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11:12 人气: 7 评论: 0
有人把2012年说成是“大数据元年”。在美国来说,这可能是对的,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就是在2012年的时候大数据替代电子商务成为投资第一热点。但是在中国,目前还看不出有什么样的里程碑可以标志大数据市场的起飞。
感受最多的,首先是各种关于大数据的市场活动的频繁度越来越高,几乎每一个星期,都能看到或者听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关于大数据的研讨**、论坛、峰**等等。笔者也经常接到类似的邀请,但是实在抱歉,很少参加过。另一个是关于大数据的书籍走红,继涂子沛的《大数据》之后,各种大数据的书籍纷纷登场。浏览过后,不免有些失望,因为大部分的书籍,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再一个就是政府的声音。除了网上流传的汪洋副总理关于大数据的讲话,还有就是一些政府部分开放数据的消息和国家统计局联合阿里巴巴启动大数据研究的新闻。
然而还是没有看到标志性的大数据应用的大型成功案例。电信运营商的案例已成旧闻,也没看到新的突破。大型电商也没有在大数据的应用上表现出突破。淘宝在新浪微博上的推荐系统成了业界的笑话。你但凡买一样东西,它就无比执着地给你推荐那一样。以至于有个网友抱怨说,他有一天这是在闲得无聊,出于好奇就去看了一家寿衣店,结果就天天给他推荐棺材。因此就非常纳闷儿阿里的大数据到底是怎么玩儿的。
市场的需求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但是就在这较浅的层次中依然有进步。譬如数据加工的业务就比去年红火了很多。说明市场尅是对数据质量的重视,公关公司的报告也比以前多了些内容,偶尔能看到一些深入一点的分析。认识到数据分析能够给业务带来价值的客户越来越多。譬如一家生物行业的公司就要我们为它在世界范围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寻找合适的客户,热力公司要我们帮助他通过数据建模达到热能供应的最佳,银行则要我们通过数据挖掘建立更精准的反欺诈预警系统等等。
在大数据的价值链中,数据挖掘是最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部分。但是2013年的中国客户,包括电信银行这样的**级客户,其大数据应用大部分仍然在数据统计的层次。或许是他们“不差钱”,所以不需要做更深入的挖掘。在其他领域,市场对大数据的理解仍然存在两个偏差,一个是认为数据分析就是像PR公司的市场报告那样,看看增长趋势,看看竞争格局,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二是认为数据分析就是把数据变成图表,越好看越炫就越值钱。归根到底,还是对数据本身蕴含的价值没有认识。期望能通过长期的市场教育能够提高。
在新兴领域,譬如电商、游戏和移动互联,对大数据的价值认识高度和深度明显好于传统领域。这恐怕是为电商做数据分析的企业能够获得风险投资商青睐的主要原因。
对数据分析和挖掘产品的需求刚刚起步。也许是因为美国大公司如IBM、SAS的产品给市场太过高深的感觉,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产品只能给那些学数学或者学统计的专业分析师用,因此望而却步。其实事实上不是这样。好的工具产品是可以经过短时间培训用好的,就像你可以学好Windows和Office一样,当然,你对你的业务要熟悉。
无论如何,2013年的市场进步趋势是很明显的。一个深切的体**就是我们在上半年所谈的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是比较虚的,下半年就比较实。到了年底,一些项目的招标书中也名曲出现了数据分析和挖掘的需求以及对产品的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但是,大数据服务和产品变成大部分客户的刚性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路。(2013年12月9日)
文章来源:中国统计网
作者:刘博 明博智创(北京)软件公司 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