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14 02:28:33 人气: 8 评论: 0
编辑导读:从Web1到Web2再到如今的Web3,企业软件的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的责任从未改变过。在新环境下,企业服务的应用**颠覆传统吗?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近60年来,企业软件一直肩负着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的主要责任,可以说没有企业软件,就没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其形式也随着互联网技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型机的私有部署到Web1时代的简单交互,再到Web2时代的云服务,以至于今天在Web3世界的探索应用。
谈及Web3的应用,大家都**想到如下热门概念:NFT(非同质化代币)在艺术品交易领域的应用,DeFi(去中心化金融)对加密货币放贷和储蓄的应用,以及DApps(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在以太坊平台的创新服务,甚至是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在公司治理和决策的应用,等等前沿的科技理念和新兴的商业模式,让其精义、新意愈出不穷。
那么,Web3在企业服务的应用**颠覆传统吗?能打破云服务“赢家通吃”的局面吗?将带来怎样的商业模式?我们一探究竟!
回顾企业软件的发展历程,其起源可追溯到打孔卡时代的计算机编程,而真正站稳脚跟是在IBM成立后的大型机时代。直到70年代,IBM、微软、苹果的创新将个人计算机(PC)推向大众企业,企业软件的采用情况才加速转变。随后在客户端-服务器技术和Windows平台的支持下,更复杂多样的应用程序被微软、Oracle、SAP等创建,诸如MRP、ERP、CRM等系统在大多数企业中部署,一时成就了他们的统治。
90年代,互联网(Web1)诞生,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赋予企业软件跨组织的交互和交易。这是最初始的“企业协同”,虽然只是以电子邮件、静态网页为主的形式,但也激活企业软件的潜在价值,让企业的运转效率得到了惊人的提升,从而赢得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关注,甚至是越来越依赖。
另外,Web1是建立在开源协议和开放性承诺上的,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即使单个系统出现故障也不影响网络工作。这种安全性也进一步催化IT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以至于泡沫破灭!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大量通信和互联网公司倒闭,少数公司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谷歌的搜索引擎及基于关键字的广告盈利、eBay的拍卖网站和Amazon.com的网上百货公司等等。不仅社交网络主要由他们对消费者的服务主导,而且他们的云服务也瞄准了企业市场,亚马逊AWS、谷歌云、微软 Azure等云服务的诞生,进一步催生了SaaS服务。
抛开国内SaaS服务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真正的SaaS其实有五个显著特点:
如此,软件提供商的复杂性和成本能降到50%以上,客户的投资成本也能降低30%-50%。同时,云提供商与客户的关系更密切,客户即时反馈、响应也更及时。更重要的是,SaaS服务天生是没有数据壁垒的,端到端和业务闭环的应用套件往往能打破企业用户投资回报的天花板。
正因为云计算的强大能力,Salesforce开展了一场极具挑衅性的营销活动,名为“No Software”。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使用软件架构的应用程序,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几乎每个新部署的企业软件都是基于云服务的,大多数公司都遵循云优先的软件部署战略(即便是我国大部分重点国有企业采用的私有化部署,仍然是云服务的形式)。
所以,云计算不同于企业传统的软件部署,而是一种全新的创建和提供软件的方式。这种交付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催生了DevOps、客户成功、订阅收费等,让“去软件”成为了大势所趋,莫之能挡。
当我们还在畅想“去软件”时,“去云化”却悄然形成方兴未艾之势!
纵观当今最成功、最有价值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不难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云服务提供商,准确地说是平台服务商。因为他们拥有或者可以访问越来越庞大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既能持续性地改进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也能帮他们在其他领域产生丰厚的收益,尤其是对数据饥渴的科技金融、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
相比物理世界的“收益递减”特点,网络世界遵循的是几乎没有边际成本的“收益递增”机制,并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价值倍增(梅特卡夫定律:一个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典型的就是社交网络服务之类的通信服务,网络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递增。
社交网络如此,企业云服务亦然。
云平台提供商往往是单一公司拥有,他们能获得平台创造价值的最大部分。除了对市场的“软件效应”价值外,对拥有或者访问数据产生的收益,以及带来的商业网络效应等,也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增长点。虽然“收益递增”能以新兴的方式共同增加所有参与者的价值,但是在云平台提供商的离散偏好管理下(比如数据接口的不开放、高昂的佣金和费率等),企业用户和创作者并不能充分参与平台的价值创造和治理。更令人失望的是,平台供应商往往**把自己定位为中间人,自己不创造价值,却能发明出许多数据支持或者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型。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云服务的企业用户将**逐步丧失治理能力、议价能力,甚至业务的洞察力和创新力。更甚的是,云平台提供商不再是传统的软件提供商,而转变为数字创新的外包商,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平台创作者,都对它有强烈的依赖程度。这样就意味着,云平台提供商可以肆无忌惮地与它的用户和创作者竞争,比如Apple、Amazon,同样也是其平台的内容创作者。
所以,当企业用户迁移到云平台或者单一公司平台,都可能导致业务脱离云,短期内可能只是无法访问或者控制客户、数据、洞察力、人才等最宝贵的资产(受限于平台的苛刻制度,用户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数据,却没有授权和使用的价值体现),长此以往,势必**让用户遭受这种形式的淘汰和死亡。
故此,我们预测在未来“去云化”的十年期间,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购买专有软件,不再将数据泄露给云平台提供商,不再为单一的公司平台做贡献!
那么,Web3如何利用开放性、中立性、去中心化、不变性、分布式等特性,发挥它在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域的价值?又是怎样改变云服务提供商“赢者通吃”的局面?下面我们仅分析两个比较重要的革新点。
简单概括云平台提供商或者单一公司平台的四个弊端:
可观的是,这些弊端在Web3的世界都**迎刃而解。作为早期软件架构的逻辑进阶,Web3继承了Web1的开放互联网的思想、价值观和原则,所以它本质上是回归初衷的(一个保护个人财产和隐私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既是技术性的,也是经济性的。因此,区块链的特征能代表Web3的价值(私有链和联盟链缺乏公开性,并不能称为真正的、开放的区块链),为任何违背平等的经济和社**带来根本性的革命。
从技术方面来看,零知识证明(证明自己拥有该情报而不透露该情报内容)、私人智能合约、联邦学习等隐私保护技术的成熟性,既能保护用户数据安全,也能保障数据提供者的绝对控制(即使授权第三方,也能做到可用不可见)。除此之外,区块链的能公平激励数据价值链上的所有贡献者,包括数据提供者、数据管理者、算法提供者等,也可以满足联合创建资产的共同治理、开发和利用。
基于这些创新,我们不难想象用户能通过NFT获取独特的数据资产所有权,在保证数据不上链的同时,也能实现流动价值和访问控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前沿的莫过于新加坡的海洋协议基金**,他们把数据服务(数据NFT和数据代币)当作连接数据资产、区块链和DeFi的接口,通过加密钱包和加密交易所帮助用户轻松进出数据资产和实现价值交换。
因此可见,Web3能彻底颠覆当前大型科技公司基于数据的不公平商业模式,即使在数据绝对安全、绝对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其商业价值,更能有效打破组织与组织、企业与企业、联盟与联盟之间的数据协同。
前文我们描述了SaaS五大特性,其中“单一代码库”在区块链世界则映射为“同一个协议”。因为区块链上的所有项目都是开源的,具有高度的可组合性。也就是说,任何软件项目都可以建立在同一区块链上的其他项目上,从而突破项目之间协同的新水平。
可见,在一个开放透明的(比如智能合约是透明的)、去中心化的、协议标准的,并且提供程序开发以及智能合约语言的生态系统上,任何应用程序都是积木式的、可组合的。对目前企业使用的上百款应用程序来说,无论是S2P(寻源到支付)还是O2C(订单到现金),甚至是人事和税务管理等系统,都能通过应用程序的自由组合,搭配出复杂多样的、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以此满足任何“端到端”的或者业务闭环的数字化流程,这无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征程上的历史性进步。
毋庸置疑,目前最为先进的生态系统当属以太坊,其占所有区块链项目的80%以上,是迄今为止用户和交易数最多的平台。不难想象,在未来将**有更多广泛的类似以太坊生态系统诞生,他们或将成为Web3世界的中心、或将一改往日的企业服务面貌。
基于此研究,我们公司也大胆构思了去中心化的、开放透明的商业协同网络,旨在映射Web3的技术理念和价值观,彻底颠覆当前企业云服务行业的现状,保护企业用户的隐私,发挥数据资产的巨大价值。具体做法,敬请期待下一篇内容分析。
本文由 @不见悲秋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