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09:52:06 人气: 5 评论: 0
时代的机遇和变化让新媒体人接收信息的速度比其他行业更快更多,而这种快和多恰恰给新媒体人带来了一种幻觉。
典型新媒体人小米的一天大概是这么度过的。
早上睡眼惺忪的被9点的闹钟吵醒,一边懊恼着昨天的策划方案拖到凌晨2点还是没完成,一边手忙脚乱的换衣洗脸出门。
匆匆忙忙地上了地铁,打开朋友圈,不痛不痒的点**了一圈朋友的自拍和老板的心灵鸡汤后,小米发现,朋友圈里有3个人转了同一篇文章。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哎,看来昨天准备好的热点今天又废了。
默默把文章收藏之后,下了地铁,
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微博,**,各种收藏的新闻网站自动弹屏,
心里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在百度上打上关键词,搜索所有刚刚收藏文章的关键词集合。
迅速选定5篇文章的素材参考后,打开自家公众号后台,
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找来的素材复制粘贴不同几段到编辑器里,再逐句修改里面的措辞和语句结构。
小米进这家创业公司的新媒体部不过才3个多月,就已经可以熟练地把一篇不是自己的文章改得既像自己写的,但又好像不是自己写的境界了。
小米把这篇花了她一整个上午加大半个下午的《哈佛毕业卖猪肉,如今身价千万》的热点推文设置成晚上22:22分定时推送后,
就开始寻思老板昨天晚上11点在微信群发的信息:
“你们最近要好好想想,怎么样才能把阅读量题提高!什么时候才能有个10W+啊?”
看着后台刚刚过千的粉丝数。10W+的阅读量,对小米来说,大概是个天文数字。
而这1千的粉丝数也是小米3个月里一篇篇文章写出来,
哦,不对,编辑出来的辛苦成绩。
每当小米试探着老板能不能给点钱做点推广的时候,老板总是看着他,一脸语重心长地说,小米啊,好好磨练追热点,写文章的技巧,脑子里不要老是想着速成。
你看,马东都说了,这个时代,好内容是不需要钱的,我们的钱都指望着你了啊。
想到这里,小米匆匆在word里打下“10W+阅读爆款文策划案“几个大字后,竟不知道如何下笔了。
不知道现实中到底有多少人像小米那样,做着一个新媒体运营的岗位,但实际上在做什么却是一头雾水。就在前几天,前公司的同事刚刚微信和我说,她裸辞了。
我问为什么?
她说,“和别人说做新媒体,好像一副高大上很时髦的样子,其实每天就发发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知道自己这份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感觉这样下去要废了吧。“
新媒体这个时髦的词出现在公众视野,就一直以颠覆者的形态自居。
“新媒体的出现击溃了传统媒体“,“新媒体人小编工资每月5W“,“95后的新媒体总监“ ,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圈子里的人都变成了风口上的猪,因为新鲜感让这个行业在外人看来羡慕不已。
但,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吗?
当年刚踏入新媒体的时候,脑中经常想象,这份带有神秘色彩的工作,它到底是什么样的?
而从菜鸟到老司机的过程中,渐渐发现,有很多新媒体人的苦累辛酸,甚至有点好笑的故事和经历,其实是不为大众所知的。
而下面这些事情,或许就发生在你身边的新媒体人身上。
小R原本在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做内宣。去年,老板一拍脑袋和他们市场部的人说,
“哎,我看别人公司都在做那个新媒体,我们也开个微博微信做一做,不能落后人家啊。“
而这个光荣的任务就落在了小R身上。但不说每天同时更新微博微信已经让小R应接不暇,最奇葩的是,老板隔三差五就和他说,“小R啊,你看像某某某这样的深度文,今天写一篇出来啊,年轻人,嗅觉要灵敏啊。”
再者,就时不时在微信群里丢一个别人朋友圈的H5案例,“小R啊,你看看别人的东西,学习学习,我们也要做一个像这样的活动,要火的,要**爆朋友圈的,明天上午给到我方案啊”
现实中,有不少企业的老板就像小R的老板一样,根本连企业为什么要做新媒体都不知道,稀里糊涂的雇人以为开了个微博微信每天更几条消息就算是新媒体了。
对这种老板,真想当着面,教育一下,
你的用户群体为什么要关注你的公众号想过么?用户为什么要传播你的H5想过么?
看到别家的东西**屏了就要求自家的也要做一个出来,而背后人家花了多少心思,多少人力,多少预算,根本一概不考虑。
说到底,就是本质的东西都没思考好,就想着要火,要阅读量,要KPI,简直天方夜谭。
大概是被网上《0预算如何让粉丝涨10万》这样的文章洗了脑,老板们就指望着一分钱推广费不花就能把粉丝和阅读量蹭蹭蹭地提高上去。
问他一句,为什么不给点推广费呢?他还用特别不理解的眼神看着你说,我做新媒体就是免费为自己产品做宣传啊,要钱我为什么要做新媒体啊?
好吧,我竟无言以对。
桃桃就是这么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在某创业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的她,有一次策划一个情人节主题活动,方案里有一个环节需要请一个大V转发活动微博。
老板看了,马上批了方案。
等到正式活动开始,需要给大V打钱的时候,老板反悔了,“啊?这大V要钱的啊?我以为是免费的啊,你和他说,这次帮我们免费做,效果好,我们下次付费,可以长期合作嘛“
桃桃当时就傻了眼,最后这个活动不了了之,当然她的那份熬了两个通宵做出来的策划案也彻底流产了。
自从这件事之后,但凡有预算的活动她都特别小心翼翼,迄今为止,做过最高预算的活动就是花了300元买了一个微博的粉丝通。
新媒体实质上只是一种产品,品牌和营销的渠道,传播介质的改变不代表原本营销的成本不用付出。
新媒体运营不是神话,真的不是那种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圈到一大批粉丝,让公司品牌迅速曝光,成为行业标杆的。
如果世界上这么美好的事情,麻烦给我来一打. . .不,一车。
这个是我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
大龙去应聘一个金融类公司新媒体运营总监的职位。老总面试的时候很nice,说公司文化开放,年轻人多,总监这个职位起薪1万,干的好的还能再加。
大龙听了很高兴,二话不说就从上家公司辞职入职了。结果到现在6个月了,整个部门就他一个,老板迟迟不肯给他配人,KPI却一堆:阅读量、粉丝数、转发率,每月都要翻倍涨。
再补充一句,大龙虽然挂着总监的title,但月薪实则5000,另外5000,老总说,等到公众号粉丝涨到10W再给他加上。
朋友间都给他一个昵称,叫他“5000元总监“。
说到底,很多公司其实没有专门负责新媒体的部门,一个人又要做内容策划,维护粉丝,还要做流量渠道,活动拉新等几乎所有的运营工作。
逼急了,不少人只能选择掏钱自己去**粉,做出来的东西不仅自己都不忍直视,对于个人职业生涯,都是毫无成长性可言。
大龙问我怎么办,我反问他:你凭什么做的还心安理得?
如果你们身边有遇到这样的,赶紧辞职找下家吧。
“我们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内容的!“这是某老板在看到自己团队做了2个月的KOL微博粉丝没有达到预期时说的话。
以前认识一个做实业的老板,互联网风口来了开始该做互联网,公司不大但成立了一个新媒体部门。可能是因为干实业出身,做事风格比较直奔目标,急切的想把公司所有资源变现,当然也包括这个新媒体部门。
签了一个没什么知名度的网红,开始让团队在微博做内容做流量做粉丝,目标直指张大奕,要来个淘宝上亿变现的野心。
可惜,野心配不上能力。整个团队辛辛苦苦加班2个月,小网红的粉丝量还只是徘徊在小几万。
老板急了,有时候自己上阵写文案。不过依然没什么用,粉丝压根做不起来。后来据我所知,开始在朋友圈做起微商了。
做过KOL的运营的小伙伴都知道,KOL的定位人群和内容策划都需要经过不断摸索和试错,积累忠实粉丝的路径绝非一步登天,更何况现在的网红遍布,如何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和独特优势是第一位的。
虽然做内容做流量的最终目的从商业上来说都是变现,但是如何变现?怎么变现?什么时候变现?都是需要有逻辑可循的。
否则,即使你有了粉丝,也**迅速流失,失去商业价值。
但现实的骨感却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急于想变现的人。
打开公众号,十个有九个都在写云里雾里的纯鸡汤。
什么叫鸡汤?
就是给你描绘空洞的美好,虚幻的未来。但是,却不告诉你该怎么达到。
就是给你抛焦虑,抛负面,讨厌你所讨厌,吐槽你所吐槽。但是,却不给你解决方案。
这样的鸡汤文不比养生坑爹的文章高明到哪里去,隐隐约约感觉像是回到初中语文课,老师偏要逼你写鲁迅林语堂的读后感,但是你自己根本感悟不到里面的精髓,只能极其表面的摘点名句,漫不经心的点评几句。
重点是,当你写这样的鸡汤文时,完全不是你的所思所想,只是沦为每天发表文章的打卡任务而已。
前段时间大家一定被那篇《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在朋友圈里**过屏。
讽刺的是,文章标注的原文作者拾遗在其公众号里的一篇澄清文“《罗振宇的骗局》引发的血案“中指出,
自己根本不是那篇文章的原作者,而是伸手党截取了其几个月前在公众号的一篇《罗振宇永远不**告诉你的秘密》中的某些段落,
用非常恶劣的手段篡改了文中的观点和内容,再以“骗局“二字作为标题来骗取阅读量。
如果说拾遗的案例算是个特别的抄袭案的话,其实新媒体的抄袭更多的是直接拿走原作者的文章,不表明来源的复制粘贴。
这种现象在不少新媒体人员中也算是见怪不怪。
就像小米一样,每天为了一篇文章,到处就找其他的文章来凑。我们不说这样的结果不仅对原创者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对于新媒体的小编们,你们每天在这种的抄抄改改中又能收获点什么东西呢?
一副小三俨然活得像正室的样子。
新媒体运营可能给了年轻人一个新机**,但也可能毁你一辈子。
为什么这么说?
我想你肯定特别擅长两件事:一是貌似啥都**,而是啥都不**。
不专不精是很多职业人的通病,对于新媒体运营岗位来说,更是如此。打开招聘网站,随便翻一下岗位要求,最好你能**写点文案,**搞点活动,**点数据,还能来点PS。
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入行几个月就能里外摸个大概,但是如果你不瞄准一些方向的话,基本就**被框在一些底层工作,白白消耗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难道到了30岁,你还只想做个新媒体小编而已吗?
如果你技艺不精还有得过且过的心态,那么,新媒体运营做久了就是慢性自杀。
有时候莫名巧的写了一篇文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平时只有几百的阅读量这**就**过2W+了。
**上老板让大家复**,愣是憋出个,标题取得棒,题材追的好,文风幽默适合年轻人这种似是而非的总结。
但,可惜的是,自从那篇2W+的完整后,之后整整大半年,也许文章阅读量就再也没过千的了。
这个时候,你开始焦虑,你的上司也开始怀疑你的能力。
而现实很有可能是,当初2W+的文章只不过是你追了一次热点时的偶然运气罢了。
请记住:你有这么好的运气,一定要配更好的自己。
“你写过10W+了不起啊?”
“了不起”
对于新媒体人来说,有没有写过10W+,仿佛变成了职业生涯中判断你是不是成功新媒体人的唯一标准。
世间最傻逼的事,就是同行相轻
所以,在单一KPI的标准下,我们屈服了。
在“5分钟!名师让你迅速掌握投行面试必胜宝典“和“投行面试宝典10种经典场景“的标题中,我们选择了前一种。
在选择某流量小花整容后遗症的热点还是发一篇鲜有人关注但是有温度的文字之间,我们选择了前一种。
大家逐渐忘记了,打动人心的内容绝对不是跟风和热点,而是你经过深思熟虑后对于人性的洞察。但是浮躁和急切可能早已掩盖了本该稍微慢一点的脚步。
久而久之,也就麻木自己,哎,不就是一份工作嘛,大家喜欢,我们就做呗。为了做可笑的10W+,我们也渐渐放弃了曾经的坚持。
新媒体不是能接触不少人吗?怎么还是单身狗?
哎,这就不说了,加班加的妈都不认识,还不如只狗. . .
小米的日子就这样平淡无奇,在看热点,发文,偶尔搞点不痛不痒的活动中一天天过去,就像其他千千万万职业人一样,
她有困境,有瓶颈,有迷茫,但是却不知如何走出去。
时代的机遇和变化让新媒体人接收信息的速度比其他行业更快更多,而这种快和多恰恰给新媒体人带来了一种幻觉。
一方面,觉得自己是站在大浪里最前端的人,海上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时候,浪里的水花偶尔溅起拂过脸庞,感叹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当大风大浪来临,船只剧烈摇摆的时候,他们也许是第一批**被海浪吞噬而来不及做任何反应的那一群人。
人最可怕的事是一边安逸生活,一边却不知道危险在哪,越在意什么,什么就**越折磨你。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和我们交流,我想我们更理解你,以及关于你梦破碎的声音。
– The End –
作者:裸奔新青年,微信公众号:正经裸奔新青年
本文由 @裸奔新青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