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49:32 人气: 5 评论: 0
编辑导语:早在2015年阿里就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的概念,今年在国内开始火热起来,不少企业都开始建设自己的中台;那中台到底是什么?什么时候适合建设自己企业的中台?中台有什么优缺点?本文作者对中台进行了详细解读。
2020年之际,除了新冠疫情之外,在信息化工作者的圈内,围绕着中台之热、中台之痛;网上出现了各类的文章,一路看来,都触动着我们IT人员的神经。
对于中台这一概念,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看法,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表的看法。
首先对于中台,我是这样进行解读的。
何谓中台:信息化的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台”的概念,IT人员最常接触的就是:平台、前台、后台。
对于前台、后台、平台,中台又是什么呢?
往往在系统设计中,将后台系统的资源管理与前端系统的业务规则挂钩,最终导致不同的前台系统出现了各自的后端系统,这些系统基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种系统我们称为:**囱式架构(系统)。
这些系统**使得我们开发人员不断的重复造轮子,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介于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之间的系统,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中台就是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企业级指的是中台的范围,可以理解为中台是服务于多前台的产品团队的,为多个产品提供共性支撑。
所以在建设中台的时候要从全局出发,企业所包含的能力:技术能力、业务能力、数据能力等,中台就是为了复用企业的各种能力,并且被前面所说的多前台的产品团队所使用。
简而言之,中台就是企业所有可以被“多前台产品团队”复用能力的载体,不断抽象前台业务下沉到中台,用SaaS的方式打造一个自助式的中台。
中台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管理思维,是一种战略调度思维的转变,用得是否好是取决于业务架构的理解深度。
能够从治理的角度,对业务的微服务进行清晰的边界划分,使得共享共用能力可以组合落地,避免工作节点上的各类重叠与技术重复做轮子的集成平台。
从技术角度来说是一种重后台、活前台、快实现、标准化的能力。
现阶段,对于中台的理念,来看各类数字化复用能力均提出自身中台建设的方向,对此,拟对中台进行简单的分类,分别从技术方向、业务方向、数据方向进行探讨。
技术中台:技术中台就是使用云或其他基础设施的能力将各种技术中间件的能力进行整合和包装。
技术中台提供了易于使用的接口,使得参与前台建设与业务中台建设的开发人员无需关心中间件的细节。
阿里云的一系列套件:ecs、oss、rds等等都可以理解为技术中台。
提供了自建系统部分的技术支撑能力,帮助我们解决了基础设施,分布式数据库等底层技术问题。
业务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产品生产的需求驱动转向场景化驱动。
如:营销团队关注线上线下的联动、社群领导的引流变化,对于渠道的关注点向关系网、互动、直播等转变,信息化工作者更需要适应变化的能力。
将后台各式各样的资源转化为前台易于使用的能力,真正实现复用的平台,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中台。
中台总是为前台业务服务,如果没有前台的需求,也就不存在中台前台即为中台的用户。
中台集成了运营、产品、客服、数据能力,可以迅速地形成对前台有力的支撑,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
(前提是:前台业务清晰,目标明确,可切分为各种业务服务集,可通过不断的组合形成新的业务张力。)
数据中台——技术中台(IOT中台)——打破组织壁垒——业务中台
中台建设需要对应的时机: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形态足以支撑中台落地、企业业务需要数字化价值的体现、企业战略方向上认可中台需要持续投入的认知、企业组织壁垒已做好变革的准备。
(通过业务微服务的切割与技术敏态支持的能力,创造出场景化的输出,避免重复做轮子。)
例如,需要应对市场的新需求开发新产品拥有中台可以:
(敏态支撑不代表创新敏态,只是灵活敏态,适合打组合拳,而不适合创造拳法,需要对组织生态进行解剖重建,也不容易体现投入产出的价值。)
在中台开发团队排期紧张时,复用性差的模块可能被放缓。
解决思路:特殊需求,在原对市场发展的情况下,保持原有张力,先实现前台到后台的开发支持,在有余力的时间点进行中台化整合。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需要“领导支持,迭代变化,不断修正”,向阳而生。
感谢一直在路上的信息化人员,也感谢这个社**给到我们不断进步和学习的机**。
本文由 @麦冠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