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30:45 人气: 11 评论: 0
双十一购物节出现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商家促销的仪式,但是教育行业却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类。教育产品是否也要紧跟“潮流”参与双十一活动呢?目的是什么?风险有哪些呢?
又到一年双十一,又是一个剁手月。
自从2009年淘宝发明了双十一以来,由于集中促销效应明显而愈演愈烈,各类商家纷纷加入,逐渐进化成一种商业仪式。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商家们不做点什么就好像是没有尽责、消费者不买点什么就好像是吃了大亏。
终于,一向为人师表、以清高自诩的教育行业也放下身段加入战团,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促销白刃战。然而,教育产品毕竟不同与快消品,有其自己的成本架构和商业逻辑。
同时,受不同的产品定位、不同的教学形式 、不同的客户对象和分发渠道等限制,玩儿起双十一来,就不能像快消品那样随心所欲,需要在各种眼花缭乱的促销手段和投放排期中精心筛选和精确判断。
甚至“To do or not to do ,It’s a question”,若只是一味的跟风照搬,则很可能繁华过后,人家欢天地,自己一地鸡毛。
以下几个方面,或许可以为思考这个问题抛**引玉。
双十一最初的目的是集中促销,寻求一波销量的集中爆发,以期用规模化的销量完成相对的利润回收。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了用畅销品带滞销品、低价清库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也有让客户囤货,提前占领市场份额,阻挡后入场的竞争者的作用。
对于快消品市场来说,一套促销策略可以同步实现以上所有功能,而对于教育企业来说,除了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外,还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的形态、特征、在竞争地图上所处的位置以及竞对的行为进行更多层面的考虑。
(注:以下所有讨论均面向于红海竞争中的一般教育机构。各赛道头部企业、以及尚无明显竞对的新兴赛道由于具有高竞争壁垒,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1. 社群型教育产品可以直接面向主产品进行活动设计。
这里指的社群型产品主要指以录播课、社群直播课、App等形式为主体的教育产品,因为这类产品教学服务成本相对固定。
**上:在一个固定的投放支出下,当用户数量足够大时,服务于每个用户的成本无限趋近于教材成本(对于不提供教材的产品来说,这个成本无限趋近于零)。所以,这类产品可以直接借用能让客户有明显感知的低价促销来追求最高的触达转化率。
2. 在线小班课、1V1、线下课等教育产品更适用面向引流进行活动设计。
这些教学形式的教学服务成本与学生数量呈同比例增长,而且在相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些产品本身就不具备很高的利润空间,促销费用必须从为获取资源而进行的投放成本中进行剥离和核算(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双十一期间家家都在搞促销,所以这种试图利用低价策略提高触达转化率的效果并不明显,可剥离的成本空间也很小)。
所以,面对拉新,更多的企业除了设计一个基于主产品的低折扣促销方案应景以外,更多的**把活动重心放在一个专门设计的高折扣引流课上,先把客户拉进来,再进行主产品的续费转化。
除了那些早早就盯好了产品、只等着双十一下单的客户以外(例如:头部企业、新兴赛道、以及老客户续费),其他通过双十一这种一年一次的大促活动引入的教育类产品的客户,通常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相应的,也就需要企业提前专门针对这类用户做好服务的设计,以期形成高续费率,充分发挥本次大促的价值:
任何一项营销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双十一大促出不例外。特别是在教育行业,由于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也相应的增加,需要在设计促销活动前就做好相应的风险预判和对应措施。
通常来说,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风险:
《增长黑客》里有一句话:“Growth hacking 就像一个放大镜。如果你有一个小而玲珑的**石,你把它放在放大镜下,他们的光彩**被放大,但你要放一块粪便,再怎么放大,那也只是一块粪便。“
其实他说的太客气了,在双十一,如果这种事情一旦发生,企业面临的问题**比这个更惨,**变成“一块被放大了的粪便”。
以上,是教育行业在做双十一活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预祝所有业界同仁,长风破浪双十一,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文由 @ Ston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