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15:55 人气: 7 评论: 0
本着复制出本土版Vine的精神,国内今年出现不少短视频创业者,然而,对于他们的产品,我的看法是:这个市场注定不是创业公司的菜,也大概很难是视频网站的菜,因为短视频真正的奥义,在于社交。
而对于有关社交的一切,大家都懂的,那是我大**的防区。
估计,大家也都听说了,**正琢磨着做个叫“微视”的产品,多方打听,我了解的情况是,这个产品由**实验室开发,所以**上,这个产品是小马哥亲自肯定的。而微视虽还处在内部测试阶段,推广工作却已暗中开始。
有趣的地方在于,微视的推广工作目前是由**微博在负责的,一个原因是**微博有不少交情不错的美女、模特资源,微视希望通过邀请这批有号召力的用户入驻,来快速带动微视的推广。。
其实很凑巧的,Line也在近期推出短视频功能“微**”,希望为Line的朋友圈(动态消息)引入更多的视频元素。
所谓靠谱的产品都是一样的,而不靠谱的产品则各有各的不靠谱。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后,我对短视频在中国的发展,有这样的看法:
1、短视频传递的是社交内容。从内容上看,用户是否看短视频,原因无非两个:
一是对于视频拍摄人的兴趣,比如你的朋友、亲戚、偶像、关注的明星,拍了段短视频发在朋友圈或微博,你有闲暇时光,自然想去看看他她它在干嘛,此类短视频需要社交平台作为支撑;
二是视频内容足够有趣,可以是搞笑、催泪、震撼等,此类视频足够让人提起兴趣,但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传播。最靠谱的传播方式无疑是分享,分享同样要基于社交网络。
因此,短视频其实非常接近GIF,更适合在社交网络中传播。
2、短视频是从社交平台延伸的。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短视频是从社交平台延伸出来的内容,例如Vine基于Twitter、Instagram(短视频部分)基于Facebook,当初Vine也算是先有个微博(Twitter)大号,才推出的App。
其逻辑很容易理解:做短视频工具容易,做成熟的社交平台则非常困难。在国内,除了微博的的秒拍,其他短视频App的发展过程是先有工具,倒推社交平台。这显然不靠谱。
3、做短视频其实是做文化。与图**、视频不一样,短视频是全新的内容形式,而全新的内容形式需要培育用户使用习惯。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的微视要首批开放给一些名人、美女使用了,目的是希望通过他们培育用户。
其实,国内的创业App也是以美女自拍为切入点培养用户的,但问题是他们有个致命的错误:**的社交平台用户数量够大,美女自拍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而创业短视频App本身没有用户,靠美女自拍吸引来的用户可都是来看美女的。
最终结果很明显,短视频App变成了美女秀场。以乐播为例,其宣称有10W用户,月活跃用户达到45%,但根据他们统计,内容有高达70%为女性自拍内容。另一款名为趣拍的App情况也大致相同。至于那个“啊噜吧”,产品如其名。
其实这也是好事,用户不多,需求却很集中。某短视频App表示正计划拓宽视频长度至1分钟,内容鼓励美女K歌,转型小而美的美女秀场……祝他们好运。
4、微视吸取了新浪微博的教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对应“Twitter+Vine”模式的“新浪微博+秒拍”并不成功,为何?分析下来,原因不少:缺乏用户培养机制、网络天剑限制、产品本身不靠谱等。
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新浪微博的社交关系不强,话语权被大号控制,而大号是不玩短视频的,这造成秒拍传播困难。
从中可以看出,短视频对于社交平台是相当挑剔的,需要用户关系较强的同时还能适合传播。
微视多少吸取了这个教训,因此,其传播途径选择的是朋友圈+**微博的强弱组合,而非朋友圈+**空间的强强组合。这也产生了一个隐忧,就是**微博的用户活跃度能否支撑微视。
另外,**做短视频尽管看上去一手好牌,但究竟能否做成还有不少不确定因素,例如用户使用习惯培养能否成功、微视团队与微信团队的关系等。
5、视频网站是否要从短视频领域退散?对于这个问题,我请教几位视频界的从业者,他们的看法是,或早或晚,**上所有的视频网站都需要发力短视频。原因是在视频网站看来,短视频是UGC的一种, 因此存在战略意义:如果用户习惯在某个平台观看短视频内容,则其必然**去看这个平台的长视频内容;同样,如果能够培养用户创作短视频内容,则未来引导这批 用户去做高端优质UGC内容也相对容易。
奇艺的啪啪奇产品负责人表示,对于短视频,视频网站不做白 不做,毕竟开发经验、宽带等都可以复制。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视频网站对于短视频的定义很宽,以爱奇艺为例,30秒以下的视频都被认为是短视 频,在社交平台传播性较差。另外由于缺乏社交关系链,视频网站的短视频内容也集中在几个吸引眼球的垂直领域,如搞笑、突发事件等。
看样子,对于大众生活化的视频内容,只有社交平台能够去承载
来源: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