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14:17 人气: 14 评论: 0
百度影棒、360随身WiFi、盛大果壳手表、小米盒子、乐视电视……互联网企业们都相继进去硬件领域。那么互联网企业进入硬件行业的目的是什么呢?抢占入口:内容日趋同质化,渠道入口价值渐涨;再造新的入口:抢占应用场景,从终端下手;获取数据,数据在手,用处大大的;硬件盈利:这个有点扯
昨天360高调推出安全手环,延续着去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进军硬件行业的风气。小米手机一炮而红后,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手机硬件行业,百度、阿里、盛大、360等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定制手机,不过巨头们发现原来硬件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好玩。但不好玩也得玩,你不玩别人也**玩。
但今年,巨头们不玩手机了,改玩其他了,有的是自己独立生产,有的是与厂家合作,内嵌自己的服务。这其中的玩家包括百度、360、小米、盛大、乐视等。
先不妨梳理一下巨头们都推出了哪些硬件:
1、百度
咕咚手环:一款健康设备,用于检测运动和睡眠信息,了解在自身的健康状况。
inWatch智能腕表:提供时间、音乐、上网、拨打电话等功能,与智能手机无异。
小度WiFi:一个简易的WiFi共享装置。
小度路由,小度影棒:即将推出,都是网络看**用的。
2、360
360随身WiFi:一个简易的WiFi共享设备。
360安全手环:用户孩童的安全设备,更像一个GPS+对讲机的结合。
3、盛大
果壳手表(Geak Watch):同样是智能手表,其独特之处是可以独立上网,功能更全面。
果壳魔戒(Geak Ring):提供解锁、传递个人信息等功能,功能比较杂糅,定位略显模糊。
4、小米
小米盒子和小米电视,就不在此赘述了,大家应该比我了解。
5、乐视
乐视盒子和乐视电视,同样不再赘述。
互联网巨头们推出的硬件看似杂乱无章,其实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
1、独立的可穿戴设备
顺应国外可穿戴设备的潮流,可与人体或衣物整合的互联网设备,利用人体的行为与设备产生交互。
代表:百度咕咚手环,盛大果壳手表
2、创新性的配件
作为传统的硬件或传统的互联网服务的配件存在,更多的是微创新,起到细节优化的作用
代表:小米盒子,小度WiFi,360随身WiFi
3、传统的大众家电等
互联网企业进军传统家电绝不只是贴一个自己Logo就完事儿了,而是在其中增加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互联网因素
代表:小米电视,乐视TV
那么互联网企业进入硬件行业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也是行业普遍的观点,互联网公司进军硬件行业是为了给自己的互联网服务找更多的入口。在当下,互联网服务同质化非常严重,很难在内容上吸引到更多的用户,所以互联网企业只能在渠道入口上下功夫。
PC上,浏览器和网址导航是入口,而用户已经在逃离PC,不仅手机,更多的电子设备以及接入了互联网,包括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这些设备不仅分流了用户的上网时间,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新的入口。所以巨头的战略就是通过硬件切入,抢占入口,输出自己的互联网服务,获取利益。
举个例子,假设用户想看视频。在传统PC端,用户**习惯性地打开优酷土豆搜索或者去百度搜索(很可能被导入到爱奇艺或者PPS),这样优酷土豆和百度就是个强劲的入口;在移动端,用户可能**选取App Store、豌豆荚、360手机助手、91助手或者其他应用商店下,这样控制应用分发的百度和360 很可能强推自己的百度视频(以及爱奇艺和PPS的移动APP)和360视频搜索。
而PC和移动端都无法满足你看视频的需求,假设你购买了小度影棒或者乐视盒子,高清大屏,更好的用户体验吸引了你,这时你浏览的视频一定来自于百度系爱奇艺、PPS或者乐视网的内容,这也就是硬件的价值所在。
一切都在互联网化,人与互联网的界限也在逐渐变得模糊,在不断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我们总**挖掘更多地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原来就有的,现在只是把其互联网化了;也可能是原来没有的,现在借用互联网将其挖掘了出来。很多互联网公司涉足这样的硬件可能并不是推广自己的服务,因为其本身的服务并不一定契合硬件产品功能,其目的是提前布局,或许用户,建立新的互联网服务,再造一个入口,而不是抢夺原来的入口。
就拿昨天推出的360安全手环举例。儿童安全这个市场一定有不少产品了,但周鸿祎让这个市场及产品互联网化了。除了网络上的新闻报道,笔者对这款产品的细节及后续的更新还不是很了解,但我认为360此举肯定不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内置个360杀毒未免太low了吧。
这款产品自身在通话、录音、定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互联网需求,而这些需求一旦被接受,就**带来价值,这才是很多互联网公司推出硬件的目的,开辟一款处女地,再重新开荒耕耘。
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获取到足够多的数据了,但对于数据永远是嫌少不嫌多的,更何况,可穿戴设备下的数据是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浏览数据的,可穿戴设备下的数据由于在交互上离人的真实更接近,这样的数据其实更立体直观、更接近现实,也就更有价值。
举个例子,假设你用百度或者微博搜索一些关于运动健康的关键词,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分析,可能你以后**在百度右侧广告栏或者微博推广橱窗中看到运动健康相关的广告,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大数据分析,但这样的分析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准确的。而假设你用了百度的咕咚手环,它有效记录了你的睡眠和运动情况,这样分析的结果可能更接近真实,由于你用了同一个账户体系,以后再使用百度的时候,推广的广告可能就精准了。
我再做一个猜测,假如这个手环通过分析你的心跳、血液循环流动监测到了你潜在的疾病,并提醒了你,是不是这样的数据更有价值?因为这个手环离你更近,不只是空间上,更是生理心理上。所以,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更多,而在于更精确。
好吧,笔者开了个玩笑。Kindle都在赔钱卖吆喝,当下用硬件盈利未免太反科学了。而周鸿祎也已经预言未来是一个硬件免费的时代,笔者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吧。
互联网企业进军硬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进军硬件只是表象,本质原因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深化,我们需要更多的新设备来连接或者呈现新的功能,所以就有了这一波硬件的潮流,这有点像电灯、电话、电视那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对应的是电的利用。
所以,在去年一股脑扎进手机圈后,今年互联网巨头对硬件制造更加理性了,推出的产品也更有市场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些硬件产品或是互联网企业传统服务的入口,或是承担试水新领域的任务,或是大数据采集的深化,或是几者叠加重合。总之,对于硬件,我是不嫌多的。
文章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