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22:33 人气: 3 评论: 0
信贷业务是刚需,现金贷退场,**利贷出场,年利率2200%一点也不夸张,诱惑没有偿还能力的用户不停的借借借。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只能让用户爆发债务危机,让用户陷入深渊。
套路贷从真正意义上来看不属于地下**利贷的范畴,我们定义的地下**利贷是指:没有放款资质的公司通过线下或线下的方式给用户发放贷款,不仅收取高额的利息,还涉及到收取砍头息、手续费、高额罚息等,贷后还存在暴力催收等情况,地下**利贷的从业者也只是想发放贷款然后高额收息而已,特别对于小额线上现金贷,你如果是最后不还款了,平台方也就作坏帐处理了。
但是套路贷完全是套着现金贷的外衣,干的是完全非法的勾当,主要通过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暴力方式侵占人的财物或房产,套路贷不是要你的高额利息而是惦记你的所有家产和房产,被他们盯上往往让你家破人亡。
这与P2P类似,类似e租宝等平台完全是套着P2P的外衣干着非法吸储、诈骗等勾当。
现金贷在2017年12月141号文没有发布之前很多都是走在灰色空间,141号文发布以后开始二极分化,一部分走向非法经营、非法放贷的道路。
信贷业务是刚需,现金贷退场,**利贷出场,年利率2200%一点也不夸张,诱惑没有偿还能力的用户不停的借借借。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只能让用户爆发债务危机,让用户陷入深渊。
我们首先对**利贷产品作出比较完整的定义,方便大家理解地下**利贷的属性和特色。
大部分用户没有使用过传统金融提供的信贷服务,过去几十年来信贷服务一直被压抑着。说句实在话用户也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需求,如果临时想借钱首先考虑求助于亲戚朋友,再有就是考虑民间借贷。
信贷业务这几十年来大概分成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信贷服务主要由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来提供,个人之间的借贷我们就不讨论了。传统金融机构受制于复杂的申请和审核流程,单个用户的放贷成本高周期长,所以只能服务少量的高端用户、法人等机构。
民间借贷不好的名声,大多数人都是望而怯步,主要还是公司经营、生意上的用户才**考虑,而且当时关于车和房抵押贷款占比也比较大。
信贷业务里消费贷款的比例低,而消费贷款里大部分是房贷和小比例的车贷。1-2万左右的小额消费像买电器、手机之类的没有人考虑到去贷款,很少有机构提供此类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时候信贷服务手续繁琐、周期长,普通用户无法涉及和享受!
第二阶段: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一波一波的涌来,首先觉醒的是用户的理财意识,宝宝类理财产品开始**新用户的眼球,接着是万众瞩目的P2P产品。当这些都开始慢慢落潮的时候,花呗、白条、有车就能贷又一轮**新用户的意识。
行业开始学习海外的Paydayloan产品,互金行业永远不缺乏创新和资金,大学生贷款、现金贷、无所不能的场景贷款(消费场景里用户不需要贷款,我们也要创造出需求)。大量没有还款能力的用户去各家APP借钱,然后越借越多,渐渐还不上。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人死了钱没有花完。而是钱花完了,帐单还在…
当裸条、暴力催收、跳楼事件等变成社**问题后,现金贷盲目发展在2017年12月嘎然而止。
现金贷的创新给予用户新的选择,用户的需求被彻底激活了。被压抑几十年的借款需求是如此强烈,一个庞大的金融市场被**活。但快速增长的现金贷行业没有管制的野蛮生长,不懂金融和信贷业务的人进入行业,民间借贷、高利贷团队也纷纷上网。疯狂放款,资金放给不合适的申请人,然后没有任何底线的贷后催收。
第三阶段:该倒闭的倒闭、该转型的转型,与时间赛跑的游戏结束了,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平台已经成功转型或者还存在转型的可能。
转型科技公司:已经有规模、或者有个好爹、干爹的现金贷平台开始合规化转型,买牌照,互联网小贷的牌照好使马上身份倍增,但是小贷的最大问题是杠杆太低,1个亿的资本金只能放2亿的贷款,而银行和消费金融等1亿的资本金能放10亿左右的贷款。还有部分平台脱去金融的外衣和银行等金主合作,转型为科技公司,这类平台必须有流量、用户和风险技术。
回归地下模式:市场和用户在那里,需求不可能因为监管就消失了。小规模的现金贷平台被赶到到线下,经营非法的**利贷。
目前**利贷正在收割现金贷的果实,底层用户继续沉沦。还有一部分平台干脆直接转型套路贷,彻底杀人越货,干的是让借款人家破人亡的勾当。
划重点:金融行业天生就爱加杠杆,银行加杠杆扩大规模,其实就是靠冲规模赚钱。对银行而言则是最重要的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对金融行业的杠杆率限制其实是最为核心的一条。
没有金融许可证的话,苹果商城和正规的商城都不让上架,当然先找同行帮助上架然后再转让也是可以的。**利贷一般只上架安卓市场,注册多个马甲包,每个马甲包控制放款1000万以内。
2018年初,随着现金贷平台的退朝,用户开始历史性的分层,一部分用户被合规的平台收割。而另一批平台进入**利贷的平台,而这批被抛弃的优质用户成为**利贷的第一批客群。市场需求高涨,获客成本低、用户质量好,短暂的红利期成就了第一批**利贷平台的经营者。
收入=利息+罚息-坏帐
与常规APP的运营有所不同,用户只要上来就是要借钱的,用户的转化、活跃都比较高。下款快,用户要求是审核快、额度高和放款快。
一般来说,平台利息都是这么操作:700元,借7天后,要还1000元;1000元,借7天,要还1500元。除了高额的利息之外,其实高于本金几十倍的违约金,才是他们谋取暴利的主要手段。
借1000到手700七天归还,年利率高达2200%。
**来说用户的利息越高、风险越高、逾期也**更高。对于年化利率**过1000%的**利贷产品,首逾不见得比现金贷更高。
一部分原因是现金贷的用户被下沉到**利贷产品,这批用户已经习惯线上借贷了。对于借1000元下周还款1200元,其实大部分用户不太清楚实际利息是多高。
**利贷经营规模和时间存在不确定因素比较多,经营者不**投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来建系统和完善风控。而风控能力从来都不是抄过来或者copy过来就能用的,一定要花时间、投入资源才能慢慢建设自己风控能力。
大部分**利贷平台的系统都是采购过来的,便宜不带源代码的系统也有5-10万一套,或者按月来租系统放款。赚一把就跑成为大家的通用作法,这时候再说所谓的大数据风控、基于AI的风控模型,那只能骗骗不懂行的外人了。
**利贷的风控平台说比较简单,也就是查查一些第三方数据和第三方名单系统,把黑、灰名单之类的直接拒绝,自己再设一些简单的风控逻辑。对于平台用户也没什么好挑剔的,除了欺诈用户不要之外,多头用户、逾期用户、白户之类的大部分都**放款。
平台方也很难找到优秀的风控人员,首先市场上合适的风控人员比较少,而且传统金融出来的人很难这么没有底限。
通过报表来监控数据,就算是有50%的用户逾期,只要的保证高利息,平台还是能挣钱的。
金融业务的风险是滞后的,坏帐抬升后,前期赚的钱后面都要吐出来。不过**利贷的产品很多都是7天、10天、30天产品。产品快速循环,债务危机爆发后回收相对较快。
疯狂的放款,等待着必然是疯狂的催收。被催收的痛苦,只有逾期过的人才懂得。
过去,现金贷公司不许暴力催收,连骂人都不许,如今回归地下,很多简单暴力的催收手段便开始大行其市,重回他们的荣光时代。
无论监管出台的催收公约是怎么规定的,**利贷的催收逃脱暴力催收的问题。平台方一般不**自建大规模催收团队,首期都是自己团队先催收,然后委外催收,或者直接把逾期的债权转出去。
裸照、P照**,平台有借款人全部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高压之下,很少有借款人可以经受得住。
2019年春节前后,**利贷的逾期开始疯狂上涨,七成平台在缩量。
**利贷平均每年有1个周期,当大家都进场开始放款的时候,市场开始上升行期,用户也开始大量借款、放大杠杆、借新还旧,平台和用户都玩的很嗨。任何一个变量如监管打击、舆论事件、春节等黑天鹅,或者用户的杠杆无法加大,用户借不到新债也还不上旧债。嗅觉比较敏感的平台早已经开始收缩,这时候已经开始大量逾期,整个市场迅速跌落低俗,进场晚的平台都亏本了。
放款就能挣钱在2019年还能重复吗,流量、风险、运营、资金和行业嗅觉,这都是平台面临的门槛。
系统开发商、流量提供方、第三方数据商、平台运营方、催收公司,这些都将**和监管部门作博弈,面临的合规和法律风险也**越来越高。
**利贷目前是获客野蛮,风控简单粗暴,催收毫无底线!!!
如今行业又重回地下,甚至用变本加厉的方式,振兴了**利贷的链条,曾经涌入现金贷的线下玩家,准备重回线上。用户的消费信贷被激活了,这个需求难以回避和压抑!
高利贷并不是贫困的原因,穷人也需要金融服务,否则将**加剧高利贷的发展和兴盛。借钱也是**上瘾的,有需求才**有供给,**利贷的繁荣,永远离不开那些求钱若渴的用户。
本文由 @雷鸟社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