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8:52:52 人气: 16 评论: 0
制度产品数据指标是产品经理必须要做的事情。那究竟怎么制作产品数据指标?又需要哪些能力呢?本文介绍了制定产品数据指标需要注意的两点和制定产品指标大致逻辑,与大家分享!
制度业务指标几乎是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要做,且非常重要的事。
相对于其它部门的业务指标,产品的业务指标稍微复杂一些,因为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但初级产品经理一般都还不涉及这部分的内容,初级的产品经理的工作更多还是:
产品的业务指标有很多种:
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指标来考核,在制定指标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产品经理没有从0到1负责一个产品的经历。多数是在产品有了,用户有了才加入的。也就是说他们面对的已有的数据,根据已有的用户数据来制定产品的业务指标,这是多数产品经理面对的情况。
面对已有的数据制度指标,通常**遇到如下两个尴尬的地方:
1)不知道在现有的数据上如何制定合理新的数据
举例:比如现在你加入某个公司,负责某个产品,现在这个产品的发贴转化率是15.6%,现在老板让你制定下个月的任务,那你怎么制定?
首先肯定是只能升不是降吧,那升多少呢?
是不是很让人头大,我以前是这么干的。
要不先升一丢丢试试,16%吧,说多了要是做不到怎么办,还是一点一点来吧。毕竟还有那么多新的功能点等着做呢。
老板心里应该也明白,功能点都没补齐数据不可能太好看。
但是其实我并不知道这15.6%与16%背后意味着什么;这个15.6&的数值是怎么来的;与这个数值息息相关的功能点又是哪些;提升的0.4%其它相关的功能点或者内容又要做什么样的调整呢?
2)这个数值最理想的范围是什么
除了不知道在现有的数据上如何制定新的合理的数据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你不知道这个数值最理想的范围是什么?
50%?60%?还是70%?
我之前就一直困惑:“行业内APP的日活标准是多少?”、“一般APP的注册转化率在多少算正常的” 之类的问题。
不知道到底数值应该定在多少是对的,很迷茫;一边加还没有规划完的功能点,一边心慌。
如果你知道每个数据指标都是科学的推算出来的话,那你就可以更科学的规划你的工作,更科学的规划设计你的产品。
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行业内社区类产品的日活是多少,行业内电商类产品的下单转化率是多少,没有这种说法。同一类产品的,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的公司没有多少可比性。
举例:滴滴、快的都是打车软件,产品核心功能基本相同,但交互方式略有差异。注册转化率滴滴30%,快的转化率40%。
从数据上来看的话,注册转化率快的的明显好于滴滴的。
为了占领市场大家都在拼命的获取用户,但是常规获取用户的渠道就那么多,没办法就只能砸钱了或者利用其它渠道来导量了。如果常规获取一个用户的费用是25的话,滴滴只要把其它环节的数据指标算出来。
结合快的公司公布的融资情况,大概就能知道拿出多少钱砸在推广上,就能把快的拖死了。
常规获客成本25元一个,我有钱,我可以承受50块元一个甚至是更高的;同时它可能还有其它导流的渠道。
有些人不要以为这是大公司的特例,其它小公司也是一样。就算我和你同是创业者,拿到的钱都是相同的,而且我的产品在各方面的指标比你做的还好。
但同样就不能说明我更有钱途,因为我认识的人招聘的成本很高,同样可能因为不**管理公司的氛围也不好,人员流失流很高;而你认识的人多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适的人,节省了很多的人员成本。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就可以拿到推广中,弥补产品转化率不高带来的劣势了。
所以撇开公司谈数据指标没有多大的意义。
下面说一下,制定产品指标的大致的逻辑:这里涉及到两个知识点:拆解能力和大局观。
先说拆解能力,产品经理必备技能之一。
根据一个需求,把这个需求拆解成产品中的各个功能点。
举例:
电商产品:运营提一个需求,我们想要一个团购的功能,做活动用的。
社区产品:运营提一个需求,我们想要后台能看到最近三个月没有登录用户的信息,我们准备做一个老用户召回机**。
你如何把这些需求落实到各个产品功能上,前端要做什么,后端要什么,这就是拆解功能。
根据一个需求把需求拆分一个一个更小的目标中,分发到不同的工作中。
有了拆解能力,你就可以根据公司下达的目标,根据公式算出来了,如:
注册用户数=(推广带来的用户+自然下载的用户+做活动带来的用户+用户自我分享带来的用户)/注册转化率(产品注册环节的设计)
其中:
推广带来的用户=(公司可用于推广费用/投入渠道的数量)*每个渠道的转化率
每个渠道的转化率,这个地方很重要。因为这里的转化率用数据不好测量,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投放然后产品经理自己去观察的。
这里就显示出好的、有经验的市场推广的重要性了。他们比较了解每个渠道的真实带量的情况,可以把团队节省很多时间成本,时间就是金钱。
虽然如此但产品经理还是可以根据自己对每个渠道的观察大致做一个判断。
根据每个渠道的属性和你们产品的属性看看两者的用户重复度,再观察平台的用户活跃程度。最后投放的时候还**有一个数据:曝光度,即你花多少钱,平台就把你的广告推送给多少用户看到。
结合上面的几点,就可以大概估算出一个渠道的带量情况。
根据这个公式:
推广带来的用户=(公司可用于推广费用/投入渠道的数量)*每个渠道的转化率
你现在就可以知道一段时间下载你们产品的用户数量了。这个时候再结合你们产品刚安装的开屏页和注册页面的转化率,就大概能知道你们投入的费用和用户之间的比例了。
而用户的活跃度也是一样的逻辑,只是用户的活跃度更依赖于产品的设计能力和运营的能力,这也好理解因为用户已经到了你们产品内部了嘛。
产品的设计能力和运营是指:产品中的产品经理设计的用户路径的流畅程度(用户**不**卡住,及其用户看到内容的数量、类型,对于内容的喜欢程度)。
这里就不多说了,大概就是这么个逻辑。
本文由 @米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