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14:44 人气: 13 评论: 0
几块钱评论:实体书开始被人们疏远,被电子书取代。路上,人们匆匆的从你身边走过,用手机、pad、电子阅读器等阅读书籍、新闻……虽说实体书不**消亡,但现在的阅读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相比实体书,电子书除了能方便携带,在获取知识、打发时间上真的有效果么?我们的阅读变得越来越快,思考也**随着变快么?
作者简介:计算机科学家、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中心研究员,提出“分享主义”哲学。主要研究方向:社**性媒体、互联网自由、数字民主、数字神经系统、群体智能。同时是一位技术企业家,并为多个国际项目提供顾问,包括全球之声在线(GVO)、meedan.org、greatfire.org等
“人类的阅读在变得浅薄吗?”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在《浅薄》( 2011 )一书中批判当下的社**性媒体给阅读精神带来的伤害,他观察到人们在频繁跳出来的新媒体资讯中根本无法约束自己的注意力,也丧失了深度的思考,所以他对未来的阅读充满绝望。
10年前我在Donews发表过对未来阅读的展望文章,少有类似的担忧,显然我把预测更多放在了技术的可能性。当时电子书市场和阅读设备刚刚起步,还没有亚马逊Kindle这样的设备出现。人们当然难以相信电子书或者电子杂志**成为自己的日常需要,更没有想到社**性微内容**如此牵扯每个人的注意力。今天,当年的诸多早期电子书的开拓者虽然大部分已经消失,但是因混合阅读方式而成为巨头的亚马逊和手机/平板上的各种电子杂志都证实了这些预测。
我们却仍然要承认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十年前的大部分构想都是基于当时的上下文,很多今天耳熟能详的技术能力(例如**过人视网膜的显示分辨率)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斯蒂芬·顿斯(Downes)说:判断未来趋势和研究历史完全相同,都是从星星点点的信号中试图拼合一份图景。发生过的历史难以完整拼合,未来也是一样。
人类还是忍不住需要展望,如同科幻小说带给我们的想象激发创造者的热情和好奇心,验证对未来的想象本身就是创新与创造的一种动力。所以,我还是要大胆预测一下未来十年的阅读,与之前的不同是,当年的纯粹技术考量过多,现在不能忽视社**与心理因素。
今天的出发点是:电子阅读成为人们的主流信息来源。当下的电子书科技已经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十年间除了触摸交互方式,并没有出现太多破坏性创新,整体上仍是在过去的路径上逐渐消解过渡。未来的电子阅读的方式和效能,因为大量用户带着新习惯的涌入,**与今日的阅读大有不同。阅读行为在各种设备上发生,而设备除了更加轻便易于携带、更加坚固全天候,还**有更多的分享与感知能力。当你阅读的时候,你的阅读俱乐部的成员和社**性网络**感知你的阅读习惯。但他们不用像今日一样时时被你的阅读笔记打扰,就**产生机械式反馈。因为信息量的膨胀,每个人都将设置自己的信息过滤机制,让真正得到社群公认的高价值内容有机**影响到自己。今天大家热衷的“**”之类的内容加热功能,在那时可能无足轻重,被更加有份量的传播链条功能代替。
电子阅读还可以提供更多传统图书无法承担的周边价值。当你读到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新书《思考·快与慢》(Thinking , Fast and Slow),你可以迅速切换到原来的英文版的相同位置,或顺便对比一下其他语种版本,聪明的读者也许就不**轻易被劣质的翻译所蒙蔽,甚至可以及时指出译者的谬误或者贡献更好的翻译方式。对于中文,对比简体和正体的不同也非常实用。有关一本书各种背景知识也**分层呈现出来,你可以轻松追溯到一段内容的各种深度的源头,或者来自其他读者的相关评论。分层的用户界面设计,让阅读者选择对自己适合的信息深度,有的人,也许就是随便浏览而已。
所以一些有垄断地位的创新阅读应用**出现。借助更先进的渲染能力,阅读应用的效果和功能**大大加强。当然除了流畅的用户体验,也**出现很多新式的阅读方式供用户选择。例如更加灵活的阅读粒度的管理、个人阅读习惯的适应等等,甚至是结合神经学原理给用户的阅读效率建议。在这种创见下,卡尔的担忧**得到重视并改善。快速的阅读,例如微内容流的浏览和书写,仍然**大行其道。只是人们**更加挑剔,说不定**令其更加有文学价值(谁说140字内容就没有精品呢?);成块的阅读,例如新闻,**更加受欢迎,但是**有不同长度的版本投放到不同的设备上;而大部头的阅读,例如图书,则与前面两种光滑对接,读书者成数量巨大的小众。
阅读应用**一方面提升人们对沉浸式阅读的愿望,另一方面优化碎**时间的利用价值。这也是用户自身素养提升的结果。如果说当今的内容大多是浮沫阶段,后面阅读应用的价值主要在撇去这些浮沫,不同粒度的内容“反刍”和归纳功能**得到欢迎。
在内容投递方面,桌面的应用,设备上的应用,应当都是同步的。这里的同步,指的是无论在哪一种设备上,都有可能享受阅读同一个“内容”的连续性,比如在电脑上阅读的状态(位置、主要的兴趣点、个人标记等等),在路上打开平板电脑,丝毫没有从头开始的感觉,这和爱读书的人喜欢记住翻书的位置差不多。而桌面电脑与设备,最终是和云中的个人档案中心汇集在一起。与今日依赖于某一家服务的整合体系不同,未来的个人云服务的隐私能力**更加重要,所以也许**和内容提供商脱离,个人的隐私可以更多掌握在个人手中。内容的提供者,只能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够向个人的云档案中写入有限的数据。你的云管理界面,**显示自己所有的设备,包括曾经拥有的和当下正在使用的,也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品牌。今年,谷歌公司关闭了本来可以成为云阅读中心的阅读器服务,当属一大失误,当然眼下还看不出来端倪,未来的创新者可能来自于很小的公司。
人类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就像你到了吵闹的酒吧,可以很快与人谈笑风生而自动忽略周围的噪音。过去你是否时常有掏出手机看是否有新消息的焦虑?相信你现在已经好多了。技术也要从另一个方向朝向这些适应性。适合阅读的未来设备,该是多种阅读模式可以切换,例如**帮助你适应周围的光线,或适应专注的需要。对于有些人喜爱的全功能设备,固然可以用一个完成各种功能,但也必然**产生过度的注意力分散。人们在阅读电子书时,**因为还有后台的游戏或者新闻的应用而不断诱发切换的动作,这显然和人们的信息获取规律不相符。事实证明,注意力与学习的能力是极度相关的,这一点**成为人们对设备设计的重要科学参考。一些小功能,例如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虽然无足轻重,却也可能得到用户的欢迎。
虽然单个设备的多功能潜力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摩尔定律在手持设备上的效力还**持续很久,但是特别功用的设备或者单个设备的不同模式**成为一种设计考虑。类似于今日很多智能手机在待机状态或采用低电耗的模式显示时间或者一些提醒功能。分拆的设备或者多模式设备让人们可能更有效地控制点能,瞬间获得信息。我们知道,手表的价值就在于“瞬间获取”(Immediate Access),也就是你一抬手就可以看到时间,而你不需要知道时间的时候都不必考虑它的存在。分拆的设备有助于平衡电力资源,当然前提是可携带电源还是短板。不乐观地说,十年后电源的突破性革新可能不大(好吧,我非常乐见石墨烯技术**在未来十年大放异彩)。所以,分拆化的独立功能设备可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难想象,除手机之外,各家大公司也**开始抢占这个广谱市场。
线下的阅读不**消失,也是因为有“瞬间获取”的优势,但是遗老情节无法扭转电子阅读的大趋势。让线下与线上关联倒是非常有前途,当然这需要非常有胆量的创新。线下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以及图书报纸,都有可能马上关联他们的数字化亲戚。一本杂志的专栏空隙,可以有二维码或更可能是电子标签(例如,NFC近距离无线通信),附近的设备马上就可以自动感应到离线物品的状态。一个公共免费无线报亭,就可以自动推送一个快速阅读的电子杂志到你的设备上。随着设备本身的用量增加,线下阅读的习惯必然**被稀释。印**数量减少,对自然环境是一件好事。传统媒体的资源耗费量巨大,慢慢变成奢侈品也是必然,但传统图书、媒介的留存价值也在于此。
2013年8月,互联网零售业巨头亚马逊公司的创办人杰弗里·贝索斯以2亿5千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美国顶尖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以及旗下所属的刊物。相对低廉的价格和未来的想象**凸显这个事件的后续可能性。如果《华盛顿邮报》在传统媒体行业的残局中被救活,那无论如何这个实验都**改变未来的阅读格局,无论对图书还是对新闻业都可能成为一个参考模型。
我借这个事件谈谈内容提供者的地位。随着传统出版业和媒体的模式衰退,新的媒体和内容出版模式**梯次出现。传统的内容提供者,或者有预适应(Exaptation),或者被淘汰。但是阅读本身不**消亡,文字/视像的呈现也不**像今天的格局。大部分的内容提供者不仅要保留今日专业的记者和编辑格局,更要增加数据可视化以及内容策展人员,与各种社群有紧密的互动关系,将内容打包成为不同的粒度分享到不同的管道,并及时根据反馈再加工。虽然今天人们看到不同类别的应用相互竞争,未来可能因为人们的阅读选择而被迫要合作。
当然,内容的价值分流也**产生新的分配机制:新的内容加工者**仍然获得专业尊敬,以及丰厚的回报,但是显然不是传统的订阅机制。聪明的内容策展功能或过滤功能可能**收取费用,而内容加工者则被反向分配。植入式广告肯定**存在,但是也**被标记后加入“过滤管道”,用户有选择权利。好看的广告,**用创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低质量的软文或垃圾广告,则在立法消除前就被更先进的内容过滤功能屏蔽了。阅读的自然美感,还**重新归来。
来源: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