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25:07 人气: 29 评论: 0
本文作者依据工作中项目实践的所思所想,并结合案例等分享了用TNPS评价提升NPS评分数据的相关经验知识,供大家一同参考和学习。
在实际的NPS测评体系中,很多业务部门经常反馈一个问题:很难提升NPS评分数据,已经采取的一些措施效果往往不大或者几乎没有效果。对于这个问题,结合长期的**研究学习和实际的调研分析成果,本期文章将和大家共同探讨,详细阐述。
顾客对于品牌、产品的忠诚度最终反应在NPS的分数上,而品牌/产品NPS是一个体验的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体验的触点,不同触点构成的的体验驱动要素**影响体验的好坏;若不了解其中关连性,很难进行顾客体验的系统性管理。
所谓好的体验必须质和量都兼顾,重质是指必须让客户有感,重量是指与客户接触频次要高且每次都有一致的体验;总而言之,好的体验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针对客户需求去设计,第二个是要加以管理。
按照上述的逻辑,体验从设计到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体验情况诊断、解决方案规划、追踪迭代。NPS体系在不同阶段均有对应的NPS测量与分析方法,包含战略NPS、触点TNPS和关系NPS。
战略NPS用于全局诊断,协助企业自身分析进行战略布局;触点TNPS及关系NPS则作为追踪机制,在日常运营阶段掌握关键体验状况,定期追踪效果,确保执行过程的质量与成效。
注:图**使用beBit公开图**
虽然触点TNPS在**上是合理的,但在实际体验中,用户能否清晰区分出服务体验下的不同关键触点体验,还需要调研论证,数据支持。为了验证这一观点,针对C端、B端用户分别从NPS体系问卷中选取了关注度相对较高、子NPS相对较低的体验点进行调研。
对实际体验过以上触点服务的C端用户、B端用户我们分别询问:
C端用户选取:“触点体验1”、“触点体验2”、“触点体验3”和“触点体验4”4个不同的体验触点进行TNPS调研。
B端用户选取:“触点体验5”和“触点体验6”进行TNPS调研。
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清洗,删除不符逻辑等无效样本后,将NPS评分分别整理为贬损(0-6分)、中立(7-8分)和推荐(9-10分)进行分析计算。数据分析结果显示C端用户、B端用户对不同体验触点的TNPS评分有较大差异,结合类似调研数据观察,其评分趋势基本一致。
C端中触点4体验最好,触点3体验提升空间相对较大;B端中用户对触点5的意见相对较多。
基本上可以验证最初的设想,用户(C端用户、B端用户)可以区分出服务体验的不同触点。
虽然用户对不同触点的TNPS评价差异较大且符合同期NPS调研的数据趋势;但仅靠评分和趋势来佐证,显然说服力还略显单薄;用户评分的可靠性究竟有多大,能不能量化?与总体NPS评分的相关性如何?是满意度对总体NPS的影响大还是TNPS?为了解开疑惑,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分析探讨:
为了找到用户对触点TNPS评分的真实依据,同时验证其对触点TNPS评分的可靠性,为此我们紧随评分之后设置了如下开放题,让用户回答评分原因:
C端用户:
B端用户:
对回收来的C端用户、B端用户原始评分原因进行编码,依据其评分内容与触点体验的相关性,分别编为“有关”和“无关”。
数据显示,用户对触点TNPS评分的真实性较高。80%以上的C端用户对触点TNPS评分原因均与其真实体验有关,其中触点体验2评分准确率最高,与真实体验相关的回答为90%。80%左右的B端用户对触点TNPS评分原因均与其真实体验有关。
为了使触点TNPS的评分更具科学性,我们对触点TNPS评分和受访者的总体NPS评分进行了相关分析。考虑到满意度指标更加关注产品/服务的可用性,为了对比满意度与触点TNPS对总体NPS的影响程度,我们在问卷中还分别设置了对触点进行满意度评价的题目,让用户回答其满意程度。在满意度量表选取中,采用了0-10分评价维度,以使对比更加科学。
C端用户:
B端用户:
数据验证结果显示:触点TNPS与总体NPS的相关性相对更强一些,高于触点满意度与总体NPS的相关性,具有强相关关系。就选取的测试触点来看,其中B端的触点因为关注度相对较高,其与总体NPS评分的相关性也更强。
根据以上**验证和数据分析显示,对触点体验进行TNPS评价不仅是合理、科学的;而且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整体NPS,对顾客体验进行系统性管理。当然,实际改善效果反应在调研数据上往往具有滞后性,在实际改善中还应有心里预期。
作者:三金体验,微信公众号:用户在左 体验在右,主要分享用户体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个人心得。
本文由 @三金体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