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0:11:06 人气: 6 评论: 0
编辑导语: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的段子经常活跃在设计界。设计方案通不过,该怎么和甲方沟通与交流才更有效?作者分享了一些经验,我们来看一下。
设计方案如何通过是很多设计师工作中的一个必备的技能,我在工作中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案例,在这里总结出一套通过设计方案全流程。
在工作中,你有没有听到过设计同学这么跟你吐槽过:
那么当我们辛辛苦苦完成设计稿推进时,又被各种角色提出意见:
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设计同学工作十分努力,对专业的把控非常严谨,方案设计得也很出色,但在设计提案时总有些力不从心,导致推动落地的时候大打折扣。为什么**这样呢?
(1)视觉的主观性
评价视觉设计的好坏,天然的**掺杂着主观因素在,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导致大家都能很容易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2)目标不明确
设计前没有跟需求方达成一致的明确目标,所以最终评价设计方案时,没有好坏标准,无法满足每个人的喜好。
(3)低效率沟通
很多设计师陈述自己方案时,不从如何解决需求出发,仅停留在视觉表现层面,比如:我觉得这样更有逼格,我认为这个配色显得更高端,留白应该**让人更放松,这是设计流行趋势,等等…没有客观依据,很难让人信服。
遇到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呢?
想要快速通过设计方案,结合我的工作经验,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更高效、更科学地向别人去“证明”自己的设计方案的专业性与合理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了解:
体验设计师,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应该可以做到及时地切换到对方的角色场景中,在进行设计之前,到展示你的原型或线框图给你的需求方时,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就是理解他们。
例如,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分歧,设计师常常认为:
产品经理也**这么想:“这个设计师太固执了,怎么一直说不通呢?产品在当前阶段需要的是野蛮打法,不是过于精细化的设计,她这么做的投入产出比太差了”。
为什么**导致这种情况?
因为需求方提出一个主观需求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对结果的预期,而你要做的是主动沟通,了解为什么?
站在对方的角度,重新复述一遍对方的需求,试图了解对方真实的需求,设计师只有在非常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分析需求的合理性以及避免接了需求后被动地一股脑陷入细节去执行。
只有准备的理解需求,才能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明确目标,是为了最终设计结果可衡量,而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没有对其的沟通。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个段子你觉得很好笑,但是却没人笑?
出于某种原因,只有你理解这个段子内在的含义,只有你理解其中词意的关联,但是别人却不理解。
设计师的工作不是提出天马行空的创意方案,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明确了目标,通过你的设计引导他们。最终将有助于说服他们看到你的想法。
设计师不仅要**设计,还要能够有理有据的,跟需求方陈述自己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在项目合作和设计推进时,非常重要。
你可能尽早的就研究好你的老板或者客户,关于何时展示你的线框图你已经了如指掌了。你也描绘了一幅伟大的愿景。但这可能还不够。
你的老板或客户可能还是担心你的一些概念不**引起客户的共鸣,你可以将你的设计决策做一个数据备份,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理解你的听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法进行:
(1)有逻辑
每个人的时间和耐心都是有限的,所以,向别人推进自己方案之前,先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在脑袋里过一遍,或者通过写文案、画原型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调整和简化。
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把所有问题都提前思考清楚,然后,通过对标之前的目标,有逻辑地跟别人阐述自己设计背后的原因,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如何规避其风险。
(2)能坚持
在核心的体验优化方面,或者符合最终目标的设计方案,必须坚持。但是,你要有证据证明为什么它值得或者能够坚持。
这种事儿,常发生在跟技术开发合作时,他们常说:
比如:
(3)**妥协
这里说的妥协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持有不解释不拒绝不负责的态度。
而是很多情况下,做产品设计不像做一张酷炫的效果图,只要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行。
项目设计**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是在各种局限下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而且要处理好问题的优先级,分清楚哪些是核心目标,哪些是兼顾目标,哪些是有则更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以及项目的进度。
所以,沟通的时候如果盲目地坚持不该坚持的,听不进去任何人意见,那就比较轴了,还**增加双方的沟通成本。
(4)总结
以上,是高效推进设计方案的方法。
整体来讲就是,当你足够:
那么你推进设计方案的效率,一定**提升。
(1)定义用户体验地图
用户体验地图不是由某个角色来完成的,而是团队共同协作完成。这个团队可以包括PM、UED、UID、DE、Customer等。
用户体验地图,是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去理解用户、产品或者服务交互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工具。
用户体验地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描述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来表现一个用户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体验情况,来发现用户在整个体验过程中的问题点与情绪点,从中提取出产品的优化点。
(2)为什么要做用户体验地图?
产品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出可用性强、效率高、满意度好的产品。而用户体验地图在其中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3)怎么做用户体验地图?
拆解用户体验地图用户体验地图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这种需求:
有时候,我们即使改大了,换了颜色,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在整个设计沟通过程中,要善于挖掘与探讨,不要停留在意见表层。我们要多思考、多追问、多问几个“为什么”。
有时候,明明信息就摆在我们的眼前,但我们却没有发现,而我们往往将其归咎于观察不够仔细等等。
其实是你缺少了心智程序,只有安装了心智程序,我们才能更好实现机体的各种功能。
洞悉事物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预测,而预测则是为了完成更好的操作。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电影作品中,我们经常**发现,那些令人“动心”的瞬间,更多是来自一些微小的细节。
我们看到太多平庸的产品,根源就在于细节不到位。
我们最痛恨的应该就是PM对我说,我觉得这个也可以吧,那个也可以吧,心中的那口气就完全散了,再也做不出惊艳的设计。
想要出效果要具备以下两点:
(1)要有敬业精神
简单来说“敬业精神”就是对工作的执着精神、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对于设计师来说,拥有这种精神非常重要,这是评价一个设计师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抱有何种态度的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也是认定一位设计师是不是足够好优秀的评判标准。
(2)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是魔鬼,细节内藏乾坤。
把简单的事情都能做好,这就是不简单;将细节的事情都能考虑到,这就是不平常。
关注细节,是设计师必备的一种技能。只有良好的细节,才**让协作方觉得我们的方案更专业,才**更被我们说服。
现在,设计方案准备好了,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方案表达出来呢?
很多人都**有点怯场,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但是,你要记住,设计师毕竟不是演讲家。
我们在讲述方案的时候不一定要有多慷慨激昂、激情四射。更重要的是能够条理清晰、准确无误地表达方案和想法。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表达:
金字塔原理是由Barbara Minto创建的一种结构化思考方式,也是麦肯锡公司在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金字塔原理更多是一种逻辑呈现,很多的公司里面都**用到。也就是表达一个观点时候,根据以下三个步骤:
明确性就是主次分明,意味着多方案的设计进行分类,什么是属于整体的,什么是必须单独拿出来考虑的,产生这样的的结果是因为什么?必须表达准确。
有时候,方案太多反而**让别人看花眼,无从选择,还**让需求方觉得我们是个没有灵魂的出图机器。
但是,设计师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总**有很多很多的想法,特别是体验设计师。
但你要谨记,数量并不代表一个设计师的专业,最多只能说明设计师技法娴熟。无他,唯手熟尔。
一般来说,在评审的过程中,不建议将所有的设计方案直接平铺,让产品方挑选。而是你要先经过自己思考、衡量与推敲,挑选出最优的 1~2 个方案进行方案评审,并给出设计说明,陈述方案的思考逻辑。
如果你自己都选不出来,又怎么能指望别人选出来最好的方案呢?
我们如何才能高效地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设计方案的专业性与合理性呢?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在沟通上,要学**跳出自己的角色圈。
我们要学**去站在别的角色身份的立场上想问题,用同理心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
第二点,在准备上,专业才是硬道理。
我们要学**构建一份全面的产品信息地图,掌握的信息越全面,才更容易设计出符合项目预期、用户需求的方案。
还要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善于挖掘与探讨,不要停留在意见表层。
最后要有死抠设计方案细节不放手的本领。
第三点,在表达上,准确并有效的表达设计。
当我们所有的方案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就要呈现给别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设计师对接的人很多,如产品、运营、项目经理、开发、中后台、测试、BI、Boss等,那么我们如何高效的去呈现呢?
“设计评审”在不同人眼里可能理解都有不同。
对以上“设计评审”的定义总结,我们并不做深究,或者换另外一种说法我们认可设计评审都起到了这些作用。
设计师进行设计评审**的目的是把设计方案表述给评审者,然后和评审者达成一致。
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作为评审者是怎么和你达成一致的?
一份不加说明的设计稿投到屏幕上,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否让评审者对设计稿有足够多的理解?
感受到你可能花费很长时间打磨出来的细节?如果想避免这类问题,可以在评审前先从以下方面开始准备:
(1) 和产品经理预沟通
产品经理产出设计需求,设计师在这基础上进行设计任务,所以不管有无评审**,产品经理是都**负责这个需求到底的人,也**是对设计稿最关注的人之一。
在评审**之前和产品经理预沟通设计稿可以先让你和产品经理达成一致,**让评审**高效,同时其他参与评审的同事有问题时,还可以让产品经理来一起解答。
(2) 编排好评审顺序
编排评审顺序相当于把评审节奏控制在你的手中,一切根据你制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编排:
讲解设计思路,让大家先和你的思路对接起来,避免直接看到设计稿时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展示核心页面的设计稿,因为评审人数众多,如果设计稿状态很多,涉及到设计稿比较多,可以先把核心页面贴出来,让大家理解后没有问题,再把余下状态作为补充展示出来,不要一上来就一股脑儿的全部一张张展示出来,评审者有很大的可能性并不知道你在说哪个状态,而让你失去控制和节奏。
(3) 提前整理好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在评审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一个好思路可以给你的设计稿加分不少,因为评审者他理解你的设计思路后自然也能快速理解你的设计。
“提高用户体验好”、“看起来美观”、“这样逼格高”这些并不是设计思路,也不能让大家和你达成一致,如果没有客观内容(数据,案例,**等),凭什么说你认为的体验是最佳方案呢?
设计思路是感性结合理性的,需要把设计过程中头脑中的各种点子(怎么去理解需求的,思考选择那个合适的设计方案,设计时发现的坑和限制,灵光一线的设计想法)总结出来,在评审时针对性的说出来。
(4)预先考虑评审者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们如果能预先知道评审者**问什么问题?是不是就有时间准备好然后胸有成竹的去评审了?
评审之前,我们可以对照这些问题自问自答一番,看下哪里还可以再调整下:
(5)整理待评审资料
有了前期的准备,评审顺序和思路都熟读于心,也尝试了自问自答,还可以准备一些能够作为你背书的资料,能够帮助你在评审时,作为资料背书给大家展示,也可以供你快速查阅信息,方便回答问题,以下是清单:
“设计评审”一词颇为广义,涉及数种可用性测查方法,且每一种的运用因人(评审员)而异、因评审目的而异。常见的设计评审方法有:
(1)启发式评估(Heuristic Evaluation)
启发式评估的标准是:设计方案需遵循一套设计原则,比如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2)独立设计准则(Standalone Design Critique)
独立设计准则是(通常以群组对话的形式)对进行中的设计加以分析,以决策设计方案是否达成目标、体验友好的一种评估方法。
(3)专家评审(Expert Review)
专家评审是指由UX专家对网站/或网站部分功能、App应用/App中部分功能进行可用性问题的精细检查。很多公司分不清专家评审和启发式评估两者的界限,把专家评审当做是比启发式评估更加通用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一旦绘制好详尽的原型图,设计评审即可登场。
由于设计评审只是基于设计稿本身的精细检查、与用户真实使用场景不同,所以我们能够测查的是设计稿中的设计说明/标注、无真实用户的抽象界面等。
补充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产品开发上线前就可以验证设计方案是否可行。
设计评审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对设计稿的不同模块如对话框、异常处理流程等进行独立分析。
在用户测试环节,我们大多**先测试比较重要的一二级用户任务及流程,而不是上来就测查单独的小功能。
开始每一次设计评审时,请先从您为什么在这的原因开始。
提醒大家为什么要使用这个解决方案,即便这已经是第二或第三次设计评审。
设置适当的上下文,列出客户支持观点、用户研究,产品愿景或客户雇用您的原因。
这些忙碌的人脑子里装了太多事情,时间过去太久就需要重新让他们回想起来。
始终让话题回到主题和目标上。您需要这群人来决定,这个设计究竟是用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还是用来改变某个既定指标。
否则,您**陷入个人偏好的讨论中。而且我们都讨厌主观的反馈,确保他们从当前方案如何解决当前问题的角度来切入设计。
告诉大家,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做的事情的适当的高层次方面:
之后,当您在做完善的、可直接用于开发的原型时,视觉美观和文案就很重要。更重要的部分已经决定好了,记得提醒大家这一点。
确保你在向合适的人寻求对正确事物的反馈。
一场完整的设计评审后,我们应该主动发现问题以及收集反馈,来做及时的复**。例如:
这才是**议完整的闭环。
总而言之,关于设计方案通过的问题,在设计师的工作中,创意和方案的设计都不是最难的事情,如何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以及推动方案落地,才是最有挑战性的环节。
今天我们从以下几点展开:
参考文章:
作者:施施Seven Design,微信公众号:施施Seven Design
本文由 @施施Seven Desig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