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09:36:43 人气: 23 评论: 0
每个价格区间,至少都**出现一样牛逼的产品,和一家伟大的公司。该产品能够带给你该价格范围内、你能够获得的最大满足感。
全球十大首富,前几位是大家眼熟的比尔.盖茨、巴菲特、贝佐斯、扎克伯格等。看起来有点儿特别的是ZARA的老板。卖衣服,为什么可以这么富?
iPhone X问世,定价8388元起,价格之高令人乍舌。苹果公司为什么有这么足的底气?
为什么喜茶们总是引起排队热潮?
本文将揭示一个秘密:
每个价格区间,至少都**出现一样牛逼的产品,和一家伟大的公司。该产品能够带给你该价格范围内、你能够获得的最大满足感。
以上问题将以此解答。
让我们看一下:
ZARA和iPhone,都处在那个有足够大的量、价格不高不低、又有足够金额(及利润)的价格区间。
因此,一个成为首富,一个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每个价格区间最牛逼的产品,都是一个“目的地产品”。
这个概念来自“旅游目的地”,诸如旅行畅销书里推荐的,“你死之前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等等。
何谓目的地?
让我们将“目的地”延展至商业。例如现在大家越来越不愿意出门,大多数商品可以在网上买到。所以,出门一定要有某个足够说服力的“目的”。
目的地通常是:电影院、餐厅、KTV,以及星巴克、喜茶等。
对于买喜茶的年轻人来说,排队是一种消费,而非成本。
每年的iPhone发布**,苹果店门口的长龙…想想看,你的人生还有哪些期待呢?这难道不是很少能够点燃人们欲望的事物之一?就像小时候对春节的期待。
商人制造了这种期待。各种发布**,淘宝的双11…人们用花钱来营造枯燥人生的一个个小高潮,为自己设定了某个“目的地”。
由于具有唯一性,在界定了价格区间后,你就不太**在意性价比。对于婚礼,“发明”了结婚**戒的德比尔斯,便利用了这一点。
一份SKP的市况报告宣告:“奢侈品定价的艺术,就是要量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不考虑成本、竞争对手或市场价。”
有趣的是,蒂芙尼以**戒出名,其银饰反而占了总销售额的25%,对比而言利润也更高。这便是“价格区间+价格锚定”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们总是对勉强够得着、但还没得到的东西充满期待。
在汽车之家论坛,一个买了特斯拉suv的人,首先追忆了自己的换车史。从最初的长安小面包说起,深情款款。
男人总**记得自己的第一辆车,比回忆初恋还要惆怅。
科特勒说过:营销就是价格以产品为载体卖出去。
当一个人可以花几千块钱而不心痛时,假如在这个区间没有一个“目的地消费品”,他就像一个开始发育、但又缺个牙的孩子。
你在某个价格区间怎么都想要的那个东西,有些是刚需。有些是由刚需延展开来。例如蒂芙尼之于**戒。劳力士之于时间。
《无价》里曾经提过财富效应:
一只表要达到两倍的合意度,必须为它支付8.7倍高的价格。
要让自己的社**地位翻番,你的收入必须是先前的2.6倍。
倒过来想,男人并不需要十万块的劳力士比一万块的表好上多少倍,他只是想要一个十万块钱的玩具,并乖乖地期待着被供给、被打动、被说服。
男人口袋里有那么多钱时,想买一个正好卖那么贵的东西的欲望,就像孩子嘴中挡不住的新牙。
关于期待,小米喜欢用这种概念:年轻人的第一个什么什么。
关于正好想要一个那么贵的东西,让我们看看大众的MLB技术平台:
途锐、奥迪新Q7、新保时捷卡宴、宾利添越、兰博基尼Urus都是在该平台上开发生产而成。
但是,不同价格区间需求的消费者,渴望有不同级别的豪华汽车。没有人在意贵几倍的宾利SUV,是否比途锐真的好上几倍。
我个人对于价格区间的感知,来自于从事房地产行业。房子的定位,首先是总价的定位,然后才是总面积与户型的定位。消费者总是选择一场与价格区间门当户对的“婚姻”。
犹如宇宙主要是由暗物质组成的,人类大多时候受弗洛伊德所发现的“无意识”致使。
我是一个数码爱好者,以前最喜欢去香港逛几个电脑中心,那时候觉得琳琅满目,买不胜收。有次带了一个朋友去,他问:这个有什么用?那个有什么用?我一想,好像真没用。结果什么都没买成。
人生迷惘,意义需要被人赋予。购买东西,是人类无意识的欲望释放。而人们必须想要买的东西,是盲目而漂浮的。
另一方面,威廉·庞德斯通告诉我们:价格只是一场集体幻觉。在心理学实验里,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公平价格”,反而受到无意识、不理性、政治等不正确因素的强烈影响。
这时候,惟一的指路明灯,便是价格区间。你年轻的时候想要一个Coach包,现在想要一个爱马仕。你想把本田CRV换成奔驰GLE。
这些或是内在的需求,或是外在的阶级符号,都通过价格区间来划分的,并且形成强烈的用户指向。
消费升级,也是价格区间的迁徙。热闹的喜茶们,如果不能更好的赋予意义,并尽快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以及企业基本功,也许就只是为星巴克们培养年轻客户。
我今天下午在温哥华一家“不一样”的星巴克,logo里没了美人鱼,店面设计更加酷一些。
曾任BurberryCEO的苹果零售副总裁安吉拉·阿伦茨说:
新的 Apple Store 举措主要是围绕客户互动来展开的,它被命名为“Today at Apple”,将**把所有的课程、教师以及经验都公开发布,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
她希望苹果 Apple Store 零售店能成为一个具有“城市广场”风格的“社区中心”,让用户们可以在这里和他们的苹果设备进行交互。
我从中看到了新零售的本质之一:
将作为“目的地消费品”的产品,与“商场目的地”的店面,通过空间和关系的设计,重新赋予价值和意义,巩固自身在该价格区间的领先地位。
购买商品,人们付出了时间和金钱。
首先,对于时间,所有的商品和所有的商品在竞争。
例如iPhone十周年,口香糖销量下滑。因为以前人们买单排队无聊,顺便拿个口香糖,现在全看手机了。
“听书”的消费崛起,在于它是增加了“重叠时间”,而非在现代人“无缝可插入”的时间里横刀夺一把。
关于金钱。某个价格区间的所有商品,彼此之间都是竞争对手。例如,得到的读书卡可能是抢ZARA衣服的生意。
人们购买商品,是在追求某些虚无缥缈的意义。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价格区间的“人生意义”也在于此。当人们在某个价格区间的欲望得到满足,需要马上奔向下一个,否则就**无聊。
拥有太多有什么坏处呢?你没有下一个价格区间的“消费目的地”了。你仿佛来到了无聊的极地,无处可摆荡。
假如你能随意买到所有的东西,就**失去渴望得到某样东西的欲望,也就失去了刚刚得到某样东西时的激动。
拥有太多,失去“得到感”。
只有一种消费,似乎是跨越价格区间、跨越阶层,并且能对抗人生的虚无感的。
这种消费,是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贝佐斯、马斯克的最爱。
无论他们的时间成本多么高,从来都不吝花于其上。
这种消费,就是:阅读。
阅读和学习,可能是人世间罕见的、既能实现“拥有”、又不失去“得到感”的美好事物。
作者:老喻在加,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
本文由 @老喻在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