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29:46 人气: 15 评论: 0
本文主要围绕平安集团30年来的布局呈现到现今的效果——8亿数据量级、4.86亿的互联网用户、近10亿的风控产品调用量及旗下各机构的用户数据的获取及组成来谈,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价值的各个点融进下文平安集团布局中,理解各布局各类数据对应哪些关键点。
本文初始研究对象是承载平安在征信行业布局的前海征信,但细挖之后,发现征信业务只是平安集团很小的一块数据应用方向,更多的方向是将数据根据不同场景形成针对性的风险防控、营销画像优化这类产品,帮助自身业务及合作伙伴业务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平安集团的数据业务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壹账通平台、平安集团金融科技的真正业务承载体(数据行业都在风控领域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平安集团也仅是来凑了下热闹,然后开始了更高级的玩法)。
数据价值=用户量(用户覆盖率)*场景(场景覆盖率*场景适用度)*数据属性(实时性*有效性*真实性*可控性*易得性*可持续性*可关联*低成本)
并思考:
中国平安1988年从保险a起步,其后30年发展历程中先后加码证**、银行、投资,布局互联网金融和科技等业务,成为一家全牌照的综合金融控股公司。至今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其发展历程、每一次转身、企业架构的搭建、综合金融模式以及未来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以下说说平安的30年历程(这里仅针对猎人觉得对平安数据布局有重大贡献的部分机构发展和产品布局历程):
平安一直对科技发展、科技进步对金融的影响保持着密切关注;从资源部署上看,基于科技的业务创新是平安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早在2009年,集团就成立了平安科技创新研究院,立足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平安科技创新研究院已与数十家世界顶级的学术和研究机构合作,在大数据、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多个科技前沿领域开展课题研究,为平安后续的产品化应用、支持业务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在技术方面,平安对于科技金融方面,不是孤立的看某个或者某几个新的技术,而是运用金融科技为平安前、中、后台,不同业务的经营全流程带来颠覆性变化;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快速打造“金融资产、医疗健康、房地产、汽车、城市”五大生态圈。
说直白点,就是紧跟科技潮流趋势,有针对性的广撒网,实现能助力现有业务及创新业务的科技产品布局,为巩固和扩大壁垒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截至2018年6月30日:
平安集团互联网用户4.86亿,年活跃用户量2.39亿,个人客户数1.79亿,有5,533万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客均合同数2.39个,新增客户数2,581万,新增客户中有32.7%来自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
2018年的统计还没出来,就先与2014-2017年的数据相比
金融壹账通已为441家银行、38家保险公司、近2,200家非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国内近89%的城商行提供服务。
风控产品使用量4.74亿次:2017年6月30日使用3.56亿,全年使用量9.31亿。
平安年报中没有单独将前海征信的营收数据列出,而是将风控业务的数据放在了金融壹账通显示,可以看出,征信业务也被归为其金融科技对外输出的其中一个产品而已。
平安持续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发展迅速,上半年实现营运利润46.07亿元,在集团营运利润中占比7.0%,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
同时,平安通过科技平台输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提升。
2018年5月4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好医生,01833.HK)于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
2013年是平安清晰确立并大举实施战略架构升级与创新的第一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已经确定,互联网金融业务将按照“一扇门、两个聚焦、四个市场”(即421战略)战略体系建设。
即通过“任意门”衔接起丰富的应用场景,聚焦于资产管理和健康管理推动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及应用,搭建起资产交易市场、积分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以及房产金融市场。
健康管理属于偏向个人的定位,后续的医疗科技属于偏政务方向的,须知医疗数据是比金融数据更难获取的,从资产管理与健康管理(对内的服务)转变为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可内外兼顾)这个方向的转变才相对准确。
资产和健康,知道资产基本可以知道客户的生活质量;知道健康状态就知道生命稳定性。
战略体系确定后,平安集团的布局明显加快;整体布局贯彻“科技引领金融,金融服务生活”理念,大力推动各大创新工程,将金融服务融入客户“医、食、住、行、玩”的生活场景,建立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目标,促进非金融服务用户和金融客户间的相互转化和迁徒,达到“三留”和“五增”。
(“三留”和“五增”指留住客户资产、积分和健康档案,和“五增”(增加客户数量、客户使用频率、客户资产规模、单一客户产品数和单一客户利润)。
其实2011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与传统金融迅速融合的趋势就越来越明显,平安制定了贯彻“科技引领金融”的战略,在保持传统业务即业已成熟的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支柱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全面布局非传统金融业务,从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的角度,利用移动互联网,积极布局,以期建立财富管理、健康管理和生活管理的社交金融服务平台。
(1)增加客户数量怎么做?
一个账户及任意门战略,集合集团各产品线的客户,打通集团外的账户体系,提供刚需的产品及服务。
(2)客户使用频率怎么提高?
提供高频场景的产品及功能。
(3)客户资产规模怎么扩展?
提供多元化的理财产品。
(4)单一客户产品数怎么促进多购?
打通账户及产品体系,给予单一客户选择更多产品的便捷性。
(5)单一客户利润怎么提高?
集团内各产品线条客户相互迁徙,降低获客成本;单一客户多购行为,利润多元化叠加。
根据这样的部署,中国平安在近几年不断增加其业务版图,相继推出了陆金所、天下通、一账通、平安好车、平安好房等业务,聚焦健康的“平安好医生”APP到2015年也正式上线。
平安集团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共有九大板块业务布局:
到了2018年,平安开展“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通过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及区块链等五大核心技术支撑“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建设,深度聚焦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两大领域。
对内加强场景应用,助力业务降本增效,强化风险管理,打造客户极致体验,提升业务竞争力;对外输出创新科技及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提升。
下面来详细了解下五大生态圈到时是什么样的:
平安建立的“金融+科技”驱动发展的业务模式,通过“开放平台+开放市场”完成资产与资金的链接,成功孵化出了陆金所控股(陆金所、平安普惠事业群)、金融壹账通(一账通、前海征信)等多个金融创新平台,并结合集团已经成熟的平安付(支付机构)、万里通(积分平台)等打造平安集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凭借科技赋能金融,陆金所控股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个人借款、政府金融等服务,搭建了一套覆盖个人、个体业主、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务体系,使个人理财和资产管理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
至今陆金所控股已与300多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产端合作关系,向近1,000万的活跃投资用户提供了5,000多种产品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金融壹账通已与441家银行、38家保险公司,近2,200家非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国内近89%的城商行提供服务。金融壹账通推出的“壹企银”、“壹账链”等创新平台服务近10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
3.1.1 平安金科-平安金融科技主心骨
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平安金科)成立于2008年,承担平安集团账户整合、客户忠诚度管理与创新孵化器三项使命,是平安掌门人马明哲提出的“科技引领金融”这一战略思想的真正落地执行者。至今平安金科已孵化出平安好车、平安付、万里通、陆金所、前海征信、壹账通等公司。
近年来孵化业务已成体系,公司的定位亦将从“孵化器”转为集团内“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提供者”。其核心业务则是综合资产账户管理平台“一账通”,实现集团各子公司的账户互通。甚至,非平安用户也可用一账通实现资产管理,实现信用卡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
与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上的玩法不同,中国平安通过新设独立的子公司、完全按互联网的模式去开放运作。
但正因为有了平安金科的诞生,平安的互联网转型变得更有效、更专业,也更具有开拓性。据悉,包括一账通APP的创意及落地,以及平安任何一项与互联网相关的业务,都在这里酝酿而生,比如陆金所、支付公司等。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一种业务模式,更多的是这个庞大的金融组织选择的一种生存状态。在开放的模式与心态下,平安金科为一账通APP打上了“开放”的烙印。
3.1.2 陆金所控股
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9月,陆金所旗下网络投融资平台2012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平安集团斥资4亿元打造。
2012年底,陆金所、拍拍贷等多家P2P公司联合成立了“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陆金所当时被任命为该联盟的主体牵头单位,相当于是“盟主”。之后,该联盟推出了黑名单共享机制,将逾期借款人信息公开共享。
陆金所曾有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计划,但由于P2P行业性质尚存争议,始终未能如愿。迫于业务的风控需求,只能自己发起企业联盟,通过共享方式,提高风险用户的覆盖率,以提高风险用户识别率。
2015年3月,在陆金所宣布完成近30亿元A轮融资的第二天,平安集团宣布成立平安普惠事业群,事业群整合了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三个模块的业务管理团队。而陆金所将则彻底转型为金融理财信息服务平台。
2018年8月20日晚间,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发布关联交易公告称,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平安海外控股”)拟将其所持有的平安普惠100%的股权转让给陆金所控股,即“陆金所”的最终控制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平安普惠100%的股权将由陆金所控股持有。
公告指出,陆金所控股向平安海外控股发行面值为19.538亿美元可转换本票作为股权转让对价。至此,平安普惠将成为陆金所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而中国平安通过陆金所控股间接持有平安普惠。
中国平安对三大业务板块的整合,一方面是解决其内部同类业务交叉重叠的管理问题,强化专业化管理和风控;另一方面也是紧跟“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基调,更高效地发力普惠金融。
对于陆金所而言,这一调整除了在短期内可以助其隔离P2P潜在的业务、政策风险,并增加资产供给外,更为其后期规避监管风险搭好了架构,可以随时剔除P2P业务。如果陆金所不将理财与信贷业务拆分,排除掉P2P这个标签,未来其发展的想象空间和上市估值都**大打折扣。没有哪个投资者**选择有监管风险的标的。
早期P2P平台跟陆金所是画上等号的——因为那时P2P是陆金所唯一的商品。
整合后的陆金所控股也是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整合前的陆金所主要任务是深度介入开发产品、制定规则和积累数据,自建团队独揽互联网产品的体验、风控,包括整个流程设计、端对端的标准。那么整合后的陆金所将成为开放的平台,前交所、重交所等其实都可以看得出变化的趋势。
整合后的陆金所平台上将聚合三类产品:P2P(借款方必须为个人)、非标的金融资产(例如资管计划)、标准的金融产品(例如基金、寿险等)。而在功能上,陆金所负责发布金融讯息,并建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透明度和流动性。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也在近期的年报发布**上表示,陆金所不等于P2P,陆金所包括4类业务,即P2P、C2C(个人与个人间电子商务)、B2C(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和B2F(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转让)。陆金所要构建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未来不排除其他的金融资产和P2P在陆金所交易。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用以提升用户的黏度。
3.1.2.1 顺应政策剥离陆金所P2P
2015年7月央行联合十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平安普惠整合陆金所的信贷业务举动似乎提前呼应了监管层的要求。指导意见明确P2P只能作为信息中介,不得提供增信服务。而平安普惠则巧妙的剥离了原来陆金所的P2P贷款业务,让陆金所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信息中介平台。
剥离之后,陆金所(后将P2P放在陆金服,陆金所仅做理财平台)将纯化其作为金融理财信息咨询平台的功能,专注做信息和交易平台,面向市场上所有P2P和小贷公司,发挥其非标金融资产集散地的市场作用。平安普惠其将专注于发展自营业务,包括贷款全流程服务,如贷款产品、销售、风控、催收等,其的贷款业务只是陆金所的一个合作渠道。
从宏观层面来讲,陆金所在 P2P 大潮来临前抢占先机卡位成功,倚靠平安集团的丰厚资源迅速发展赶**前辈,在 P2P业务站稳脚跟后迅速拓展多线业务,而在监管收紧初期又迅速剥离 P2P 业务,顺手来个平台化转型。
3.1.3 陆金服-承接陆金所的P2P业务
2016年12月,陆金所发布《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根据该《公告》内容显示,陆金所将把P2P业务进行拆离,陆金所平台提供的网络借贷中介服务,将由陆金服通过其平台继续提供,陆金服将作为网络借贷中介机构。
陆金服并不是陆金所近期的布局,传闻早在2014年7就已经成立,当时成立该公司的初衷就是为了规避混业经营的风险。截止 2018年10月31日,陆金服累计借贷金额2668亿,累计借贷笔数540万;累计出借人数量82万,累计借款人数量214万人。
3.1.4 前金服-承接P2P业务的后备平台
陆金所旗下的另一家P2P平台——地处深圳的前金服,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前金服的信息比较少。前金服与陆金服在页面设置,产品设置上几乎完全一致。
前金服官网显示,前金服是前海金牛贷(深圳)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金牛贷)的P2P平台,前海金牛贷是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提供网络借贷中介信息服务的平台。2015年1月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0万元,总部位于深圳前海金融中心。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为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开曼)。
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前海金牛贷的投资方最初为深圳嘉信广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前海金牛贷的股东进行了四次密集变更:
目前,前海金牛贷的唯一股东定格为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陆金)。
再往上追溯,深圳陆金的控股股东为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接近100%),而上海雄国的股东包括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和新疆同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上海兰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家投资公司。
前金服是陆金所体系之外的P2P机构。此举,猎人觉得是陆金所上市,其P2P板块如若**增加上市难度,则可以直接将P2P板块剥离或者转移到前金服。
3.1.5 平安普惠事业群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平安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平安正式开启从单一保险业务向综合金融集团的转型,这一步奠定了平安此后发展的基调。
在平安普惠业务集群的股权中,包括两家小贷公司,分别是金安小贷和深圳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普惠小贷”),其中,金安小贷为互联网小贷牌照。两家担保公司,分别为一般性担保公司“深圳平安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普惠担保,一家保理公司“平安普惠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和一家金融资产交易所“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前金所”)。小贷、担保、保理、资产交易所牌照聚集。
中国平安通过整合陆金所旗下P2P业务、平安直通贷款业务、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基础上,形成的平安普惠事业群,专注解决个人和小微型企业的消费金融需求同时,平安普惠也是陆金所控股布局的“三所一惠”(陆金所、重庆金交所、前海金交所、平安普惠)中的重要一环。
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已拥有约600家的服务网点;整合后,在线下布局方面**加速,重点关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和创业者的融资需求。事业群整合的同时也是群内各机构所拥有的远程贷款服务平台、线下网点布局和风控管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
整合后的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目标客户群瞄准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个人。“基于对客群的进一步细分,着力丰富产品线,将派生出更多、更精准的贷款服务产品。如从客户属性、从资产占用、从申请渠道、从客户资产特征来进行细分。
在资产端,平安普惠有无抵押、有抵押个贷和SME三大产品线;在资金端,有P2P(陆金所)、合作银行(信保业务)和几家小贷公司。P2P业务占比约60%,信保占比30%,余下为小贷类业务。
平安普惠事业群现为平安集团继寿险、财险、银行、信托之后的第五大利润来源。
当然,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普惠金融公司的内部修炼,另一方面也需要外部建设的配合。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就指出,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对此,平安普惠的对策是:
第一,应加大对准公益性产业和社**基础设施的投入。既然强调社**责任,那纯商业的项目便**相应减少,普惠金融可能很快将进入合理利润即低利润的阶段。
第二,加大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推广力度。普惠概念逐渐普及,扩大到医疗、养老、教育、扶贫等领域,弱势群体是普惠金融的重点关注对象。
第三,同时,践行绿色发展,金融也要符合可持续的要求。普惠金融公司也需要金融科技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越发关键。
3.1.5.1 平安信保-线下贷款
2005年8月,中国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即原平安信托个人消费信贷事业部成立,,简称“平安易贷”。(应该算是平安集团最早布局的信贷产品,现普惠金融及风险管理的奠基石)
平安易贷主攻线下贷款,业务模式为“信用保证险+银行贷款”,截止2015年至少有450家门店,多年来积攒的风控管理能力给予平安各类与信贷融资相关产品很好的借鉴与参考(因为不具备放贷资格,所以早期为银行资金提供信用保证保险)。
当时的银行贷款没有抵押品是不行的,而平安集团新推出的“信用保证保险”则解决了该问题,贷款人没有抵押品,银行担心客户还不起款,无法控制风险,银行于是把风险管理交由平安控制,平安来验收客户资料,如果平安经过审核,确定申请人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则与客户签属“信用保证险”保单,有了信用保险的客户,相当于有了平安集团做信用担保,可直接带上信用保单到合作银行签属“个人消费贷款”合同,合同签完后,则合作银行按照合同规定日期放款到申请人帐户(这个过程既解决了资金来源,也促进了产险公司的业务销售)。
3.1.5.2 平安直通贷款
平安直通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直通”)前身为深圳平安渠道发展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2014年更名,原本是平安集团为开拓金融产品远程交易搭建的一个以电话销售方式为主,网上销售、无线移动通讯销售等方式并行的业务咨询服务平台。一开始只是针对车险产品的销售。
2010年,平安直通咨询有限公司的平安直通贷款服务平台正式开通。根据集团战略目标要求,此服务平台将通过远程模式即通过网络、移动设备及电话为客户办理平安集团旗下产品提供咨询服务,如为客户申请办理平安银行新一贷产品、陆金所P2P贷款产品及平安易贷险产品提供咨询服务。
2013年,平安直通贷款服务协助平安集团专业公司实现放款73亿元,业务量占平安易贷险10%,占陆金所的50%,成为业内最大的互联网贷款服务平台。
2014年5月,平安直通贷款服务率先颠覆传统的线下贷款流程,推出了网上直通贷款服务。客户通过电脑或微信即可在网上实现贷款咨询、申请、材料递交、初审的全部流程,客户只需在合作方门店进行终审及签约,即可获得款项,从而为产品方的销售网络带来了线上的延伸,与其门店形成O2O的闭环。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当下,平安直通贷款服务的这一创新再次让消费者享受了科技革新带来的便捷与友好。
3.1.5.3 平安普惠融资担保
富登担保成立于2007年12月25日,2014年8月中国平安海外控股公司从淡马锡手中收购而来的富登担保,平安已将其更名为平安普惠融资担保公司,由融熠有限公司(香港)(简称“融熠公司”)全资控股。富登担保是当时为止国内资金最雄厚、规模最大、专业技术最领先的外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之一,也是富登金控继投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后,第一个在国内运营的实体平台,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专业的担保融资服务。
富登担保首创“信贷工厂”业务管理流程,积极推动以客户为导向的批量风险管理,批量处理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客户经理、审批人员、保后管理人员专业分工,每一个人专注做好自己的环节,高效管理、明确定位,做到又精又好,进一步将信用担保公司的经营提升至国际水平。
公司注重与客户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主动上门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了一条“好、快、多”融资快速通道以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短、频、急”,并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独特到位的服务模式、灵活多样的反担保抵押品组合形式,实行信贷工厂专业化、标准化业务操作流程,为融资流程提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多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更好的满足广大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富登担保在中国市场秉承“扶持助业,回馈社群”的企业精神。与银行合作,建立适合于中国的中小企业金融模式;与政策相应,深入行业基层协助社**中小企业发展注入稳定资金;与企业相伴,构筑银行与企业的桥梁。富登担保全力协助民营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大力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成长,以期成为“中小企业与银行对接的快速通道”。
SME(中小型企业贷款)是富登担保擅长的业务,但却是平安普惠目前积累最少的领域,事实上,平安信保之前曾尝试在几个城市小范围推广SME,但最终反馈并不理念。收购前富登担保的业务模式并不适合平安普惠,首先,富登定义的中小企业是年销售额在800万以上,而平安希望SME所服务的企业是真正的微型企业,即年销售额在300万以下,真正错开银行的客户,达到普惠的目的;其次,富登担保之前提出的“中小企业信贷工厂”的理念虽好,但并没付诸实际。
所以2015年以来,普惠担保逐步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业务,开始发展个人消费性担保业务,利用实际控制人平安集团丰富的互联网渠道和大数据平台,顺利实现业务转型。
3.1.5.4 金安小贷-网络小贷牌照
金安小贷,注册成立于2014年12月25日,唯一股东为融熠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平安保险。
金安小贷工商信息显示,其经营范围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以上业务仅限于通过互联网方式线上开展(除重庆市主城九区外)”。
金安小贷这个专项计划的原始权益人和资产服务机构为金安小贷。金安小贷主要从事小额贷款发放业务,定位于重庆地区的线下业务,以及全国范围(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线上业务,借款客户以自然人居多。
其中有个宅e贷产品,金安小贷采取与普惠担保合作的业务模式:普惠担保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服务,借款人将其持有产权的房屋抵押给普惠担保作为反担保措施,逾期80天及以上时,普惠担保将无条件向金安小贷代偿全部相关款项,代偿后,普惠担保将行使对借款人的追索权利。
3.1.5.5 前交所-政府国企应收账款及跨境资产交易平台
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交所”)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重要成员之一。
前交所依托前海得天独厚的金融创新政策优势,借助平安集团金融科技,着力打造政府国企应收账款交易平台+跨境资产交易平台,通过完善平台交易系统、优化全面风险管控体系,丰富平台核心客户体系、为平台各方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耦合服务,促进更加高效的资产流转和资产配置。
3.1.5.6 重交所-地方政府及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2010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以“渝府〔2010〕119号”文件批准设立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金所”),2016年3月重金所完成股权变更,正式成为平安集团的一员。
重金所是重庆市专门从事信贷资产登记、交易,企业应收账款流转等业务的综合性金融平台。以“政府推进、市场运行、制度先行、严控风险”的思路运作,锁定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这一主题,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组织方式创新,探索利用小贷收益权、应收账款收益权、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模式,直接服务中小微企业或服务中小微企业专营信贷机构,成为与银行间市场、机构间市场兼容的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和专业市场,以及多层次的货币市场。
重金所已成功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西南证**、广发证**、华西证**、中合担保、瀚华担保、三峡担保、重庆兴农融资担保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吸引内蒙古、广西、上海、湖南、陕西、贵州、四川等地企业来渝融资,初步建立与云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合作关系;已经初步形成立足重庆,服务全国的资产交易平台,成为各地融资的有效通道。
重金所通过着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制度创新,引入多项风控措施,在广泛吸取国内外交易所交易系统建设经验上,已建立起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在线电子交易系统。
重金所未来将重点专注于金融机构间产品交易和地方政府融资业务,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为各金融机构产品提供交易服务。同时,为广大投资人提供安全性高、期限灵活、收益可观的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前交所,重交所三个金融交易所均有不同的定位,客户可以共享。陆金所定位于B2C业务,其他类别业务亦将有延展涉及;前海金交所则聚焦B2B业务,重点锚定政府国企应收账款和跨境资金业务;重庆金交所,则将集中精力将其打造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其中陆金所和前交所其实都算是在打造资金池,只是资金来源不同而已,对应不同的资金成本。
3.1.5.7 平安付+万里通=支付+积分
据央行数据,2013年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12.86%和317.56%。而2014年仅第三季度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12.84亿笔,金额6.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12%。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趋势很明显。
当时想搭建支付业务,大概有三种方式:
对于平安集团拿下的两张支付牌照,对于平安银行外的兄弟公司,既可以利用支付能力可以和自己的产品进行结合,使企业的支付流程更顺畅,也**节约成本。更关键的是,如果有了自己的支付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能稳妥地留住非银用户的相关数据,方便对用户网络轨迹进行收集、分析,为大数据挖掘打下基础。如果是单纯的采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服务**存在流失客户及数据的风险。
基于以上需求,平安的支付帝国通过收购2张支付牌照,获取全支付业务许可,通过平安付进行支付端的布局,并与平安系各子公司形成联动,实现以支付能力串通所有业务,进行数据归集。后续与万里通的整合及壹钱包的出现,也是为了更好的基于支付这最接近场景端数据的抓手,链接平安系各产品,创建以壹钱包为核心的数据及客户流转中心。积分是切入合作的点,支付是获取数据的抓手。但壹钱包这个在积分基础上搭建起来的支付抓手,其实现在看来天花板已触碰了,况且平安体系还有个一账通。
3.1.5.8 平安付-核心支付能力
2012年9月,平安金融科技控股了深圳明华智能。
明华智能100%控股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壹卡**,壹卡**拥有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
2013年12月底,深圳市壹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更名完成之后,壹卡**将依托平安的品牌影响力与资本扩容,促进壹卡**全国布局与业务拓展。
截至2013年底,壹卡**在全国范围拥有35家分支机构,拥有**过50,000家企业客户,拥有470万持卡**,覆盖20万家主流消费场所。
2013年4月,平安付收购了上海捷银。上海捷银的支付牌照更为全面,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
作为同时提供银行、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服务的综合机构,平安集团不**希望旗下各平台的的核心客户交易数据被其他机构了解。
平安付一直以管理和研发产品为主要任务,是以支付功能为入口的平台,可以承载理财、健康等各种管理功能,关联保险、陆金所、投资、银行等各种平安的金融服务功能。
而平安付的发展在2015年与2014年发生极大的变化。在2014年前后平安支付曾一度全国范围铺设网络公司,但随后则大幅削减线下机构。
据说当时平安付单纯作为一个支付工具,只能对内串联各机构的支付业务,但无法对外,进行能力输出。为了集中精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原来的预付卡业务整合进壹钱包APP,现在原预付卡用户可以在壹钱包APP内的购物商城。壹钱包强化的品牌与生态,丰富了平安付原有的业务线条。而平安付的支付能力依旧在平安集团内部各机构中支付环节产生应有的牌照能力。事实也证明,战略调整后,平安付和壹钱包的发展更为迅速,无论注册用户数和交易规模都有快速发展。
3.1.5.9 壹钱包APP-平安付的移动布局
2014年平安付推出电子钱包壹钱包,布局移动支付产品,壹钱包被定位为“互联网金融核心平台”,是一个可以帮助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的移动社交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各家子公司的产品打通,在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引入社交功能,“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生活以及投资理财服务。”
除了平安保险及平安普惠两大板块,平安集团的其他线下业务一直都发展的不太理想,将平安付从线下转线上,实现轻资产转身,集中精力承接互联网的各版块业务,专注提供支付能力外,做成产品流量入口,壹钱包的发展相对更有看头。虽然到现在为止也依然不温不火。
3.1.5.10 万里通-平安的积分帝国
万里通的概念在平安内部最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其间经过从万里通意外险到事业部的诸多演变,直到2008年,万里通才被定格为现在的通用积分平台。
须知刚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平安投资富通出现巨额亏损(当年计提227.9亿元人民币减值准备),勉强实现盈利,但同比净利润下降94.4%(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或者就是布局非金融板块的业务)。
从2008年创立截止2015年,万里通拥有9600万用户,使用场景覆盖淘宝、天猫、1号店、京东、唯品**商城等300多家主流电商;可以兑换成麦当劳、星巴克、全家等全国200多个城市的50万家线下实体商户商品,还可以畅通兑换成中国国航、南航、携程、天猫、支付宝、芒果网等积分来消费,是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广的积分体系。
万里通是平安集团内除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平台外,专用于综合金融的共享平台。万里通积分平台,使得平安保险、证**、银行等子公司有了另类揽客方式,积分抵现等不过是勾引和留住客户的诱饵。通过万里通,当时就已拥有8000万金融客户的平安集团,除了已形成颇具规模的金融类数据库,从此有了从涵盖衣食住行的非金融类生活业务中获取更海量更多维的数据库。
3.1.5.11 平安付与万里通合并
2015年开始的壹钱包与万里通的整合,截止2016年9月算是初步完成,原万里通App以产品形态全面嵌入壹钱包APP,万里通积分被直接当作零钱使用的模式,成为壹钱包的重要引流手段
两个业务的整合将为个人用户或企业客户提供更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安付与万里通进一步深化业务整合,完成壹钱包与万里通两大APP的正式合并,形成统一的“平安壹钱包”品牌。
平安付的壹钱包APP致力于为个人用户打造赚钱、借钱、省钱的一站式服务,万里通积分的嵌入,可以加强其核心的省钱功能,实现现金钱包+积分钱包、及线上线下卡包全面打通,并拓展更多消费场景。
两家公司在业务上具有很高的战略协同性,客户群相似,商业模式互补,合并或为公司估值带来显著提高,也有利于后续的融资、上市的计划。
从数据表现上看,两家合并还是非常明智的。积分的引流带来壹钱包理财、商圈、生活等各个板块活跃用户的大幅度增长,整合后的壹钱包日均理财交易提升3.1倍,商圈交易提升340倍,生活交易提升1.4倍。
在当时,平安壹钱包已经与三大运营商、建行、国航、东航、携程、百联、芒果网等大型商家实现积分通兑。而合并之后,壹钱包将积分的使用场景覆盖延伸至网易严选、京东、1号店、唯品**商城等300多家主流电商,以及麦当劳、星巴克、全家等全国200多个城市逾百万家线下实体商户商品。在平安壹钱包平台入口进入这些电商场景购物,可实现全积分进行支付。
对企业客户来说,平安付的电子帐户和万里通的积分管理无缝链接,将进一步优化积分的使用体验,提升企业客户发放的积分的含金量和价值。
3.1.6 前海征信
前海征信于2013年8月在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00万。
平安集团主打的银行+保险的模式获取了大量金融服务的客户资金流数据,其多年的信贷业务过程中的活跃借贷客户的数据表现及风控经验的积累,都为其向征信行业的布局奠定了数据基础。
2013年3月国务院下发《征信业管理条例》和2013年12月央行出台的《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中国将允许开设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
其实在成立前,平安集团策划征信业务已经一年多了,此前这块业务一直放在陆金所名下。
2012年底,陆金所、拍拍贷等多家P2P公司联合成立了“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陆金所当时被任命为该联盟的主体牵头单位,相当于是“盟主”。之后,该联盟推出了黑名单共享机制,将逾期借款人信息公开共享。
陆金所基于用户风险的考虑做的联盟共享和名单,既有其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也有当时的巨大的征信市场空白**不利于其做互联网信贷业务的原因。征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底,征信系统中收录自然人约8.3亿,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近2000万户。个人征信数据中只有不到3亿人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关系,其余人则记录空白。
除了陆金所在前海征信开展前就已积累的一些数据及经验,其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平安集团庞大金融数据为基础,如银行存款(平安银行)、基金交易额、证**交易额(平安证**)、信托投资额(平安信托)等金融数据,平安普惠及陆金所多年的信贷行为数据,同时也包括了集团各业务场景下沉的多元鲜活数据,包括支付、互联网电商、社交、电信服务、公共服务。还通过与政府机构、外部数据合作伙伴等紧密合作,加入新型互联网行为数据。
前海征信的风控数据来源主要有四部分:内部数据、政府数据、大型商业机构数据,以及合作金融机构数据四部分。
第一块是内部数据。涵盖集团内金融业务数据,包括银行、消费金融、租赁、证**、信托、基金、不动产等金融相关的传统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经过结构化技术处理的新型数据,例如出行数据、行为数据、电商数等。平安的强项是积累了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各类风险偏好人群的金融行为数据。
平安集团内部数据与前海征信的交换也是遵守严格的合规原则,相应的采集前海征信产品也需要通过内部评测。平安集团的各业务线条既给了前海征信先人一步的数据财富,也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有效性的验证土壤。
第二块是在和政府合作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包括公安数据、法院数据、工商数据、税务数据等。近年来政府特别想做的是共享经济和普惠金融,比如推出再就业工程,或支持年轻人创业等,平安可以为这些群体提供贷款、资助,这是平安集团擅长的。
例如各金融交易所的布局,帮助政府解决相应的资金问题,并通过政府渠道更好的触达中小微企业。
第三块是和大型商业机构合作取得的,比如运营商等。运营商的数据是非常丰富的,可以用在反欺诈领域。比如,某用户和欺诈人员有频繁的通信记录,则有助于判断其中的欺诈风险。
黑产关联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来源。交易类数据也可做类似的关联识别。资金流向也可以协助确定关系人网络。两者是识别犯罪团伙非常重要的侦测手段。通过类似关系人图谱这样的数据可以知道的是,这群人是有金融欺诈历史的。如果一个团伙中,有三个人有金融欺诈历史,就可以把整个团伙标记成疑似团伙。
第四块金融机构上报的数据。比较典型的应用是信贷逾期等不良信息的联防联控。包括高风险名单数据、低风险名单数、逾期数据、欺诈数据等(现在的宜信、91征信、安融征信、互金协**等都在做这样的共享机制)。
第五块公开网络渠道获取的数据。例如公检法等不良名单。
第二块与政府的合作布局中,平安的布局也在为平安可以直接从政府系统内进行数据建模输出打下基础,这样的数据更完整也更稀缺,时效性也更强。
对于前海征信来说,其征信产品运用的比较多的是借贷场景,类似陆金所、平安银行,甚至是平安信保,例如P2P借贷、小额贷款、大额贷款、无抵押贷款等等,不同贷款风险不一,对个人征信有更为细致的需求。
这个在内部孵化并有多年沉淀的借贷风控积累的平安集团来说,做征信业务其实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注:前海征信的产品在壹账通的氧分子平台可以看到。
3.1.6.1 个人征信产品
前海征信个人征信产品覆盖贷前审核、贷中监控、贷后催收、数据开放平台及综合服务类等场景。
下面根据不同的流程场景选些常见常用产品接口说下:
3.1.6.1.1 贷前反欺诈类
3.1.6.1.1.1 一鉴通-多要素验证
由客户自行输入必要的信息字段,前海征信调用相关的核验接口进行信息核验,并返回验证结果。前海征信的核验产品至少有8类,渠道来源部分是自有外,大部分需要权威机构渠道接入(这里仅指网上查询)。严格来说只有官方渠道接口出来的才能保证验真率接近100%,各机构留存的数据验真率相对只有20-50%,因此只能通过多家机构都接,这样验真率相对**提升但成本可能**上升。
身份验证:指身份二要素姓名+身份证号的核验,正常的渠道是来源与三所与一所及旗下的代理商,市面上最知名的是他们的代理商国政通(国政通好像代理协议到期了)。其他的一些接口来源这里不细说了。
地址验证:核验是否是本人真实活动地址(家庭、公司等),这个接口无官方权威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大多存在于龙头电商公司(淘宝、京东)、地图类公司(百度、高德)、快递公司(顺丰、中通)及居委**(政府部门)等。这些公司基本都不**有对外的地址核验产品,所以现在这些数据大多存在与一些早期做爬虫授权获取信息的数据公司手上,专门从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公司获得收货地址,再通过各种维度去判断那个是居住地址、哪些是公司地址、哪些是关联地址。
当然除了这些机构来源来,平安集团自身其实也是有大量的这些数据的,例如信用卡快递地址、保单快递地址、各种APP后台定位数据等。
3.1.6.1.1.2 信息补充-好信地址通
只要客户提供四要素,即可通过地址通,来获取与客户相关的所在城市、GPS定位、地址真实性评估结果,所在小区名字、小区均价、小区周边均价、物业类型及地址属性等。
可以在用户填写个人信息时,与地址通相关数据进行匹配,验证地址真实性、活动范围,通过小区估价评估客户资金实例等。
3.1.6.1.1.3 好信欺诈度-团体反欺诈
防范“机器人”数据流量,防控恶意注册、登录、交易、**、**牛,风险手机号、风险IP欺诈等行为。
无官方渠道。多是企业在长期运营中不断积累的数据,从网络中查询、潜入黑产中获取的。一般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的数据公司,多**在这块下苦工,积累数据。然后通过融合共享名单识别身份与设备的第一方欺诈,利用获得各类数据交叉验证识别身份与设备的第三方欺诈,数据挖掘结合关系网络与团伙欺诈特征识别团伙欺诈。
3.1.6.1.2 贷前风险名单
3.1.6.1.2.1 好信不良信息查询-高风险名单
高风险名单一般命中都是强拒绝执行。一般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主要是司法机关依法公示的在逃等人员信息,用亍个人失信及欺诈风险的防控。
3.1.6.1.2.2 风险名单 – 好信法院通
市面上大多数据来源都是通过爬虫获取裁决网、失信与被执行网、红盾网等公开信息。以此来查询个人在司法系统中有无涉案的经济类案件,查看相关法院公告、开庭公告、裁判文书及执行情况信息,及时了解个人在司法系统之中有无正在或即将涉案的信息。同时可识别被查询对象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规避此类严重不良客户。
针对法院公告、裁判文书等文书类信息,新增对涉案人、案件类型、状态、结果等关键信息的提取,以
字段形式输出,减少了人工阅读整个文本的时间(一般的裁决书少则上百字,多则上千字,需要从这么内容中找到关键信息,单靠人工很高成本,也耗时间)。
3.1.6.1.2.3 好信风险度提示
风险度是根据历史逾期数据进行建模评分的产品,根据过往的信贷违约情况的综合估量。风险得分越高则逾期风险水平越高。
3.1.6.1.2.4 风险评估 – 好信常贷客
常贷客,就是之前写过的文章里提到的多头数据,多是自身信贷产品历史留存,然后通过同业共享获取。部分科技公司通过提供系统服务也可以获取这些数据。主要是看单个客户的申请贷款的意愿强度、贷款次数及贷款金额,涉及机构数,逾期情况等几个纬度。经过这几年各家对于这几个纬度的验证,效果应该还是可以,现在基本有这些数据的公司,输出的字段都差不多,区别在于各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度、覆盖率等方面。
在平安曾经的一份多头数据与不良率的相关表中可以看到,多头客户涉及到5家以上,与不良率其实可以算是强相关影响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机构喜欢通过建同业联盟来共享获取这些各机构本就应该是私密的用户数据。
3.1.6.1.3 贷中监控
3.1.6.1.3.1 贷中监控-好信鹰眼
通过机构主动提供的用户借贷信息,提供贷中用户信用轨迹监控,触碰预警规则及时预警。这个产品是基于以上的个人各信贷产品的能力,规定时间内扫描更新相关数据信息。这种产品要求平安集团的收费能覆盖频繁的批量的监控查询。这样的产品也是变相为前海征信信贷客群数据库提供了相对有效的场景支撑。唯一的缺点就是:机构提供的数据可能是不准确的。
贷后部分敏感信息过多,暂不涉及。
3.1.6.1.4 数据开放平台
3.1.6.1.4.1 信息补充-好信银行卡资讯
通过获得与客户银行卡相关的银行卡属性、交易详细数据字段细分出来的交易概况、房产交易、汽车交易、大额交易、网购交易、金融交易、跨境交易、信用交易、非金融交易等与场景相关的多维度字段直观把握消费者风险偏好及还款能力。
正常情况下,这个产品接口数据相对较全的是银联的银联画像产品(主要是POS端的支付数据),有上千个维度。但平安的一账户打通内外部各场景线条产品,这个环节获得银行卡相关的支付数据在某种程度比银联的银联画像字段还丰富。
3.1.6.1.4.2 信息补充-好信手机综合资讯
这个其实是上面有提到的三大运营商出来的手机消费相关的数据。
包括: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判断客户号码稳定性、欺诈嫌疑、消费能力、工作类型等辅助数据。
平安的贷后催收产品,这里不详说,里面涉及的产品比较敏感。贷后催收,主要靠的的是联系方式及位置信息。反正一句话,除了地图类产品,平安集团拥有的客户位置数据也是不可小视的,比地图类产品更厉害的是,平安如果想知道你的关联人关系及联系方式或你和周边人的身体情况,还是很简单的。
3.1.6.2 针对机构用户的产品
针对机构的产品包括报告类、数据类、监控类、验证了、平台类。
3.1.6.2.1 报告类产品
3.1.6.2.1.1 企业信用报告
企业信用包括主要是通过全面、准确地展示了企业的综合信用信息,方便机构和个人快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
主要字段包括:
现在市场上关于企业信用报告的同质产品非常多,基本都没什么特别的。因为数据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家工商网等权威网站公开的信息,有些关系好的可以直接从工商局内直接获取。一些有自己的独特数据源的,例如企业信贷数据、企业财务数据、企业税务数据等的**叠加在企业信用报告作为加分项。例如鹏元企业征信报告与航天信息企业征信报告,两者也**多少有些区别。
3.1.6.2.1.2 好信商户综合评估
通过获取实时POS机交易记录,输出被查询商户过去半年的经营情况综合评分,以及该商户的各类交易行为统计信息等。
主要字段包括:
这块商户POS交易记录,个人猜测应该是平安+银联+其他的数据集合。原则上来说,银联一家足以,但一些行业潜规则原因,还是有存在部分非真实场景的交易数据的情况出现。单一渠道的数据来源,真实在一定比例范围是不能全信的。
3.1.6.2.2 数据类产品
3.1.6.2.2.1 好信经营通
以企业全量增值税票为基础,运营状况分析涵盖企业2014年至今以下3个模块的信息:
来源主要是税务局的税务查询接口,好信经营通属于统计类产品。
下文的税务通属于数据详情:
针对税务数据可信度问题,这里简单说下:从15年开始金税三期工程使得税务数据造假成本变高,税务局**用大数据,**从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库存、银行账户和应纳税额等多个维度进行检验纳税数据真实性,**上税务数据的真实性大大提高,但并非所有的避税漏洞都被堵上,一般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找到方法。目前行业现状是,中小微企业几乎都**有一些“避税”操作,他们称之为“税务优化”。
小微贷款,一直做不大规模也是有原因的。税务数据已经是相对权威的数据了,但依然降不下坏账率。另外供应链金融或者是个更好的可信数据来源场景。
3.1.6.2.2.2 好信税务通
需获得被查询企业授权;查询机构限定为受监管的金融机构
投资方信息/变更表:
3.1.6.2.3 监控类产品
3.1.6.2.3.1 商业风险度提示
根据所提供的监控企业名单,实时监测监控企业是否有新的法院被执行数据、各地税务局网站企业欠税公告数据。
3.1.6.2.4 平台类产品
3.1.6.2.4.1 Credoo 好信企业查询平台
好信企业查询平台–可视化平台,其中的可视化图谱可以厘清机构关联上下游的关系,与企业相关的全方面监控包括了企业的新闻类信息。
了解了征信行业(包括数据公司的风控产品)的征信产品,个人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各机构可以叠加自身场景产生的数据,特别是互联网行为数据,虽然覆盖率不算高。但企业类产品,差异化就更小,除了工商数据、税务数据、新闻舆情外基本没什么可叠加了,虽然现在很多在推供应链金融或其他手段增强数据可信度的商业模式,也还是无法有效解决企业征信产品的短板。相对于个人数据造假,企业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数据造假更难以发现。
前海征信背靠平安这棵数据大树,即使其也处在产品同质化的竞争中,却可通过壹账通平台开始了更多维的数据价值布局。或者在个人或企业的相关有效数据越多的储备下,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可以大大提高、个人或企业向风险转变趋势**相对减少。
3.1.6.3 一账通-账户任意门
平安集团的一账通,早在2009年8月就已经推出,并于2014年12月8日正式推出一账通移动端,推出移动端前就已经平积累了近4000万注册用户,此次发力移动端APP,将变得更为开放,也更为适应金融移动端服务的挑战。一账通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平安集团内一个账户、一套密码、一次登录,即可轻松实现保险、银行、投资等上百个账户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多种需求。
通过一账通聚合了包括银行、信用卡、保险、证**、基金、卡证等在内的所有账户,这也被称之为账户整合;其次,在整合了用户诸多资产的基础上,给予财富扫描、智能提醒等各种服务,这是服务整合;最终,对用户进行财富诊断并进行精准推荐,即针对用户的财务状况,用平安的专业服务积累的大数据模型提供合理的理财规划建议,修正不合理的财务消费,帮助用户把握市场机**,从而实现财富增值。
互联网+的概念,将更多的人和物互联起来,延伸出无限的可能性,但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才能赢得用户。一账通的最大亮点是整合了个人的几乎所有资产账户,对个人资产可以说是全面管理,解决了用户不清晰个人资产、忘记多个密码的痛点。
一账通的出现,即是在解决用户多个账户难以统一管理的痛点,也为实现集团内部客户内部各业务线条流转提供了基础功能。当时有个数据统计,每个人一生中,平均**有多达160个各种账户和证件,经常需要登录不同网站,记住不同的账户的密码,个中烦恼显而易见,经常忘记账户密码的情况,成为不少人的“痛点”。
一账通基于用户日常管理账户的各种痛点,整合包括“投、消、存、贷、保”等5大金融账户,覆盖“车、房、健康、托贵”等4大生活账户,实现金融及生活的三个互通:账户通、数据通、资产通,是继万里通、陆金所后,作为平安践行“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支点。
在实现账户的连接与互通的同时,可以管理平安账户和其他金融、非金融机构网上账户,实现帐户管理与资产管理需求。例如,一键查看用户名下所有银行卡余额流水,一键购买特权专属高收益金融理财产品,一键归还所有银行信用卡账单,一键在线申请信用卡等等。全线上“一键式”的金融服务,给用户带来了简单便捷的体验,同时增加了用户粘性。
打通集团各业务板块,一账通可以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中进行梳理分析,获取高流动性、时序间隔更小的数据,也就是更高活跃度的数据。
从2015年开始,一账通经过内部客户的打磨优化,也渐获得了外部客户群体逐的认可。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末,一账通4000万客户中,**过75%是通过内部获客、仅24%是通过外部获客的渠道实现;但时至2015年末外部获客占比已**过内部获客:1亿客户中有59%是通过外部获客的渠道实现,仅41%是从内部获客而来。
更为直观的是,一账通2015年通过内部获客的方式,实现增量客户1060万;而通过外部获客渠道,实现的增量客户则高达近5000万。
一账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中,集团对其的定位:包括基础账户整合、金融服务提供商、智能财富管理平台等,现在最新的定位是成为中国最大的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3.1.6.4 金融壹账通-金融科技品牌代言
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融壹账通),注册于2015年12月,金融壹账通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平安孵化的四家“独角兽”企业之一,在《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位列第13名。
金融壹账通是由平安壹账通、前海征信、银行壹账通三大业务整合而来,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平台、生物识别等核心科技,金融壹账通建立起了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和开放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驱动的业务解决方案。
严格来说,早在2008年就成立的平安金科算是金融壹帐通的前身,金融壹账通应该在平安的科技金融对外战略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先进的金融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云和智能金融等新技术的运用,金融壹账通目前已搭建起国内前沿的直销银行云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金融云服务平台、同业资产交易服务平台以及个人征信服务平台,拥有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和开放平台四大产品系列。
智能银行云围绕贷款、生活场景、收单金融、理财产品,帮助银行经营客户,实现零售转型;
智能保险云在理赔和运营领域输出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保险公司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已正式推出“智能认证”与“智能闪赔”,并与23家保险公司签约;
智能投资云覆盖信托、私募、基金、证**,根据不同行业,构建不同企业风险特征动态画像。
2017年5月金科空间站开放平台首发上线APP自助插件、大数据应用、智慧金融服务三大板块21项产品。APP自助舱,包括理财产品、充值服务、资产中心、银行卡鉴权等场景;大数据应用舱则包含好信度、壹企评、好信盔甲等数个产品;智慧金融服务舱则涵盖机构一账通、区块链服务、人脸识别、社交云、知鸟等科技服务此外,该平台一方面向中小银行或非银机构输出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提供一站式入驻开发的平台支持。
中小银行客户只需注册登录金科空间站网站,即可对站内各项金融科技产品进行自助选购,通过线上或线下的业务接入,把金科空间站里的服务产品无缝对接或嵌入到自己的经营体系中来,以此快速提升银行自身的金融科技服务水平。
平安金融壹账通依托平安金融云这样的轻量模式,把平安多年积累的技术整合成方案,输出给中小银行。据介绍,平安云服务作为技术能力开放平台,上面集合了平安集团所有的技术积累,包括金融云、城市云、医疗健康云、政府云四个领域。平安科技提供大部分底层技术,其他业务子公司将各自能力分区打包,整合到云平台,灵活开放,有针对性地服务各个领域。
平安科技金融壹账通与中小银行合作时,也得到了这些银行的资源和场景的加持。这样的发展模式下,银行业内无论是同业、零售还是对公,技术、场景等资源的共享互利的生态运作,都能带动金融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截至2018年6月末,金融壹账通已为441家银行、38家保险公司、近2200家非银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一季度金融机构风控查询量**1.8亿人次。金融壹账通独特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也获得了海内外投资者的认可,公司已于2018年初顺利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75亿美金。
基于自身的AI、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平安金融壹账通曾通过远程技术、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有效防范了将近107万的欺诈金额和800多个欺诈案件;某一家上线直销银行服务的银行,APP的点击率与过去相比达到了2.9倍,零售开户数达到3.5倍,金融交易额达到4.3倍……
3.1.6.5 平安银行零售-信用卡
平安银行以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等信贷产品为其“大零售”转型突破点,该行将其称之为“三大尖兵”
平安银行通过“四轮驱动”发展零售业务。
第一是综合拓展SAT(即社交、网点、产品)模式,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达1.79亿,互联网用户4.86亿,借助平安集团130万个险代理人,平安银行在获客和客户综合服务方面具有零售的天生优势。
第二是家族传承办公室模式,平安集团千万保单的高净值客户是寿险的顶级客户,将是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
第三是传统银行升级模式,将营业网点开放互联,新开网点全部用智能化网点,并与有流量、场景的公司合作。
第四是B2B2C模式,银行与供应商签约后,客户可通过银行为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购买快消品等。
平安银行零售突破的三把“尖刀”中,除汽车金融为抵质押贷款外,信用卡、新一贷均为信用贷款业务。信用贷款业务的风控能力是其能否获利的核心因素。信用卡业务作为平安集团的第二张金融**,信用卡的营业收入、利润占大零售板块整体比例达40%以上。
平安银行应用大数据和新技术,构建智能化风控体系。在大数据方面,利用集团内外的大数据平台,将评分模型体系深入运用到信用卡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节点。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风险自标持续优化。
平安银行搭建了一套基于行业最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和长期数据积累,并不断优化调整的风控模型,逐步打造一个应用人脸识别、设备指纹、声纹识别等新科技的智能风控体系,实现主动筛选、主动识别、自动审批、差异定价、实时反欺诈,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始于2016年年中,旨在通过科技力量推动银行进入智能化3.0新模式阶段。
所谓智能化3.0模式,即有别于1.0的互联网模式和2.0的数字化模式,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颠覆式革新,是基于互联网思维,通过科技引领、敏捷组织形成的“金融+互联网”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新模式。
平安集团和平安银行都非常重视科技,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与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搭建核心基础平台。2017年上半年,银行在总体费用下降15%的前提下,科技投入上升了20%。
平安银行的零售战略转型,必须通过科技引领。目标是通过科技引领、敏捷组织形成新流量入口的“金融+互联网智能化”零售银行。智能化要以客户为中心,主动嵌入场景,使生活和金融更加便捷;精准客户画像,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
平安银行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有一整套的风险管理体系支撑的,打造了从队伍到产品模型、数据、新科技一整套强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平安银行能够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平安银行零售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兼信用卡中心风险总监张慎表示,该行正在逐步打造一个应用人脸识别、设备指纹、声纹识别等新科技的智能风控体系,实现主动筛选、主动识别、自动审批、差异定价、实时反欺诈。
据介绍,平安银行早在两年多前就已开始用人脸识别作为信用卡审批工具,在1400万个申请上使用,目前还没有发生一起伪冒申请。一年前上线的设备指纹项目,已经成功拦截**过2万起攻击,直接和间接保护客户、银行资产金额**过1亿元。该行自主研发的信用卡智能反欺诈系统,在业内最早实现了对首笔欺诈交易的有效防堵。
零售业务转型,最大的难点在于个人客户获得以及业务开拓,背靠平安集团保险的庞大客户群,平安银行充分发挥与平安旗下寿险的交叉销售和推广效应,使其零售业务打开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国内已有银行开始尝试,做法是将信用卡和借记卡关联,部分银行关联度已达到60%。这方面平安银行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平安银行综合金融有优势,中国平安的客户中,除了保险,客户还有存款、投资需求,关联一张卡,银行就能提供一揽子服务。关键就是8000万客户的迁徙。
完成数量庞大的客户迁徙,需要银行有统筹的战略规划,必须打通与平安各个业务板块的联系,而非产品简单叠加。各业务线条过来的客户信息呈分散方式,难以收到效果,需要整体规划运作,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产品、风控、资源控制都是一揽子设计,产品也要整体开发,这样才能真正把所有客户战略联系起来。
平安在房地产的布局比较大,这里进队平安房产服务生态圈的平安好房,其成立于2014年,平安通过平安好房积极打造涵盖好房网、经纪云、政府云、地产云的“一网三云”房生态解决方案,切入地产营销、地产管理和地产金融三大市场;通过与包括开发商、租赁企业、经纪公司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度系统对接,构建基于房源、消费者、经纪人和内容等四大领域的数据资产平台,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赋能体系,打造业内领先的服务全房生态的业务模式。
平安好房一开始是为消费者提供信息网站的互联网公司,慢慢变成为整个长租公寓、开发商提供完整的Saas解决方案,打造去中介化的二手房交易平台,通过人工验证,保证房源的真实性,在用户达成交易意向以后,提供标准化的签约、审税、付款、贷款等服务,这些交易服务全程免费。
同时围绕房地产行业核心业务,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金融产品,通过房产电商平台整合金融资产。伴随着整个集团智慧城市的战略,也承接了智慧房产的业务,从单一变得多元,整个版图也越来越大。
平安好房的业务包括新房买卖、二手房买卖、租房业务、好房宝业务、好管家业务五大板块,其中个人通过该平台买新房,不用付费;二手房买卖、租房业务,都是个人对个人模式,免佣金;好房宝是一个类似于余额宝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好管家业务则是实现通过这一平台寻找家政员。
平安集团对平安好房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房地产电商平台,开始将其就纳入个人金融服务平台的布局:
平安通过汽车之家、平安银行、平安产险、平安融资租赁等公司,提供汽车相关服务,同时赋能整车厂和汽车服务商户,打造“看车、买车、用车”的全流程汽车服务生态圈。
平安产险2018上半年客户数达6215.6万人(个人6028.7万,公司1869万)。
在C端,平安为广大车主提供优质服务,二季度汽车之家主APP日均独立用户访问量达1,030万;平安产险的“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量突破4,500万,绑车用户数突破3,000万;平安银行车主信用卡发卡量近2,000万张。
在B端,平安通过经销商云平台、新车二网云平台、二手车交易云平台、汽车零配件云平台覆盖全国90%以上的主要相关服务提供商,与90多家整车厂、2万多家4S店、3万多家二手车商户、7万多家修理厂深度合作。
不完全统计,除去此前的平安好车,平安在汽车O2O领域布局的企业已达十余家,
既有车慧网、淘汽档口、虎贝尔这样的O2O电商平台,也有携车网、有壹车、e车洗等汽车保养维修平台,更有滴滴快车、宝驾租车这样的出行O2O平台,从买车、用车、车险、保养维护的生态链几近完整。
3.3.1 平安产险及好车主
平安产险通过“平安好车主”APP聚合广泛优质的车生态服务资源,与全国上万家4s店、修理厂、保养连锁店深度合作,提供专业精致的车保养、车保险、车生活服务,为车主提供一站式用车服务
2016年,平安产险不断深化互联网保险领域的探索和布局,同时整合内外部资源,将“互联网+车生活”的发展模式向全行业开放,以“平安好车主”APP为核心载体,以“用车助手、安全管家”的清晰定位和价值主张,从线下客户向线上迁移、大数据应用于风险筛选和精准定价、科技提升用户体验三个方面入手,打造以客户为导向的在线经营和开放式互联网车生活平台。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4,424万,绑车用户2,694万,12月当月活跃用户953万,稳居汽车工具类移动应用第一位。
在风控管理方面,平安集团目前已经实现代理人品质管理、寿险核保理赔风控、车险驾驶风控因子、车险理赔智能风控、财产险风险识别系统以及信用卡&普惠智能风控。
2016年2月,平安集团官方声明称“根据集团3.0战略,为了给平安产险近4000万车险客户提供更好的移动互联车生活,平安好车和平安产险进行业务整合”。好车界面被并入产险下的平安好车主软件。
合并举措是为了将整体生态链打的更长一点,由于平安好车原本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只是单纯的二手车交易,所以交易频率较低。
两者放在一起就形成了车主生态圈,然后将其作为附加值服务,车主从买车,挑车、买车交易,用车买保险,日常使用,安全驾驶保养,包括底图、违章查询,再产生可能要卖二手车这样的需要,它是一条链条的。
3.3.2 风控应用
目前,平安产险将每年利润的10%投入科技应用研发,其科技中心有1500+技术人员。而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已在平安产险前中后台多个业务节点开花落地,从承保、风控、运营、理赔、到客户服务。
平安车险建立了AI车主评分定价体系,从人、车、环境、保险、历史赔付记录等维度,全面扩展风险因子库,建立动态核保模型,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迭代实现精准定价;为车主量身打造的“用车助手、安全管家”——平安好车主APP,能为车主提供涵盖“车服务”、“车生活”、“车保险”的一站式服务,目前累计注册用户突破4,628万。
2017年平安将AI应用于车险理赔业务,推出智能闪赔,能够实现图**精准定损、秒级赔付、全流程智能风控阻断,极大提升理赔效率。
3.3.3 大数据价值
数千万级别的用户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可以极大丰富平安产险系统的数据库,通过位置、驾驶习惯、消费偏好等关键数据的分析,将大幅提高数据预测的精准度。
仅以本轮车主节为例,吸引了近千万车主参与营销活动,这些用户在各类营销活动中留下的兴趣爱好就能搭建起一个不小的数据分析库,增强平台及商家开展个性化营销的成功率。未来,平安产险甚至可建立新定价模型下的UBI车险,真正实现“一人一车一价”,充分提升车险的效益。
路径1:地图+安全管理。
目前一些电子地图软件基于行车导航这一入口进入安全管理,借助车载屏幕和手机屏幕对车主的行车进行安全提醒。这重点解决的是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服务,重点功能仅仅是导航,存在驾驶外的安全管理服务盲区。
路径2:出行软件加安全管理。
这几年网约车兴起之后,各类大型出行软件也提供安全管理服务,比如“顺风车”车险等,用以保障“约车”过程中车主和乘客之间的安全和体验,但是依旧存在着用户量不足(不能覆盖其他私家车主),以及产业链不成熟的弊端。
路径3:车险加安全管理。
前面已经提到,车险是最不愿意看到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对安全管理的介入有很高的积极性。同样,车险利用互联网平台后,所集聚的资源和蓄积的能量就不是地图软件和出行软件所能比拟的。
以平安车险为例,凭借这平安好车主APP,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流程、全覆盖的风险控制。
1.前端:养成用户的安全行车习惯,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良好的驾驶习惯往往将祸患消弭于未萌之时,但由于缺乏正面的激励措施,部分车主一开始并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平安好车主通过“开车赚钱”这一功能来实现正面引导,通过记录驾驶行程、驾驶行为,APP能对车主驾驶风险做出综合评估和打分,将驾驶评分转变为“万里通积分”,鼓励车主安全驾驶,自功能上线后通过近5个月追踪,“平安行”用户的风险系数降低了6%。而在车主节期间,这一功能更是大受欢迎,日活跃率同比增长200%。
2.中端:通过违章高发提醒大数据手段,做好行车助手。
根据对交通数据的分析,APP可提前发布违章预警,在路过容易产生违章和事故的路段时**自动提醒车主,实时避免车辆违章,这些技术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行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3.末端:凭借自助理赔、现场查勘等技术,及时做好预后措施。
当安全事故确实发生时,一份快速的理赔的作用将充分体现。为此,平安车险将在“自助理赔”的基础上再次推出“现场查勘”服务,开发了较网约车调度系统更为复杂的后台算法,颠覆了查勘员传统网格化调度体系,通过测算周围查勘员的工作量,获取各查勘员到达事故现场的动态时长,以实现最优派工。
可以说,平安车险与其他开放式平台不一样,有持续为用户出行安全提供资源的源动力和技术能力,可以实现客户与车险企业的动态平衡,双赢结果。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好车主APP链接平安内部服务、外部修理厂、汽车之家等线上和线下的资源,让形形色色的服务商得以开展全行业的协作,得以涵盖保险服务、电商服务、维修服务、养护服务、内容运营等多项内容,为做好客户留存做了各个层级和环节的准备,实现产险、平台商家和用户的多方共赢。
在互联网“马太效应”的推动下,可以预见,车生活开放平台的数量将减少,业务集中度进一步增强,最终形成“一**多强”的大型平台竞争割据局面。凭借2500万用户,以安全管理为基础的平安好车主APP正在成为一个平台级入口,甚至是未来车生活的统一重要入口。
3.3.3 汽车金融
在平安综合金融众多业务模块中,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业务近5年来,业务规模翻了近7倍,业务增速是乘用车销量增速的10倍,市场份额连续多年领跑行业,至今车主卡发卡2000万,拥有5500万银行互联网用户(平安汽车金融自2012两行(与深发展银行)合并、实施独立事业部专营架构后,发展势头不错)。
平安银行汽车金融将坚守车金融为主体,围绕车消费场景化和车生活生态化,深化与集团内汽车之家、平安产险、平安寿险的合作,聚焦车主十大需求场景,线上线下一体,提供覆盖前中后市场供应商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逐步打通生态价值链,实现车主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3.3.4 平安好车
2013年3月,平安集团投资10亿成立平安好车
以C2B的模式为切入点进军整个汽车产业链,即个人消费者把车放到平台上去拍卖给车商。在此过程中,平安好车借助平安产险对其所销售的车辆提供信贷及延保产品。
好车的布局符合其医食住行的“行”下手,玩转汽车后市场的金融业务,但是,购买二手车和新车都是属于低频高价,用户在选择的时候,定然属于长时间考虑的范畴,在扩展用户规模及活跃度上是不匹配整体战略的。单纯转化车险的存量客户,又是明显的逻辑问题–我刚买完车险,你要我去卖车? 我刚在你这平台卖完车,你还想给我推车险?没有车主留存的平台进行再次营销转化是个大问题。
据说,当时的平安好车业务没做多久就亏损严重,平安好车每月平均线上2000辆的交易量,销售线索转换效率或不到1%。每卖一辆车至少亏损六七千元。唯一的交易佣金是远远覆盖不了收入来源的。
平安好车挨了3年于2016年2月27日正式关闭,部分员工并入平安产险业务。
对于平安好车和平安产险进行业务整合事件,平安方面称是根据集团3.0战略,给平安产险的近4000万车险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平安掌门人马明哲表示,将不再局限于平安内部的综合金融,而是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向全行业开放,携手金融同业伙伴,利用新科技,打造更强大的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平安汽车生态需要一个大的、有用户、有流量的电商平台将当前它们在车生活产业链的资源,与车险、金融等领域进行整合,平安好车显然没有达到中国平安最先的预期,汽车之家是最好的选择。
3.3.5 平安国际融资租赁
平安租赁成立于2012年09月27日,注册资本达122亿元;平安租赁围绕集团生态圈战略,于2015年开始布局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主要通过汽车金融事业部开展。
汽车金融事业部着眼于个人及企业客户在乘用车、商用车两方面的终端消费和使用需求,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消费体验。
2016年初步成型,2017年进入快速增长期,2017年12月,汽车金融业务月放款量接近2万台,在融资租赁公司中已位居第一梯队,成为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平安租赁在乘用车市场通过差异化战略部署,同步布局对公、零售以及经租三类业务,形成了相互支持的业务形态,在产业生态中具备独特的影响力,在行业内形成了差异化资源优势。
目前汽车融资租赁的消费者集中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征信覆盖有限,平安租赁以平安集团内部的经验、科技以及数据资源为重要依托,充分整合集团的大数据资源,与前海征信合作并首批直连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持续完善征信体系。
此外,平安租赁将很快利用平安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指纹技术,进一步优化反欺诈系统,增强对于欺诈者的识别能力。同时,针对面审环节,平安租赁也将利用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对于面审场景的不断学习,丰富话题和技巧库,提升面审的效率和准确度。大数据与高科技结合的风控体系,使低成本、高效率的风险防范工作得以实现,有力保障平安租赁汽车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而在平安租赁的2.0战略,其将以“资金+风控+系统”为切入口,搭建汽车金融开放赋能平台。通过金融赋能、资源赋能、渠道+服务+产品赋能三大举措,为中小融资租赁公司提供强大的平台、系统、资源、资金等支持,解决中小租赁公司起步阶段的各种痛点。
3.3.6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领先的汽车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汽车消费和汽车生活服务。
平安2016年入股汽车之家,通过产品服务、数据技术、生态规则和资源为用户和客户赋能,建设“车媒体、车电商、车金融、车生活”4个圈、从“基于内容的垂直领域公司”转型升级为“基于数据技术的汽车公司,打造汽车服务生态圈,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及服务。汽车之家日均覆盖**过3500万汽车消费人群,
汽车之家积极拓展其他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
在商业服务方面,汽车之家将先进的数据业务与VR生态圈无缝结合,为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其特色包括定制智能汽车展厅和互动体验中心,帮助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二手车业务方面,为加速实现二手车闭环交易,汽车之家2018年6月向天天拍车战略投资1亿美元,汽车之家的核心在线用户群体将为天天拍车补充C2B资源,而天天拍车的线下资源和专业能力也将提升汽车之家用户的二手车销售体验,助力汽车之家业务腾飞。
天天拍车拥有三大竞争优势:拥有海量的汽车用户;聚合了庞大数量的活跃二手车经销商买家;拥有规模领先的二手车跨区域交易平台。通过这三点,天天拍车能够实现精准匹配车主与车商两端的资源和需求。天天拍车在C2B中能存活下来的,不是当时平安好车可比的。
本轮融资之后,天天拍车也可借助汽车之家及平安集团的汽车生态布局,提升拍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在二手车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其他服务,在二手车零售、汽车金融、汽车整备等领域拓展全新业务,**进一步覆盖更多城市,扩大企业规模。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要求,基层医疗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普通门诊、慢病管理、康复等医疗服务。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社**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社**力量举办、运营高水平全科诊所,为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平安集团旗下对此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战略分成”四部曲“:
在用户端,有主打线上门户的移动互联网问诊平台“平安好医生”-注线上患者C端用户,承担着主要的线上引流功能;
主打建立线下医疗服务标准的“万家诊所”-主要服务线下医疗机构B端客户,为诊所、药店、体检中心等赋能的平台,同时也把握了医患的线下入口;
在商业保险方面,平安健康险、寿险、养老险均有参与。
而平安医保科技则通过对支付方提供控费服务、精算服务、医保账户服务、医疗资源管理、健康档案应用等全方位的医保、商保管理服务和科技支持。藉此,平安在患者、提供方和支付方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
3.4.1 寿险
在客户经营方面,围绕客户需求,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分场景积累海量客户,并与客户高频互动,动态了解客户,形成完整的客户试图并分群。分群之后,智能生成产品、服务、渠道和接触时机,推送接触线索至客户及代理人。
以平安寿险为例,在过去2-3年时间中,应用客户经营的模型,不仅提高了客户体验,还精准推送销售和服务线索,在12个月线索转化率**过20%,同时客户转化率在12个月**过40%。对于客户经营模型的应用,对老客户的加保率提升67%。平安不仅在寿险领域推进这种精准的客户经营,同时总结寿险的经验,在证**、信托、陆金所也开展这种更精准的客户经营。
对客户进行画像,建立360度的客户视图,对客户进行分群,然后按照分群建立各种倾向性模型,包括服务的倾向性模型、销售的倾向性模型,对于客户产生一系列的销售和服务线索,推送给服务的渠道和销售的渠道。以证**为例,通过这个模式,客均AUM有25%的提升,客户炒股票的换手率提升了30%。
在渠道管理与销售方面,平安建立了全新的“SAT”模式——S代表社交,A代表APP,T代表远程座席。
通过这个模式,平安寿险一年给平安集团新引流的用户达到2.3亿,线上销售活动率是原来的2倍,同时销售多个产品的代理人数量也增加了1倍。而在线上的交易,比如在金管家(寿险APP)交易包括保险和非保险类的产品,也增加了1倍。
这个模式的改变其实是利用社交媒体,利用科技技术如大数据、云技术变革了整个业务员的获客、销售模式。目前SAT模式已经在平安集团内多家公司应用,如平安产险、银行零售、银行汽融以及信托等。
3.4.2 好医生
当时根据中国民政部数据,2013年至2016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年增加,至2016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人,占比增至16.7%。
另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测,到2026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2.7亿人,占比将增至18.6%。中国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将带动医疗开支增加。
这种背景下,需求是强的,市场规模是有的,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是刚好的。
2014年8月,平安好医生所属的平安健康医疗科技公司注册成立。
平安好医生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全流程、O2O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连接用户、保险公司、医保、医院、诊所、检验检测机构、新兴智能设备以及各类医疗服务提供商的综合平台。
2015年4月,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当时已存在丁香园、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健康160、微医、春雨医生等竞争对手)。
在2016年,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呈现出极为不均匀,占中国医院总数近7.7%的三级医院承担全国49.8%的医疗咨询量,大大加大了三级医院的诊疗负担,同时也使患者的体验感较差。同时,大部分三级医院均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山东、江苏及浙江等较富裕及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省份,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2016年7月和2016年9月,平安好医生的嫡系兄弟公司,平安万家医疗(诊所管理服务商)和平安医保科技(医保、商保管理服务商)先后成立。
平安集团期望以“平安好医生”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自有医疗团队支持及互联网实现医疗及保健服务,形成包含医生、医院、药房、理疗中心、健康检查、健身、医美、保险、电子商务的“三大闭环,四大场景”的生态系统。三家子公司通过流量端和支付端切入,其已构建出“患者-提供商-支付方”的综合模式。这里要指出的是,它们同作为平安集团的内部孵化项目,除了互补关系,更有竞争关系。比如,平安好医生和平安万家医疗均有健康商城业务。
平安好医生通过收购合肥快易捷和江西纳百特拥有了B2B和B2C的药品交易流通牌照,建立平安(青岛)互联网医院、平安(合肥)互联网医院拥有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公司医、药、健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雏形显现,不断完善全国性及建立全球性网络。
具体来说,平安好医生主要有四个业务分部:
1.家庭医生服务:人工智能辅助自有医疗团队及外部医生透过合作医院网络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主要包括在线咨询、转诊及挂号、住院安排及二次诊疗意见。
至2017年年底,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达1.93亿名、平均月活跃用户为0.33亿名。在线咨询**过2.11亿次,每日平均约37万次;
拥有172名医生及716名医疗助理,分别在广州、合肥及青岛的经营场所驻诊,并与2100名外部医师(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或以上级别医师)建立合作;
医院网络已经遍布中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约3100家医院(包括逾1000家三甲医院),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约260家海外医院建立合作。
2. 消费型医疗:提供多种整合医疗健康机构服务的标准化服务组合,以满足用户持续性、预防性及其他健康相关需要,如体检、基因检测及医美。
**过300个城市的约1100家健康检查中心、约60个城市的约500家牙科诊所及约30个城市的约70家美容中心进行合作。此外,该公司还与8个国家及地区的**过20家海外体检中心进行合作。
3. 健康商城:提供多元化及不断变化的产品类别,包括医疗健康产品(如药品、健康营养品及医疗器械)、健身产品(如健身设备及配件)、个人护理用品、以及其他产品。
截至2017年底,平安好医生健康商城分别提供约6.98万个及17.88万个SKU(最小单品)。2017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健康商城交易总额为7.22亿元,其中自营模式占比为65.7%,平台模式占比为34.3%。
在平台模式下,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与北京好医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广东健客医药有限公司等17家连锁药店及14家海淘供货商合作,佣金费通常按销售额的4%~10%收取。
4. 健康管理和互动:制订各种健康计划(如血压管理、体质调理、瘦身减肥、美白淡斑)、工具及活动(如步步夺金、上课领金),并向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如健康头条、讲堂、课程),以协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健康头条为例,2017年该公司健康头条服务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达到100万人,日均网页浏览量约为290万人次,及日均信息流广告约为4300条。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已建成及收录**过29,000种获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临床版认证的疾病的信息库及2.11亿条在线咨询记录。
此外,公司于2017年11月与专注于人工智能驱动的物联网领域的北京云知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云知声”)合作成立了上海澔医(公司与云知声各拥有合营公司70%及30%的股权),合营公司将可使用公司的人工智能助理技术、在线咨询服务、同步公司平台上的健康相关数据及应用云知声的专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如自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声纹/语者识别和**算领域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平安好医生于2018年5月4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抢先成为四大独角兽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募资额约为85.64亿港元。平安好医生从一开始发展就极其迅速,甚至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平安好医生的快速发展,既离不开平安近30年的保险客户的积累,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当时的医疗资源与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的矛盾等诱因。
截至2018年6月末,“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疗团队达1037人,签约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生4650名。此外,其“1小时送药”网络已覆盖**80个城市,覆盖**4000家,合作药店**12000家,合作医院数**3100家,其中三甲医院**1200家。
平安好医生在各业务线条过程中,可收集公司平台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如在线咨询数据、浏览数据、搜索数据),利用语境分析引擎(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等)收集及处理用户数据,利用用户分析引擎(包括多维数据挖掘、动态关联分析等)推断出用户的兴趣、人口数据、意向及其特征,用以精细化营销及利用内容相关性增强用户粘性,并将数据应用至人工智能助理的训练及开发过程。
当平安好医生拥有巨大的流量,平台就**成为一个流量分发的总部,用户+保险支付+互联网医院+在线药房+医疗机构+医药厂商将构建一个O2O互联网医药医疗服务的生态闭环,其前景不可限量。
3.4.3 万家医疗
2018年8月16日平安好医生公告称,收购万家医疗100%股权,总代价为9.8亿元人民币。万家医疗是平安集团旗下的大医疗健康板块的线下入口,主要业务是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技术增值服务。
此次收购万家医疗锐意借助出口技术来建立医疗健康生态系统。万家医疗主要从事药房及诊所资源整合及评审服务、医疗服务工作平台业务、线下诊所服务、人才培训及管理服务。截至今年6月,平台平台有63000多间登记诊所。
从基层切入渗透家庭医生服务是正向选择,通过收购万家医疗,“平安好医生”又多了一条加速走向线下的路,为其流量的双向导流又增添了一种可能性。换句话来说,保险业务的商业模式也多了一种衔接和落地方式。
近日,万家医疗方面公布数据称,自2016年7月成立至2018年5月,将近2年的时间里,平安万家平台上线的诊所已有6万余家,接入万家云诊所近3万家,通过万家标准三星认证的有6000家。
目前国家只有针对二、三级医院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没有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评审标准认证,所以认证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此外,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社保准入对诊所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将被纳入社保定点单位,承担基础医疗服务。而目前国内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及服务能级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尚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中国20多万家的城市诊所,此外每年还有7000多家的增量,而村卫生室则多达60多万家,无论医疗水平、管理能力都良莠不齐存在现实痛点。
平安联手国际医疗认证权威机构JCI(美国)、DNV GL(欧洲)、NICE(英国)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结合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现状推出的。《万家分层认证标准体系》最引人关注。
万家医疗主要聚焦于包括二、三级医院和社区门诊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其提供系统+标准+服务的模式。
同时,万家医疗通过遴选优质基层医疗机构,以平台力量,制定和引入认证标准、专家资源、培训服务、知识库等资源,让诊所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并由此构建起国内优质诊所服务网络。
万家医疗后来推出了万家快诊模式,已经签约上千家药店。与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药店”主要是通过远程医疗问诊,来解决处方的模式不同,平安万家的“快诊模式”是帮连锁药店提供一个线下的医疗服务体系,具体模式与美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CVS推出的“分钟诊所”类似。
3.4.4 平安医保
2016年9月份成立的平安医保科技,主要为医疗系统提供控费、精算、医保账户、医疗资源管理、健康档案应用等管理服务,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科技驱动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具备事前、事中、事后系统性监管、决策和绩效管理的体系;通过创新产品,为医保提供按病种、按人群画像的创新服务及配套的PBM服务;通过建立了很多大数据应用模型,比如个人医疗费用识别模型、反欺诈模型、人群风险分层管理模型。这些模型可以针对特病人群、门诊慢病人群去做主动干预管理,实现从被动控费到主动管理。
平安医保科技目前的业务模式,从服务对象来说可以归纳为四方:
平安作为金融行业的智慧城市先行者,紧跟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的号召,致力于“服务国家、服务实体、服务大众”,打造了智慧政务、生活、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养老、环保等业务板块,平安的智慧城市业务已服务全国200多个城市,建设成果突出,社**效应显著:
平安的智慧城市平台建设的几大目标:
一是让城市治理更有效
平安打通了城市平台,通过一个视频就能够对整个城市经济社**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实时的感知、监测和预警,不断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快速处置能力。全面推动从被动式应急式向主动式、预警式成立治理模式转变。政务通平台中,主要是解决政务不畅、效果不高难协同、管理分散难统一、系统繁杂等问题。
二是让市民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平安积极配合政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民通平台,优化整个政务服务项目。让政务服务像网购商品一样方便,实现一网通办,实现整合、联动和规范管理,营造良好营商氛围,便于企业和市民办事。
三是让公共安全更加稳定保障。
通过平安在业界应有的隐私、制度、安全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区块链顶层技术,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台,对食品药品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流通、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让食品药品的造假行为、违法事件无处可逃、无地可躲,让违法犯罪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监管更加到位,打击更加精准有力。
四是让交通出行更加顺畅快捷。
针对出行难的问题,对人、车、路进行科学合理匹配,平安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创建了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管理运行体系,全方位服务交管部门,提升车驾管理的效率、政务的提校和市民出行的体验。
上面提到的5大生态圈及平安其他的布局都离不开以下的四大核心技术,这些新技术推动业务快速增长,持续提升平安综合竞争力。目前四大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客户经营、渠道管理、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等场景中,极大提升了业务价值,并成功孵化出如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一系列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平台,且已对外输出核心技术服务。
3.6.1 智能认知
平安致力于智能认知领域的研发及应用,实现精准高效的身份鉴别,赋能众多应用场景。平安拥有世界顶级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达99.8%)、声纹识别技术(1秒内识别准确率达99.7%)及微表情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95.8%,在OMG国际微表情评测中排名第一),并成功应用于智能贷款、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家居等场景。目前平安智能认知技术已应用于近70家金融及非金融机构。
3.6.2 人工智能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代理人管理、保险电销、客户服务、车险理赔、风险管理等场景。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车险“510城市极速现场查勘”服务时效进一步提升,上半年95.5%的城市日间现场案件实现5至10分钟内极速处理;
2017年四季度上线以来,金融壹账通的AI智能保险解决方案已为30余家中小保险公司提供涵盖投保、理赔、风控、客服等全流程的保险科技服务;基于微表情智能判断的贷款面审系统与人工判断吻合率**过80%。
在医疗健康领域,平安通过完善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端到端的产品矩阵,服务政府开展智慧医疗,辅助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效率,包括智能疾病预测、智能分诊导诊、智能医疗影像筛查、智能辅助诊疗、智慧用药、智能ICU重症管理、智能随访患教等。平安持续完善药品、疾病、处方、个人风险因子、医生画像等五大医疗数据库,包含1,000万条医学证据、20万条药品信息等数据,并通过700多个常见疾病智能辅助诊疗模型覆盖8亿就诊人群。
在智慧城市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交通、教育、口岸、安防、环保、生活等多个方面。交通方面,针对某特大城市热点区域拥堵难题,平安打造定制化智慧拥堵解决方案,平均车速提升**过50%、拥堵警情下降**过90%,市民出行体验明显提升;教育方面,已有5个省市学生使用平安人脸校园考勤和人脸考试核身技术产品,核验平均1秒通过。
另外,平安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举办的首届AI作曲国际挑战赛中取得第一名;获得Schneider“AI+环保大赛”全球第一,异常能耗监测准确度**80%。
3.6.3 云
平安云承载万亿级资产规模的集团核心业务,并为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用户提供高效、安全的云服务。平安云拥有9项权威云认证,率先迈入最高安全级别的云计算服务商行列。上半年平安云推出18个新产品,覆盖了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域,同时为支持集团海外业务开展,启动香港及其他海外数据中心布局。
3.6.4 区块链
平安壹账链技术提供业界领先的服务,支持每秒万笔级交易量,支持国密,并独家掌握非货币场景下的零知识验证技术,保护业务数据隐私。平安壹账链已应用于跨境贸易与供应链金融、基建与PPP、医药与医疗器械、保险、环保、汽车、房地产等7大场景,并建立了37,000多个区块链节点,覆盖近4万家机构。
平安已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以及多家香港核心银行合作,推出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贸易融资平台。
为了给面对挑战应变能力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提供风险管理保障,金融壹账通搭建了一个BaaS区块链技术搭建平台。银行客户在这个区块链平台上,能够进行资产、负债的交换(平安区块链是由美国IBM**级账本的联合创始人打造的)。
平安区块链BaaS平台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区块链系统架构,包括基础层、核心层和开放API。基础层支持数据输出和保管、后台管理、外部系统适配。核心层是平安投入最大的部分,主要实现同态加密,分**存储,私钥管理和跨链传输四方面。
由于平安集团内部有保险、银行等投资类业务,所以将这些接口API分类进行输出。包括账户API、产品信息API、交易信息API、资金信息API。**宇翔表示,只要金融场景能够被定义,存在需求,平安BaaS都能马上提供服务。
第二层是服务平台。该平台是连接平安业务场景的桥梁,该层能够实现信息存储、资产发布登记、资产交易转让、资产对账清算,以及BaaS web服务。
第三层是业务场景,例如同业资产交易,个人信用护照,中小企业贷款,主账户实时对账,征信黑名单共享等。
从平安的发展历程来看,平安的大数据其实可以支撑其成立征信业务、数据业务、风控模型、风控系统、反欺诈、资产处置、贷款业务、资产证**化等各个方向。或许从平安大数据的这些方向可以看到现在市场上的征信公司、数据公司及拥有相关数据的公司的业务布局方向及产品应用场景。
而平安的战略思维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是科技赋能金融,用科技手段让金融核心业务发展得更好、更优竞争力;
第二是科技赋能生态,平台集团目前正在构建医疗健康、汽车、房产、金融服务和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通过打造众多开放式平台从供给端发力、为业务发展、奠定客户和服务基础;
第三是生态赋能金融,传统的金融模式是先卖产品再做服务,现在则是先提供服务再卖产品,或者是先搭建平台再销售产品。随着生态圈的构建,平安的金融服务将**更精准、更高效的融入各种场景之中,为生态圈的共生共赢注入持续的动力。
围绕核心数据场景,快速布局并进行商业试错;低频场景挖掘高质量用户,带动高频产品销售,高频场景快速形成用户池,高频刚需产品提高粘性,高频客户为低频产品快速导流;集团内部客户迁徙战略,降低各机构业务获客成本、拉高各产品的平均营收及利润,同时增加用户粘性。
信息搜集均来自网络公开材料,文章内容无法用于投资参考。
大数据猎人,微信公众号:date-hunte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年金融行业(基金、理财、保险、信贷等行业)相关战略研究、行业分析、商业模式搭建经验,熟悉金融+大数据+风控+营销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