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0 11:48:25 人气: 6 评论: 0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商业逻辑。沉下心来思考下:“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互联网”对商业世界有何意义?
昨天被采访问到,为什么中国这些年创新非常迅猛,甚至看上去**过美国。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多说几句。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你做个东西出来,叫产品。只有用于交易的产品,才叫商品。
交易,就需要至少双方。双方交易,就需要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连接,是交易的基础设施。而商业模式,是这个错综复杂连接的土壤上开出的花。
现在我们来想想,过去中国人讲的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为什么?
过去乡村的好东西,因为没有连接,无法与这个世界交易。修路,就是建立连接。更多好东西被连接入网络,交易结构发生巨大变革。
现在你就能理解“互联网”对商业世界的意义了。
互联网把更多的交易节点,用比修路更高效得多的方式,连接起来。那么,交易结构,必然发生比修路更深远的变化。互联网连接的节点越多,交易结构的变化越大。
所以,互联网的广度,几乎决定了这一轮商业模式变革的深度。
那么从全世界来看,哪些国家的互联网广度最广?
两个半国家。两个是:中国(14亿人口),美国(3亿人口)。印度算半个,因为它几乎变成了美国的人才工厂。
现在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比肩、甚至**越美国。那些老牌工业强国,比如日本,比如英国,新商业如此落后。
日本、美国有非常多、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是我们因为人口规模,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占了一点小便宜。
中国享受过两次人口红利。
第一次,是在供给侧,因为人口多,劳动力便宜,所以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第二次,是在需求侧,因为人口多,互联网连接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井喷,中国成为新商业大国。
但是,商业模式创新是右脚。科学技术创新是左脚。右脚出尽,需要迈出左脚。我们正在也必将迎来第三次人口红利。
中国的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但后来因为扩招,变为白菜。这对个体来说,也许没有了比较优势,但是建立了国家的比较优势。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都多。
这有什么用?
这能在下一个“人工智能时代”发挥巨大作用。中国人一直自诩数学好。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算法和数学知识。正是我们的强项。
你可以说是“天佑中华”,也可以说是“最后一波人口红利”。制造业升级、互联网创新之后,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看上去在一些商业模式上,比美国还要创新。但是我们其实离美国还很远,尤其是科学技术创新。
互联网时代,美国觉得中国是“有缺点的伙伴”,但是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美国觉得中国是“最主要的战略对手”。这足以说明真正科技的重要。
不要因为人口规模红利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而沾沾自喜,我们必须抓住人口素质红利带来的“科学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才是中国的国运。
回顾2018年的中兴事件,让我们很多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那么擅长外卖,叫车,快递,制造,却不擅长芯**,医药,生物,高科技?
为什么?
参考附图。外卖,叫车,快递,制造,这些都是“效率优势”。这些效率优势,来自于人口数量的巨大,以及随之带来的人工价格的低廉。
我把人工价格低,称之为“一级人口红利”,制造业受益于此;我把人口数量大,称之为“二级人口红利”,互联网业受益于此。
制造业,互联网,都是人口红利的受益者。 那为什么不擅长“科技创新”呢?有人说是科研体系腐败,有人说是上市标准不对。我个人认为,最主要原因(至少是之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利。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商业逻辑。
中国人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去发明东西,都在送外卖?因为发明东西不赚钱。
为什么发明东西不赚钱?
因为你一旦发明出来,3天之内,华强北就有同款上市了,还引以为豪;
因为你一旦做出药来,同配方就可以堂而皇之在药店卖;
因为你一旦设计一款新样式,比如刘海式全面屏,马上就有几十个兄弟姐妹。
抄,从来都是最经济的做法。抄别人就能赚钱,谁还去发明?
偶尔几个有情怀的,坚持自己做,终于做出来了结果被人抄,还得不到好的保护,最后只能饿死。
抄袭成功,原创饿死。知识产权不受严格保护,是大家追求执行效率,而不是原创的指挥棒。
想让中国立于世界之巅,先把电脑里的盗版软件删了,衣橱里的高仿包包扔了,淘宝上转录知识付费的账号都封了。
创新,就开始了。
正如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所说:
不知宏观者无以谋微观,不知未来者无以谋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谋中国。
在这**广袤的土地之上,经济的海洋中,你看到哪里在潮起,哪里在潮落。每一个细分市场的收入利润去乘以蓬蓬勃勃的年轻人口、中产人口,都是一个可观的市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竞争虽然惨烈,创新路途虽然坎坷,但这里有太多生于平凡,却又不甘平凡的个体。
创新这条路不容易走,但它虽然不易,却是通往未来的道路。
-End-
作者:刘润,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wJQLR3dRhXFUWOdmiW_MA
本文由 @刘润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