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21:05 人气: 21 评论: 0
推荐理由:近年来,全球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影响了亿万人的生活,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在庞大的装机量、活跃度面前,缺乏盈利模式的移动互联网机**在哪里?
对于移动互联网,有如下几个小疑问:
1) 哪些设备属于移动互联网?
2) 与移动互联网相对的,为什么是PC互联网,而不是固定互联网?
智能手机属于移动互联网应该不成问题。平板电脑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它虽然用起来像手机,可是通常只在家里用,并不**把它随时揣在身上。也总不能因为它够轻巧,就算是移动了吧?
笔记本就更不好归类了。这个品种用起来还是老式互联网的感觉,使用的地理半径却和平板电脑有相当重叠。这个品种中虽然有笨重的15寸Thinkpad,却也有相当轻薄的Mac Air。考虑到相当多的MM仍然喜欢把笔记本抱到床头,不把它归为移动之列也总还有点纠结。
换别的分法也不好使。若说不插网线的就属于移动互联网,可知MacBook从物理上就和网线无缘。若说访问网页的就是PC互联网,难道你没在平板上用过UC浏览器?用操作系统来区分更不靠谱:莫非你不知道有一种智能手机叫做Windows Phone?
第二个问题同样难以回答。按说移动的反义词是固定,可是现如今人们以轻蔑口气谈论起老旧互联网时,总**说成PC互联网。为什么?想来想去,结论是压根儿 没有固定的互联网。即使再古老的门户网站也不是固定的:学校可以访问,网吧可以访问,公交车上还可以移动访问。若要把这样的东西叫做固定,确实不太妥当。 所以,把传统互联网叫做PC互联网,至少从直观的角度说得过去。
但这其实是相当混乱且文法不对仗的命名。如果说移动确实存在,那么就一定有对应的固定,只是我们在某个地方犯了错误。正确的答案就是:只有移动的电脑设 备,没有移动的互联网;只有固定的电脑设备,没有固定的互联网。这也符合互联网的特质:本来互联网就是取代本地计算的远程计算技术,天生就是移动的。移动 的互联网的说法就好像可以喝水的水杯一样可笑,固定的互联网的说法则像不能喝水的水杯一样荒谬。
如果一定要让移动互联网的说法变得正确,那么可以将其解释为移动设备的互联网,而不是移动的互联网。如此一来,固定互联网也就可以同样说的过去:固定设 备的互联网,而不是固定的互联网。至于哪些是移动设备哪些是固定设备,则依个人口味视设备是否随身携带而定,与使用wifi还是3G无关。比如,对我而 言,平板电脑属于固定设备无疑。
至于PC互联网的说法,其实是对固定设备互联网的一个直观的代称。同理,对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说移动互联网,也应该有一个代称。毫无疑问,手机互联网最为合适。如此一来,移动互联网对固定互联网,手机互联网对PC互联网,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含义准确。
绕晕了吗?其实我想告诉你的就是:
1)互联网本身并没有移动和固定的区别。
2)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准确的解释是移动设备互联网。
3)当IT精英们谈论起移动互联网时,他们心里想的更多的其实是手机互联网。
基于此,我将在后面用手机互联网来指代常说的移动互联网。
大佬们说,手机(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的十倍大。从用户角度看,的确**有巨量的以往与PC绝缘的用户群体使用智能手机,并顺理成章的成为互联网的消费者。鉴于这些全新用户群体的海量,说手机互联网是PC互联网的十倍大并不为过。
这很容易让人头脑发热。想想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兄弟们吧,这可真正是传说中的商业蓝海啊。如果他们都用上我们整出来的App,只需0.1%的人付费,嘿嘿……
在一**美好的想象中有多少人以唐吉坷德式的冲锋扎向手机互联网就不用多说了。遗憾的是,虽然苹果/安卓的App数量都已接近百万,赚钱的却少的可怜。不要拿培养用户来说事了,盈利模式想清楚的就还没有几个。至于稍微赚钱一点的手游,如果拿它们和PC互联网游戏相比,恐怕它们连小弟都不敢自居。
理想和现实为何有如此大差距?答案是,手机互联网用户数量虽然多了十倍,但用户接触的信息复杂度却低了十倍。何谓信息复杂度?简单说,就是操作的难易度。
因为要随身携带,手机屏幕再大也嫌小,所以界面简洁,不像电脑网页上密密麻麻满是链接和按钮。同样,手机的输入也很简单,单手就得玩得转,不可能像PC 一手鼠标一手键**那么复杂。简单的输入输出源自手机的固有特点,但正所谓有得必有失,简洁的界面让用户无法第一时间掌握更多的信息,而简单的触控输入则让 用户无法方便地与信息进行大量交互。所以,虽然**上手机能够完成电脑能完成的所有任务,但代价却是增加操作步骤,延长操作时间。考虑到人的使用习惯,理 论就成了不能承受之重。换句话说,手机带给用户的信息复杂度必然降低。
其实,得出这一判断大可不必做这么复杂的分析。观察一下几乎是电脑盲的父辈们对智能手机的上手速度,就可以直接得出这一结论。
而这一结论,又正是手机互联网比PC互联网大十倍这个利好消息的基础。也就是说,优点就是缺点,这正是手机互联网最要命的地方。其他种种,像什么网速过慢,付费心理不成熟,标准不统一,统统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所以,虽然随时随地可用的便携特点为手机互联网创造了新的玩法,但与之相伴的信息复杂度降低也在同时限制这些新的玩法。以目前的局面观之,似乎信息复杂 度降低造成的影响更大。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一方面看到新的App创意层出不穷,一方面又总感觉能做的事情有限。不妨看看最热的几个手机应用:微信、 微博、陌陌、YY,花样虽不同,本质却始终没脱出通讯交流的范畴。就是,除了聊天还是聊天。
所以,虽然上手简单的特点创造了新的用户群体,但玩法的简单也稀释了为用户带来的价值感。因而,一方面**有大量的手机应用涌现,一方面这些应用中的大部分**成为用户眼中可有可无的玩具应用,无法引导用户付费或消费。
这就是手机互联网的价值:它的适用场合广泛,无处不在,却只能满足形式简单的需求;它拓展了互联网的用途,扩大了互联网的市场,却创造不了PC互联网那 样的工业价值。如果将整个互联网比作金字塔,那么手机互联网是塔底,PC互联网则是塔尖。塔底缺之不可,塔尖却是核心所在。
手机互联网淘金热,充满着各式喧嚣。有的说要开发全民平台,有的说要为草根创造需求。有的说要忘掉网站,有的则说HTML5终将取代App.我们这里的讨论与具体技术无关,也不涉及商业形态。我们只是在了解了手机互联网的价值后,给它做出方向上的粗略定位。
基本上,手机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手机应用,例如微信、陌陌,另一类是网站的手机版,例如微博、淘宝。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严谨,比如微信其实也有网页版本。不过,从应用偏重手机还是网站,大致可做这样的分类。
纯手机应用的特点是“忘掉网站”,满足“路上的需求”。这类应用发掘的是传统互联网未曾照顾到的新需求,考虑的是包括民工草根在内的远远多于PC互联网 的用户群体。这类应用的核心在于一个“轻”字,用户通过它们完成的是快速的,时间上分散的信息操作,这些操作涉及的又都是生活中的身边小事。
这类应用正是手机互联网的喧嚣所在,它的用户基数和想象空间之大,足以令创业者们头脑发热。但正如前面所说,这类应用能玩的花样虽多,性质却很轻。绝大 部分的用户**认为它们可有可无,为你付费的用户微乎其微,即使长尾**也可能并不适用。同时,这类应用还**面临大量的同质化竞争对手。
另一类是和相应的网站版本共存的手机应用。这类应用虽然本身也存在信息复杂度不高的问题,但它们不单独承担全部功能,而是和更为复杂的网站版本互补:手 机应用提供常用功能的快捷访问,而把更复杂全面的功能留给PC端的网页。这是一种轻+重的组合。通过这种组合,不仅手机应用可以参与更加复杂的花样玩法, 原来单纯的网站应用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扩展。
坦白的说,这一类应用的重心在于网站,因此可能并不符合时下手机互联网中喧嚣的胃口。但笔者要说的是,手机也好,PC也罢,它们都是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的 一种形式。手机由于其固有形式限制,只适合用做简单的信息处理,因而只能和PC互补存在,而不是取代它。轻+重相得益彰,才能将我们从管中窥豹的局限中解 放出来。
从这个角度上讲,区分手机互联网和PC互联网其实并无意义。纯手机应用虽然血统纯正,能够创造的价值却必然有限。纯网站应用虽然曾经创造过辉煌,但在智 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单纯依靠网站也势必被竞争出局。在未来,创造主要价值的互联网应用必然是那些融合了手机和PC优势的应用。事实上,这才是互联网的本来 意图:让计算成为服务,让信息随处可用,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种固定的本地设备中——无论那是PC或是手机。
希望这篇较为抽象的简单分析对奋斗在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朋友们,包括作者自己,有所帮助。以后再次听到“要忘掉网站”的论调时,你至少**明白,他们说的是 轻型的纯手机应用,而那只是手机互联网所有机**中的一部分。同样,你也不**那么容易纠结“浏览器还是App,桌面还是ROM”,因为这些纠结都只看到手 机,而忽略了轻+重的多终端展现。当喧嚣都集中在“移动”上时,有必要强调,“互联网”才是真正的核心。
两年前,笔者曾断言“五年后进入移动互联网/进入也是小市场”。现在看来那是过于偏颇了。不过,在接近两年过后,断言中的前半句似乎仍然有相当的现实意 义。当只接受过ios培训的菜鸟可以拿到比网站后台程序员更高的工资时,当某些投资人信誓旦旦的只投移动互联网时,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数着2G流量上网的大 众用户和许多艰难度日的开发团队。前两种情况让人想到的是泡沫,而后一种现实在五年的期限内恐怕仍然不**改变。
不只是泼冷水,更希望有所帮助,是为再思考。
来源:APK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