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美国打工人“大辞职”


时间: 2022-07-14 02:35:34 人气: 13 评论: 0

编辑导语:对于躺平,国内大部分人只是喊喊。而在美国,由于疫情的影响大批上班族“大辞职”。对此,本文从“大辞职”为什么不正常、“大辞职”的美国人到底在想什么、“大辞职”凭什么、“大辞职”的未来不仅仅在北美四个方面做了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躺平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一个热词。

但根据许多趋势表明,国内的躺平也许只是“喊喊”,由于疫情反复对经济的影响,创纪录的大学毕业生加入求职市场。内卷,很快又杀了回来。

在 2021 年国内高喊“躺平”的时候,大洋彼岸美国的躺平运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且直接付诸了实践——数以百万计的雇员主动放弃了工作,在丝毫不见收敛的新冠疫情下过上了无业游民的生活。

对此,德克萨斯A&M大学梅斯商学院的Anthony Klotz教授,在2021年5月抛出了一个概括这种社**状态的新名词:“大辞职(Great Resignation)”。

用学术一点的定义来说,“大辞职”也被称作“大离职(Big Quit)”或者“大改组(Great Reshuffle)”,具体是指从2021年年初开始,面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停滞不前的薪酬收入、持续流行的新冠疫情以及长期累积的工作不满,大批美国上班族自愿集体请辞的群体社**行为。

在部分经济学家眼中,“大辞职”基本等同于一场没有协同和组织的总罢工。没有人真的组织罢工,但大家就是默默地……不干了。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辞职的美国上班族达到了创纪录的4700万人,趋势直到今天依旧不见放缓——仅在2022年3月,就有**过450万美国职场人放弃了工作。不再上班,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

同样是经历过新冠疫情带来的出行受阻、居家办公、收入缩水和购买欲望降低COMBO之后,从2021年开始,“低欲望”逐渐取代了“过劳光荣”,成为了中国上班族身边的显学:相比于透支健康和生命换取财富、身份和社**地位的快节奏生活,形式上趋于犬儒主义的“活在当下”孰优孰劣,各人自有答案。

所以,从北上广深到硅谷和西雅图,“躺平”为什么**引起全球职场人的共鸣?

一、“大辞职”为什么不正常?

跟风随大流,确实属于人类的本能,但也不见得每次都**奏效——假如你身边的熟人在一夜之间纷纷被炒了鱿鱼,你还**主动辞职吗?

当然不**。

但对于现如今的美国上班族来说,“**”才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反常,正是“大辞职”引起西方学术界和媒体广泛关注的主因。

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的统计,在新冠疫情到来的第一年,2020年3月和4月之间,美国国内的裁员规模一路攀升——就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过2200万名美国上班族收到了裁员通知,线下经济(包括但不限于服务、零售和医疗行业)遭受的冲击尤为明显。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经济下行异态,“稳住手头工作,求稳不跳槽”成为了美国职场人的主流心态,辞职率一度暴跌到了1.6%,几乎是近7年以来的最低值。

但是,这种“离职率与经济形势保持正相关”的常规趋势,没过多久就产生了异变:

  • 2021年6月,美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者人数达到了950万,其中包括当月主动请辞的403万人,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空缺岗位数量大约有980万个。
  • 2022年3月,失业人数下降到了590万,离职人数则一路上涨到了450万,参与“大辞职”的躺平雇员,成为了美国无业群体的绝对主力。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内的实际空缺岗位数量,此时飙升到了21世纪以来的历史新高,足足有1154万个职位压根无人问津[3]。

换句话来说,自从“大辞职”流行以来,其实有很多人在主动辞职或被动裁员之后完全放弃了寻找新工作。这些彻底躺平的上班族,其实并没有列入美国失业者的统计当中。

那么,到底是哪些行业如此神憎鬼厌,以至于雇员离职后谁都不想回头再看一眼?

首先是在2020年备受新冠疫情冲击引发大规模裁员的餐饮行业。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报告,截至2021年10月,美国国内餐饮服务人员的离职率已经攀升到了6.8%[1],包括达美乐披萨在内的连锁快餐企业,都在困扰外卖员人手不足,不仅导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明显下滑,新店铺的扩张更是颇受影响。

紧随其后的当然是零售业,高达4.7%的离职率足以让BBC对北美市场敲响警钟。

除此之外,医疗行业的离职率也引起了商业媒体的广泛关注——根据《大西洋月刊》的报道,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截至2021年11月,已经有将近五分之一的美国医护从业者,彻底辞退了治病救人的工作职务[5]。

除了民生和服务业,科技企业同样遭到了“大辞职”的暴击:

  • 根据微软在2021年第一季度发布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有**过40%的雇员在考虑离职。
  • 在2021年8月普华永道对752名企业高管展开的调查当中,40%的CMO意识到了员工短缺已经直接对客户体验产生了负面影响,更有88%的管理者明确表示企业员工离职率远远**过了正常预期。
  • 在2021年10月发表的德勤研究报告中,73%的《财富》1000强企业CEO预计雇员短缺将在未来12个月成为影响业务发展的主因,57%的CEO认为吸纳新人才加入是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更有35%的CEO表示,已经在尝试提高企业福利来确保员工留存率。

综上所述,“大辞职”并不是仅限于特定行业的行为,而是波及整个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

这确实很不正常。

照常理来说,正常的劳动力市场终归离不开买方或者卖方主导,理想状态下则是维持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要么岗位多缺人手,要么人力过剩缺工作,要么是职位和雇员数量基本持平。

但在“大辞职”的影响下,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的却是“天平两头填不满”的新势态:大批企业有大把岗位无差别招不到人,大量适龄劳动人群没有工作——而这种放任自流的躺平,也并非像产业、政策动荡地区偶尔出现的结构性失业,而更像是辞职的雇员自主选择的结果。

所以,这些“大辞职”的亲历者,到底凭什么心安理得地躺平?

二、“大辞职”的美国人,到底在想什么?

和以往在经济下行期爆发的失业乃至罢工事件相比,“大辞职”不仅波及的行业更广泛,覆盖的人群更是远**常规——从刚刚步入职场的Z世代上班族,到兢兢业业从事传统行业的社**中坚,再到常规认知中的“成功人士”,都在2021年加入了“大辞职”的行列。

具体到个中缘由,显然不能一概而论。

1. Z世代的年轻人

根据Adobe的调查显示,这些诞生于世纪之交的后千禧一代成为雇员时,几乎正好赶上了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出于健康考虑,以及这一代人亲近互联网的习惯,远程办公成为了Z世代挑选职位的重要前提因素。

不提供居家办公模式?必须线下工作的传统行业?谢谢,恕不伺候。

除此之外,尽管和自己的父辈乃至祖父辈相比,Z世代的资本积累明显要薄弱许多。

但在2020年之后,美国股市悄然间发生的新改变,让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年轻人有了积累财富的全新路径,“工作稳定”不再是立足社**的必要前提,尽管距离财富自由还有差距,至少维持一下躺平生活,问题不大。

2. 就职于传统行业的中坚劳动力

尽管和年轻一代相比,这个阶层的雇员往往拥有更稳定的职位,但实际收入往往依赖于更传统的经济模式(例如餐饮服务人员的小费),或者不具备远程办公条件(例如设备维护和线下店铺销售等工作),或者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导致工作强度大大提升(例如医护行业)。

面对水涨船高的工作疲劳以及增长率不成正比的工资薪水,再加上接触新冠对自身健康产生的直接威胁,即便不具备财富自由的客观条件,通过“大辞职”换取自由身,也是预料之中的结果。

根据NPR的报道,来自加州的连锁早餐店总经理Jeremy Golembiewski,在被拒绝佩戴口罩的新冠病毒携带者传染,且自己的亲属也未能幸免于难之后,这位已有26年从业经验的餐饮人决定辞职,把理应由自己支配的时间,用在陪伴自己的家人上。

随后,放弃了每周工作50~60小时的繁重劳役,重返家庭的Golembiewski找回了和家人一起度过感恩节和圣诞节的滋味。尽管养家糊口的重任暂时没法让他彻底躺平,但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上,这位传统行业经理人有了全新的目标:“每周工作不**过40小时。”

说到底,对于Golembiewski这类而立之年的社**中坚来说,参与“大辞职”的核心目的,仅仅是为了争取自己应得的报酬福利而已。不仅仅是餐饮零售,之所以**有大批医疗从业者加入“大辞职”的行列,核心理由也是如此:

从2020年开始,暴增的病患、匮乏的物资就让美国一线医护人员陷入了无限过劳的加班困境,与付出的劳动完全不成正比的收入是一方面,持续恶化的传染局面,更让死于并发症的新冠患者与日俱增——既然所做的一切换来的都是徒劳,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坚持下去?

**负荷的工作压力只换来了不成比例的实际收入,再加上直面疫情对个人健康产生的直接威胁,越来越多的高龄上班族开始对自己的职场生涯产生焦虑和质疑——死亡近在咫尺,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都不一定。既然如此,何尝不来主导一下自己的人生,提前退休品鉴一下及时行乐的滋味?

3. 积极参与“大辞职”的成功人士

尽管新冠疫情几乎对所有传统乃至高科技行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确实也有部分嗅觉灵敏的新贵在这几年实现了财富自由,藉此“追求一下梦想”自然不在话下。在businessinsider的职场报道中,就有这么一位典型:

Dane Drewis,加州新兴合法化产业公司14th Round Inc. 的财务副总裁,在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薪水收入进行过综合评估之后,2021年,这位尚未步入不惑之年的经理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放弃大麻生意,回头去做职业音乐人。

凭借醉生梦死的成瘾品生意换来的财富自由,外加成熟的理财方案做后盾,Drewis自然不**对自己的躺平新生活产生多少顾虑,“手头没钱**带来压力,更**直接影响创造力。实话实说,我彻底厌倦了整天折腾电子表格,所以我才希望音乐能给生活找回一点快乐。”

但无论如何,放任自流也好,降低收入预期减少工作强度也罢,归根结底,“大辞职”意味着社**总产值的下降,想要在躺平的同时不影响生活质量,钱从哪来?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美国国内的“大辞职”,到底是怎么成立的?

三、“大辞职”,凭什么?

只要衣食无忧,人人都想躺平。那么,参与“大辞职”的人,钱又是怎么来的?

通常来说,最直接答案显然是花积蓄吃老本,但事实正好相反:根据《财富》的报道,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从2020年3月到2022年1月,美国居民储蓄累积达到了2.5万亿美元的规模——疫情下的日子都不好过,人人都在想着存钱。

相比于坐吃山空烧储蓄,申领失业救济金显然是个好主意,再加上食品**,至少维持温饱问题不大。

相比于不可妄动的储蓄,经历过“大辞职”躺平的美国雇员,主要的资金来源有两个:其一是房产——房产价格和房租都在稳定上涨。其中房产价格更是在疫情之后直接改变了斜率。

新冠后,美国打工人“大辞职”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自住房屋的总房产净值一路从20万亿美元飙升到了25万亿美元以上(房租收益不包括在其中),“拥有住房”无形中变成了最有效的累积财富方式之一。再加上美国有 65% 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套房产,这意味着房产净值的上涨**惠及这部分人群。

房产净值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实际财富的增加,而只是成为了货币**发的蓄水池。但对于大多数有房产的人来说,账面资产的上涨确实**让他们更有自信像富人那样做出决策,比如说——“不能远程办公/涨工资/削减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实现人生理想,老子就躺平不干了!”

但另一方面,如果仅有一套自住房,无法出售或出租,那么自住房解决的更多是“底气”或“心态”问题。生活资金的来源,实际上还要从其它地方想辙。

结果,来自股市的收益,才是美国躺平阶级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尽管新冠疫情的影响挥之不去,但在2021年,流入美国股市的资金首次突破了百亿美元;截至美东时间2021年12月30日,道琼斯指数累涨18.92%,标普500指数累涨27.2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涨22.14%。

低利率、经济扩张及创纪录的企业盈利,推动大多数标普成分股上涨,表现最好的股票涨幅直逼200%,标普500指数全年创下了70次新高。市盈率方面,房地产以**50%的市盈率远**其他行业,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可选消费品和能源类。

除此之外,2021年崛起的Robinhood,更为无数涌入美国股票市场的散户大开方便之门。

数以万计的Z世代离职者在Youtube上观摩过一点股票交易豆知识,然后挥舞着几百美元一头冲进股市,像玩游戏一样把自己投入的资产不断增值(至少在他们发到自己Youtube频道里的短**中,个个都是一夜暴富的轻资产赢家);至于又有多少不懂投资的衰人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韭菜,无人在乎。

也许你还记得,20年末21年初,全球金融市场上最惊心动魄的一个事件就是散户抱团“All in GME”、大买GameStop股票挫败金融机构做空意图。无数年轻人使用手头仅有的现金(可能来自失业救济金),加上数十倍的杠杆把空头机构打爆。

尽管这种狂热的“炒股游戏”属于美联储放水催生的结果,但并不能阻止毫无投资常识的散户把失业救济金投入股市:2021年,从美国政府那边领到1400美元(至少**上有这个数)救济金的躺平Z世代年轻人。

相比于去COSTCO把PS4换成PS5,更情愿跟随Reddit版友的指引把这笔小钱投入股市搏一搏——作为杠杆的美股就在眼前,三个月资产翻十倍的传说俯拾即是,此时不投更待何时?这可比所有游戏都要刺激多了!

尽管这场击鼓传花游戏终有停摆的一天,但杠杆至少到现在依旧还没断——作为开放金融市场,美股目前依旧能靠全球资金撑下去;每一笔投入美股的外国资金,依旧是支持美国散户股民辞职躺平的原动力。

但无论如何,财富终究不**无中生有。长此以往,“大辞职”产生的影响,恐怕要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远。

且远不仅仅局限于美国。

四、“大辞职”的未来,不仅仅在北美

和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一样,“大辞职”如今的影响范围,并没有仅仅局限在美国。

在澳大利亚,数以百万计的上班族在2021年9月到11月间主动离职,换上了全新的工作。尽管政府发言人表示这种调换的本意在于“大洗牌”而非“大辞职”,但从这些入职新岗位的雇员平均工资实现了10%的增长来看,很难断定“大辞职”没有对这场动荡产生影响。

在欧洲,将近50万名意大利雇员在2021年第二季度放弃了工作。

相比于第一季度,辞职人数增长了37%,和北美同期主动躺平的上班族增速基本保持一致;随后在2021年第三季度,**过40万名英国劳动力选择了离职,到2021年年底,英国国内的职位空缺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30万之多——每100个工作职位当中,就有4.4个岗位无人问津。

甚至连印度也未能置身事外,IT从业者的流失尤为醒目——**过100万人在2021年离职,提高奖金和加薪也是于事无补,从塔塔、印孚瑟斯到威普罗和HCL,大部分叫得上名号的印度跨国信息服务公司,都在2021年充分品鉴了本土化的“大辞职”滋味。

新冠疫情已经延续到了第三年,世界在继续下沉。这一次,全球的职场,见证了共通的未来。

参考文献:

  • 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Summary,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22-5-03
  • The 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Survey,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2021-08-31
  • 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Summary,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21-6-08
  • 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Summary,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21-10-29
  • Nearly 1 in 5 Health Care Workers Have Quit Their Jobs During the Pandemic,Morning Consult,2021-10-4
  • The Next Great Disruption Is Hybrid Work—Are We Ready?,microsoft,2021-3-22
  • PwC Pulse Survey: Next in work,PwC,2021-8-1
  • The Great Resignation is no joke,FORTUNE,2021-10-22
  • Americans saved a record amount of money during the pandemic. So why don’t we all feel richer?,FORTUNE,2022-4-5
  • The Extraordinary Wealth Created by the Pandemic Housing Market,NYT,2022-5-1
  • Stocks could ride the 2021 tailwind into the new year,but the jobs report and Fed will be in focus,CNBC,2021-12-31
  • Australia is seeing a ‘great reshuffle’ not a ‘great resignation’ in workforce: Frydenberg,The Conversation,2022-2-6
  • Comunicazioni Obbligatorie,pubblicata la Nota relativa al II trimestre 2021,Ministero del Lavoro e delle Politiche Sociali,2021-9-9
  • Vacancies and jobs in the UK: January 2022,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2022-1-18[15]What’s behind record staff exits at Indian IT giants?,Business Standard,2021-10-21

 

作者:司马徒林;公众号:赤潮AKASHIO(ID:AKASHIO);

本文由 @赤潮AKASHI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