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1:25:30 人气: 9 评论: 0
时隔一年,重新做了一次可用性测试,也重新审视测试的整个过程,觉得有些问题还是要重新明确阿一。
1. 任务设置应该具体一下吗?
可用性测试是让一群有代表性的用户尝试对产品进行典型操作,所以任务要满足场景化和路径化两个条件,要不用户不理解任务,或感到迷茫,**产生时间耗费;
场景化:比如“最近玄幻类的书很火,你也想看一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作品,想在这个网站上找一下,请操作”。实验室环境无法真实再现用户真实使用场景,所以要创建用户常遇到的场景,让用户能更加好的理解任务,联想平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这样才能呈现用户特定场景下的行为,不是为了任务而任务;
路径化: 设定任务之前要想清楚任务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能让用户尽可能自然的使用这个功能,而不是“请你找一本书”这样的模糊路径,因为用户**随便找一本书,而不**用到你希望考察的功能。
2. 针对单个任务的满意度评分应该什么时候评呢?
这个跟同事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同事认为应该访谈之后,让用户明白的知道网站的问题,明确自己遇到的问题,才能客观的打出满意度发分数。
个人认为满意度应该在任务做完以后就评,这才是用户自己认为的满意程度。如果等访谈完成,用户**在主持人的提问下意识到一些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困难,影响到自己真实的满意度打分。
用户遇到的问题在研究人员中可能**很大,但是在用户眼中或许并不能称之为问题,应该客观的测量用户自身需求被满足的程度。
从另一个方面讲,用户打完分以后**顺便问一下为什么打这个分数,问题是什么,这个流程也**更加合理一些。
强化测试用户的身份意识
被试有身份识别的时候,为了防止用户在测试过程中混淆自己的深度,要在测试过程中不断强化。比如测试某网站时,被试可能同时**有读者和作者两种身份,有些用户在访谈中**不知不觉的忘掉自己作者的身份,**说你们网站的内容可以吸引人一点,等等,这样得到的意见并不是作为一个作者的真实意见,所以在访谈中要不断的说“你作为一个作者,**。。。”引导用户使用正确的身份。
追问
用户觉得有问题的地方要问清楚为什么,比如有用户表示“这个页面上的信息有点多,只要显示作品的上传的时间以及浏览量就可以了”,当时习惯性的问了一个为什么这样觉得,他说读者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信息啊。啊!原来她以为这个页面上是读者也可以看到的~~~。其实这个页面是只有作者自己才能看到的,所以被试不清楚机制,就**觉得有问题等理解性的错误。
继续追问才发现原来她是想要一个类似个人主页的功能,希望能显示自己作品的列表等信息,以及更新的状态就ok。
5. 测试前要记得评估哦
测试研究人员在测试之前一定要进行认知走查,了解产品的功能、后台机制和流程等、遇到的问题,这样在测试的时候才**心中有数;
6.不需要让用户知道是什么,为什么?
测试中用户**经常问“这个是不是需要审核的啊”“这个是不是这样啊”,这个时候只要问一下“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只要能了解用户的想法就可以,不用告诉用户我们的产品是这样这样的。
7.不要希望用户来帮你设计
测试用可以问用户的意见和想法,但是不要把优化的远不希望都寄托在用户的意见身上,因为用户的修改意见也很不靠谱。比如有用户说我希望星级评分不用登录,但是从产品的角度上说,不登录的话重复投票怎么办呢?**产生更多的问题。所以不用太指望用户建议。
8. 有些问题用户没有遇到怎么办呢?
有些用户没有遇到我们所认为的重要问题,在后面的访谈中问一下用户的看法就好,不要让用户在测试任务中一定要操作。
9. 测试中记录人员不要发问
如果条件允许,记录人员应该在观察室,尽量不要在实验室中,避免给用户不必要的压力。记录人员在测试中不要发问,一般是在测试结束后,可以补充一些发现的问题,问一下用户的想法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