有网络社区这样的东西存在,但是由于一起学同一门课的往往是互相认识的同一个专业的同学,因此也很可以很容易地构建起互相之间的交流。
然而,即使互相之间的交流搭建起来了,交流的内容还是不确定的。而实际上,由于交流的内容基本不可监督,需要的是交流者自律,因此交流者本身的素质就很重要。目前看来,参与到 MOOC 平台上的用户由于都是自发地参与这些课程,因此自主积极性比较好,更容易发起有意义的讨论。而在线下的传统大学教育中,大部分的学生由于本身没有太强的自主积极性,因此一旦是涉及到学习上的交流,往往**转变成学渣与学霸之间的交流,其结果**发生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UGC:教学相长与协同科研
如果将教育看作是一个产品的话,那么由谁来产生教育内容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而在目前主流的教育产品中,无论是线下的传统教育、视频公开课还是 MOOC 平台,主要采取的方式还是由老师来产出教学内容。一方面大学教授有着出色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无论是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是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比其他人出色。当然除了这种主流的方式之外,也有类似于 Khan Cademy 和 Gibbon 这样由用户来生成教育内容的平台。但是就教学质量而言,依然是大学教授能够产出更好的内容。
而实际上,大学与大学教授的资源之所以**这么不可替代,是因为大学本身除了教学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项职能便是科研。大学教授一方面需要教授出出色的学生,另一方面又需要带领学生做出出色的科研成果。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到知识以外,还可以获得丰富而又宝贵的研究经历。这一个方面恰恰是目前的网络大学教育所没有涉及到的。因此如果想由用户来完成出色的内容产出,依赖的不仅仅是其知识积累,更需要知识积累背后的前端领域科研履历。相对应的,随着网络教育对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用户产生的内容下,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随着网络协同工作工具的发展、数字交互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网际的协同科研并非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就如前几年的热点——南方科技大学一样,我们有机**建立一个完整的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的网络大学,从外面打开封闭的大学校园,真正地建设起向社**传播知识的教育平台。
来源:pm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