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30:36 人气: 14 评论: 0
谈到“金融”那就是“钱”,有钱的地方是非多,那么今天就聊聊B2B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风险控制的几个方面。
企业资信审核重点有4个方面:
以下两方面信息可以通过第三方征信平台进行查询:
(1)企业概况
是针对企业最基本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工商登记情况、股东情况、关联企业情况、股权结构等,主要是确认当前企业为存续企业。
(2)资信分析
是指企业的征信情况,包括诉讼及被执行人、获得荣誉及行政处罚、企业舆情信息。这些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当前企业的信誉问题,如果有发现有疑问,出于谨慎考虑,可以在多个征信平台进行印证。
以下两方面就需要尽调人员与公司充分接触:
(1)公司生产经营分析
包括公司主营的产品、销量,企业上下游合作情况,在此过程中对【贸易真实性】的考核要划重点,敲黑板!!!
查看往来合同、资金流水、票据,这一点能充分体现企业:
如果企业不能提供与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关系,或者企业为新成立公司,那么风险就**非常大。
(2)公司财务分析
一般**要求客户最近一年的财务报表,及最近3-6个月企业的资金流水情况。
财务报表虽然是企业的过往,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点。资金流水可以直观的体现企业的业务活动情况,资产情况可以看出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
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多是传统保理、仓单质押、订单融资业务的衍生服务,考核方向主要包括:偿还债务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另外**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考核的侧重方**有所不同。
比如:
正向保理业务——考核的重点融资方(卖方+核心企业)
但是也**考核买方的资信,以降低出现到期不还款的风险。
反向保理业务——考核的重点是核心企业(买方)
主要依据核心企业的资资信才**考虑给融资方(卖方)进行融资,但是也同样**考察融资方的资信,只是深度不同。
为什么在这里说“产品及项目”的风险控制,因为有的时候可能**存在混淆的问题。而对产品和项目的风险控制上也是有差异的,或者说产品上的风控是准绳,项目上的风控是聚焦。
产品~就是平台可以提供的服务。比如保理融资、订单融资,这都是产品。
项目~可以理解为产品在某项业务上的具体执行。比如某企业要做一笔关于钢材的保理融资业务。
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都**将产品设计成【标准产品】,每种产品天然具有“风险点”,在产品面向市场之时就**制定“产品的风控策略”,这也是产品标准化的过程,产品标准化除了设计产品的业务流规则外,就是找到风险点,把部分风险点用规则规避,因为执行层面上的风险还是要靠具体项目进行风控。
供应链服务离不开“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从这4个方面说说风控的要点。
(1)商流
金融服务一定是落到某个企业,链条上的企业的关联关系靠合同/协议来制约,所以一个产品商流的落地就是合同/协议。如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比较强势而且想让产品无限标准化,那就由平台出具各类合同模板,而且模板的要经由专业的法务人员拟定,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物流
物流主要包括仓储和物流运输两部分。
之前有说过,控制风险的两个方面“控货&控钱”,那么物流监管的目的也就有两层:
这一点由产品的属性决定,比如说仓单质押类融资,就需要取得货权,并且有能力对货物进行监管,尤其是标的物为非标产品时(如煤炭)。
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票据的真实性,票据包括质量、数量、入库、出库、发票等等各个物流环节上的单据,单据要有执行单位的印章。如果单据出问题了,可能出现的风险最严重的就是根本没有标的物,或者质量有问题、数量不够等等。
(3)资金流
主要控制资金流的流动方向,严格的资金风控就是定向流动。另外一种就是平台指定特定的主体直接参与到供应链贸易中,用以控制资金的流动方向。
举个栗子~订单融资,A上游,B特殊主体,C下游(融资方),AB、BC分别签订合同,B将全款支付给A,A发货给B,C依据合同向B付款赎货。其中B就是平台或资金方指定,用于控制供应链中的资金风险。
受市场环境影响,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标的物价格**产生波动,从而造成标的物变现能力的改变,可能由于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融资,可能**出现贷款额高于标的物价值的现象,使贷款企业产生弃货的动机。
以仓单质押类融资为例:
质押标的数量100吨*8000元/吨=800000.00元,融资比例为70%,那么融资金融为560000元。
如果此时价格持续下降至5000元/吨,那么货值100*5000=500000元,已经低于融资金额,这时已经出现了风险。
那么这一类的风险如何控制呢?
首先是标的物的价格指数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可以是认为干预,定期检测报价并记录;或者获取第三方权威数据,形成自己的价格趋势,设定风控因子(价格浮动参数值),当价格向下浮动X%时,发出系统警报,要求客户缴纳保证金,以控制风险(当然这种需要在项目执行前订立合同时标明)。
B2B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说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一种解决方案,基于平台来实现多家机构及上下游的协作互动,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以保证供应链金融服务安全高效的运转,那么平台上一个重要的模块就是“风控”。
个人认为风控模块不一定是在平台建设初期就开始建立:
首先:平台建设初期未必有足够的资金资源全面铺开;
其次:平台业务模式在初期**不断磨合调整,应该都**以开展业务为主。
并不是说不建立专门的风控机制就不做系统的风控,前面讲的所有风控点不仅是在线下执行,随着业务的在线化运转,其实风控一直存在,只是打散在各个业务环节,伴随着业务规则以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存在。
比如:前面在商流中的讲到的合同,平台标准产品A,规定必须要包含B、C、D三种合同,那么在系统中就就可以设定,没有这3份合同,项目就不能进入执行阶段(物流、放款)。
关于建立风控模块做了一些了解,并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客户信用等级评分是最系统风控的第一关。
客户信息按照系统要求进行信息录入,另外平台可以对接第三方征信机构及时获取客户关联信息,根据系统设置的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出客户的信用等级,不同级别客户可定制同一个产品的不同层级项目。
假设最高为AAA级,那么评定为B、C可能就是不能操作项目。
以上是客户在未开展实际项目操作之前的信用评定,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对“已发生项目”的企业评定。
这需要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监控的结果来作出指导,比如:客户还款发生了逾期,不同天数的逾期对应不同的权重;或者在产品规定的期限内未进行开票,延迟多少天,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前+后”的综合评定,可以建设平台的黑白名单机制,信誉差的企业将不可再操作任何项目。
产品风控策略是将产品业务规则中关于风险控制点的量化过程,只有可量化才可识别,而量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最开始可能只有几个比较粗线条的点,但是随着数据量的不断积累—分析,来逐渐量化风险点,逐渐使得风控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细化。
示例1:以产品中部分节点的数据流入流出规则为例来理解产品风控策略:
产品策略中规定当前环节风控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达到什么样要求才可以执行下一个环节。
以上示例中要求合同全章后才可以执行物流环节,那么合同环节是如何判断的呢?
合同分为:纸质合同和电子签章合同,其中电子签章合同根据当前合同的状态(系统判断合同双方都已经签章完成)为“完成”状态自动开启物流的执行。
但是纸质合同并不能直接通过系统进行验证,需要加入人工审核的机制。
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应用到具体场景中的一次完整执行。在这个过程监控点都是量化的,都是可以通过参数设定获取到异常数据的。所有预警及风险监控的结果,根据权重来执行不同的策略。
以供应链金融一个简单的链条过程中几个环节中某几个点来说明:
个人认为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越细致的确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但是对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全链条管理来说的链条长,环节多,过度的风控可能造成效率低,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然后在保证客户体验的情况下“偷偷的”控,将风险灭于无形之中。
本文由 @柠檬茶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